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转型低碳发展之路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146458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PDF 页数:49 大小:62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能源转型低碳发展之路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中国能源转型低碳发展之路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中国能源转型低碳发展之路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中国能源转型低碳发展之路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中国能源转型低碳发展之路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能源转型低碳发展之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能源转型低碳发展之路(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能源转型中国能源转型 低碳发展之路低碳发展之路 Tao WangTao Wang 博士和博士和 Jim WatsonJim Watson 博士博士 英国英国 SussexSussex 大学科技政策研究所大学科技政策研究所 SPRU SPRU SussexSussex 能源小组与廷德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能源小组与廷德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 第四稿 终稿 第四稿 终稿 20092009 年年 4 4 月月 2222 日日 致谢致谢 本研究的情景是中英两国间组织一系列广泛对话的成果 为了本次研究 利益相关 方 共举行了两次会谈 第一次于 2007 年 9 月在北京召开 会谈帮助确定了情景 的参量 比如

2、累积排放预算 中国排放的可能转折点以及工业 发电 房屋和交通 等关键领域的发展趋势 第二次会谈规模较小 于 2008 年 5 月在伦敦召开 测试 了情景所采用的方法 审阅了情景故事的草本 我们在此向所有参加了两次会谈并 将其宝贵时间和经验贡献给我们的人士 以及所有在不同会议场合向我们提供宝贵 意见的同行致谢 此外 还要感谢全体支持我们研究的廷德尔曼彻斯特中心的同事 尤其是 Alice Bows and Kevin Anderson 感谢 Mari Martiskainen 为我们的最终 草本校稿 1 1 1 执行摘要 执行摘要 过去的三十年间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是一项伟大的成就 显著地改善了十亿

3、多人民的 生活条件 在1980年到 2000年间中国有四亿多人口摆脱了贫困 为消除贫困的全球 发展目标做出了巨大贡献 与此同时人均GDP自1981 年增加了五倍多 世界银行 2004 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 尽管在1980年到2000 年期间中国的能源强度持续下 降 中国的能源需求仍然取得了大幅增长 随着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的重工业化以及 城市化进程的深化 中国能源需求急剧增加 与此同时能源强度的持续下降趋势也在 2003 年到 2005 年间出现了逆转 由于能源需求的大幅度增加以及煤炭在其中所占的巨大比重 自2006年起中国已成为 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 国际上已取得了广泛的共识 那便是

4、一个没有中国 和美国参与的后京都国际气候变化协议框架将不会取得任何实质效果 但这样一个国 际气候变化协议框架必须充分保障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 除了国际上要 求中国削减二氧化碳排放的呼声之外 中国近年能源需求的增长也导致了其在在能源 供应 环境污染和社会稳定问题上日益加重的压力 这带出了一个根本的问题 中国 的发展道路究竟能否摆脱碳排放的增加 换句话说 中国能否在当前气候科学认为所 必需的严格的全球排放限制下实现发展 作为英国廷德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资助的一个三年研究项目的结果 这份报告对上述 问题的答案进行了探索 这项情景分析研究探索了中国为实现特定气候变化目标可能 采取的潜在的碳排放

5、路径 以及中国如何减缓碳排放的增加 并最终实现碳排放的 下降 研究也详细分析了实现这种排放路径中国所需要的经济和社会变化 以及需要 什么样的政策和技术来改变中国的能源体系 报告中为中国设定的目标是一个中国在21世纪的累计碳排放预算 源自将二氧化碳浓 度水平维持在450ppm的全球目标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的评估 这个 目标意味着世界将有很大的可能避免最恶劣的气候变化影响 这份报告分析了基于两 种不同的分配方法的四个情景 即相同的人均排放和相同的GDP能源强度 全球在21 世纪的累计碳排放总预算为4900亿吨碳 其中中国在21 世纪的累计排放预算在第一 种分配方法下为700亿吨碳 第

6、二种方法下为1110 亿吨碳 当与不同的碳排放中期路 径相结合后 这些预算意味着中国需要在2020到2030 年之间达到碳排放峰值 然后 开始下降 我们的研究显示尽早开始减缓排放增加并在2020年前后到达峰值会更好 因为这将留下更多的碳排放预算给剩下的时间以实现比较平缓的减排 但其不利条件 在于中国将需要更快的在经济与能源体系中推进具有深远影响的改革 报告分析的四个情景各自不同 但大致区别于它们在两个关键问题上的不同特征 鼓 励创新与如何对待社会不平等 这项报告并不试图为中国选择特定的碳预算 或各 种可能的发展道路 报告分析的情景是用来指出一些发展的可能 以及要将他们付诸 实践会对投资 经济结

7、构和中国的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 因此 这项报告并没有决定 哪个是更让人期待的情景 情景分析的结果显示 到205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将是现在的8 13 倍 在所有情景中 经济都将以服务业为主导 与现在的发达国家类似 工业规模与结构在各个情景中有 所不同 2050年的初级能源需求总量在各个情景中有较大区别 从比2005仅高 15 到 2 翻一倍不等 因此 中国经济的能源强度到2050年将比现在显著减少76 87 左右 而 碳排放强度更是需要削减至只有2005年水平的4 7 中国的碳排放到 2020年将比 2005 年高 24 到 72 但在碳排放随后将在 2050年削减到比2005年低15 到 70

8、交 通部门将是所有部门中能源需求增长最快的 而生活和工业部门的能源需求是中国在 未来几十年内实现转型的关键 报告对不同情景下实现转型的道路以及不同的未来勾 划都有详细的阐述 摘要总结了情景分析的一些主要成果以及由此对中国和国际决策者所提出的一些政策 建议 主要结论有 1 在中国将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增长脱钩具有挑战性 但也是可以实现的 并且有 不只一种道路来实现 本研究的四个情景演示了在碳排放约束下实现中国可持 续发展的不同道路 但不同的选择体现了在政府决策 基础建设和社会偏好的 不同优先度 2 四个情景都证明了尽可能早地进行减排和达到碳排放峰值至关重要 开始越晚 遵守碳排放预算的难度就越大 而峰

9、值之后中国所必需的减排也越急剧 并且 较晚的峰值通常伴随着更陡峭的减排曲线 因而比较平缓的减排更难以实现 即使如情景S4中 中国拥有将近全球累计碳排放四分之一的预算 较晚的排放 峰值和到2030年前的高排放轨迹使遵守碳预算成为了一项艰巨的任务 我们的 分析清楚地显示了2040年达到排放峰值将太晚 而2010 年又不太现实 因此 中国的碳排放在2020年至 2030 年间达到峰值并随后下降将是中国全力支持稳 定气候全球行动的最现实的贡献 3 中国的低碳发展关键在于经济与产业结构迅速而成功地实现向更加均衡的服务 经济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的转变 中国决策者希望能让中国摆脱最近的能源 密集型的发展道路

10、 因此这种转变也符合他们最近宣布的一系列政策 在情景 S2 中这种转变比在情景S4 中更成功而且更迅速 经济增长也更快 更可持续和 更抗风险 而情景四则描述了一个这种转变相对不成功且缓慢的经济 尽管其 能源需求与碳预算与情景S2一样 4 能源效率是另一个在所有四个情景中都重要的因素 尽管情景之间的具体挑战 有所不同 虽然目前最显著的能效提高潜力在工业部门 但要实现情景中的能 效水平 则需要尽早注重对正快速发展的生活和交通部门的能效提高 我们现 在还来得及来预防这两个部门中可能会广泛出现的碳锁定效应 5 可再生能源在替代化石能源和满足未来能源需求增长方面拥有巨大的潜力 如 果能有合适的政策支持以

11、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应用 可再生能 源可以满足中国2050年总能源需求的40 及电力需求的 60 以上 届时 中国 的风力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分别超过现在中国火力发电装机量和总发电装 机量 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组合将显著的增强能源安全 如避免化石燃料价格 的大幅波动 包括大量可再生能源的能源系统的稳定性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但 可以通过更智能的电网来管理 数量庞大的电动汽车在一些情景中也可以用来 帮助调节电力供需平衡 3 6 在所有四个情景中 碳捕捉与储存技术 CCS 对其中的三个情景遵守碳预算起 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要作用 我们假设CCS在2030 年以后才开始在中国得到大规 模的应用

12、并在某些情景中快速的应用以实现电力系统的去碳化 到2050年 CCS 在情景S3 和S4 中将必须被应用到80 90 的火力发电装机中 这意味着中 国的CCS示范项目必须得到国际范围内的帮助 7 核能将在中国的低碳未来中将占有一席之地 但在我们的情景中不及可再生能 源那样至关重要 但是在一个拥有宏伟的核电发展计划的情景中 中国将以法 国核电历史上最快速度的三倍修建核电站 在这个情景中 中国的核电装机将 在 2050年达到法国现在核电装机总量的7 倍 即便如此 核电也只能贡献上网 发电量的30 和总能源需求的12 核电安全和核燃料供应将会限制其进一步的 发展 8 实现向低碳发展的转型并不只是技术

13、上的选择 和其他国家一样 社会选择和 生活方式与行为模式上潜在的碳锁定效应将对未来的低碳发展道路产生显著的 影响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在形成庞大且有影响力的新兴中产阶级的国家来说 鼓励绿色的生活方式和低碳的消费行为将对更多沿着这条发展道路前行的人们 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 这是中国未来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需要与低碳投 资 制度改革和政策激励一起受到关注 尽管这个情景分析的重点在于中国将来的碳排放路径 这些情景中的经济与社会转型 的影响却远远不止于碳排放 这份报告的后部分从能源和其他资源的可利用性 对水 和土地资源的影响 以及对能源安全的影响等方面讨论了这些转型的效果 报告指出 了如果没有仔细考虑

14、 有些影响将可能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 比如 中国交通领域的 生物燃料需求将不可能通过现有的第一代技术实现 这需要通过对土地要求小得多并 更可持续的第二代或第三代生物燃料才能实现 最后 报告讨论了该情景分析所描绘的中国低碳发展之路的政策涵义 所有的四个低 碳发展情景都是很有挑战性的宏伟蓝图 因而需要全面的气候变化和能源战略来实现 这些战略也必须将中国正在进行的关于重新平衡经济发展结构的政策讨论纳入其中 通过这样的战略 中国将能够抓住现在经济危机下广泛讨论的 绿色机遇 低碳发 展不止是应用低碳技术与措施 这也是中国在最近比较成功的风电和电动汽车案例上 认识到的一个机遇 即通过建立低碳产业与新制度来促

15、进所需要的低碳创新 国际间 技术与资金的合作也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同时也是后京都国际气候变化框架协议的重 要内容 在这个框架协议下 发达国家必须履行他们一再承诺过的对像中国这样的发 展中国家提供技术与资金支持 没有这些支持 中国将很可能难以像所需要的那样迅 速的实现向低碳发展道路转型 2 2 介绍介绍 中国经济在过去二十年间正以将近10 的GDP增长率飞速发展 与此同时 尽管中国政 府在 1980 年到 2000年间采取了一系列降低能耗的措施 经济发展还是造成了能源需 求的迅猛增长 2000年以来钢铁等重工业的发展更是导致中国的能源需求和能源强度 在 2003 年到 2005年间大幅飙升 目前煤

16、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略有下降 但仍 4 占主导地位 支持着中国大部分电力 2008年中国的发电能力达8000亿瓦 其中四分 之三来自于煤炭发电 石油进口量也激增 自2000年国内石油开发日趋成熟以来 进 口石油占全部石油消耗的比重已自当年的29 涨至50 以上 天然气需求不断增长 远 远超过其供应能力 以上趋势带来了一系列紧迫挑战 保证能源安全支持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政府工作的重 中之重 此外 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耗造成的环境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包括严重的 沙漠化 空气污染 水污染和中国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中日益上升的比重等 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排放国 二氧化碳作为温室气体 GHG 1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排放量在2000年到2005 年间增长了50 同时 面 对气候变化影响 中国也显得异常脆弱 中国政府意识到面对的众多挑战 已采取多种 措施 制定各项目标 希望可以降低中国对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的依赖性 减缓经济 快速发展造成的影响 但是目前还未真正看见这些措施所带来的成果 而且它们最多 也只是解决中国环境问题和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过程的起步 在此背景下 本报告展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