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安徽省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报告范本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3193413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安徽省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报告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编》安徽省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报告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编》安徽省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报告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编》安徽省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报告范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编》安徽省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报告范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安徽省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报告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安徽省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报告范本(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n安徽省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报告(初稿)省发改委 省统计局(2007年10月10日)2007年第5次省长办公会研究通过省发展改革委、省统计局提出的安徽省落实科学发展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原则同意根据这一指标体系开展试评价工作。我们依据研究确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附表1),收集了2004年、2005年、2006年三年的相关基础数据,并以2004年为基期,计算2005年、2006年各指标的指数化水平,加权后得出2005、2006年各分类指数及综合指数(见附表2),反映出近两年全省科学发展程度及变动趋势。现将有关评价情况报告如下。一、综合指数反映:我省科学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从我省落实科学发展观综合指

2、数水平看,2005年为110.6,2006年为130,指数上升较快;从综合指数的增长率看, 2005年较2004年增长10.6,2006年较2005年增长17.5,增幅提高6.9个百分点。综合指数的变化趋势表明,近两年来,我省科学发展的水平在不断提高。综合指数的加速上升,主要得益于社会保障类、发展水平类指数的大幅提高,其对综合指数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41.3和27.2,分别拉动综合发展指数上升8个百分点和5.3个百分点。同时,人民生活、创新能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资源环境类指数提升,对综合指数的贡献率分别为10.5、10.1、8.2、2.7,分别拉动综合指数上升2.1、1.9、1.6、0.5个百

3、分点。表1:综合指数和类指数趋势(%)安徽科学发展综合指数() 19.4二级指数发展水平指数人民生活指数社会保障指数教科文卫指数资源环境指数创新能力指数2005年113.1104.4117.4105102121.12006年130.8115.7179117.2106.1136.1变动趋势17.711.361.612.24.115对总指数贡献率27.210.541.38.22.710.1 图1:2006年类指数对总指数提升的贡献率注:其他是指教科文卫、资源环境指数对综合指数的贡献率。具体来看,发展水平类指数2006年为130.8,较2005年提高17.7个百分点,增长15.6。人民生活类指数20

4、06年为115.7,较2005年提高11.3个百分点,增长10.8。社会保障类指数2006年为179,较2005年提高61.6个百分点,增长52.5。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类指数2006年为117.2,较2005年提高12.2个百分点,增长11.6。资源环境类指数2006年为106.1,较2005年提高4.1个百分点,增长4.0。创新能力类指数2006年为136.1,较2005年提高15个百分点,增长12.4。二、发展水平类指数大幅提升,人均水平提高成为主导因素人均投资额、人均财政收入、人均GDP、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等指数大幅提高,是带动发展水平类指数加速上升的主要因素。2006年,上述四个指数对发展

5、水平类指数增长的贡献率达90.5%,拉动指数提高15.9个百分点。其中,人均投资额指数对发展水平类指数贡献率最大,达41.5%(表2)。表2:发展水平类指数变化及各指标贡献率(%)发展水平类指数(%)17.7三级指数人均投资额人均财政收入人均GDP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工业化率城镇化率GDP增长指数2005年130.6125.1112.9111108110.798.52006年181.8154130.9124.5113.710699.6变动趋势51.2 28.918.0 13.5 5.7 4.71.1对发展水平类指数贡献率41.523.414.6114.73.90.9图2:2006年各指标对发展水平

6、类指数的贡献率注:其他是指工业化率、城镇化率、GDP增长指数对发展水平类指数的贡献率。人均投资额指数贡献率大,主要是得益于投资规模快速扩张。近年来,我省牢牢把握国家加强中部地区“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的政策机遇,积极抢抓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市场机遇,深入实施“861”行动计划,促进了投资规模快速增长。20052006年我省累计完成投资6065.66亿元,相当于此前24年投资总和的52.2%,人均投资额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重由2004年的54.7%提高到2006年的64.7%,上升10个百分点。2004年以来,我省经济增长速度已连续三年保持在11%以上,生产总值先后跨过5000、6000亿元两

7、个千亿元台阶。人均GDP在2005年达到8670元、迈上了1000美元的平台后,2006年又进一步突破10000元关口,达到10055元,比2005年增加1385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增加最多的一年;人均财政收入2005年首次突破1000元,2006年又进一步提高到1246元,比上年增加234元,增量创改革开放以来历史新高。此外,GDP增长率、工业化率、城镇化率三个重要指标的指数,对经济发展水平类指数的贡献率,2006年分别为0.9%、4.7%和3.9%。三、人民生活类指数稳步增长,通行条件改善作用突出2006年,我省水泥(沥青)公路通行政村率、社会安全指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

8、等指数水平提高,对人民生活类指数的贡献率分别为31.7、29.2、21.9和16.6。表3:人民生活类指数变化及各指标贡献率(%)人民生活类指数(%) 11.3三级指数水泥(沥青)公路通行政村率社会安全指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农村饮用水安全获得率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村为1)2005年112.6100112.8105.7106.3100.093.72006年137.7123.1130.1118.8109.799.491.3变动趋势25.123.117.313.13.4-0.6-2.4 对人民生活类指数贡献率31.729.221.916.64.4-0.7-3.0图3

9、:2006年各指标对人民生活类指数的贡献率注:其他是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农村饮用水安全获得率及城乡居民收入比对人民生活指数的贡献率之和。近年来,我省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032006年四年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了三个千元台阶,由2002年的6032元增加到2006年的9771元,年均增长12.8%。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2118元增加到2006年2969元,年均增长8.8%,是1998年以来持续增长较快的一个时期。其中,农民工资性收入比重由2002年的33.4上升到2006年的近40,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

10、重要渠道。我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水泥(沥青)公路通行政村率由2004年的45.7提高到2005年的51.5、2006年的63。同时,随着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农民居住条件也明显改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2004年的23平方米提高到2005年的24.5平方米、2006年的25.3平方米。社会安全指数包括社会治安、交通安全、生活安全、生产安全四方面。我省社会安全指数由2004年的74.3%提高到2006年的91.3%,主要得益于全社会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道路、消防等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以及生产安全一把手负责制的全面实施。2004

11、年以来,火灾事故死亡数年均递减29.6,交通事故死亡数年均递减10,工伤死亡人数年均递减1.8。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城乡居民收入比呈小幅扩大趋势,由2004年的3:1扩大至2005年的3.2:1、2006年的3.3:1,因而该项指数对人民生活指数的贡献率是下降的。四、社会保障类指数跃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起步贡献大社会保障类指数大幅提高,主要推动因素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始起步。2006年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提高对社会保障指数的贡献率达95.9,而城镇社保综合覆盖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对社会保障类指数的贡献率分别仅为2.8%和1.3%,主要因为基数较大且发展较稳定。表4:社会保障类指数变化及各指标

12、贡献率(%)社会保障类指数(%)61.6三级指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城镇社保综合覆盖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农村五保供养覆盖面2005年171.9102.295.41002006年408.1109.098.8100变动趋势236.26.83.4-对社会保障类指数贡献率95.92.81.3-图4:2006年各指标对社会保障类指数的贡献率注:其他是指城镇登记失业率、农村五保供养覆盖面指数的贡献率之和。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由2004年的6.58,提高到2005年的11.3、2006年的26.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指数也迅速提高到2005年的171.9、2006年的408.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

13、率的大幅跃升,主要得益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推进。2003年,我省在10个县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2006年试点县已达56个,覆盖的农业人口3000万人以上,占到全省农业人口的64%。为了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指标已被纳入各级政府的年度考核目标,并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城镇社保综合覆盖率指城镇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总人数占应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总人数的比重。我省城镇社保综合覆盖率由2004年的72.8提高到2005年的74.4、2006年的79.3,覆盖率指数也由2005年的102.1提高到2006年的109,主要得益

14、于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扩面征缴工作力度的进一步加强,财政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20052006年城镇已参保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总人数年递增3.9,其中已参保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分别年递增10.4和2.3。近年来,我省城镇登记失业率变化不大,2004-2006年分别为4.2、4.4和4.3,因此,其对社会保障类指数增长的影响较小。 五、教科文卫类指数较快提高,财政投入发挥重要推动作用2006年,我省人均财政科教文卫事业支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等指数变化较大,对科教文卫类指数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3.9、33.5、9.3,分别拉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类指数提高6.6、4.1和 1.1个百分点(图5)。表5:科教文卫类指数变化及各指标贡献率(%)科教文卫类指数(%) 12.2三级指数人均财政科教文卫事业支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平均受教育年限2005年111.3107.7104.9101.1100.02006年144.2128.1110.6103.1100.0变动趋势32.920.45.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