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word.doc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33076199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7.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霍乱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word.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霍乱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word.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霍乱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word.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霍乱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word.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霍乱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word.doc(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 山 有 路湖南省澧县霍乱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1前言霍乱是由O1血清群或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能引起大流行为特征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甲类传染病,也是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霍乱潜伏期最短36小时,最长为数天,一般为1272小时。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腹泻(水样、黄水样、米泔水样或血水样便),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和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为及时发现我县的霍乱疫情,迅速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鹿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

2、件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技术方案。2相关定义及诊断依据2.1术语和定义(1) 腹泻(0iarrhea):是指1天排便3次或以上且具有粪便性状改变的一种临床症状。(2) 霍乱(Cholera):是指因感染O1群或O139群霍乱弧菌并由此引起腹泻等症状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3) 暴发疫情:霍乱暴发是指一定地市一定人群中,在短时间内(一般指霍乱的最长潜伏期)突然出现较多霍乱病例,其发病率超过一般流行年的平均发病水平。出现1例。2.2诊断标准2.2.1带菌者:无霍乱临床表现,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细菌培养分离到0,群或和O139群霍乱弧菌。2.2.2疑似病例:具有下列三项之一者。(1

3、)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水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脱水或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病例。(2) 霍乱流行期间,与霍乱病人或带菌者有密切接触史,并发生泻吐症状者。(3) 出现无痛性腹泻或伴有呕吐,且粪便或呕吐物中霍乱弧菌快速辅助诊断检测试验阳性的病例。2.2.3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三项之一者均可视为临床诊断病例。(1)疑似病例的日常生活用品或家居环境中检出O1群或/和O139群霍乱弧菌者;(2)疑似病例的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弧菌毒素基因PCR检测阳性者;(3)在一起确认的霍乱暴发疫情中,具有直接暴露史且在同一潜伏期内出现无

4、痛性腹泻或伴呕吐症状者。224实验室确诊病例(1)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培养O1群或和O139群霍乱弧菌阳性者。(2)在疫源检索中,粪便或肛拭子标本检出O1或和O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3应急准备3.1制定应急技术方案和有关操作规程根据霍乱防制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历史上的疫情发生情况和规律,科学分析年度疫情发生趋势;制订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和有关操作规程。3.2专业培训与应急演练在高发季节之前以及流行期内,对卫生行政领导和管理人员、防疫人员、检验人员和临床医扩人员等进行专项培训,强化霍乱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和早隔离意识,开展流行病学、临床学、病原学、实验室诊断技术

5、的培训,推广有效控制疫情的新方法和新技术。落实各项疫情控制的技术准备工作,并根据情况组织应急演练。3.3物资准备根据疫情预测和防制工作的实际需要,购置足量的调查物资、消杀药品,配备必要的抢救治疗药械,包括饮水消毒药物、污物排泄物消毒药物、快速灭蝇灭蛆药物、必要的抢救治疗药品、器械和病床等。(1)调查和资料分析用品:霍乱个案调查表以及其它相关表格、记录本。(2)标本采集和现场检测用品:标本采集记录表、标本采集刚拭子(注意用于PCR检测标本采集的拭子,应使用灭菌人造纤维拭子和塑料棒)、吸管、带盖可密闭的塑料管、自封式塑料袋、标签纸、油墨耐水的记录笔、装有运送培养基的密闭试管、空培养皿和装好选择性(

6、包括强性和弱性)培养基的培养皿、增菌培养基和装有增菌液的培养瓶等。(3)现场消杀用药品与器械:常用消毒杀虫剂:包括漂白粉、漂精片、次。次氯酸钠、过氧乙酸、碘伏、戊二醛、环氧乙烷等;配备的器械:包括喷雾器、刻度量杯装药品的消毒箱等。(4)现场防护用品:现场工作(流行病学调查、样品采集和消毒杀虫)防护用品,包括次性手套、长筒橡皮手套、长筒靴、工作服等。(5)预防性服用药物:环丙沙星、氟哌酸等。3.4霍乱监测监测是预防和控制霍乱流行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各有关医疗卫生单位承担具体任务。霍乱监测应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监测内容包括:(1)腹泻病人:

7、腹泻病门诊按监测任务对腹泻病人采便培养,对疑似病人及时处理和上报。(2)重点人群:根据防治工作的需要,可在一定的范围内采检病人的密切接触者、与病人有传播关系的一般接触者及可能与流行有关的重点职业人群,如外地民工、饮食及旅游服务行业人员、经常外出人员等。亦可采检有追溯传染来源意义的往年病人、带菌者、旧疫点人群及来自疫区的人群。(3)外环境:每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外环境采样不少于10份,主要包括:水体:指疫点周围及有直接关联的水体,包括河、湖、井、塘、沟水等,可在沟河盲端、市镇下水道排放处及医院污水排放处等地抽样检查。在霍乱反复流行,水体容易检出阳性的地区可设长期监测点。阳性水体定期复查直至转阴。

8、此外,对河塘泥、水生动植物等也可视需要进行采检。其他:对公共厕所、粪坑、苍蝇和可能被病人污染的其他物品、环境等,亦可适当采样检查。(4)食品:根据需要检查市售食物。重点检查市售熟肉、乳制品、食用生品半成品等。3.5健康知识宣传在肠道疾病流行季节,定期或不定期通过媒体、宣传画等多种方式向群众宣传肠道病的防治方法等。4应急调查处置4.1组织领导根据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和事件级别,卫计局向县人民政府提出成立相应的应急指挥组织机构的建议。应急指挥机构迅速组织现场调查工作组到达现场。现场调查组一般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医学、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等专业人员,现场调查组设立负责人,组织协调整个现场调

9、查工作,调查组成员明确各自的职责。4.2疫情报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家管理办法,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带菌者;疑似、临床诊断或确诊霍乱病例后,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向县疾控中心报告并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在诊断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相应单位送(寄)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确诊病例必须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认和报告,当发现霍乱确诊病例l例及以上时,要按有关疫情报告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接到辖区内霍乱病例报告后,在以最快方式向县卫计局和上级疾病预防控

10、制中心报告的同时,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和处理,病例确诊后于2小时内填写墓本信息(见附表11霍乱个案基本信息表),以传真形式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同时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疫情动态等情况的变化,及时填报、更新和订正霍乱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所确病例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见附表12霍乱个案调查表),于疫情结束后5日内上报有关部门。4.3现场调查4.3.1核实诊断通过查看病例、访问病人和能够提供较详细的病人发病与发病前生活信息的人、查看病人的检查信息甚至专家会诊等方式,收集病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地址、职业以及发病日期等,同时还要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测资料以及发

11、病危险因素如可疑水、食物及患同类病人的接触史等。分析临床采样的准确性,必要时重复采样进行检测。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判断。4.3.2流行病学调查开展个案调查(见附表1l霍乱个案基本信息表及附表1-2 霍乱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及时、完整、准确地填写调查表,以了解患者的发病原因及疫源地现况,积累资料,作为当地流行病学分析的基础。对疫点开展病原检索工作。在发生病例的整个单位及与之相关的单位开展暴发调查,确定暴发规模,查明原因。迅速摸清发病的时间分布、人群分布,确定可能的传染源与传播途径。在现有临床与流行病学资料难以确定感染来源和途径时,需要提出假设,开展专项

12、调查;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实验室检测等综合方法,验证假设,确定感染来源、途径与流行因素。4.3.3样本采集、运送和实验室检测(1)标本的采集实验室检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密切结合,在个案调查开展同时即对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进行采样。采集的标本包括粪便、呕吐物、肛拭子、血液等。在工作能力可及的情况下,要对每个病例收集标本分离霍乱弧菌。病原分离标本的采集最好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必要时,也可对使用抗生素后的病人、疑似病人及密切接触者采集标本进行检测。对病人接触的可疑食品、水体等,应规范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分离。因聚餐引起的暴发,除采集可疑食品标本外,对食品清洗水源也需采样检测。怀疑或经病原分离确证感染来源为

13、市售食品或原料时,应对市场相关食品进行采样检测。标本采集方法见附录1(各种标本的采集方法)。采集标本时详细填写标本送检单。病人或疑似病人标本送检单包括标本编号、姓名、地址、发病时间、临床诊断、标本种类、采样地点(住院时填写医院和病房名称)、采样时间等内容:健康人标本送检单包括标本编号、姓名、地址、是否为病人密切接触者(如果“是”,则同时记录病人姓名、发病日期、医院名称)、是否有共同餐饮史、标本种类、采样地点、采样时间等内容;食品或环境标本送检单包括标本编号、标本名称、采样地点、采样时间等内容。标本管(盒)外表作明确标记,且所作标记应能防水、不易擦除。(2)标本的运输采集的标本宜立即处理和接种培

14、养基进行增菌和或培养。不能立即检测的标本,需置于保存培养基(碱性蛋白胨水、文腊氏保存液、Cary-Blair半固体保存培养基等)中保存。所有标本按照可能有霍乱弧菌对待,注意相应的生物安全要求,置于坚固、防水、密闭、耐压的转运箱中,专人送往实验室。(3)标本的检测实验室收到标本立即进行检测。所有标本首先进行增菌,对食品和环境标本等,考虑二次增菌的需要:典型病人水样腹泻标本可同时接种选择性培养基。标本最好同时接种强选择培养基(如对霍乱弧菌具强选择性的庆大霉素琼脂、对主要致病性弧菌选择性强的TCBS琼脂、4号琼脂等)和弱选择培养基(碱性琼脂、碱性胆盐琼脂等)。对生长菌落的鉴定参照卫生部疾控司霍乱防治

15、手册(第五版)执行。现场使用的快速检测方法,需要注意其检出灵敏度和应用范围。原则上要求高灵敏度。可以使用检出限与病人标本中菌浓度相符合的简易方法,但注意对结果的解释和对整个腹泻人群的参考价值。对于分离到的霍乱弧菌菌株、尤其是分离来自首例和暴发疫情的菌株,立即送常德市疾病控制中心的实验室进行复核。对菌株主要进行以下实验分析:通过标准诊断血清的凝集试验(玻片凝集)进行鉴定和血清分群分型、O1群菌株的生物分型实验;利用必要的生化实验进行鉴定和鉴别;药物敏感性实验;噬菌体生物分型;霍乱毒素和毒素基因检测(如GMl-ELISA和PCR检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实验室根据实际工作能力完成以上基本分析,及时上报常德市疾病控制中心。4.4控制措施在发生疫情后,迅速组织核实诊断,确定疫情的严重程度,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防止疫情续发、蔓延,并尽快扑灭疫情。4.4.1疫点、疫区的划定及处理对从首例病人检出的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应及时做噬菌体一生物分型。如为流行株要及时划定疫点、疫区,并按下列规定处理。如为非流行株,按一般腹泻病菌处理。4.4.11疫点、疫区的划定(1)疫点:指发生病人、疑似病人或发现带菌者的地方,以及可能引起新感染的地方。要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来划定疫点。主要包括病人在发病前3天至隔离时的活动范围、与周围人群的接触情况和其排泄物对外环境污染的情况,以及当地基本卫生设施和卫生状况。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