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地理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3326116 上传时间:2017-10-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必修一地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必修一地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一必修一地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一必修一地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一必修一地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必修一地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必修一地理(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一地理必修 1 复习资料第一章一、宇宙的基本特征1、物质性天体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属于天体的一部分不叫天体,如:陨星流星体)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物质。 (基本天体:恒星、星云)2、运动性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形成条件: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中心天体:太阳天体系统的层次性: 中心天体:地球河外星 地月系 卫星:月球总星系 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统(行星及卫星)银河系 小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其他恒星系统注:总星系是目前人类所知道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也是目前我们仅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而不是整个宇宙。半径约为 150200 亿光年。二、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和小行

2、星带1、八大行星距太阳远近:(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八大行星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巨行星(木土) ,远日行星(天海)3、小行星带位于木星和火星轨道之间,即类地行星与巨行星之间。4、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注:行星绕太阳(恒星)运行,卫星绕各自的中心天体行星运行。三、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发射能量。2波长分布: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 0.40.76 微米(um)之间的可见光部分。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提供光和热,地球上的能量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来自太

3、阳。直接能源:生物生长需要的太阳能、沼气、水能、风能、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间接能源:煤、石油、天然气2(2)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世界年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有何规律:自低纬向高纬递减。B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a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b海拔高,大气稀薄c云量少,晴天多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的结构我们能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它由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我们平时肉眼看到的太阳明亮的圆盘,是光球层。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活动类型 大气层位置 周期 意义黑子 光球 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 色球 11 年 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3太阳

4、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4 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内部圈层1地震波 纵波(P 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体、气体和液体。横波(S 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2不连续面:教材图 141界面 深度(千米) 地震波波速的变化 分界意义莫霍面 17(35 或7)P 波和 S 波的波速突然增加 地壳与地幔古登堡面 2900 P 波波速突然下降,S 波完全消失地幔与地核3三个圈层:教材图 141圈层名称 特征地壳 大陆地壳厚,大洋地壳薄上地幔 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地幔 下地幔外地核 熔融态,地核 内地核 固态注:岩石圈不同于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二、外

5、部圈层1大气圈:地球的海陆表面高空 20003000 千米处。(1)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组成成分 作用干洁空气氧 维持生命活动3下垫面大气逆辐射(2)大气垂直分层(见上图)2.水圈: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1)按空间分布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冰川水、浅层地下水等) 、大气水。(2)按水质可分为淡水和咸水:地球上的水 97%以上的是海洋里的咸水,只有 3%的水是淡水。在这 3%中,约有 2/3 储藏在南极和北极的巨大冰川中。3生物圈 (1)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右上图)(2)生物圈渗透于水圈全部、大气圈下层、地壳表面(岩石圈上层) 。对流层(近地面)大气的逆温现象:对流层出现气温

6、随高度增高而升高的现象。影响:不利于近地面污染物扩散,加剧大气污染。等等。 第二章一、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1、大气的受热过程 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 ; 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辐射 ,所以每升高 100 米气温降 0.6。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关键环节是 大气逆辐射 。氮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温室效应(吸收红外线)臭氧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吸收紫外线)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保温效应固体杂质 降水中的凝结核;削弱太阳辐射;影响大气质量范围 直接热源温度随高度的变化大气的运动形式与人类的关系对流层1718KM(低纬度)1012KM(中纬度)89KM(高纬度)

7、地面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0.6/100m)对流(容易成云致雨)与人类生活最密切,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对流层顶到5055KM 高空臭氧层吸收紫外线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平流(不容易成云致雨)天气晴朗,大气稳定(气流平稳) ,有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平流层顶到大气上界注:高层大气由下往上分为a 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b 热层:高度气温(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c 外层电离层反射无线电短波填写图中箭头含义BACDEF4太阳辐射强弱的主要影响因素: 纬度因素 、 下垫面因素 、 天气状况 。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地表单位面积获得太阳辐射越多;天气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

8、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地势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弱的主要影响因素: 云量。云多大气逆辐射强,白天吸收热量,削弱太阳辐射,降低地面温度,晚上起保温作用,提高地面温度。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地势、天气、下垫面.分析过程:温差大就是分析白天气温高、晚上气温低的原因;温差小就是分析白天气温低、晚上气温高的原因。试分析太阳辐射、昼夜温差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同纬度沿海内陆的原因。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热量就多了;而四川地势低,常年云雾,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就多了,到达地面的热量也就少了。沿海地区靠近大海

9、,比热容大,温度的变化小;内陆地区的比热容小,温度变化大。上图 A、B、C、D 四地的温差大小。AB、CD 2、热力环流 (1)等压面与气压的关系:凸高凹低;海拔与气压的关系: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海拔越低,气压越高。近地面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气温越高,气压越低;气温越低,气压越高。(2)同一高度,风从高压吹向低压。(3)生活中的热力环流山谷风:白天吹 谷 风,晚上吹 山 风。海陆风:白天吹 海 风湿润,晚上吹 陆 风干燥。城市风:近地面风从 郊区 吹向 城市 。一般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严重的工厂布置于气流下沉之外。基本过程: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

10、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风热力环流大气环流最简单的形式。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四川盆地的夜雨量占总雨量的6070%,原因是大巴山脉在四川盆地,晚上谷底降温较慢,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成云致雨;而白天是下沉气流,所以夜晚多雨。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二、气压带和风带1、低压上升,高压沉;上升湿润,下沉干。西风湿润信风干,越过水面信风雨。赤道无风无气旋。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直射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北移;直射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南移。3、北半球气压中心:北半球冬季,大陆高压、海洋低压,夏季相反。高空的风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与等压线斜交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

11、低压6冰速东南信风季节 亚欧大陆 太平洋 大西洋 切断的气压带夏季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冬季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4、季风环流三、常见天气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反气旋C BC B AAA B C北方主要是不受冷空气影响7、 、 、 、 、 、 、 、 、 、 、 1、冷锋锋前锋后均有雨,但主要在 锋后,雨区较小;暖锋雨区在锋前,雨区较大。2、锋面过镜时,不一定都降水。如冷锋过镜时,有时只有大风天气。左边冷锋过境,右边暖锋过境。左边气旋过境(台风) ,右边冷锋过境。6、等压线图的判读定气压场A高压中心,B低

12、压,C高压脊,D低压槽定气压场天气 定风向:如 F。定半球:已知风向,可画梯度力,若风向偏在梯度力右侧,则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定风力大小同一幅图,线密风大,线疏风小;如上图中 ED比例尺相同的两幅图,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如右图 BA比例尺不同的两幅图,相同气压差,比例尺大则风力大。如右图 CD.定锋面位置:锋面一定在低压槽上,暖锋在右,冷锋在左。夏季风强,雨带跳过长江中下游流域直接抵达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当地长时间降雨导致洪水灾害。而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受副热带高压盛行的下沉气流影响,高温干燥,导致旱灾。这就是“北涝南旱” 。夏季风弱,无力北上,准静止锋滞留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导致严重的南方洪

13、涝灾害,北方则是旱灾。此为“北旱南涝”。此资料仅供阅读理解87、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台风、寒潮、沙尘暴、伏旱、春旱、暴雨洪涝、干旱灾害天气 多发地区 季节 成因 影响 防治措施伏旱 长江中下游地区 7、8 月 副热带高压脊控制 天气酷热少雨 组织抗旱台风可缓解旱情 台风热带气旋西北太平洋最多、印度洋、大西洋飓风我国主要是粤、台、琼、闽等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利:带来丰富的降水,缓解旱情;消除酷暑。弊:台风灾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造成。常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吹断电线杆、树枝,摧毁农作物及建筑,造成交通、通讯中断,危及航海人员安全,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加强监测和预报,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

14、营造沿海防护林,提高公众的灾害意识。春旱 华北 3-5 月成因: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夏季风没有到达,降水少;正值农作物播种、生长季节,需水量大。引水灌溉寒潮快行冷锋除青藏高原、滇南以外的广大地区冬半年,春秋最严重 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强冷空气的迅速入侵带来严寒、大风、雨雪、冻害,影响1、农牧业生产2、交通运输3、通信和输电线路4、人体健康加强警报,做好防寒准备风沙 东北、华北、 西北 春季西北季风吹扬,干旱地区的沙尘向东南方向扩散 大风、能见度低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暴雨洪涝 夏秋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拟定居民应急撤离计划和

15、对策,实现防洪保险等干旱 长期无降水降水异常偏少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在干旱区选择耐旱作物品种;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营造防护林,涵养水源;改进耕作制度;发展节水农业;减少耗水量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等。台风的个人防范:1、及时了解台风动向,不到台风区旅游、游泳、乘船出海等;2、关紧门窗,搬移窗台上的花盆以防砸落;3、及时做好日常生活用品的储备工作;4、尽量避免外出,外出的不在临时建筑物、广告牌、铁塔、大树等物体旁躲雨;5、台风中心刚过,仍需留在安全地带。台风带来严重损失的原因:自然:位于沿海,地势低平;台风级别高,狂风暴雨严重。人为:沿海湿地遭到破坏,生态恶化;人们的防灾意识不强。知识结构9四、全球气候变化1、主要表现: 冷暖和干湿 交替,总趋势:全球变暖 。2、原因:(1)自然因素:太阳的异常活动;地球正处于温暖期;臭氧层破坏,紫外线增多。人为原因: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人类过度砍伐森林,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影响: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改变海岸线。影响农业生产:积温增加,农作物生长期延长,农业增产;如高纬地区。蒸发增加,干旱加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