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邑曾子学校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候(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163841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平邑曾子学校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候(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山东省平邑曾子学校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候(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平邑曾子学校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候(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平邑曾子学校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候(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 气候(第一课时)【目标锁定】(明确目标,有的放矢)1、通过学习,学会阅读等温线图,说明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2、通过温度带的划分图,知道我国的5个温度带,了解不同温度带,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差异。【重点难点】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阅读等温线图,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气温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自主探究】(独立自主,快乐收获)1、从图2.13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_,1月0等温线大致沿_一线分布。冬季我国最冷的地方在_。2、找出漠河、海口两地1月平均气温加以比较,可以看出我国冬季南北温差_。3、从图2.14可以看出,我国大

2、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只有_等少数地区,气温相对较低。夏季我国最热的地方在_。4、读我国温度带划分图2.17,完成下列问题:(1)根据气温的_,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我国划分了5个温度带和青藏高原区。(2)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温度带名称_ _ _ _ _ _ (3)与的分界线大致沿_(山)_(河)一线,我们学校所处的温度带是_。【合作探究】(重点难点都在这里)探究1:通过我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探究如何阅读等温线图,分析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探究2:通过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探究如何阅读等温线图,分析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1)与1月气温分布特点相比,7月等温线分布的疏密程度

3、如何?说明此时气温的南北温差如何?等温线在何处出现明显弯曲?为什么?(2)黑龙江省最北部的漠河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海南省的海口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我国南北7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可见,我国夏季气温南北差异与冬季的有什么不同?(3)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地区有哪些?可见,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是什么?而青藏高原夏季气温为什么偏低?探究3:家住山东济南的小华同学,“十一”长假期间去海口姨妈家探亲。临行前,妈妈从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中了解到近几天要降温。因此,为小华准备了几件棉衣。爸爸说没必要,而妈妈坚持要带。你认为小华妈妈的做法有必要吗?为什么? 【达标测评】(懂了,不等于会了)1

4、、关于我国气温的叙述正确是 ( ) A、冬季我国南北普遍低温 B、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C、夏季我国所有地区普遍高温 D、无论何时,黑龙江的漠河是全国气温最低处2、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 A、海陆位置的影响 B、地势原因造成的 C、洋流因素的影响 D、纬度因素的影响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 B、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 C、重庆、武汉、上海号称我国的“三大火炉” D、一月份等温线经过秦岭淮河一线4、临沂市所属的温度带是 ( ) A、亚热带 B、暖温带 C、中温带 D、寒温带5、下列地区属于亚热带的是 (

5、 ) A、东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云贵高原 D、华北平原【中考链接】(走出教材,你才会有进步)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夏季相比,一月等温线_(稀疏或密集),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温差_(大或小)。 (2)从图中看出,气温最高的是_等温线,分布在_;最低的是_等温线,分布在_。 (3)0等温线大致沿_(山脉)、_(河)至_的东南边缘一线分布。 (4)我国冬季气温南方高于北方,其主要原因是,南方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北方_,北方的白昼时间比南方_,北方地区受_风影响程度比南方大。 (5)我国一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在内蒙古的东北端和黑龙江北端,下列产生低温的原因是_ A、冬季风影响大 B、距海洋远 C、夏季风影响小 D、地势最高 E、纬度最高 F、森林遮挡阳光【本课质疑】(记下你的疑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