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现代化转型与我国物流新格局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3198978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现代化转型与我国物流新格局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精编》现代化转型与我国物流新格局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精编》现代化转型与我国物流新格局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精编》现代化转型与我国物流新格局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精编》现代化转型与我国物流新格局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现代化转型与我国物流新格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现代化转型与我国物流新格局(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化转型与中国物流新格局 朝华管理科学研究院单元庄2009 朝华管理科学研究院国际管理专业权威认证机构 国际管理联合会 AACSB 中国大陆八会员 北大 清华 中欧 中山 朝华 长江 上海交大 复旦 之一 2004年 中国第一所获欧盟成员国承认 并获全额研究生留学奖学金的社会机构 1996年 2008年10月被法国巴黎EDUNIERSAL机构和国际科学委员会评为全球1000所最佳管理教学研究机构之一 朝华 宗旨 为家国立人 为民族立业 为天地立心 为历史立言 开场白一组耐人寻味的数字 时间 定格在2008年中 全国 2008年上半年 全国中小企业倒闭6 7万家 其中纺织行业倒闭约1万家 另有

2、2 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组整顿 上海 1992年以来 上海连续16年以高于全国平均2 2 的两位数增长 08年上半年增速为10 3 全国为10 4 第一次落后全国平均水平 浦东新区 刚庆祝开发开放18周年 便迎来了18年第一个最低增速数字11 9 2007年上半年 对上海GDP贡献率高达19 的证券 房地产业 2008年上半年一个为零 一个为负数 浙江 自2005年第四季度起 连续9个季度的 民工荒 首次缓解 温州 中国民间制造业的发源地 是国内30多个细分产业的生产基地 提供了世界2 3的袜子 40 的领带 为中国生产了70 的纽扣 十多亿副纸牌 是世界小商品中转地 出产地 2008年1月 工

3、业产品交货值为38 7 6月以后已成负增长 据温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提供的数据 30万家制造企业中 20 即6万家企业 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 超过4万家企业倒闭 资金严重短缺 黑市 借贷款年利率高达60 96 120 企业家自绝悲剧不时发生 珠三角 2007年底外贸依存度高达60 的广东 企业已倒闭1万多家 08年上半年又有数千家企业倒闭或外迁 仅粗略推算 半年中东部地区新增失业 半实业人数以数百万计 直接间接经济损失以数百亿计 估计年底倒闭企业超过十万户 失业半失业人数过千万 直接间接损失会以千亿计 中国东部 一时间似乎跌入一场 企业大危机 7月3日至8月6日 国家领导人温家宝 习近平 李

4、克强分别到上海 浙江 广东 山东 江苏调研 银监会 商务部 国税局等部门分赴东部各地调研 如何理解这一危机局面 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场起于东部 危机全国的 企业危机 经济危机 一 危机 动因分析二 现代化转型 与东西部产业转型三 新资源经济 与产业资本大调整四 现代物流产业的经济社会意义五 危机转型与物流新格局六 危机 机遇与应对 一 危机 动因分析 这次国内经济风暴特征 1 主要发生在东部外贸高依存度的省区 广东 福建 江浙一带 2 主要发生在外贸产业领域和关联领域 3 主要发生在劳动密集 民营经济等产业等级较低的领域 第一类原因 近期政策调整近两年 国家税收 融资 汇率 出口退税 原材料等不

5、同程度构成了企业生存发展的负面压力 成为引发或加剧 危机 的政策性与市场性因素 对这类因素已多有评价 此处不多赘论 需要明确的是 从危机发生的机理分析 这类政策与市场因素并不构成这次东部企业危机的根本性原因 第二类原因 国际金融危机 这一重要环境因素直接沉重打击了外贸依存度较高的东部外贸企业 但是 对此既带政策性 又带经济周期性的 环境因素 我持乐观态度 目前 这场 金融海啸 的源头地的美国 已对处理雷曼事件的作法进行了反省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则对自己在金融市场监管问题上的自由放任主义做出了检讨 最重要的是 欧美发达国家已开始了运用国家权力 国家资本对金融市场进行干预的共同行动 亚欧首脑会议更

6、是将国际协作干预金融市场作为现实抗击 金融海啸 的共同任务 并将建立国际金融监管体系作为长期战略方针 虽然这场危机的全貌还在展开 其扩散性危害还在显现 危机还将延续一两年甚至更长 但其主流势头已开始受到遏止 第三类原因 第十个经济周期 99 08 的正常调整 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 年份 第四类原因 现代化转型 和 新资源经济 在目前对此次 危机 进行分析过程中 对这两种作为 长期机制性因素 的 新资源经济 和 现代化转型 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恰恰是这两大因素 现代化转型 和 新资源经济 才是引发此次东部 危机

7、的根本原因和市场机制基础 二 现代化转型 与东西部产业转型 现代化转型 与东西部产业转型所谓 现代化转型 是指到本世纪中 中国将实现的两个阶段现代化的转型过程 第一阶段从现在到二十年代 2020年 前后 中国将完成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 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 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实现工业现代化 主导产业是重化机械产业 第二阶段从二十年代到世纪中叶 2020年 2005年 中国将基本完成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 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过渡 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基本实现代化 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是知识型服务业 目前 中国尚处于第一阶段现代化中期的后半阶段 即以重化工业为主体的阶段新的研究成果表明

8、到2016 2018年 中国工业化将基本实现 也就是说 在今后8 10年中 仍要以重化工业为核心主导产业 中国不同经济区间工业化进程呈现多阶段并存 由此决定了在今后的8 10年中 东部地区 实施 退二进三 战略 中部地区 实施 二三并进 战略 西部省区 实施 增二育三 战略 现代化转型对产业 企业市场的作用直接体现为 微笑曲线 的现实功能 上世纪末 走在世界经济前端的发达国家与部分快速发展中国家 开始快速走向以服务业为中心的知识经济 在这些国家 包括科研开发 商贸物流 金融保险 教育中介在内的服务业的社会功能地位不断提高 正在逐步取代工业 成为社会的主导性产业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这场 危机 本

9、质上是 东部地区处于工业化前期和中期的企业集群的产业素质与业已进入工业化后期产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必然结果 是现代化 需求 与产业 供给 不相适应的必然结果 就是说 现代化转型 对西部与东部提出了不同的产业发展需求 三 新资源经济 与产业资本大调整 新资源经济 与产业资本大调整所谓 新资源经济 是相对于传统计划经济下统收统支统一调拨的资源经济而言的市场化的资源经济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 中国成为世界工业中心 同时 中国工业化由轻型工业化转向重型工业化阶段一旦工业化由轻工阶段进入重化机械工业阶段 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整体速度将加快 往往带来资源的紧张和能源的短缺资源产业在工业体系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10、 原材料 能源作为可耗竭性 不可逆性以及低代替性的自然资源 在国民经济特别是工业现代化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自中国加入WTO 资源产业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 资源产品的价格机制逐步从传统统配统置的计划体制中解放出来 在国际市场价格体系的拉动下 中国资源品价格不断提高 由市场价格机制所驱动的 新资源经济 借助价格杠杆对中国经济结构 资源配置 权益分配 资本运动等产生一系列重大调节调整作用 具体表现 1 价值链重心上移所谓 价值链重心上移 是指稀缺性资源业 石油 煤炭等资源 在工业经济与社会资本价值链中的地位迅速提高 价值链重心向上游移动 2 社会收益分配结构向西倾斜价格杠杆是社会经济利益结构

11、的调节器 随着资源价格与国际市场的逐步接轨 价格的市场化 开始改变计划体制下压资源保加工的传统价格体系与东西部利益分配格局 带动全国西部资源省份工业与地区经济快速运行 3 促使产业与社会资本战略西移由资源价格市场化带动的能源与原材料成本的提高 不仅直接影响了工业生产的内部结构 使沿海地区工业生产成本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30 50 甚至更多 而且开始改变社会资本的配置 也正是在此背景下 商务部启动了 万商西进 工程 4 赋予西部 西北经济崛起的新动力新资源经济已日益成为西部经济发展的强势推动力 使得西部地区利用自己的 六大产业优势 踏上以重化装备制造为主体的第二产业 现代工业的快车道 进入新世纪

12、西北地区经济增长已成为全国最快的地区之一 其中 新资源经济 的贡献率位列第一 基于这一现实 国内外战略研究认为 中国西北将在未来 世界经济一体化 中 成为引领中亚地区发展的火车头 这一 火车头 的原动力 就是 新资源经济 西北经济领跑全国经济近年西部青海 新疆 宁夏 甘肃 陕西五省区的经济增长始终保持着稳定高速的态势 每年GDP年均增长率均达到10 以上 超过全国平均9 5 的增幅 同时产业基础进一步稳固 市场的潜力和需求日益显现 综上所述 由 企业危机 引起 东部二产向三产转型东部二产资源大规模西迁西部二产快速发展提升 中国第四次产业再造 资本重组 资源重新配制的 产业资本大调整运动 正在中

13、国大地兴起 四现代物流产业的经济社会意义 现代物流产业的经济社会意义1 现代物流是为主导支柱产业服务的重要产业 其发展既以社会主导支柱产业发展为基础和前提 同时 又受到主导支柱产业发展的制约 固原 中宁例 2 国家 区域 城市市场经济的强势推动力世界早期城市与市场的形成 中国两河流域 西方早期商贸流通 重商主义塑造了早期资本帝国 英 西 葡 近代中国东部的发展直接由交通 流通 物流作为强大推动力 3 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要素现代市场经济大大提高了流通 物流环节的地位 改变了马克思时代的生产决定流通与消费再生产的传统结构 消费决定生产 流通制约 影响或拉动消费 现代新型城市与市场经济形成的重要推动

14、力 义乌 中宁 4 第三利润源泉 第一利润源泉 节约原材料成本 第二利润源泉 降低人力成本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与人力成本的世界性上涨趋势 寻求开发 第三利润源泉 成为时代再生产的紧迫需求 第三利润源泉 指以降低再生产活动中的时间成本 提高效益与服务质量为宗旨的专业化物流 5 国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国际物流界通常将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的比例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物流发展水平的标志 我国物流总费用与 的比例比发达国家要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 说明当前我国物流发展水平不高 效率偏低 经济发展的物流含量偏小 所以我们国家将现代物流列为十大振兴产业 五 危机 转型与物流业新格局 世界经济危机 中国第十个经济周

15、期 东部地区产业结构战略性大调整 新资源经济 的兴起 以及中国第四次产业再造 资本重组 资源重新配制的大调整运动 不仅改变了东西部的资本格局 利益格局 推动东部地区产业战略转型升级 带动中国向下一阶段现代化 知识经济现代化 向知识经济社会过渡 同时 给西部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同样 给现代物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格局 新的发展机遇 第一 中国工业物流重心向西移动 随着东部工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升级转型 其部分中级产业资源与资本向西梯度迁移 与之相依存的工业物流重心也向西移动 由此使得 西部物流 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将不断加强 第二 现代物流产业链中 新资源经济物流 装备工业物流与 后工业物流 三流并举的格

16、局进一步显现 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经济的 后工业社会化 和 新资源经济 的崛起 过去计划经济时代乃至改革开放以来近三十年的 装备工业流通 物流 传统资源流通 物流 的格局 必然代之以 新资源经济物流 装备工业物流 后工业物流 的格局 由此给新的物流带来新的变化 第三 西部现代物流产业链产业集中度 依存度提高 积聚效应发挥 将出现新 增长极 随着产业资本向西梯度迁移 工业物流重心向西移动 现代物流产业集中度 依存度必然大幅度提高 物流业产业积聚效应必将逐步发挥 形成新的 增长极 产业 工业 物流 第四 国际性 西向工业物流 呈现强化扩大趋势 随着东部装备业与装备物流的战略西移 中国西部地区装备制造工业的兴起 传统装备工业品以东部为产出与出发地 经海运走向世界的局面将有所改变 与西向境外部分的经济合作 物流业联盟将可能有实质性的进展 第五 现代物流产业价值链重心西移 今后十年 西北地区 新资源经济 新兴装备工业 的新型产业结构效应将逐步发挥 作为 中亚地区经济火车头 现代物流产业价值重心西移 价值杠杆西段高翘 产业 含物流 的龙头拉动作用将不断提高 第六 中国物流业进入一个跨地区重组整合的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