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臂围和皮褶厚度测量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33111579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臂围和皮褶厚度测量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上臂围和皮褶厚度测量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上臂围和皮褶厚度测量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上臂围和皮褶厚度测量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上臂围和皮褶厚度测量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臂围和皮褶厚度测量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臂围和皮褶厚度测量精编版(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臂围与皮褶厚度的测定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沈旸 体脂在身体的分布 体脂分布 皮下脂肪 第一大脂库内脏周围大网膜肌间 成人体脂肪的间接估算 体脂含量 BF 是在研究肥胖时评价体脂常用的指标 体脂含量可以应用皮褶厚度测量 生物电阻抗法 BIA 及密度法 常用水下称重法 等方法 通过各自的回归方程计算求得 皮褶厚度测量 基本原理 人体的脂肪大约有2 3贮存在皮下组织 在身体许多部分 皮肤及皮下脂肪疏松地附着在其下的组织上 故可用拇 食指将皮肤皱襞捏起 用特制的皮脂厚度计测量出皮肤皱襞的厚度 由于皮肤厚度相差很小 因而皮肤皱襞的厚度可以代表皮下脂肪的厚度 据此推测全身体脂含量 皮褶厚度测量 测量部位

2、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肩胛下皮褶厚度SSF 计算公式 体脂 4 57 体密度 4 142 100 男性 15 18岁体密度 1 0977 0 00146X 19岁体密度 1 0913 0 00146X女性 15 18岁体密度 1 0931 0 00160X 19岁体密度 1 0879 0 00133XX 肩胛角下 上臂肱三头肌皮肤皱襞厚度 生物电阻抗 原理 生物体中 电阻几何级数与导体长度 形态 横断面以及信号频率有关 当信号频率和导体形状不变时 生物电阻与导体体积有关 生物电阻抗 人体可笼统分成两大组成成分 即脂肪组织和去脂肪组织 当微弱的高频交流电通过身体时 身体内不同的生物成分所产生的电阻

3、是不同的 脂肪组织电流不易通过 去脂肪组织却易通过 这样通过测定机体对电流的电阻率 求得体脂含量 在人体中电导与含水量 离子浓度有关 因为瘦体包括全身几乎所有的水和电解质瘦体组织 leanbodymass 电导率比脂肪组织大得多 即瘦体组织电阻比脂肪组织小 人体脂肪愈多 电阻 阻抗 值愈大 人体电阻值与所用交流电频率有关低频 1kHz 电流主要通过细胞外液高频 500 800kHz 电流通过细胞内 外液 选用50kHz作激发电流源 导入手 足远端电极 由附近电极检测降压 为减少皮肤与电极间的相互影响 可采用四电极法测量阻抗 优点 快速 简捷 成本低廉 无创和安全等特点 适用于成人和儿童的测量

4、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优点 仪器相对便宜 无创伤性 可测定去脂组织 FFM 总体脂肪 TBF 和总体水 TBW 缺点 计算方程式有多种 水下称重法 水下称重法 阿基米德曾经通过测量皇冠纯金及银的密度 d 利用下列方程式 求得皇冠中含银的重量 1 d 皇冠 1 X d 金 X d 银 其中X是皇冠中所含银的重量 体脂的测定可以通过同样的原理 经过反复测定 人体脂肪的密度基本恒定为0 90 而不含脂肪的身体组织 去脂组织 的密度约为1 10 如果X为体脂占体重的百分比 则 100 d 机体 100 X 1 10 X 0 90X 495 d 机体 450 水下称重法 密度法 BF 4 570 D一4 1

5、42 100 Brozek公式 D M Vt RV其中D为体密度 M为体重 Vt为人体总容积 吐气的排水量 RV为肺残气容积 人体在齐颈水面下测得 休息一下 皮褶厚度与营养 皮褶厚度的定义皮褶厚度的营养学意义皮褶厚度的测定 皮褶厚度仪的使用方法 常用测量部位的生理定位 体脂肪的计算与评估 皮褶厚度的定义 皮褶是皮下脂肪的厚度 是衡量个体营养状况和肥胖程度较好的指标 人体的脂肪大约有2 3贮存在皮下组织 通过测量皮下脂肪的厚度 不仅可以了解皮下脂肪的厚度 判断人的肥瘦情况 而且还可以用所测得的皮脂肪厚度推测全身的脂肪的数量 来评价人身组成的比例 这是评定人身组成最简便的方法 皮褶厚度的营养学意义

6、 由于身体脂肪总量的一半储存在皮下 因而皮褶厚度的测量结果可以用来评定身体成分 推算全身脂肪重量和瘦体重 测量上臂围和皮褶厚度的意义 1 上臂围本身可反映营养状况 它与体重密切相关 2 皮褶厚度是衡量个体营养状况和肥胖程度较好的指标 主要表示皮下脂肪厚度 可间接评价人体肥胖与否 WHO推荐选用肩胛下角 肱三头肌和脐旁三个测量点 3 皮褶厚度反映人体皮下脂肪含量 它与全身脂肪含量具有线性关系 可以通过测量人体不同部位皮褶厚度推算全身脂肪含量 相关系数在0 7 0 9 测量上臂围和皮褶厚度的意义 4 通过测量不同部位的皮褶厚度 还可以反映人体皮下脂肪的分布情况 测定部位有上臂肱三头肌 肩胛下角 腹

7、部 髂脊上部等 前三个最重要 可分别代表肢体 躯干 腰腹等部分的皮下脂肪堆积情况 5 用上臂围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可计算上臂肌围和上臂肌面积 反映机体肌肉的发育状况 测量上臂围和皮褶厚度的意义 上臂肌围 cm 上臂围 cm 3 14 三头肌皮褶厚度 cm 上臂肌面积 cm2 上臂围 cm 3 14 三头肌皮褶厚度 cm 2 4 3 14 皮褶厚度仪的使用方法 压力调节旋钮 调整0 接点 把柄 长时间未使用的皮褶厚度计在使用前必须校正皮褶计的压力要求符合规定标准 10g cm2 使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将特定解剖部位的皮肤连同皮下组织捏起 右手握皮褶厚度计距左手拇指捏起部位1cm处的皮褶厚度右手拇指松开

8、皮褶计卡钳钳柄 使钳尖部分充分夹住皮褶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一般要求在同一部位测量3次 取平均值为测量结束 皮褶厚度仪的使用方法 仪器的调整 使用前须将圆盘内指针调整到刻度表上的 0 位 调整方法 用手转动调整 0 位盘即可将指针对准到 0 位 皮褶厚度仪的使用方法 校正压力 指针调到 0 位后 须将皮脂厚度计两个接点间的压力调节到国际规定的10g mm2的范围 左手持皮脂厚度计呈水平位置 在皮脂计的下方测试臂顶端的小孔上挂200g重量的砝码 再将皮脂下主弓形臂的根部与该臂顶端的接点呈水平线 此时观察圆盘内指针偏离情况 如指针处在15 25mm范围内说明两接点的压力符合10g mm2的

9、要求 无须调节旋扭 如果指针超出25mm以上 说明压力接点压力不足 须通过向左侧方向转动旋扭增加压力 直接指针调到15 25mm范围内为止 反之 则调节旋扭向右转动减少压力调节到指针在规定范围内 指针的 5mm的差异不会影响测定结果 常见的测量部位 测量部位有 肱三头肌部肩胛下角部腹部髂嵴上部等其中前3个部位最重要 常见的测量部位定位 测量部位一般测量右侧 常测的皮褶部位为以下几处 1 上臂部上肢自然下垂 于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处 垂直捏起皮褶 2 肩胛下部肩胛骨下角下方约1厘米处 皮褶方向向外下方 与脊柱成45度 3 腹部脐旁1厘米处 垂直捏起皮褶 4 髂部髂嵴上方肚脐水平线与腋中线交界处

10、 垂直捏起皮褶 5 大腿部腹股沟中点与髌骨上缘中点连线的中点 皮褶方向与大腿纵轴平行 1 肱三头肌部皮褶厚度 TricepsSkinfold Alongthemidlineonthebackofthetricepsoftherightarm determinethemidpointlocatedbetweenthetopoftheacromialprocess topoftheshoulder tothebottomoftheolecranonprocessoftheulna elbow Pinchtheskinsothatthefoldisrunningvertically 肱三头肌部皮褶厚

11、度测试方法 1 受试者自然站立 被测部位充分裸露 2 测试人员找到肩峰 尺骨鹰嘴 肘部骨性突起 部位 并用油笔标记出右臂后面从肩峰到尺骨鹰嘴连线中点处 3 用左手拇指和食 中指将被测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夹提起来 4 在该皮褶提起点的下方用皮褶计测量其厚度 把右拇指松开皮褶计卡钳钳柄 使钳尖部充分夹住皮褶 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刚落后立即读数 要连续测量3次 记录以毫米 mm 为单位 精确到0 1mm 5 2注意事项 受试者自然站立 肌肉不要紧张 体重平均落在两腿上 把皮肤与皮下组织一起夹提起来 但不能把肌肉提夹住 测量者每天工作开始前 及时从仪器箱中取走皮褶厚度测量计 每天工作完成后 装入皮褶厚度测量

12、计盒中 并放人仪器箱中保存 Pectoral Chest Skinfold Usingalinefromthefoldoftheaxillary armpit tothenipple determinethemidpoint Pinchtheskinwiththefoldrunninginthesamedirectionoftheline 2 肱二头肌部皮褶厚度 1 测试方法 受试者自然站立 被测部位充分裸露 受试者上臂放松自然下垂 测试人员取肱二头肌肌腹中点处 基本与乳头水平 为肩峰与肘鹰嘴连线中点上1cm 并用油笔标记出该点 顺自然皮褶方向 用左手拇指和食 中指将被测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夹提

13、起来 读数同前 AbdominalSkinfold Selectasiteontherightsideabout1inchlateralfromand0 5inchbelowtheumbilicus bellybutton Liftahorizontalfoldofskinforthemeasurement NOTE TheJacksonandPollock 1978 andJackson Pollock andWard 1980 abdominalskinfoldsweremadeusingaverticalfold Consequently oneshouldstayconsistentw

14、ithhowtheoriginalequationswerevalidatedwhenusingtheseequations 3 肩胛下角皮褶厚度subscapularskinfold 1 测试方法 受试者自然站立 被测部位充分裸露 测试人员用油笔标出右肩胛下角位置 在右肩胛骨下角下方1cm处 顺自然皮褶方向 即皮褶走向与脊柱成45 角 用左手拇指和食 中指将被测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夹提起来 读数同前 肩胛下角皮褶厚度subscapularskinfold 4 髂嵴上部皮褶厚度 1 测试方法 受试者自然站立 被测部位充分裸露 在腋前线向下延伸与髂嵴上相交点垂直捏起皮褶 读数同前 Supraili

15、acSkinfold Determinethemidaxillarylineandpalpatefortheiliaccrest topofthehipbone Grasptheskinthatfollowsthenaturalfoldwhichwillfollowalineofapproximatelyfromthesuprailiactotheumbilicus bellybutton anangleofapproximately30degrees ThighSkinfold Determinethemidlineofthefrontofthethighandmeasuremidwaybe

16、tweentheinguinalcrease thenaturalcreasebetweenthethighandhipwhichisatanapproximate45degrees andthetopofthepatella kneecap Graspaverticalfoldofskinforthemeasurement 三 体格测量的评价 身高 体重的测量是体格测量的主要内容 其表示方法有按年龄的身高 按年龄的体重及按身高的体重 按年龄的身高偏低 表示较长期的慢性营养不良 而按身高的体重偏低 表示较急性的营养不良 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其评价方法不同 特别是儿童评价方法较多 其评价标准各国也不一致 由世界卫生组织推荐 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 NCHS 提出的身高和体重数值 已被大多数国家采用 我国目前以此作为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参考标准 常用的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 平均值法对群体的调查结果按性别 年龄分组后 所得平均值与参考标准直接比较是一个最直接的评价方法 缺点是需要集较大的样本量 才能使各年龄组有足够的数量 以便进行比较说明差异 因此不常应用 二 中位数百分比法 即调查儿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