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练习题库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3117715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DOCX 页数:188 大小:11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基础练习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188页
公共基础练习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188页
公共基础练习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188页
公共基础练习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188页
公共基础练习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1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基础练习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基础练习题库(1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后练习500 题)政治部分1、某位学者问一位农民工:“你是做什么的?追求什么?”农民工答道:“打工。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学者回答:“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学者的观点:A.是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分歧的正确理解B.是一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把追求精神满足或者物质满足作为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D.把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作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答案】C2、自然界是人的生命发展和延续的环境。同时,作为人与自然物质交换过程中介的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起点;人们在加1二自然物质的劳动中,才结成了人与人的

2、关系生产关系,并由此形成民族的、阶级的、家庭的等复杂的社会关系。可见( )。A.人在自然面前只有被动地适应,才能生存并发展B.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建立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础之上C.人的社会关系具有其在的发展规律,可以独立地存在和发展D.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为人也是动物【答案】B3、两千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在这里“和而不同”体现着( )。A.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3、B.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我们应采取正确的态度面对矛盾【答案】D4、“他说你行,你不行也行;他说你不行,你行也不行”,在哲学上属于()A.辩证唯物主义 B.唯物辩证法 C.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答案】D5、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这“三个一致性”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是()A.实践出真知 B.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C.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D.要坚持党的根本工作

4、路线【答案】B6、认为“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所以历史事件可以重复出现”,这一观点是( )。A.否认历史规律的重复性 B.否认历史事件的不可重复性C.否认了历史事件的具体性 D.否认了历史规律的普遍性【答案】C7、航空界有个关于飞行安全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及1000起事故隐患。“海恩法则”启示我们( )。A.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规律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D.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8、“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即只承认事物的联系,否认事物的区别,是一种( )。A.形而上学观点 B.相对主

5、义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 D.唯物主义观点【答案】B9、“事情有大道理,有小道理,小道理都归大道理管着,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就是大道理。”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B.要抓事物的主要矛盾C.要尊重客观规律性 D.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答案】B10、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产生物质 B.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C.意识决定物质 D.意识创造物质【答案】B1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答案】D12、“防微杜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6、。A.对立统一规律的原理 B.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C.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答案】B13、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这种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答案】B14、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表明了( )。A.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物质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C.意识本身具有创造客观事物的能力D.意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东西【答案】B15、“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这句话体现了(

7、 )。A.折中主义思想 B.朴素辩证法思想C.诡辩论思想 D.二元论思想【答案】B16、不少农民习惯“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农产品走销,今年就种什么,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 )。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 B.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C.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 D.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答案】A17、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集中在是否承认(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永恒发展的C.事物的部矛盾 D.事物的外部矛盾【答案】C1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 D.科学的观点【答案】C19

8、、“物质无非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B.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C.历史唯物主义物质观 D.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答案】B20、有的哲学家说,在大风扬起的尘土中,每一粒尘土的运动状况都是纯粹必然的。这是一种( )。A.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答案】C21、头孢曲松纳是一种常见的抗生素,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如果把它和某些药物一起服用,就会导致药效减弱、副作用增强,对人体造成损害。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配伍禁忌。在没有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曾出现病人服用该药物致死的案例。对

9、一种药物及其配伍禁忌的认识,体现出认识( )。是一个永远不能达到真理的过程 是一个追求终极真理的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 是个包含矛盾的辨证发展过程A. B.C. D.【答案】C22、尽管电灯在发明后的一段时间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大多数人都持观望态度而继续使用油灯。但是到了19世纪中后期,电灯还是最终战胜了油灯,成为欧美诸国主要的照明工具。电灯必然取代油灯的哲学依据是(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外因相互作用规律【答案】C23、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这说明( )。A.认识旦

10、形成,就会反作用于实践,指导实践的全过程B.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感性认识是人类认识发展过程中基础的、低层次的认识D.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就是在实践中不断接近真理、发展真理的过程【答案】B24、“橘生则为橘,生于则为枳。”即橘这种水果适宜生长在,如果移到就变成又小又苦的枳了。这种情况说明( )。A.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与一定的条件紧密相关的,因此,办事情、想问题必须顾及这些条件,从实际出发B.外在的环境和条件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C.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D.条件决定一切,人们在环境和条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答案】A25、荀子在劝学篇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

11、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里强调的是( )。A. 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 B.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C. 质变体现量变的成果 D. 质变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正确答案】:B26、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人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A. 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 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C. 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是客观的 D. 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正确答案】:D27、“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 )A. 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 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正确答案

12、】:C28、我国明代哲学家王守仁认为“心外无物”,月亮、太阳以及世界上的万物都存在于人心之中,都是心之意念的产物。这是( )的思想。A. 客观唯心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C. 机械唯物主义 D. 庸俗唯物主义【正确答案】:B29、(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部理论的基石,同时也为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提供了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A. 事物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B.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规律C.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正确答案】:D30、载说:“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这告诉我们( )。A.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对运动的 B. 时间与空间是事物的存在方式C.

13、矛盾是对立统一的D.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正确答案】:C31、宋玉在形容他的邻人东家之子时说,这个女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东家之子的美貌反映了( )的辩证关系。A. 质量与数量 B. 运动与静止 C. 时间与空间 D. 肯定与否定【正确答案】:A32、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正确答案】:A3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一旦形成,就会反作用于实践,指导实践的全过程。这是因为( )。实践是检验认

14、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目标的确立,需要认识的指导对实践手段、方法、道路、步骤的取舍,需要认识的指导对实践结果的评价。需要认识的指导认识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需要实践提供动力A. B. C. D. 【正确答案】:B34、从古代的“把酒问青天”、“嫦娥奔月”,到今天的“神舟”号系列对太空的探索,再到“天宫一号”的发射,我们对太空的了解越来越深入,这说明(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帆风顺的实践锻炼并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是实践的目的A. B. C. D. 【正确答案】:B35、在我们读书时,读到大象、房子等某一个具体概念时,就会在大脑中立即出现一个感性的形象

15、与此概念相对应,这表明( )。A.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和推理的工具B.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和基础C.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转化【正确答案】:C36、有人认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简单的机械的位移之所以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地方,既在同一地方又不在同一地方。”这一命题( )。A. 否认了静止的存在,属于相对主义诡辩论B. 揭示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属于辩证法C. 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是形而上学不变论D. 揭示了事物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属于外因论【正确答案】:B3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 事物根本性质的改变 B. 事物数量的急剧增加C.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