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静悲剧》复习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33214134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幽静悲剧》复习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幽静悲剧》复习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幽静悲剧》复习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幽静悲剧》复习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幽静悲剧》复习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幽静悲剧》复习精编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八(上)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二)班级: 姓名: 第二十三课 幽径悲剧【整体感知】作者用“毁于愚氓之手”来概括藤萝的悲剧,这是非常慎重、准确而发人深思的。文章写于1992年,这一棵藤萝毁于写作时的“今年春天”,“”已结束十五六年,改革春风劲吹,取得了重要成绩。但是,由于国民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因而出现了“愚氓灭美”的现象。从中可以看到努力实行科教兴国、提高国民思想文化和审美素质的重要。读着课文,仿佛跟随大师自己也来到了北大燕园,徘徊于蜿蜒曲折的幽径。春天里听鸟儿应答,夏天看红荷映日、绿波潋滟,秋天赏苍松翠柏,遍山枫叶,冬天观白雪皑皑,抖擞的松柏。一切的景致在大师的笔下富有了饱满旺盛蓬勃

2、的生机。此时大师笔锋一转,点出最让人留恋的还是一株古藤萝,从古藤萝隐匿于树丛中,给人们馥郁芬芳而不炫目着笔,写出了这株默默无闻的古树是那样让人爱怜。庆幸的是在史无前例的中,燕园的古藤树几尽消失,而这株古藤萝却幸免于难。就在大师暗自高兴时,莫名的这株古树也被虐杀了,是在藤萝还初绽着淡紫色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时,被人悬空砍断。从此,这条给大师带来无穷快乐的幽径变成了一条永远无法释然痛苦、悲伤的地方。每次经过幽径,他仿佛都可以听到古藤的哀怨、哭泣,都是对大师心灵的一次拷问、折磨。因为藤萝已不是一棵古树,成了历史和文化的负载和见证。它的最终被斫如同人们最终摒弃了自然,摒弃了历史与遥远的精神回

3、望。整个燕园目睹此树的只有大师一人,只有他一人在为这棵古树悲伤哀叹。是啊,人们要关注的事太多太多,谁又会在意一棵树的生与死。此时大师向人们呼出了“奈何,奈何!”,却只能独自背负起沉重的十字架。读罢此文,被大师深厚的人文精神和生命底蕴所震撼。而文章的语言又不失雕饰,真正达到了语从口出,真情自现的境界。【品味赏析】1、层层铺垫,突出中心。从局部看,写幽径是为写古藤作铺垫,写古藤是为写一棵古藤作铺垫,写众多古藤未能幸免于难,而“这一棵”却躲过劫难,是为下文写“这一棵”古藤被愚氓砍伐的悲剧命运作铺垫。从整体看,前面的描述是为后文的抒情作铺垫的。这样突出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命的关注和热爱这一中心。2、表

4、达方式综合运用。写幽径,写藤萝运用了描写,或绘形,或绘色,或绘声,充分写出了古藤萝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在此基础上,作者放纵自己感情的潮水,用心理描写、正面和反面描写相结合等手法,以极其真挚而强烈的感情抒发了自己的悲愤和惆怅,严厉谴责了那些无情无义毁灭美的“愚氓”,表现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3、语言特色:精炼、纯粹,通俗而又雅致。用词上,在大量的现代语汇之中,兼用了文言语汇,如:“诛伐”“焉知”“愚氓”等。还用了不少成语和一些四字短语。如:等闲视之、曲径通幽、月白风清等。句式上,以散句为主,在散句中又间以骈句或对偶句。如“一面傍湖,一面靠山”“绿叶接天,红荷映日”“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等。【探究

5、练习】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依次概括下列语句所表现的古藤萝的特点。每到春天,紫色的花朵开得满棚满架,引得游人和蜜蜂猬集其间。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在一团团的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树的叶子隐隐约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1生机勃勃;需求甚少,生长顽强;毫不张扬,默默无闻,颇有隐者的风范。2上文中,作者发出了“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人生毕竟还是个荆棘丛”的感慨,这两句话矛盾吗?请联系上下文的内容,谈谈你的理解。2、不矛盾。说“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是因为古藤萝给悲愤、惆怅心情中的我带来

6、了一丝安慰,使我觉得人生还有快乐;而说“人生毕竟还是个荆棘丛”,是由于给我安慰的古藤萝被砍断了,使我感到无比的痛心,“愚氓毁美”的事实使人感到人生的悲哀。3阅读下面紫藤萝瀑布选段,结合上文回答问题。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装满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同样的事物,寄寓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试揣摩一下,两文的作者借助于“藤萝”这一特定的事物,分别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3、参考答案:幽径悲剧:善待生命,善待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紫藤萝瀑布:正确对待

7、生命中的不幸,在生命的长河中不懈努力。4第12小节写道“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句中的“这样”指的是什么?说说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4“这样”指的是富于感情,“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具有博爱之心。作者他笔下的“伟人”缺少对于自然、对于他人的关爱,自私、冷漠、无情,甚至滥杀无辜。作者将“伟人们”置于自己的对立面,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鄙视厌弃的感情。5在作者的心目中,幽径的这棵古藤是真、善、美的代表,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5二三百年来“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只是“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6“幽径悲剧”仅仅是

8、指幽径中的一棵古藤萝被砍断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6悲剧不仅仅是指古藤萝被砍断,更悲的是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没有人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任那些愚氓者任意地践踏生活中的真、善、美。7作为一种植物,古藤萝本是不会哭泣的,然而第14段中却说“听到古藤的哭泣声”,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7作者是借助古藤的哭泣来描摹自己痛苦、悲愤的内心感受,非常逼真,含泪带哭的8目睹曾经生机勃发的藤萝,面对现在在空中摇曳的藤萝枝,面对人类的现在,畅想人类的未来你认为应该怎样面对大自然、面对生命呢?8不设统一答案。要点:热爱生命,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生存,共同发展。9、“我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

9、惹起万斛闲愁”,古藤的灭亡引起了“我”哪些闲愁? 9、(1)怕见古藤枯干闭着眼疾趋而过。(2)隐约听到古藤的哭诉。10、作者说“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你理解吗?10、作者是深感于对“愚氓”毁灭美丽的古藤现象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呼吁社会群体爱美、护美意识的提高。11、文中第11小节“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结合文意,说说作者所指的“盛开着的玫瑰花”的人生是什么?11.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盛开着玫瑰花”的人生是指古藤依旧生机勃勃,依然能嗅到它淡淡的花香,听到嗡嗡的蜂声,给人幸福、愉悦的感受。12、第15段中三个“决

10、不会”,四个“偏偏”,抒情委婉而淋漓尽致。说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2抒发了作者对无端毁坏自然毁灭生命的行径的痛恨,也是对自己这种感情缺少共鸣的“友声”的一种无奈的哀叹。13、说说“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13此句篇末点题,表明作者要永远坚持对自然、对生命的关注和热爱。【拓展提升】阅读选文,回答问题那时住在东城,去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机会较多,后来,随着北京市的向外拓展,我便搬到城外去了。这样,只有在每年的书市,来到大庙,挤到熙熙攘攘的读者群中,买一些想买的廉价书。但热销的摊点,往往难以与年轻人比赛力气,半天下来,也着实劳累,便找个树阴下的长椅歇腿。

11、过去逛太庙,喜欢读树。树可以读吗?我想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一棵树,就是一本书,树和人一样,即使同一品种的,也自有她独特的个性,如果说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这世界上也找不到两棵完全相同的树。无论在旷野,在公园,在小院的树木,或是马路的行道树,只要成林,那也是一个形态相异,性格不一,各呈丰采,绝非一色的丰富世界。读树如看人,尤其种植在太庙里的松、柏、桧、槐,巍峨庄重,枝根虬结,风姿苍劲,气势不凡,她们矗立在那里数百年,几乎是北京的历史见证人。 如果树能言语的话,一定会涌出沧桑的感叹。所以,细读她每一圈年龄,都能寻觅出皇室的兴衰,民国的变迁,五四的激情,抗日的斗争,以及解放以后新岁月的生活轨迹

12、。古树虽古,可并不因年纪的包袱,而嚣张跋扈,在她周围,许多年轻的后辈树,同样生长得从容不迫。这种上了年纪的大度、宽容,便越发地显得一种分量感、尊严感。但是,树老,和人老也差不多,老人通常行动迟缓,老树通常也就长得很缓慢;老人通常不那么活跃,老树通常也就不是很起劲地生长。那残断的枝桠,萎缩的树干,不大振作的针叶,留下了大多的时光痕迹,好像时间在古老的身躯里凝滞住了,不免给人老态龙钟的印象。使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多少使人生出一丝惆怅。 因此,整个太庙里面,那满园关不住的春色,那一片郁郁葱葱,青绿苍翠,唱主角的已非这些前辈树木了,老树的光辉,已是昨日的事情。看来,还是年轻好,因为在成长着,意味着拥有

13、时间,因为成熟着,意味着来日方长,所以,解放后陆陆续续栽种的别的什么树,就比老树要生机盎然,要朝气蓬勃,显得生命力特别旺盛的样子。风一来,你可以听到那白杨树的硕大叶片,或细细低语,或大声聒噪。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后来居上的局面,未来属于谁,谁就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而徜徉在古树底下,就没有这一份热闹。 展眼望去,所见皆绿,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白杨,爬满了照壁瓦墙的藤萝,拥塞的行路夹道的冬青灌木,花飞花落招蜂惹蝶的丁香海棠,令读树的我不禁觉悟,古树的缄默沉思、庄重成熟的状态,固然具有历史的魅力,但是,要没有这半个世纪种下的树木花草,仅凭那些爷爷辈的老树,是构不成这一片苍葱凝碧的绿色世界的。正因为老树之外

14、,更多的是新树的出现,才形成这一片怡人的景色。 买书,看压缩在书中的空间和时间;看树,阅读大自然,那可是活生生的大块文章。树的世界,人的世界,其实都在新陈代谢的进化规律之中。懂得这一点,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都能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就像园子里的这些新的、老的树木,融洽相处,和衷共济,社会的祥和氛围肯定会日益地浓烈起来。 1.作者说树是可以读的,其理由是什么?根据文意,作简单概括。1.树和人一样,具有其独特的个性,形态各异的树又构成了一个丰富的世界。用看人的眼光去读树,为这些树增添了几分文化和历史的底蕴,读树如看人,这些树也成为了一幅记录历史的长卷。(意思对即可)2. 为什么作者在文中中说古树和老人“使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多少使人生出一丝惆怅”?2.古树和老人一样,随着时光的流逝,缺少了一种生机和活力。(意思对即可)3.怎样理解第五段中“正因为老树之外才形成这一片怡人的景色”这句话的含义? 3.眼前的怡人景色来自于老树和新树的互相映衬。老树是对过去光辉历史的记录,而新树是代表了成长中的可以憧憬的未来。只有更努力地去开拓新的未来,这个世界才是一个完整的、有底蕴又有活力的世界。(意思对即可)4.在这篇散文中作者表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感悟?4.读树就是阅读人生,树的世界,人的世界,其实都是在新陈代谢的进化规律之中。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