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概念(本)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33204349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PPT 页数:129 大小:7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逻辑学概念(本)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逻辑学概念(本)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逻辑学概念(本)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逻辑学概念(本)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逻辑学概念(本)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逻辑学概念(本)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逻辑学概念(本)ppt课件(1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二讲概念论 关于概念分析的逻辑知识 1 1 概念的定义 所谓概念 concept 是反映事物对象特有属性 或本质属性 的思维形式 一 概念及其特征 1 对象与属性对象 object 各种有形物和无形物 即各种物质现象和意识现象属性 attribute 对象所具有的各种性质和关系 共有属性 commonattribute 一对象与他对象共同具有的某种属性 亦称 非本质属性 特有属性 distinctiveattribute 一对象独有而他对象不具有的某种属性 亦称 本质属性 例如 黑 白 红 蓝等颜色 只是 笔 的共有属性 而 用来书写或画画的工具 则是 笔 的特有属性 2 共有属性与特有属

2、性 1 2 概念的表达式 expression 语词与词项 1 2 1 语词与词项 1 语词 words 语言的基本单位之一 泛指词 词组一类的语言成分 2 词项 term 在判断 命题 语句 中出现的 作为判断组成成分的概念 1 联系 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 语词是概念的表达式 2 区别 第一 凡概念都必须通过语词来表达 但并非所有语词都表达概念 第二 概念和语词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同一语词在不同语境 context 中可表达不同概念 语形相同而语义不同 不同语词在不同语境中可表达相同概念 语形不同而语义相同 1 2 2 概念与语词的关系 2 概念的逻辑特征 内涵与外延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概念

3、的两个基本的特征和标志 概念的内涵 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 概念的含义 什么是 质 有多少之分 概念的外延 概念所反映的属性的对象 概念的适用对象 哪些是 量 有大小之别 法律内涵 什么是 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和 外延 哪些是 古今中外的所有成文和不成文的法律 人民法院内涵 什么是 行使审判权的国家机关 外延 哪些是 最高人民法院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 专门人民法院 3 概念的内涵及其类型 3 1 概念的内涵及其表达式 1 概念的内涵 Connotation intension 亦称概念的 所谓 即凝聚于概念中的它所指称的那类对象的特有属性 2 内涵方面的构

4、成性质 组 概念所反映的那些对象的一组特有属性 3 概念内涵的表达式A T B 其中 A 任一概念T A的 特有属性 即其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 组 B A的 共有属性 即A所隶属的那类对象 A的属概念 例一 笔 A 用来书写或画画的 T 工具 B 例二 商业秘密 A 不为公众知悉 T1 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 T2 具有实用性 T3 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 T4 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B 参见1997年 刑法 第219条第3款 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 A 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T1 在医疗活动中 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 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 常规 T2 过失 T3 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

5、T4 事故 B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2条 3 2 概念内涵的分类 3 2 1 认识性内涵与规定性内涵 根据内涵的确立方式 即形成内涵的途径不同来分类 1 认识性内涵认识性内涵是通过对象间的比较而确立的内涵 它是人们认识的成果 认识性内涵的构成性质 是对象本身客观地区别于其他对象的性质 例如 前述关于 笔 的内涵 鸟 A 具有角质的喙 无牙齿 T1 体外被覆羽毛 T2 前肢为两翼 能飞翔的 T3 脊椎动物 B 2 规定性内涵 规定性内涵就是根据实践需要 通过人为规定方式所确立的内涵 规定性内涵的构成性质带有一定的 主观性 例如 前述关于 商业秘密 的内涵 私法 民商法 上的 善意 善良心肠 而是

6、 不知情 3 2 2 合取式内涵与析取式内涵 根据内涵表达式的逻辑结构不同来分类 1 合取式内涵 亦称并且型内涵 或交集型内涵 T T1 T2 Tn 读作 合取 相当于 且 如前述 鸟 商业秘密 的内涵 再如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T1 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T2 因而构成犯罪的 T3 是故意犯罪 刑法 第14条 A T1 T2 T3 B 2 析取式内涵 亦称或者型内涵 或并集型内涵 T T1 T2 Tn 读作 析取 相当于 或 如前述 笔 的内涵 再如 重婚罪 就是有配偶而又与他人结婚 T1 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 T2 犯罪行为 B 刑法 第258条 4 概念

7、的外延与归类活动 4 1 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外延 extension 亦称概念的 所指 designation 也就是具有内涵所指称的各个对象 例如 笔 的外延 就是各式各样的笔 如毛笔 钢笔 铅笔 圆珠笔 粉笔 画笔 4 2 归类活动与概念外延边缘的模糊性 4 2 1 归类 1 归类 subsumption 确定某一具体对象是否属于某一概念外延的思维活动 例如 将 电笔 排除在 笔 的外延之外 而将 眉笔 归属于 笔 的外延之中 这就是归类 例如 若对 某甲的行为致某乙死亡 这一事实进行归类 它可能属于意外事故 如车祸 也可能属于犯罪行为 如故意杀人罪 过失杀人罪 故意伤害罪 过失伤害罪 这些

8、法律概念的外延 还有可能属于合法行为 如正当防卫 行刑人员执行枪决 这一概念的外延 所谓概念外延边缘的模糊性 就是一概念外延与另一概念外延之间的 灰色区域 其实质在于 客观对象中存在有难以界定的是否属于某个概念外延的两可情形的对象 一个概念的中心含义也许是清楚的 明确的 但当我们离开该中心时它就趋于变得模糊不清了 而这正是一个概念的性质所在 沃泽尔用一种略微不同的隐喻将概念比喻成 一张相片 其轮廓是模糊的 而且愈到边上就愈加模糊了 美 博登海默著 法理学 法哲学及其方法 邓正来等译 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第466页 4 2 概念外延边缘的模糊性 假设有A B C三个概念 在其外延的中心区域

9、某个对象x是否属于某一概念的外延 是相当清晰的 若x处于A B C外延的边缘地带 则有时难以确定该x究竟属于哪个概念的外延 如下图所示 x 由于存在着概念外延边缘的模糊性 因而就导致了归类时的复杂和困难 例如 某甲拾得某乙的遗忘物 数额巨大 拒不返还 这一行为 在归类时 就有可能归属于 不当得利 民法通则 第92条 也有可能归属于 侵占罪 刑法 第270条第2款 二 概念的分类 1 单独概念 普遍概念与空概念 根据概念外延对象的多少来分类 1 单独概念 singleconcept 单独概念就是外延仅有一个独一无二对象的概念 表达单独概念的语词形式 有两种 A 专名 propernoun 即专有

10、名称例如 重庆市毛泽东五四运动 9 11 事件 B 摹状词 description 描述特定对象的短语例如 工具论 的作者亚洲最长的河流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这本书 2 普遍概念 普遍概念 universalconcept 就是外延至少有两个对象的概念 普遍概念的外延对象 可能是可数的 也可能是不可数的 普通名词是表达普遍概念的 例如 河流 学生 法律 大于2小于5的正整数 动词 形容词等也都表达普遍概念 例如 走 跑 喜欢 勇敢 愚蠢 美丽 3 空概念 空概念 emptyconcept 亦称虚概念 falseconcept 就是在现实世界中外延没有任何对象的概念 它的外延是一个空类或空集 emp

11、tyclass 记为 或 例如 上帝孙悟空燃素匀速直线运动大于5小于2的正整数 概念随时空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例如 中国载人宇宙飞船 这一概念 2003年10月16日神舟4号宇宙飞船升空之前 它属于空概念 虚概念 神州4号宇宙飞船升空之后 它属于单独概念 2005年10月12日神州6号宇宙飞船升空之后 即转化成为普遍概念 课堂练习 下列划线的语词表达单独概念还是普遍概念 水生笑了一下 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 孙犁 荷花淀 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佗无奈小虫何 毛泽东 七律 送瘟神 接过雷锋的枪 千万个雷锋在成长 践耳 接过雷锋的枪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毛泽东 七律 游泳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

12、处来 贺知章 回乡偶书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尝 李白 金陵酒肆留别 2 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根据外延对象是否为集合体来分类 2 1 集合体与类 1 集合体 collective 由许许多多个体聚合而成的群体 整体 集合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 类 class 具有相同属性对象的汇集 类与分子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 2 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1 集合概念 collectiveconcept 反映集合体的概念 例如 人口书籍南海诸岛特殊利益集团占我国人口80 的农民 2 非集合概念 non collectiveconcept 反映类 即非集合体 的概念 例如 人

13、书岛屿既得利益者我国农民 任一概念 要么属于集合概念 要么属于非集合概念 在不同语境中 同一语词既可以表达集合概念 也可以表达非集合概念 这就是概念的集合使用与非集合使用 例如 西南政法大学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李明是西南政法大学的学生 2 3 概念的集合使用与非集合使用 指出下列划线的语词表达的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 人固有一死 或轻于鸿毛 或重于泰山 人定胜天 月有阴晴圆缺 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 人是从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书不可不读 书是装订成册的著作 我们应当爱护图书馆的书 书 犹药也 多读 可以医愚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 集合概

14、念 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 非集合概念 非集合概念 非集合概念 非集合概念 非集合概念 课堂练习 3 正概念与负概念 根据概念内涵中是否具有某种属性来分类 1 正概念 positiveconcept 亦称肯定概念 就是内涵中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2 负概念 negativeconcept 亦称否定概念 就是内涵中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正 负概念总是成对出现的 正 负概念在形式结构上有如下关系 负概念 否定词 正概念 例如 女人 与 非女人 是一对正 负概念 女人 与 男人 二者都是正概念 3 论域 负概念与正概念所共同相对的那个特定范围 就是论域 universeofdiscourse 亦即 议论的

15、范围 例如 机动车辆 与 非机动车辆 的论域 车辆 大学生 与 非大学生 的论域 学生 或 人 负概念的外延大小 取决于其论域的大小 4 实体概念与属性概念 根据外延对象是否为可独立存在的实体来分类 实体概念 entitativeconcept 与属性概念 attributiveconcept 的区分可列表如下 概念 实体概念 属性概念 性质概念 关系概念 5 简单概念与复合概念 根据概念表达式的结构形式不同来分类 1 简单概念 simpleconcept 对其不能再加以分解的概念 其语言表达式是单字 或意义不可再分的词组或短语 例如 书 英雄 书记员 联合国 2 复合概念 compoundc

16、oncept 由两个或多个概念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而成的概念 三 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欧拉与欧拉图欧拉 L Euler 1707 1783 瑞士数学家 物理学家 1761年 欧拉首创圆圈图形表示概念的外延以及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史称欧拉图或欧拉图解 Euler sdiagram 任意两个概念A与B之间的外延关系 有且只有五种欧拉图 图2 1 图2 2 图2 3 图2 4 图2 5 1 全同 identity 关系 3 欧拉图的逻辑涵义所有A是B 且 所有B是A 4 实例 A 偶数B 能被2整除的数 A 法院B 国家审判机关 1 界定若A的全部外延与B的全部外延相同 则A与B全同 A B互为全同概念 2 欧拉图 关于 全同关系 两个具有全同关系的概念外延虽然是同一 重合的 但内涵却不一样或不完全一样 规定国家根本制度的法律 突出宪法在内容方面的本质属性 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 突出宪法在法律效力方面的本质属性 在实际运用中 具有全同关系的概念可以互相替换 交替使用 2 交叉 crossing 关系 3 欧拉图的逻辑涵义有A是B 有B是A且有A不是B 有B不是A 4 实例 A 妇女B 法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