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战略分析报告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3269871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战略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战略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战略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战略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战略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战略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战略分析报告(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战略分析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自主创新将成国家战略支撑点,建设创新型国家将成为国家战略目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 在中央决策层未来的战略布局中,自主创新已不仅限于科技层面,而是牵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支点,更是事关国家全局的政治谋略。 汽车产业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强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汽车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也是实

2、施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的一个中心环节。中国不能走国外的汽车工业发展之路,完全按照国际汽车工业的发展模式,完全依赖跨国公司的技术,中国汽车工业是没有希望的。要让中国的汽车走向全世界,而不是让全世界的汽车跑遍全中国,我国的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已经迫在眉睫。 一、我国汽车产业进行自主创新的现状分析 1.我国汽车产业进行自主创新存在的优势 1.1汽车产业发展良好,前景广阔 中国的汽车在入世后发展良好,2002年,中国汽车总体产量就迈上了300万辆的台阶,在随后的几年,中国汽车产量逐年递增,2004年已超过500万辆。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预测,2005全年产量将会超过550万辆,我国将成为超过德国的世界第三大汽

3、车生产国。随着汽车市场的日益开放,我国汽车产业也正在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国际市场。 从2000年到2005年,我国汽车进出口贸易也呈跨越式增长趋势,在2000年进出口总额为80亿美元,2005年已飙升至280亿美元。在2005年1-6月份,汽车进口总额为63亿美元,同期出口为90亿美元,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2005年的汽车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将超过300亿美元,这300亿美元当中出口大于进口。因此,我们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也会成为汽车产业方面的大出大进的国家之一。 1.2汽车产业自主品牌大有可为 “汽车产业是一个国际化的产业,在未来中国本土生产的汽车中,不管是别克,还是大众,如果其中许多核心零

4、部件和核心技术都是在中国开发、使用的,那么它叫什么名字就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在高起点的基础上参与全球化的合作和竞争。”因此我们应该通过跟国际合作,学习他们的技术和管理来壮大自己,逐渐把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发展起来,只有这样,我国的汽车产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利益和更快的发展。 国自主品牌汽车是在“与狼共舞”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在近两届的、国际车展上,自主品牌汽车已成为最大的亮点,近两年奇瑞、吉利、比亚迪等本土汽车企业也纷纷迈出了国门。另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轿车已成为国乘用车销量增幅的主力,其中夏利摘得“单一品牌销量冠军”,在上半年国产乘用车销量排名中,有一汽、奇瑞汽车和吉利

5、汽车3家自主品牌企业进入前10名。 对自主品牌汽车的未来,业人事显得很有信心。在2004全国500万辆生产厂家中,70%的产品是我国自主开发的。商用车大概占全部产量45%左右,这里面80%是我国的自主产权或者自主品牌。轿车55%的市场份额里面中低档轿车发动机我国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或者自主品牌的大概也占70%左右,剩下中高档轿车里大多数是进口的品牌。 1.3中国汽车企业具有自主创新的后发优势 从世界汽车业目前形成的大格局看,后来者居上的例子当属国和日本。日本汽车产业的年产量到1960年才接近50万辆,但坚持走自主开发的道路使其迅速腾飞,出现了丰田这样的有望冲击世界第一的王牌企业。1980年时,国

6、汽车产量仅是世界排名第10的巴西的十分之一,在世界汽车制造的排名榜上还没有名次;但到1993年,坚持走自主开发之路的国已经名列世界第六;又过了十几年后的今天,国已经被中国汽车企业当作“汽车先进国家”而成为技术引进的对象国了。 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中国汽车企业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后发优势,以近邻国、日本为榜样,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在竞争激烈的世界车坛上,就会杀出一席生存之地。我国汽车产业的具体情况,为自主创新走后发优势之路提供了很多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合资和引进使中国汽车产业大开眼界。通过消化和吸收,在产品档次、生产管理水平、设备改进、人才培养等很多方面,我们在家门口就掌握了与世界汽车制造水平同步或接

7、近的经验,为国各大汽车集团自主创新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中国汽车市场目前高速发展,专家预计中国汽车市场的规模到2010年将达到960万-1000万辆,2020年将达到1400万-1500万辆左右,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国,也可能成为第一大生产国。在如此规模的需市场前景面前,我们搞自主创新更容易获得生存空间。 中国汽车企业的另一个后发优势就是可以放眼全球整车、零部件制造巨头选择合作伙伴,站在他们的肩膀上高水平起步。以奇瑞汽车与奥地利AVL公司合作开发,奇瑞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发动机ACTECO为例,“后发”但不落后,超前的研发目标使奇瑞在关键技术上发挥出跳跃式重点发展的“后发优势”。我国汽车

8、产业正面临着第二次重大的转型,让更节能、更环保的车型进入中国人的家庭是我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围绕这一目标,各种与汽车消费相关的政策正在调整,这也正是国汽车企业搞自主创新需要利用的后发优势。另外,国家在“十一五”期间鼓励汽车企业走出口战略的方针,也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汽车企业向海外拓展生存空间。 2.我国汽车产业进行自主创新存在的劣势 2.1消化引进技术上投入太少 中国人对技术引进的理解是更深的一种含义,是一种技术能力的引进,不是说你给我一个车型我能生产,而是希望有能够设计、开发更好车型的技术能力。这种能力不能指望跨国公司给,我国企业要多从自身找原因,问题在于一些企业没有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

9、吸收和创新。日本人可能花1元钱引进技术,花7元钱消化这个技术,可我国引进技术没少花钱,花在消化技术上的钱却太少。许多专家指出,在从国外引进了多种轿车技术和产品之后,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像当年的日本和国那样,及时地推出并实施一系列实质性的支持国企业自主开发和创新的政策,促使国企业尽快形成自主开发和创新的能力,这在今天显得更为迫切了。 正是因为消化引进技术上投入太少,导致现在企业员工的创新积极性不高。在有的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工资连3000元钱的月薪都达不到,投入如此之低,严重挫伤了员工的创新积极性。所谓制度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激励机制,二是约束机制。水平高的要激励,水平低的要约束。但我们目前的情

10、况是激励机制不足,约束机制不强,所以在开发上不可能有很高的积极性。 2.2汽车自主创新遭遇政策缺位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争论,中国汽车产业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已在业界成为共识。但是国家鼓励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实质性政策几乎为零,缺乏配套措施产业政策中的自主创新鼓励无法落实。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第三章第七条则规定:“坚持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原则。跟踪研究国际前沿技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适用技术。引进技术的产品要具有国际竞争力,并适应国际汽车技术规的强制性要求发展的需要;自主开发的产品力争与国际技术水平接轨,参与国际竞争。国家在税收政策上对符合技术政策的研发活动给予支持。”但是

11、,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只能是大框架,其中的鼓励政策要落到实处,必须有相应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该政策实施半年多了,至今仍是“孤掌难鸣”。汽车产业牵涉众多学科和部门,有关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需要众多部门协调一致,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却并不能做到各个部门的协调。 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缺乏“趋利政策”。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应当是企业。企业进行自主创新不仅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而且要冒很大的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趋利的。如果企业不自主创新也可以获利,甚至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自主创新的动力就会衰减甚至消失。这就需要国家在贷款、税收、用地和购置设备等方面为企业提供自主创新的“趋利政策”。但事

12、实是,国家在贷款、税收、用地和购置设备等方面没有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什么“趋利政策”,倒是为企业引进外资、外国技术和产品提供了不少“趋利政策”。国不少民营企业的领导者虽然有自主创新的热情和胆量,却同样苦于得不到应有的政策支持。例如,汽车自动变速箱是高科技产品,国外已经有成熟的汽车自动变速箱产品,中国长期花费大量外汇进口。国有一家民营企业下很大功夫开发出了汽车自动变速箱技术,其成果还通过了权威专家的技术鉴定,却得不到支持,不能让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 只有自主创新,才能为企业实施差异化战略提供有力的保障。在中国市场上汽车产品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自主创新的重要

13、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国家推行自主创新的“趋利政策”,那么,这些企业就会争先恐后地进行自主创新。 3.我国汽车产业进行自主创新面临的机遇 3.1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企业的自主创新 2004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到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强调,加快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我国应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挑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要坚持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2005年7月19日,国务院总

14、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推进自主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要努力创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和环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高素质科技人才的培养,大力提高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到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国家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指出,在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召开后,自主创新成为了新的国家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也已经成为

15、各行各业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的核心词汇。汽车产业在支撑我们国家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涉及到我们国家未来的整体发展,进行自主创新,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大有益处。 3.2业人事高度关注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吉利集团董事长书福指出:自主创新已经迫在眉睫,要让中国的汽车走向全世界,而不是让全世界的汽车跑遍全中国。中国不能走国外的汽车产业发展之路。完全按照国际汽车产业的发展模式,完全依赖跨国公司的技术,中国汽车产业是没有希望的。近些年来,我国自主汽车品牌在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和较快进步,主要是因为有了自主创新。但是在我国,自主创新的观念氛围还没有充分形成,政策支持不够具体,不够实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应该充分利用民间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利用中国已经形成的工业基础。舆论要正确引导,宣传自主品牌的重要性,鼓励大家使用小排量汽车。 汽车科技界的权威专家欧阳明高,汽车产业正孕育着一场能源动力系统的技术变革,要充分认识新一代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重大意义,加强对新一代汽车技术的自主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汽车产业在国外新一代汽车技术变得成熟的时候不再落后。发达国家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已经走过了很长的历程,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体系。拿到中国的产品往往是已经过市场考验的成熟产品。而当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