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关于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3129505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3.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关于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精编》关于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精编》关于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精编》关于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精编》关于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关于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关于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调研报告(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调研报告内 容 提 要加强人民法院信息化工作,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法制建设对人民法院提出的客观要求,是人民法院实现“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的重要保障,也是人民法院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和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法院信息化工作会议,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全面启动。柳州市鱼峰区人民院作为广西法院系统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于2003年5月启动信息化建设,经过五年多的建设,现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应用系统,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审判管理、执行管理、司法行政管理、人事管理、信访管理、案件质量管理、绩效考评管理等工作中。2007年6月,最高法院颁布了全

2、面加强人民法院信息化工作的决定,提出了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了关键时期,当前信息化建设面临什么问题,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如何推进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等等,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院成立了以黄志强院长为负责人的课题组,对我院信息化建设五年来的情况进行总结、回顾和分析,并到了山东省东营市中级法院、武汉市江汉区法院、青山区法院等信息化建设发展比较好的法院进行考察学习,了解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状况,还到区内已经安装清华紫光办公系统的法院进行考察学习,在此基础上,对鱼峰法院信息化应用情况以及遇到困难、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对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提出

3、了建议。 一、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一)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基本状况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最高人民法院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于2002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法院信息化工作会议,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正式全面启动,最高法院先后制定一系列信息化建设的规范、方案和管理规定,各级法院根据自身实际和需要,对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不断促进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2007年6月,最高法院颁布了全面加强人民法院信息化工作的决定,提出了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并于同年8

4、月召开了全国法院第二次信息化工作会议,布置了今后较长时间内信息化建设工作要求。决定提出人民法院信息化工作的近期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覆盖全国各级法院的业务网络基本建成,以审判信息管理和司法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的各类应用全面推进,技术和业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基本满足发展需求,审判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初步建立,各项制度逐步完善,保障体系基本完备,高素质技术队伍基本形成,信息化在促进司法审判管理、司法政务管理和司法人事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等方面的作用明显增强,在提高审判效率、保证审判质量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据2007年8月2日全国法院信息化工作会议的工作报告,以及最高法院

5、司法行政装备管理局有关信息化工作报告,结合考察了解的情况,课题组认为,当前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基本状况是:1、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全国各个高级法院、新疆建设兵团分院、近300个中院和月1400个基层法院已经完成局域网的建设或改造,利用信息网络系统开展了审判流程管理等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和各高级法院、新疆建设兵团分院以及计划单列市中院的一级专网于2004年投入使用,实现了专线通信、视频会议、专网邮件、庭审直播等功能。大部分一级专网节点完成了数据交换平台和安全保障设施建设;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基本完成二级专网建设,实现了高级法院和辖区中级法院间专线通信、视频会议、网站互联、公文传输等功能

6、。2、信息化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作用越来越明显。信息化技术在人民法院各项工作中的作用日渐显著,各级人民法院下大力气推进信息技术在审判管理、执行管理、庭审管理、法官管理、审判支持、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应用。以案件信息管理为中心的法院综合信息管理,使审限管理、文书制作、信息查询等能够快捷、准确地进行。3、制度化建设得到长足发展。信息化发展规划、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逐渐形成。自2001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制定了人民法院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规划、国家“十五”计划期间人民法院物质建设计划、人民法院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实施方案、人民法院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技术规范、人民法院专网建设技术方案、人民法院计算机信息网络建

7、设管理规定等近20项,要求各级法院按照统一规划、持续发展、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原则开展信息化建设。(二)广西法院系统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我区法院系统信息化建设起步于1996年,但前期发展较慢,仍然停留在电脑应用于庭审记录、文书打印、数据统计等应用程度很低状态,到了2002年,也只有极少数法院如南宁市中院、柳州市中院建立起局域网,但应用范围比较小。2002年全国法院信息化工作会议后,全区三级法院领导转变理念,逐步重视信息化建设,我区法院信息化建设全面启动,大部分法院克服经费困难和观念禁锢,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领域进行有益的尝试,信息化建设得到较快发展,信息化网络系统初步形成,2003年高院完成与最高

8、法院联网的一级联网,2006年完成高院与各个中院联网的全区法院系统二级专网建设,视频会议系统、专网电话投入使用,全部中级法院已经实现网络办公,绝大部分基层法院建立局域网办公系统。2008年10月,视频会议系统在全区三级法院全面使用,并投入到远程教育培训工作中,取得良好效果;高院招标的清华紫光公司办公系统在部分法院安装,进行试用。经过十二年的建设,信息化技术在全区法院的审判、执行、司法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法院各项工作中凸显出重要作用。在看到成绩同时,我们必须承认,与发达地区法院相比,我区法院信息化普及程度和开发应用、技术水平等方面,仍然落后比较明显。(三)当前人民法院信息化建

9、设存在的普遍问题纵观当前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状况,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方面仍然存在的普遍问题有:1、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由于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比较大,受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以及北方省份法院的信息化发展较快,技术比较成熟,电脑普及率高;而西部地区法院受经济制约,信息化发展较为缓慢,电脑普及率不高,大部分法院仍然停留在一般局域网办公状态。2、纵向信息网络建设快,横向信息网络建设缓慢。东部、北部的法院较早建设了高院、中院、基层法院的三级纵向网络,而法院自身横向运用于办公、审判、执行、行政内部局域网的建设、发展、运用较为缓慢。3、法院内部的网络建设重视程度高,法院信息化对外开放运

10、用程度低。没有把法院的网络充分运用到便民利民的方面。例如,法院电子档案的对外查询、语音查询、远程立案、远程办公,等等。4、法院信息网络与相关业务联系部门没有连接。如政府、工商、税务、公安、土地资源管理等部门信息网络,信息不对称,资源没有共享,法院对社会诚信机制的建立没有发挥作用,也未能及时享用其他部门的信息使用于审判、执行工作中,较为典型是法院执行联动机制和威慑机制因受制于法院信息网络没有实现与相关业务部门联网,一直未能建立起来。5、法院内部计算机人才的缺乏。相对计算机应用行业从业人员收入而言,法院收入偏低,而且晋升的机会少,待遇未得到充分的落实,高水平的人才不愿意进入法院,经过法院培养的技术

11、员因待遇等问题跳槽时有发生,计算机管理人才流失严重。6、法院缺乏软件技术开发的专业人才,对软件公司依赖过高。从纵向到横向,从外部到内部均没有一套全国统一的使用软件,横向软件与纵向软件之间形成技术壁垒,影响效率,信息不对称,也达不到资源共享。7、相当多的基层法院对信息化在法院工作应用仍然持怀疑态度。思想认识上存在抵触,认为信息化建设当作“花瓶”,只看不用,程序复杂,增加工作量,因而对软件的升级热情不高,软件和硬件没有更新,也没有升级,应付上级法院检查。8、法院管理软件设计上没有结合各个法院实际。以购买软件产品替代管理和控制,如审判机制、人员配置等,往往照搬硬套,装上后使用不顺畅,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12、,资金浪费。9、建设与运用不同步发展。有些法院为了尽快赶上信息化先进法院,盲目投入,建设快,追求豪华,但实际实用性差,建设后使用程度不高。10、软件开发上。由于软件公司对法院工作不熟悉,需要法院提出设计方案,但法院技术人员业务单一,普遍缺乏审判业务知识,对法院的需求了解不全面,因此无法提供适合法院工作要求的方案,法院信息化应用受制于网络公司情况比较严重。二、鱼峰区人民院信息化建设以及应用的情况(一)鱼峰法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基本情况1、鱼峰法院信息化建设发展基本情况鱼峰区人民院作为广西法院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2003年5月启动信息化建设以来,在辖区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上级法院的帮助和指导下,经

13、过五年多的建设,现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化应用系统,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审判管理、执行管理、司法行政管理、人事管理、信访管理、案件质量管理、绩效考评管理等。鱼峰法院信息化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以下三个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信息化建设初始阶段,1995年至2003年。1994年底,市中院为城区法院配置2台计算机,主要应用于法律文书的打印,法庭记录仍然是人工手写,1998年,根据上级法院要求,城区法院首先引入电脑速录工作,为配套速录工作,鱼峰法院购置了一批电脑配置到各个法庭,开始应用于法庭记录,随后逐步配置到业务庭庭长和审判长,2000年,实行大立案后,开始将电脑应用于立案管理,如电脑排期开庭、案件登

14、记等,到2002年底,70%的干警已经配置电脑,但应用范围很窄,主要应用还是以撰写法律文书为主,信息化水平十分落后。第二阶段:全面启动、快速发展阶段,2003年5月至2008年。2003年5月我院启动信息化,根据当时法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人为本、量力而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人机合一、信息同步、资源共享、效率优先”的工作思路,先后自行筹集资金350多万元,购买120余台计算机,1套安控设备、3个内外滚动屏,1台触摸屏,4台墙体视屏,并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建立了立案管理、审判管理、执行管理、案件质量管理、后勤管理、绩效管理、信访管理等七大系统,经过强化培训,全院干警都

15、能熟练掌握的电脑操作技术,从而能够适应了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第三阶段:逐步成熟阶段,2008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审判工作的发展,我们发现原管理软件系统已经难以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评估分析各个工作岗量化结果不尽科学、客观和全面,管理系统的监督、保护、预警功能滞后,运行速度慢,统计功能较差,不能自动生成相关的统计数据,因而无法实现绩效考核的前因基础和运用。2008年开始,我院对信息化运行四年来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进行全面总结,拟出软件升级的计划和方案,并在全院范围征求干警意见,于下半年启动了软件升级开发工作。8月份,我院对审监庭职能进行调整,将案件流程管理、绩效考评、信访管理等归口由审监庭管

16、理,成立了审判管理办公室,为软件升级奠定基础,同时,为适应新的审判管理机制需要,更新了信息化管理理念,将信息化管理的思路定位为“系统独立、数据定制、分层控制、信息拓展、绩效考核、效率均衡”,在广大干警的支持和配合下,采取“边安装、边应用、边改进”方式,逐步推进,于2008年底已经完成系统软件的安装工作,顺利进行数据交割。2009年新软件正式使用,目前取得明显效果。2、鱼峰区法院信息化体系:包括两网、二十四系统、一中心“两网”:一是局域网,即法院内部网,法院办公和管理工作网络系统;二是外网,即互联网,我院于2005年3月开通互联网,并成为中国法院网会员单位,主要用于宣传法院工作信息、队伍建设等。“二十四系统”是我院局域网运行的管理系统,包括:立案管理、案件流程管理、审判实务管理、执行管理、审委会表决系统、信访管理系统、审判质量监督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绩效管理系统、司法政务管理系统、队伍管理系统、法警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