《精编》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和低碳经济的发展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33272603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和低碳经济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编》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和低碳经济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编》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和低碳经济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编》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和低碳经济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编》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和低碳经济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和低碳经济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和低碳经济的发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与低碳经济的发展作者:李忠民,姚宇来源:2010年9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摘要: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揭示了社会再生产的基本运行规律,是社会再生产中实物补偿和价值补偿的辩证统一。在传统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基础上,我们可将包含资源环境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分解为资源环境部类、生产资料部类和生活资料部类三个部类之间的交换过程。这一过程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机制为资源环境部类优先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有三个主要路径:基于实物补偿的固碳产业发展,基于价值补偿的碳税征收措施,以及基于补偿交换机制建立的碳排放交易所和森林碳汇市场机制的建立。关键词: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

2、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科学研究表明,碳排放是造成大气温室效应的根本原因,减少碳排放目前已成为国际社会关心的焦点问题。2009年底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峰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包括我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美国总统奥巴马等在内的100余位国家领导人参加了此次峰会,世界聚焦到了以二氧化碳减排为主体的气候环境问题。减少碳排放和缓解气候暖化将成为未来影响全球各国发展的重要内容。如何在碳排放减少或相对减少的情况下发展经济成了各国都不得不面对的经济和发展问题。2003年,英国在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它随后被世界各国所采用,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当今已成为国际共识。

3、目前低碳经济的研究已广泛开展,研究领域也非常广泛,但总体研究以现象归纳为主,尚无人从劳动价值论等基本经济运行规律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作为社会经济生产中的重要规律,是剩余价值论向社会实践应用的进一步推进,揭示了社会再生产中关于价值补偿、实物补偿和资本预付的基本规律。本文希冀基于这一理论对低碳经济的实现路径予以探讨。一、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深刻内涵1.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地位和现实意义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深刻揭示了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对当今时代经济发展仍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马克思

4、指出:“各个单个资本的循环是互相交错的,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而且正是在这种交错中形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虽然简单商品流通决没有必要包括资本的流通,因为它可以在非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进行,但如上所述,社会总资本的循环却包括那种不属于单个资本循环范围内的商品流通,即152包括那些不形成资本的商品的流通。”1392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不但受到马克思主义学者的重视,也得到了包括罗宾逊夫人和萨缪尔森等许多非马克思主义学者的高度评价,如罗宾逊夫人认为,凯恩斯所研究的储蓄和投资关系,在马克思扩大再生产模型中已经得到了精辟的论述,262-63萨缪尔森则认为“马克思很早就察觉到哈罗德在今天所证明的事情”

5、3329。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中,马克思修正了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弗朗斯瓦魁奈医生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研究,指出:“魁奈的经济表用几根粗线条表明,国民生产的具有一定价值的年产品怎样通过流通进行分配,才能在其他各种不变的情况下,使它的简单再生产进行下去。达到现代庸俗经济学中的均衡”1397。马克思按照社会总产品的最终用途,把它从实物形式上或使用价值形式上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同时引入劳动价值论关于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即社会总产品包括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三个组成部分,从而形成了价值与使用价值辩证统一的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为建立科学分析社会总资

6、本再生产和流通中的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一些学者认为,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只适合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挥指导作用,对于市场经济体制已经,这是毫无依据的。首先,马克思对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归纳依据的正是英国市场经济,规律本身就是反映市场经济的;其次,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揭示的经济规律是社会化大生产运行的一般经济规律,并无市场经济体制还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差别,基于使用价值的分类和商品价值构成并无体制上的差别。可见,所谓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论,不过是对的一个同义重复,其根本目的不在于从科学上否定某一理论,而是从主观上去否定马克思主义。2.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

7、核心内容社会总产品的补偿(或实现)问题是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核心内容。列宁说:“实现问题也就是分析社会产品的各部分如何按价值和物质形式补偿的问题。”471-72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是在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过程中提出来的。研究个别资本再生产,揭示个别企业内部的资本价值增殖运动,只需考察价值补偿而不必考察实物补偿。但是,研究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则要揭示整个社会个别资本互相交错、互为条件的循环运动规律,不仅要考察价值补偿,还必须考察实物补偿。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只有在价值上和实物上都得到补偿,社会资本再生产才能够顺利地实现。可见,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核心内涵是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8、的辨证统一,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辨证统一。社会总产品的补偿(或实现)问题,就是指社会总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如何从社会总产品中得到补偿。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包括价值补偿和实物价值补偿两个方面:价值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通过商品的出售而转化为货币,从而补偿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并取得剩余价值;实物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转化为货币以后,如何进一步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关于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以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的原理,是马克思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的两个基本原理,它是进一步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的理论前提。正是因为根据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或

9、使用价值的构成把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才指明了社会总产品实现的基本途径,即两大部类内部以及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也正是因为把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分为三个组成部分,才有可能依据它们各自的性质和用途去发现它们实现的途径和补偿的来源。同时,这两个方面的划分还指明了社会总产品实物替换和价值补偿的相互联系及其制约关系。社会再生产的本质在于作为预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价值补偿和作为生产要素和资本家消费的实物补偿的辨证统一,预付货币资本与实物生产要素既在供求关系上表现为一种对立关系,又在社会再生产循环中表现为一种相互依存的统一关系。但这种辨证统一关系又不能在单个资本或者某一类产业资本循环中表

10、现出来,其必须建立在对整个社会生产进行部类分类的基础之上,即只有在实物上、在使用价值上的区分,只有部类间的交换得以实现,社会再生产循环才具有现实意义。胡世祯基于恩格斯未采用的资本论第二卷第二稿指出,第I部类内部的划分可以丰富和补充原有理论,可见基于使用价值的部类划分并非一成不变。5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是在个别再生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基于使用价值分类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其内涵包含了所有参与社会再生产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生产要素,即只要有使用价值的消耗就应有部类内或部类间的交换予以补偿,是对劳动价值论应用于社会实践的进一步推进。二、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新扩展:包含资源环境部类的再生产理

11、论1.包含资源环境的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提出经典的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主要研究了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之间的实物补偿和价值补偿的关系,对市场经济制成品(即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交换关系进行了科学的解释和说明,由于时代对资源环境要求的差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并未提及资源环境与制成品之间的交换和补偿关系。1972年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提出,这一理念要求发展应当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63。“可持续发展”一经提出迅速得到国际社会的相应,目前已成为被普遍接受的国际共识。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对发展中的资源和环境的消耗进行

12、实物补偿和价值补偿,从而客观要求推进制成品与资源环境之间交换和补偿关系的研究。以往研究中,很多学者注意到了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资源环境的忽视:孙毅、张如石认为,当前资源和生态补偿不足的问题是“传统的经济理论支配下,把资源这一重要的生产要素排斥于社会再生产价值运动过程之外”7,张晓曦和张帅重复了这一认识;晏智杰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分析忽略了自然资源的稀缺性;8王舒曼、曲福田认为“传统政治经济学忽略了自然资源价值,理论长期以来把经济过程限定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封闭式循环运动中,而把自然界的资源和环境要素作为不变因素,用满足最大经济需求的办法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9罗丽艳认为当自然资源“无偿

13、的”这一前提条件不复存在时,研究替代和补偿生产过程中两个基本要素(人类劳动与自然资源)的耗费所必须投入的物质和能量很有必要。10但是,学者对如何将资源环境纳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却莫衷一是。胡昌暖11、车江洪11、杨艳琳13等人试图用地租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说明,但地租理论只解决社会分配问题,根本不涉及资源环境的实物补偿;11-13还有些学者如晏智杰等甚至认为承认自然资源也创造价值有助于解决这一困局8,卫兴华对此进行了针对性的批驳,认为这是对劳动价值论的根本倒退14。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部类补偿理论基于实物补偿与价值补偿的辩证统一,基于对使用价值的分类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其内涵包括了资源环境等生产要

14、素,通过引入“资源环境部类”这一概念,并将其纳入部类补偿理论可以达到分析资源环境问题的作用。2.包含资源环境的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内涵和机制与制成品内部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的交换补偿关系不同,初始的资源与环境来自大自然的恩赐,并且随着时间的演进,自然的恩赐还在不断地增加,一定程度可以减弱人类对其的消耗,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类生产能力的增强,总体上自然对人为损耗的补偿能力在加速下降,因此基于人的劳动和价值创造的补偿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本文所提出的“包含资源环境部类的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是基于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基本原理的进一步扩展,是基于劳动价值论和部类间补偿

15、规律(实物补偿和价值补偿)的进一步发展。首先,对资源和环境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具有可行性。初始的资源和环境作为大自然的恩赐从一开始就成为人类劳动的对象,从采摘、游猎到开垦农田、放牧牲畜,自然恩赐的消耗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始终联系在一起。但自然资源在存量和增量上的有限性始终都在制约着人类的发展,人类不断通过劳动对环境和资源进行着实物补偿和价值补偿,农耕和游牧对采摘和游猎的生产方式的转变就是这种补偿的集中体现,人类的经济发展史反复证明着人类劳动、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同样可以用于补偿自然所恩赐的环境和资源,人类劳动对资源和环境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具有可行性。其次,对资源和环境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具有必要

16、性。化石能源危机时代已经到来,调查结果表明, 1996年全球原油产量已接近34亿吨,世界石油已探明储量为1 400亿吨,每年产量按34亿吨计,仅够开采41年,到2038年全世界将面临石油耗尽的局面;世界天然气储量为152万亿立方米,按目前的开采水平可开采65年。由二氧化碳排放所导致的全球暖化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在2007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气候变化问题超过恐怖主义、阿以冲突、伊拉克问题成为压倒一切的首要问题。因此,通过人类劳动对资源和环境进行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就显得尤为必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包含资源环境的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就是将资源和环境的消费和生产纳入马克思部类补偿体制,与生产资料部类和生活资料部类共同组成社会再生产和社会资本再生产机制。在考虑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可以对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