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与经济全球化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3271314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与经济全球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与经济全球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与经济全球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与经济全球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与经济全球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与经济全球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2008高考热点专题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通过新航路,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第二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列强纷纷加人殖民扩张行列,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第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进行全球性的扩张,从而把全世界落后的自然经济地区纳人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

2、四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对外进行资本输出,在世界范围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世界市场最终建立起来。 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1、原因:(1)经济根源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2)社会根源欧洲掀起了寻金热(3)直接原因商业危机(4)精神动力思想根源和宗教根源 2、条件:一是物质条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提供了航海需要的资金和装备。二是技术条件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指南针的应用是最突出的表现。三是知识条件当时欧洲已经开始流行地圆学说,绘制地图的技术也已很先进

3、。 3、影响:(1)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商业革命使商业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欧洲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资本主义的活动舞台从欧洲开始扩展到世界各地,从而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价格革命也起到了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的作用。 (2)拓宽了人类的视域。尽管它有欧洲中心的局限,但不可否认,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各个地区和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使人类对自己生活的星球有了新的认识。 (3)改变了历史发展进程。新航路开辟揭开了欧洲殖民扩张的序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格局和历史发展进程

4、。新航路的开辟还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沉重打击了教会的威信。 二、早期的殖民扩张 虽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最早进行新航路和殖民扩张的国家,但他们没有把掠夺得来的黄金白银转化为资本,而是被统治阶级拿去买荷、英、法等国生产的奢侈品,从而使黄金白银流到荷、英、法,成为这些国家逐步强大的资本,取代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大国地位。 1、荷兰在17世纪成为继西、葡以后的世界性殖民大国。原因:(1)世界上较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地区之一(2)摆脱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3)资本主义工商业、航运业发达,被称为“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以及“海上马车夫”(4)政府支持成立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并且进行殖民扩张 注

5、意:荷兰的殖民扩张的动力商业资本主义 2、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和过程 (1)过程:1588打败无敌舰队(开始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三次英荷战争(航海条例) 英法七年战争 (2)原因:A、英国地理环境优越位于新航路的中心点上;B、经济实力是英国发达的工场手工业为海外殖民提供了物质基础;C、军事实力是英国拥有强大海军,大海外殖民提供了军事上的保障;D、英国政府一贯重视海外事业,资产阶级革命以后更是把争夺海上霸权放在首要位置。 作为与英国争霸对手的荷兰缺少自然资源和工业基础作为扩张后盾,且只重视发展航运业,忽视海军建设。 法国倾向于奢侈品的生产,并把重心放在争夺欧洲大陆霸权上,还是封建国家。

6、3、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以及原因: 早期殖民扩张主要以赤裸裸的掠夺为主(包括:金银、原料、劳动力),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原因:当时欧洲列强的生产力还比较低,不可能用商品把世界连成一体,缺乏的主要资金、原料 4、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1)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几乎被灭绝,随之又引起了罪恶的黑奴贸易。 (2)对欧洲:源源不断的巨额财富,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扩张使其建立了越来越大的市场,而手工业生产无法满足广阔市场的需求、促使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3)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的进程:欧洲人开始对美洲、亚洲和非洲进行政治的控制

7、和渗透,伴随政治霸权而来的是经济的剥削和掠夺,殖民地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变化;同时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三、工业革命 1、含义(特征):工业革命指的是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的技术革新过程。它极大提高了生产力(蒸汽动力、工厂取代手工工场),也改变了社会结构(生产关系、生活方式、国际格局) 2、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确立; (2)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使英国拥有大量海外市场,工场手工业生产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必然引起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 (3)圈地运动、奴

8、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雄厚的资本;四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 (4)以牛顿为代表一批科学家的研究发明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科技保证。 3、工业革命的影响(此部分乃高考主观题火力密集点) (1)英国的影响:一是成为人类第一个工业国;二是取得工业垄断地位,成为世界工厂;三是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统治和推动了资本主义民主的发展,如议会改革;四是使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2)对世界的影响:第一,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改变了财富增长方式。把人类带到了蒸汽时代,使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第二,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转折点,由商业资本主义进人工业资本主义,从

9、重商主义转化为自由资本主义。 第三,使人类迈向现代化,由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这一进程中出现了三化:首先是城市化进程加快,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传统家庭解体;出行方式改变,火车、轮船等现代交通工具进人人们的日常生活。其次是政治民主化,人们的民主权利日益扩大,选举资格限定不断废弃。最后是知识化加深,教育普及,从精英走向大众。 第四,工业革命引发了三股进步潮流:一是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变革的潮流。在工业革命影响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欧美出现了以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德意志统一、日本明治维新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浪潮,巩固和扩大了资本主义在各国的统治;二是社会主义潮流。它是工业革命

10、后社会结构日益分化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的产物,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成立以及巴黎公社运动。三是民族主义潮流。它与工业革命后先进生产方式向落后地区的扩展有关。 第五,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大机器生产需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现代交通工具为全球各地区、各国之间的密切联系创造了条件,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 第六,确立了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统治地位,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改变了世界面貌,巩固了欧洲中心地位。 第七,工业革命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第八:工业革命产生了一批新兴行业:棉纺织业、金属冶炼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工业布局的

11、趋势是生产由分散走向集中,由河流峡谷走近煤炭产地,轻工业发展迅速。 4、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5、工业革命时期列强的侵略特征以及成因:用商品和武力打开落后国家的大门,开辟通商口岸,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进行商品输出 原因:工业革命使列强的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商品产量大为提高,已欧洲市场的需求,因此加紧侵略,开辟开辟通商口岸,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两条途径和影响: (1)途径:一、

12、资本主义国家革命或改革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 (2)影响:资本主义国家: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扭取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更丰富的廉价原科、拓展利润更为丰厚的投资场所提供了便利,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落后地区:这是一个非常不平等的市场资本主义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大肆惊夺,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犯下了滔天罪行罪行。同时资本主义市场的初步形成客观上也极大地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相对落后的杜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盆间的相互联系,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 1、含义:第二次工业革命指的是工业

13、革命后,在新科技发明基础上,机器大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取得优势地位过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技术基础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3)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保证;(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方面:A、社会生产力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促进了经济发展,引发了经济结构变化。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工业的比重超过农业;在工业结构中,重工业的比重超过轻工业;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都实

14、现了机械化;城市人口超过农业人口,城市化进程在发达国家完成。B、导致生产关系深刻变化,垄断组织产生并成为经济生活主体,适应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标志以科技为先导,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竞争手段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经济模式形成。当时,具有代表性的大国美、德、英、法、俄、日六国大体上都属于这一模式。直到今天,这一经济模式并没有本质上的变化,只是更健全了。 (2)政治方面: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人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日益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言人。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同时,进一步调整社会矛盾,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政治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英法三国已建立了一套较为健全的议会民主制度,呈现出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并形成了一种成熟的政治模式。这种政治模式表现为人权、自由、公民参与、政党政治、更健全的代议制度(议会民主制)、定期选举、自由竞选、胜者掌权。直到今天,这一政治模式也无本质的改变。 B、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迎来新高潮,使无产阶级的斗争出现了新的特点,即建立工人政党和社会主义团体(例如:第二国际成立)以有组织的合法斗争、经济斗争为主,罢工是斗争的主要形式。 (3)国际关系方面:一是资本主义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