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文章结构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33164835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文章结构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文章结构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文章结构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文章结构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文章结构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文章结构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文章结构精编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 表达方式一、基本概念表达方式(表达上)是指作者在叙述事件、刻画人物、抒发情感、阐述道理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的语言表达方式,共五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记叙对事件的原委和始末所做的直接介绍和交代。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补充交代 的来历(背景、遭遇、境况等),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为下文写( )作铺垫补叙:在文末交代与情节相关的另一个结局(1

2、-2-3-0),作用是交代最终结局,照(呼)应前文,使情节更完整。若有续写或补写题,注意和前文内容和逻辑保持一致,尤其要注意呼应前文的伏笔。2详略选材与观点的关系;详写的是重点(中心、主旨);3人称第一人称:直接表达的方式,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它更便于作者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其局限性在于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所以不便于广阔地反映现实生活。第二人称:拉近作者和读者之间心理和感情上的距离,抒情效果强烈,便于作者直接抒情;其局限性在于受叙述角度,叙述人的口气以及听话人的范围的局限,一般人极难驾驭所以并不不常用。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

3、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便于作者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展开情节,而没有第一人称写法所受的限制;其局限性在于,它不如第一人称那样使读者感到亲切。为了弥补第三人称叙述的不足,有些作者便发挥文章中人物对话或独白的作用,通过他们的口,讲出他们亲身经历的事或心理活动等。三、描写描写按对象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四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常见的其它描写方法还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概括描写(白描)与细节描写。1描写的角度:正面(直接)描写和侧面(间接)描写描写的顺序:由上到下、由远及近、先总体后局部、移步换景2人物正面

4、(直接)描写分为:肖像(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肖像描写:注意相貌、体态、衣着、姿势中的细节。 神态和动作描写a.注意人物异于常人的动词或形容词;b.作用:形象生动地体现人物的性格。 语言描写a.注意语气的变化和标点(省略号、破折号、问号、感叹号)的使用;b.作用: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心理描写a.体现人物性格特征最重要、最直接的描写手段,往往和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相结合,包括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交代、说明(第三人称的角度),人物的自言自语(内心独白,第一人称角度),人物梦境(幻觉)的描写(第一、三人称均可);b.作用: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

5、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3细节描写a.包括正面和侧面,是对人物或环境的某个细节加以放大,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个特定方面的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b.作用如下: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 追求爱好;深化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暗示影射社会风气;营造典型的环境。 4侧面(间接)描写:通过次要人物的描写或渲染环境来侧面烘托(反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5环境描写 环境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总称。 社会环境是指作品的背景,如社会背景、历史背景、时代背景,人文背景等,具体为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

6、所、陈设等景物,故事发生的年代时间,当时的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a交代故事背景,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征,为刻画人物或展开情节作铺垫,通常出现在在文章开头;b渲染特殊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或展开情节作铺垫,通常以细节描写为主;c侧面烘托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心情;正(反)面表现人物心理(品质),通常以细节描写为主;d推动情节发展,往往有前后照应或递进的逻辑关系;e点题(深化作品主题),揭示作品的典型或普遍意义,通常出现在在文章高潮或结尾;f象征或暗示作者的情感或写作意图,通常出现在

7、在文章高潮或结尾;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a. 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铺垫;b. 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c. 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答题格式:作者笔下的环境,带有(阴森、恐怖、热烈、美好)的特点,渲染营造了一种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性格(精神);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暗示(寄托)了的感情】,同时也推动了情节往的方向发展。四、抒情1 抒情都有直接和间接之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委婉(一般包含在人物对话、环境描写、古今中外对比中)。五、议论1 论证方法(4种):例证、引证、对比论证、比喻(

8、类比)论证。例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生动形象、更有说服力。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理会有说服力。引证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可信度、说服力和权威性;如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答题格式:使用了引证的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增加可信度,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从而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对比论证作用:突出强调。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比喻(类比)论证作用:用比喻或类比的手法

9、将抽象道理形象化,化繁为简,深奥变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从而使论证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利于读者明白。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2、 论证结构总分(分总)、并列、层进、对照考点: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关联词;六、说明1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引资料、用典故、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从而唤起读者的想 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举例子: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

10、获得具体认识。打比方:可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使人看了一目了然。引用(名言、资料等):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

11、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表现手法一、基本概念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文中表现中心主旨或感情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全文的表达基础,必须立足全文整体归纳,最小的范围是段落,和单独的句子、词语无关(句子或词语和修辞相关)。二、常见的表现手法(记叙类和抒情类的通用,视写作对象定):象征、联想、想象、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寓(融)情于景、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以小见大、对比、类比、渲染、烘托、铺垫悬念、伏笔照应、借古讽今、虚实相间、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声色结合、叙议结合、讽刺1、刻画形象类象征、联想、想象、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欲扬先抑、欲

12、抑先扬、以小见大、对比、类比、渲染、烘托、虚实相间、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声色结合、叙议结合、讽刺2、抒情说理类的象征、联想、想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融)情于景、以小见大、对比、类比、借古讽今、讽刺3、情节结构类的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对比、类比、渲染、烘托、铺垫悬念、伏笔照应、虚实相间、点面结合4、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言志,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5、 对比、类比、比较、反衬、烘托、衬托: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

13、的两个方面作比较,或以他体从正面或反面陪衬本体。作用:鲜明地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6、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7、 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8、 伏笔、铺垫、照应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谨。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9、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

14、,情节更生动感人。10、 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表现手法的答题模式:什么表现手法+怎样写写出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感情(1) 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2) 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3) 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默。(5) 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答题模式:本文运用象征的写作手法,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的描写刻画,更好地达到了表现的目的。(6) 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答题模式:本文巧用对比,把和巧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到的变化(或说优劣好坏),从而鲜明地表现出。(7)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答题模式:本文运用了衬托之法,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