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怎样开发好一个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3258356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怎样开发好一个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精编》怎样开发好一个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精编》怎样开发好一个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精编》怎样开发好一个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精编》怎样开发好一个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怎样开发好一个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怎样开发好一个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 7现有方法评价 1 当系统建设者能做出准确 完整 严格的需求分析时 传统的结构化生命周期方法是一类有效 成熟的方法 然而需求本身具有模糊性 这种模糊性本身就否定了需求的严格明确性 这种方法把一个充满回溯的开发过程加以线性化 并进行硬性割裂 夸大了系统目的的明确性 而忽视了系统的动态开放性 2 由于结构化生命周期采用功能分解 瀑布模型的方法 在完成了功能需求定义后 系统分析员就算完成了任务 交给后续人员去工作 后续人员以完成功能为主要目标 往往使得各功能模块之间联系复杂 且最终实现模型与人工系统模型在结构上有很大差别 不利于理解和维护 之所以出现这一问题 是由于对MIS的层次嵌套性认识不足

2、这样 系统开发周期就比较长 开发效率很低 按目前国内开发效率统计 开发一个企业完整的信息系统常常需要两年多时间 然而 经验表明 一个系统的开发时间如果超过半年 其应用效果就要打折扣了 3 对于需求具有模糊性的问题引出了快速原型化方法 当获得一组基本的需求后 原型化方法快速予以 实现 即原型Prototype 随着用户和开发人员通过原型对系统理解的加深而不断地对这些需求进行细化补充 需求是在不断与应用人员沟通的发展过程中动态地定义的 这种方法能适应企业的工作方式 然而 用系统空间的进程对应实体 造成一致性的困难 而且 原型化方法的原型是局部的 这样就难以符合MIS的整体特性 同时 由于实际工作中

3、沟通的困难性及用户需求快速生成工具的缺乏 使得系统建设计划较难得到执行 因而也很难满足MIS的时效性要求 此外 对于基础管理不够完善的企业 系统建设容易走上机械地模拟原来手工系统的轨道 这样就不能体现MIS改进企业管理的特性 4 针对开发时效性问题引入了OO方法 OO方法以对象为基础 利用特定的系统工具直接完成从对象客观的描述到系统结构之间的转换 这是OO方法最主要的特点和成就 它使系统的重用性好 典型的语言有Ada Smalltalk C 等 现在研究的重点是采用何种方法来使用这些语言 即如何从现行系统中抽象出可重用的对象来 60年代的Simular语言和70年代的Smalltalk语言都有

4、学术价值 但还未达到实用的阶段 其根本原因是客观世界的对象五花八门 难于抽象 而且纯面向对象的模型不能满足系统的要求 实际上有许多模块是一些函数型模块 进程模块 Sell脚本 数据编码处理等 难以统一成对象 这样实用性就较差 同时 这种方法也需要一定的系统工具基础支持才可以应用 另外在大型的MIS建设中 如果不经自顶向下地整体划分 而是一开始就自底向上地采用OO方法开发系统 同样也会造成MIS整体结构差的结果 5 针对时效性和系统支持问题 也可引入CASE方法 应用CASE方法的关键是CASE工具 CASE工具使原型化方法和OO方法能付诸于实现 然而 目前CASE还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 未能成为

5、当初指望的包治百病的灵药 虽然有一些CASE产品已经出现 如DEC公司的集成化CASE DigitalCohesionCASE 和ORACLE公司的CASE OracleCASE Method 等 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格式 而且适用面有限 能够全面支持整个MIS开发全过程的CASE的研制需要较大的投资和较长的时间 20世纪90年代的CASE产品仍以专用的工具和目标适中的系统为主 那种通用的集成化环境仍难以实用 更难以商品化 综上所述 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虽然有诸多缺陷 但只有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是实用并较全面支持整个系统开发过程的方法 其他的几种方法尽管有很多优点 但或不很成熟或只能作为结构

6、化系统开发方法在局部开发环节的补充 暂时都还不能替代其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尤其是在占目前系统开发工作量最大的系统调查和系统分析这两个重要环节 由于本书作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教材 应让初学者建立起系统规范的建设思想 掌握系统基本方法 所以本书着重讨论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原理及应用 但强调鼓励读者在获得了本书的基本思想后用自己熟知的开发工具 结合其他方法大胆进行实践 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 8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 系统开发有多种方式 应根据多种情况 技术力量 外部环境等因素选择 不论采用哪种方式 都需要单位和业务人员的参加 四种开发方式如表3 1所示 表3 1系统开发方

7、式的比较 3 9如何开发好一个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 3 9 1建设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的管理内容与方法 1 系统产品生产的特殊性 1 产品抽象性系统生产及系统产品可见性差 其加工对象是信息而不是物理实体 这给检验 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2 产品严格性管理信息系统工程是一项严密的逻辑工程 产品无等级而言 好就是好 错就是错 3 生产创造性系统产品执行重复性大 而构成重复性小 系统生产主要是设计 成批生产只是复制 因此 系统生产主要是创造性生产 4 产品无磨损系统产品不会因使用而产生磨损 其故障也不能用更换零部件的办法解决 5 智力密集目前 系统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还很低 主要靠人的智慧型劳动完成 6 难定

8、量无论是生产还是维护 工作量都难以定量管理 如系统分析员的工作难于定量化 程序员的劳动生产率难于定量化等等 7 易出错系统产品中错误难以避免 测试只能发现错误而不能保证没有错误 系统产品容易出错的原因是缺乏理论支持 8 维护是必要的系统产品不成熟 无验收标准 交付使用后要经常变动 因此 维护是必要的 而且 维护是系统建设的一个正式阶段 2 系统项目管理的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开发资源的保障人 财 物等资源是系统开发的基础条件 为了保证开发进度和开发质量 必须保证有关资源定质 定量 定期到位 2 进度计划与控制在项目进程中 应按照系统规划阶段制定的进度计划进行检查 如某

9、些任务不能如期完成 应分析原因 采取必要的 有成效的措施予以调整和补救 以保证整个工程如期进行 进度计划应以图表方式描述出来 悬挂在工作室中 以督促开发组成员的工作 3 阶段性评价在系统开发的每一个阶段 规划 分析 设计 实施等 完成后都要进行阶段性评价 本阶段评价合格并经批准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 这样可以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防止大范围返工 4 工作量与费用统汁工作量和费用开支是工作量计划和费用计划管理所必须的形式表示 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包括MIS开发管理和MIS维护管理 换句话说 就是对整个MIS生命周期的一切活动进行管理 因此项目管理的内容主要有 人员 组织 计划 控制 用户 文档和规范

10、其中组织包括主程序员制 专家组 民主组织 控制包括风险控制 进度控制 经费控制与质量控制 人员控制 管理人员应掌握用户心理 对用户的工作要贯彻始终 防止由于不理解而造成干扰和阻力 可能的干扰和阻力表现为 不重视 不积极 求快 求全 多变 文档是开发过程中唯一的可见物 是对未来系统的描述 是人的设计思想的具体体现 思想是不可见的 不稳定的 但思想一旦转化为文档 就成为可见的 稳定的 规范包括人员规范 文档规范以及开发过程中的各种规章制度 3 系统项目管理的方法 1 控制风险因素法针对不同的风险程度 项目管理须采取适当的方法 有四种基本的控制风险项目管理技术 各项目的风险分布决定了采用哪种与其相适

11、合的项目管理技术 主要的项目管理技术有外部集成法 内部集成法 规范计划和规范控制法 2 用户抵触的原因 1 用户无论是作为个人还是一个团体 产生抵触是由于其内在的因素引起 例如 由于他们的懒散和不愿学习新的工作方法 因此抵制新系统或所有变革 2 用户抵触系统的原因是由于系统设计中所固有的一些因素造成的 例如 由于用户界面混乱 或学习如何运行系统非常麻烦 因此用户也会抵制系统 3 用户抵触系统的原因是由于人和系统相互作用的诸多因素引起的 例如 系统设计得可能很好 且受到一些用户的欢迎 但却受到一些害怕由此失去个人在组织中权力或地位的人员抵制 3 克服用户抵触的方法克服用户抵触系统的常用策略有三种

12、 1 用户教育 培训 采取强制 法令 政策 手段 明确承担的义务 说服用户参与 2 用户教育 改善人为因素 用户 系统界面 用户参与 改进设计 适当时可修改系统 使之与组织需求相符合 3 在引入新系统前先解决组织问题 重新构造激励用户的机制 重新建立用户与设计人员之间的关系 适当时增加用户参与 4 技术社会学设计所谓技术社会学设计是指为新系统制定人的目标 设计者们分别建立一系列技术的和社会的设计方案 社会的设计方案需探索不同的工作群体结构 任务的分配和对每个人工作的设计 将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案与社会解决方案相对照 能够结合在一起的社会和技术解决方案就列为技术社会学解决方案 其中最能满足社会和技术目标的可选方案则被选为最终设计方案 这一最终的技术社会学设计方案将生成一个信息系统 该系统集技术的有效性和对组织及人的需求的灵敏性为一体 达到工作上的高度满足 这种兼顾技术和组织因素的系统将在不牺牲人和社会目标的前提下 极大地提高企业生产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