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全册复习课件(完成版)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33147143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PPT 页数:302 大小:24.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必修三全册复习课件(完成版)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02页
生物必修三全册复习课件(完成版)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02页
生物必修三全册复习课件(完成版)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02页
生物必修三全册复习课件(完成版)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02页
生物必修三全册复习课件(完成版)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必修三全册复习课件(完成版)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必修三全册复习课件(完成版)精编版(3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 体液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血浆 约1 5组织液 约4 5淋巴 少量 1 3 2 3 CO2和代谢废物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毛细血管壁 细胞內液 O2和营养物质 淋巴循环 毛细淋巴管壁 内环境 约体重60 强调 内环境的主要包括组织液 血浆和淋巴 但不是说就只有这三种 例如 脑脊液也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 人的呼吸道 肺泡腔 消化道等属于人体的外界环境 因而汗液 尿液 消化液 泪液等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 组织液 淋巴和血浆成分相似 实质都是一种盐溶液 类似于海水 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三者共同构成体内细胞生活的环

2、境 三者之间成分关系 例1 请回答下列几种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1 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 2 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 3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 4 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 5 口腔上皮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 6 小肠上皮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 7 淋巴中生活的细胞 血浆 血浆和组织液 淋巴和组织液 淋巴 血浆 组织液 组织液 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 3 组织水肿的原因 1 过敏反应 组织胺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 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 造成水肿 2 毛细淋巴管受阻 组织液中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 3 组织细胞代谢旺盛 异常 代谢产物增加 引起组

3、织液浓度升高 4 营养不良 血浆蛋白或胞内蛋白质减少 使血浆浓度降低或胞内液浓度下降 水分进入组织液5 肾小管肾炎 使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 血浆浓度下降 水分进入组织液 组织液增多 二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以及作用 理化性质包括 渗透压 酸碱度和温度 影响渗透压大小的因素 主要与无机盐 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1 渗透压 770KPa 主要是Na 和Cl 3 温度 37 调节机制 神经 体液共同调节 2 酸碱度 1 正常人血浆近中性 PH为7 35 7 45 2 维持稳定因素 存在缓冲对H2CO3 NaHCO3 NaH2PO4 Na2HPO4有关 3 乳酸在人体中代谢 7 35 7 45 4 内环境作

4、用 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外界环境 食物 循环系统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体内细胞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皮肤 内环境 废物 O2 CO2 体内 直接参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系统 消化 呼吸 循环 泌尿系统 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神经 体液 免疫调节 5 稳态对象 化学组成 理化特性定义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 使各个器官 系统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稳态失调失调必将导致代谢的紊乱 例11 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低烧 肌肉酸痛等现象 适当的体温升高有利于机体健康的恢复 下列有关说法

5、错误的是 A 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 人体的神经和免疫系统参与了调节 最终实现稳态B 出现低烧说明内环境稳态已经失调C 感染病毒后出现低烧 可以增加抗体数量有利于机体清除病毒D 供氧不足 肌肉组织中乳酸含量增高 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 B 解析 体温由高恢复到正常需要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节 低烧可以增强免疫细胞的免疫能力 使抗体数量增加 低烧本身就是机体调节稳态的一种途径 所以此时机体内环境稳态并没有失调 供氧不足 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乳酸积累 会刺激感觉神经末梢 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 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2010 11 12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脑 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

6、经系统 脑神经 12对 脊神经 31对 区分 中枢神经 总体 和神经中枢 具体 2010 11 12 考点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细胞体 树突 轴突 突起 髓鞘 神经末梢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2010 11 12 2 神经纤维 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 3 神经 由多个神经纤维集结成束 外面包着结缔组织形成的膜 构成一条神经 电缆 1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 细胞体 突起 树突 接受刺激 产生兴奋 轴突 传导兴奋 传出 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神经元 考点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2010 11 12 考点二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 1 反射定义 是指

7、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 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强调 反射是特指有神经系统的多细胞动物 单细胞动物受刺激发生反应不叫反射 感觉不是反射 2 反射类型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先天遗传 后天学习 大脑皮层以下 脊髓或脑干 大脑皮层参与 吃梅止渴 是反射 想梅止渴 是反射 非条件 条件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比较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在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反射 后天的 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小结 固定 不会消退 暂时 会消退 感受器接受的直接刺激叫非条件刺激 任何无关刺激都可以转变为条件反射的刺激 叫条件刺激 适应范围小 只适应不变的环境 适应范围广 可适应多变的环境 由大脑皮层

8、以下的神经中枢完成 人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人高级神经活动基本方式是条件反射 人能对具体信号刺激作出反应 还能对抽象信号 如语言 文字 刺激也能作出反应 这是人类特有的功能 2010 11 12 考点二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3 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 由感觉神经 传入神经 末梢组成 能感受刺激 产生兴奋 由运动神经末梢 传出神经末梢 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分布在脑和脊髓内 4 反射的条件 完整的反射弧 有效的內外刺激 2 下图反射弧结构图 下列关于反射弧叙述错误的是 A 1代表传出神经B 3代表神经中枢C M代表效应器D S代表感受器 A 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 但有感觉

9、 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感受器 神经中枢 效应器 A B C D A 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 如传出神经遭到破坏 而其他部分正常 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1996上海高考 A 既有感觉又能运动B 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C 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D 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C 2010 11 12 考点三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 兴奋的传导形式 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也叫神经冲动 2010 11 12 静息电位 外正内负 受刺激 动作电位 外负内正 K 外流 Na 内流 2 兴奋产生的机制 考点三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形成局部电流 电位差 膜外

10、未兴奋 兴奋 膜内 未兴奋 兴奋 兴奋部位 未兴奋部位 兴奋的传导 3 兴奋产生的特点 双向 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1 未受刺激时 静息状态 外正内负 2 某部位受刺激产生兴奋时 该部位膜外 膜内 4 兴奋以电流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迅速向前传导 双向传导 5 特点 补充 1 在膜外 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2 在膜内 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3 在一个神经元内有一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 迅速传至整个神经元 即在该神经元的任何部位均可测到生物电变化 3 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 这样就形成了 局部电流 电位差 由 正

11、负 由 负 正 外 内 外 内 1 2011年浙江理综第3题 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 b段的Na 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B b c段的Na 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C c d段的K 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D d e段的K 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2 2016全国卷I4 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 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 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B 2010年课标卷 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 溶液S 中 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予细胞

12、一个适宜的刺激 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 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 浓度 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可观察到 A 静息电位值减小B 静息电位值增大C 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 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D 2003年上海卷 将离体神经置于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生理盐水中 给予一定刺激后 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膜电位变化与钠离子浓度关系的是 解析 生理盐水中的离体神经 给予一定刺激后 可以出现膜电位变化 出现动作电位 钠离子浓度越高 内流量就越大 形成的动作电位电位峰值就越大 则膜电位变化就越大 可见 神经细胞膜外的膜电位变化和钠离子浓度成正相关 D曲线正确 2010年浙江卷 下图

13、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图 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外电位的大小与极性不同B 图 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 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C 图 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复极化过程 乙电极处的膜处于反极化状态D 图 表示甲 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均处于极化状态 解析 这五个指针变化图是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的连续过程电位变化图 即指针由 中间而 右偏 回 中间 再 向左 最后回到 中间 图 指针不偏转 说明甲和乙都为极化状态且电位大小相同 A错 图 指针右偏 说明电流方向为甲 乙 受刺激部位为乙侧 甲为极化状态 乙为反极化状态 处于去极化过程 B错 中指针偏回中

14、间 说明兴奋传到了中点 甲和乙都为极化状态 图 指针左偏 兴奋传到甲处 甲膜外为负 电流方向为乙 甲 处于反极化状态 乙膜外为正 处于极化状态 C错 指针偏回中间 说明甲乙都回到极化状态 所以答案为D 2009年山东卷 右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 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B 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C 低Na 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 膜内Na 浓度高于膜外D 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 膜外Na 浓度高于膜内 A 2009年上海卷 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右上图所示 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 阴影表示兴奋区域

15、用记录仪记录A 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 结果如右侧曲线图 若将记录仪的A 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 其它实验条件不变 则测量结果是 解析 右上图施加刺激时 电流传到A A为正电位 B为正电位 若将记录仪两电极均置于膜外 施加刺激 A为负电位 B为正电位 电位差为负 曲线向负轴延伸 然后恢复到A B两处都是正电位 电位差为0 电流到B时 A为正电位 B为负电位 电位差为正 然后又恢复为原0电位差 答案为C 2010 11 12 1 突触结构 考点四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突触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突触小体 突触小泡 神经递质 特异受体 2 突触分类 轴突 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 轴突 另一个神

16、经元的树突 2010 11 12 3 传递过程 考点四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与特异性受体结合 胞吐神经递质 下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2010 11 12 4 传递特点 考点四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单向 原因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 所以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 作用于突触后膜 注意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 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 另外 突触延搁 胞吐 提高传递效率 递质灭活 提高准确性 5 神经递质的类型 兴奋性神经递质 抑制性神经递质 使后一神经元兴奋或使肌肉收缩 腺体分泌 如 乙酰胆碱 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强 Cl 进入细胞 强化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 使得神经难以产生兴奋 如 多巴胺等 5 神经递质 你了解多少 1 产生 2 分泌结构 3 受体 4 种类 5 作用 由内质网 高尔基体产生的小分子物质 如乙酰胆碱 多巴胺 NO等 贮存在突触小泡中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上糖蛋白 按功能分为两种 使后膜兴奋或抑制 作用后被分解或被释放的神经元吸收 6 去向 2010 11 12 6 实际应用 考点四 兴奋在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