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ampamp;mdash;&ampamp;mdash;聚落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151668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ampamp;mdash;&ampamp;mdash;聚落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ampamp;mdash;&ampamp;mdash;聚落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ampamp;mdash;&ampamp;mdash;聚落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ampamp;mdash;&ampamp;mdash;聚落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ampamp;mdash;&ampamp;mdash;聚落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课 题第四章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执笔修订学习目标1、知道聚落的主要类型,并能描述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差异2、能举例说明不同地区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等历史聚落的重要意义学 习 过 程自主空间一、导入(复习提问、视频、故事、游戏、创设情景等)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自读教材,独立完成下面问题)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 和 ,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聚落景观特色人们的生产方式城市乡村2、由于自然条件不同,聚落形态也不相同,有的聚落在平原地区呈 状,有的聚落在河流、山麓、谷地等呈 状。3、目前世界上许多部落被列

2、入世界遗产名录,例如,法国巴黎的 沿岸,意大利的 ,我国陕西的 、云南省的 ,安徽省的 ,澳门的 。 三、合作互助,共同进步(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自学阶段未完成的问题以及新问题,并相互讲解)1、小组探究:在那些地方容易形成较大的城市?2、分析下列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当地气候特点民居建筑特点西亚的民居东南亚的民居四、展示引导学习小组或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小组间质疑或补充教师点拨五、评价提升学习。(课堂检测,更正,学生记忆;小结课堂;评选本节课优秀小组和个人)1、不同地区的聚落有较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 )A.地理位置 B.建筑风格的差异 C.风俗习惯的差异 D.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差异2、有利于聚

3、落形成的因素是( )A.地势平坦 B.地形崎岖 C.资源贫乏 D.交通不便3、内蒙古草原群众多居住( )A.竹楼 B.冰屋 C.蒙古包 D.窑洞4、关于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 )A.在一些河流的中上游的河谷两岸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B.在河流下游三角洲地区易被海水淹没,聚落分布比较分散。C.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D.在一些矿产地,由于开矿占有大量土地,所以聚落较少5、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比乡村聚落( )A.规模小 B.建筑物分散 C.道路稀小 D.建筑物密集6、在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的地方,许多村落都沿河分布,主要原因是( )A.沿河地带土壤肥沃 B.沿河地带地形平坦 C.沿河地带资源丰富 D.沿河地带交通便利7、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 )A.能反映当地降水多 B.能反映当地冬暖夏凉 C.能反映当地气候干旱 D.能反映当地经济发达。 8、有关北极地区因纽特人住冰屋的说法( )A.因纽特人特别耐寒 B.是为了体现民居特色 C.建造冰屋是因纽特人适应环境的结果 D.因纽特人喜欢标新立异9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A.山西平遥古城 B.云南丽江古城 C.意大利的威尼斯 D.印度的新德里 10、北京的古老民居-四合院,记录的政治文化信息是( )A.当地的气候特点 B.当地当时的经济水平 C.当地的地形特点 D.封建时代多代同居的家庭关系 我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