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逻辑下的制度变迁_一个分析框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208471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56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重逻辑下的制度变迁_一个分析框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多重逻辑下的制度变迁_一个分析框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多重逻辑下的制度变迁_一个分析框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多重逻辑下的制度变迁_一个分析框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多重逻辑下的制度变迁_一个分析框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重逻辑下的制度变迁_一个分析框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重逻辑下的制度变迁_一个分析框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多重逻辑下的制度变迁 一个分析框架 周雪光 艾 云 摘 要 强调变迁过程中多重制度逻辑及其相互作用 旨在解释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制度变 迁现象 制度变迁是由占据不同利益的个人和群体之间相互作用而推动和约束的 而不同群体和 个人的行为受其所处场域的制度逻辑制约 因此 制度变迁的轨迹和方向取决于参与其中的多重 制度逻辑及其相互作用 需要在多重制度逻辑的相互关系中认识它们的各自角色 在行动者群体 间互动中解读制度逻辑的作用 并关注制度变迁的

2、内生性过程 我们以北方一个乡镇中村庄选举制 度2000 2008年的演变历程来阐述这一分析框架所提出的研究课题 分析概念以及理论思路 关键词 制度逻辑 制度变迁 村庄选举 作者周雪光 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美国 加利福尼亚州 艾云 北京大学社会学 系博士研究生 北京 100871 本研究得到斯坦福大学CEAS和Hewlett Faculty Fund 上海市高校社会学E 研究院 上海大学 及 国家留学基金委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的支持 并得益于美国行为科学高等研究中心的讨论 班 刘玉照 王修晓等人以及 中国社会科学 匿名评审人的批评 特此致谢 Victor Nee A Theory

3、 of Market Transition From Redistribution to Markets in State Socialism A 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 54 no 5 1989 pp 663281 Jean C Oi Fiscal Reform and the Economic Foundations of Local State Corporatism in China World Politics vol 45 no 1 1992 pp 992126 Andrew G Walder Local Governments as Ind

4、ustrial Firms An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of China s Transitional Economy A 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vol 101 no 2 1995 pp 2632301 Lin Nan Local Market Socialism Local Corporatism in Action in Rural China Theory and Society 一 作为新兴制度的村庄选举 研究课题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大规模制度变迁的时代 30多年来 中国社会各领域经历了深刻的制度 变迁 而且这些变迁仍在持续深

5、化演变之中 变迁的时代要求相应的社会科学理论和研究方法 来分析 解读这些林林总总的变化 但是 社会科学为认识社会变迁所提供的理论范式和分析 工具却是苍白无力的 大规模的制度变迁涉及多重过程和各种制度要素间的安排组合 但社会 科学主流的研究思路和风格趋向于关注某一种机制并在研究过程中将其 孤立分化 以供解析 而不是从各种机制之间的关系中理解 认识其作用 例如 英文文献中有关市场机制在社会分 层中的作用 地方政府的角色 以及社会网络的作用 对认识中国社会变迁提供了独特的研究 231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

6、se All rights reserved 视角和分析概念 但制度变迁很少只有某一机制在起作用 而常常涉及多重制度逻辑和过程 而且 在与其他机制的相互作用中 某一具体机制影响的程度和方向也可能发生很大变化 社 会科学追求简约 parsimonious 理论模型的倾向限制了研究者的理论视野和想象 对这些已有 模型与实际发生过程之间的偏差和距离视而不见 正因为此 社会科学诸多理论对于正在发生 的制度变迁过程没有令人满意的解释能力 也没有对制度变迁研究起到有益的指导作用 这一 领域中的学者在其研究中常常不得不勉为其难 临时拼凑分析工具和理论观点来解释这些现象 针对制度变迁领域中理论贫瘠的状况 本文

7、提出一个 多重制度逻辑 的分析框架 从三 个方面克服以往研究的不足 第一 我们的分析框架力主 突破简约 强调多重制度逻辑之间 的相互作用 在此基础上提炼发展理论分析 第二 我们强调这些制度逻辑的微观基础 即它 们在某一领域中相应群体行为方式上的体现 从而建立宏观制度逻辑与微观群体行为之间的联 系 第三 在上述基础上 我们强调制度变迁是一个内在性过程 即多重逻辑与群体间的相互 作用影响和制约了随后的发展轨迹 因此 认识制度变迁必须着眼于对其具体演变过程的深入 分析 我们以一个北方农业乡镇2000 2008年间四届村庄选举演变过程的个案研究来具体阐述这 一分析框架的研究课题 分析概念和基本命题 从

8、形式上和实践上 村庄选举都可以说是一个 新兴的社会制度 按照1987年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以下简称 组织 法 村庄选举指村民每三年一轮直接投票选举产生村庄的村委会 作为管理村庄事务的自治 领导机构 在正式法规上 村庄选举过程和选举产生的村委会运作都有着一整套明确规定的程 序和目标 自1998年 组织法 修订正式颁布后 村庄选举的正式化得到进一步落实执行 今 天 村庄选举已经成为一个制度化的民主实践 在中国的31个省市自治区的60万村庄的6亿农 民中周而复始地实践着 不难看出 一人一票 公开竞选 直接选举和村民自治等制度规定与 传统中国乡绅基础上的村庄治理模式迥然不同 也与集

9、体化时代自上而下的集体组织制度大相 径庭 换言之 村庄选举在乡土中国引进了一个崭新的治理逻辑 本研究中有关村庄选举的经验材料主要来自笔者在中国北方FS镇的田野观察和访谈 FS 镇是一个农业镇 由27个村庄组成 笔者自2004年起每年多次回访至今 跟踪观察该镇在农业 生产 村庄治理 基层政府诸方面的状况和演变 2000 2008年期间 该地区的村庄选举经过 了早期的政府干预控制 农民抵制抗争等阶段 至今已演变为村民广为接受 积极参与的制度 化实践 我们应用 多重制度逻辑 的分析框架来阐释这一制度变迁背后的机制和过程 我们 的微观着眼点不是把这个具体研究场所的方方面面说清楚 也不是将有关这一乡镇的

10、研究结论 推而广之 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深入仔细的个案观察对制度变迁内在过程有深入把握 从而帮助 我们澄清分析概念 把握因果机制 以便阐述这一分析框架的分析角度和意义 vol 24 no 3 1995 pp 301254 Albert O Hirschman Rival Views of Market Society and Other Recent Essay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P Duara Culture Power and the State RuralNorth China 190021942 Stanford Stanfo

11、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Edward Friedman Paul G Pickowicz and Mark Selden Chinese Village Socialist State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1 William L Parish and Martin King Whyte Village andFamily in Contemporary China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8 331 多重逻辑下的制度变迁 一个分析框架 1994 2010 China

12、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二 制度变迁中的多重逻辑 一个分析框架 提出 多重制度逻辑 的理论分析框架前提是 大规模制度变迁涉及多重过程和机制 而 只有在这些过程机制的相互作用中才能恰如其分地认识它们各自的作用和影响 由此对制度变 迁提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例如 诺斯和托马斯 有关西方经济历史中制度变迁的理论有着很大影 响 他们的理论特意强调了效率机制 即价格的相对变化 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但是 诺斯后来承认 统治者按照他们自己的利益来制定规则 因此交易成本通常导致效率低下的所 有权盛行 在这里

13、 效率机制与既得利益之间相互作用导致了所有权配置不同于效率机制单 一影响的演变轨迹 同样地 在研究中国社会转型对社会不平等状况的意义时 倪志伟的 市 场转型理论 提出了有关市场机制衍生新的社会分层形态的命题 但倪后来也意识到 国家权 力与市场机制的相互作用会导致与单纯市场机制迥然不同的社会不平等形态 基于此 仅仅关 注某一机制的研究视角可能导致理论预测和研究设计上的偏差甚至是本末倒置的结论 许多学 者呼吁要关注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多重过程和机制 从这一前提出发 我们提出 多重制度逻辑 分析框架 第一 将制度变迁中的多重过程 机制及其相互作用作为分析着眼点 制度逻辑指某一领域中稳定存在的制度安排和相

14、应的行动 机制 这些制度逻辑诱发和塑造了这一领域中相应的行为方式 例如 在国企改制过程中 不 难看到各种制度逻辑的参与 国家对资源控制的逻辑 公共资产分配的逻辑 相关领域中既 得利益集团的行动逻辑 以及企业内部员工的行动逻辑 在村庄选举这一制度变迁过程中 我 们观察到中央政府 基层政府和乡村社会这三个领域中不同制度逻辑的参与和相互作用 不仅 如此 某一制度逻辑的作用是在与其他制度逻辑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因其他参与的 制度逻辑不同而有着不同的作用 例如 虽然市场规律是普遍的 但市场逻辑对社会不平等的 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通过与国家逻辑的相互作用而重新塑造 例如 同是市场制度占主导地位的 西方

15、国家 其社会分层的状况也每每不同 因此 如果我们超越具体社会背景或从统计意义上 控制 其他制度逻辑而孤立抽象地讨论某一制度逻辑的作用 常常会导致对其作用的片面认识 甚至误读 在这个基础上 我们提出第一个命题 制度变迁涉及多重制度逻辑 我们必须从这 些制度逻辑的相互关系中认识它们的作用和影响 第二 制度逻辑提供了宏观层次上制度安排与微观层次上人们可观察行为之间的联系 从 431 中国社会科学 2010年第4期 Douglass C North and RobertThomas The Rise ofthe Western Worl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16、Press 1973 Douglass C North 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ChangeandEconomicPerf ormanc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p 7 Victor Nee Social Inequality in Reforming State Socialism Between Redistribution and Markets in China A 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 56 no 3 1991 pp 267282 William L Parish and Ethan Michelson Politics and Markets DualTransformation A 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vol 101 no 4 1996 pp 1042259 Andrew G Walder Markets and Inequality in Transitional Economies Toward T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