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社区护理中常用的流行病学方法与评价指标学习资料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3054120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7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社区护理中常用的流行病学方法与评价指标学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第三章--社区护理中常用的流行病学方法与评价指标学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第三章--社区护理中常用的流行病学方法与评价指标学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第三章--社区护理中常用的流行病学方法与评价指标学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第三章--社区护理中常用的流行病学方法与评价指标学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社区护理中常用的流行病学方法与评价指标学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社区护理中常用的流行病学方法与评价指标学习资料(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社区护理中常用流行病学方法与健康指标 第一节社区护理中常见的流行病学方法 群体特征 从群体的角度观察事物的动态变化 比较特征 通过比较产生结论 概率论特征 流行病学重视定量描述和数据分析 得到的危险度和各种率 实际上是相对问题的概率参数的估计值 而不是绝对值 病因多因观特征 任何疾病的病因都不是单一的因素造成的 预防为主特征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特别是一级预防 社会心理学特征 研究时必须考虑对象的社会心理因素 发展特征 定义任务不断发展中 二 流行病学的特征 一 概述 三 流行病学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1 社区护理的评估和诊断2 社区高危人群的筛查疾3 社区护理干预措施的评价 一 概述 二

2、 疾病发生的要素与分布 一 疾病发生的要素1 致病因子 1 生物性致病因子 微生物 寄生虫 有害动植物 2 物理性致病因子 光 声 热 振动 电辐射 3 化学性致病因子 农药 药物 食品添加剂 化妆品2 宿主 1 遗传特征 2 生理特征 3 行为特征 4 心理特征3 环境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第二节疾病频率的测量指标 一 率和比 1 率 rate 人群中某事件发生的频率 可用来表示事件的严重程度 集中趋势 K 100 1000 或10000 万 测量指标 2 比 ratio 两个具有相同意义和单位变量的比值 表示数量间的关系 可用来表示事物间联系的的程度 例如下标1和0分别代表两种状态 I代表

3、某个变量值 测量指标 3 构成比 proportion 事物某一部分所占的比重 即局部与总体的数量上的比值 测量指标 注意 率和构成比的概念是不同的 发病指标死亡指标残疾失能指标 二 疾病分布的测量指标 测量指标 1 发病指标发病率 incidencerate 罹患率 attackrate 患病率 prevalencerate 感染率 infectionrate 续发率 secondaryattackrate 测量指标 发病率 incidencerate K 100 1000 10000 万 可按年龄 性别 职业 民族 种族 婚姻状况 病因等分别计算 此即发病专率 测量指标 通常以年为单位 发

4、病率 incidencerate 测量指标 新发 初次诊断一人多次发病 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 不可能发病 该时期内平均人口 发病率 incidencerate 测量指标 发病率局限范围 短时间 日 周 旬 月 内的发病率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爆发 罹患率 attackrate 测量指标 相当于一个时间断面一般不超过1个月 患病率 prevalencerate 测量指标 K 100 1000 10000 万 与发病率不同 患病率 prevalencerate 开始时点上的患病率 该期间内发病率 测量指标 K 100 1000 10000 万 期中人口数 或 开始人口 期末人口 2 发病率与患病率的关

5、系 测量指标 影响患病率升高 降低的因素 患病率升高新病例增加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病程延长病例迁入健康者迁出易感者迁入诊断水平提高报告率提高 患病率降低新病例减少病死率增高病程缩短病例迁出健康者迁入治愈率提高 测量指标 患病率 发病率 病程 例 患病率 376 10万发病率 30 8 10万计算得 病程 12 2年 测量指标 患病率 发病率 病程之间的关系 感染率 infectionrate 测量指标 利用病原体 血清学 PCR等技术证明处于感染状态 可发现阴性感染 病原携带 轻型 不典型病例 续发病例 二代病例 在一个集体中第一个病例发生后 在该病最短与最长潜伏期之间受其传染而发生的病例 扣除

6、原发病例 不是因为原发病例而感染的患者 续发率 secondaryattackrate 测量指标 不是易感者应当扣除 率的应用发病率 可用于病因学探讨和防治措施的评价罹患率 适用于疾病爆发流行的情况患病率 可用来表示于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感染率 可用于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续发率 可用于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及防疫措施的效果 测量指标 2 死亡指标死亡率 mortalityrate 病死率 fatalityrate 生存率 survivalrate 测量指标 通常为 1年 死亡粗率死亡专率 与分子应该是相对应 时间 地域 人口特征等 的人口 死亡率 mortalityrate 测量

7、指标 K 100 1000 10000 万 死亡专率 通常为 1年 病死率 fatalityrate 测量指标 与死亡率不同 某地人口1000人 某年中发生霍乱20人 6人死于霍乱 该年霍乱死亡率 6 1000 0 006 0 6 霍乱病死率 6 20 0 3 30 例题1 测量指标 生存率 survivalrate 测量指标 死亡指标应用死亡率 可反映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工作水平病死率 通常多用于急性传染病 较少用于慢性病生存率 反映疾病对生命的危害程度或评价某些治疗的远期疗效 测量指标 3 残疾失能指标病残率潜在减寿年数 potentialyearsoflifelost PYLL 测量

8、指标 病残率 测量指标 K 100 1000 10000 万 某一人群中 在一定期间内单位人口中实际存在的病残人数 潜在减寿年数 PYLL 测量指标 是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 e 预期寿命 岁 i 年龄组 组中值 ai 剩余年龄 ai e i 0 5 di 某年龄组的死亡人数 主要用途计算每种疾病引起的寿命减少年数 进行病种减的比较某一地区与标准地区的比较筛选重点卫生问题或重点疾病评价防治措施效果和卫生政策分析 在比较某些疾病频率指标 如 发病率 死亡率 病死率等 时 一定要注意指标间的可比性 发病率 死亡率 与人口构成有关病死率 与医疗条件 医疗水平 接收病

9、人的疾病严重程度有关 标准化法 见 卫生统计学 第四版 p66页 率的比较 测量指标 比较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 描述性研究 因素与效应同时观察 DescriptiveStudy 是医学研究中一种基础性方法 描述自然现象 揭示自然规律 通过描述可以发现问题 是卫生决策的基础 发现特征是假设的基础 发现规律是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研究方法 一 现况研究 横断面研究cross sectionalstudy 是特定时间内 对特定人群 同时收集因素与效应之间关系的资料 进行研究的方法 过去 将来 现在 研究方法 时间断面 主要特点观察性因果并存探索性 研究方法 目的社区诊断因果关系假设筛选危险因素防治效果

10、考核研究疾病自然史疾病监测 研究方法 设计思路 研究人群 非暴露 暴露 患病 未患病 未患病 患病 暴露与疾病同时存在 研究方法 表1现况研究分析表格基本形式 资料分析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卡方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 方差分析 研究方法 是针对一种诊断技术 方法 设施进行科学评价的过程 二 诊断试验 diagnostictrial 研究方法 设计思路 1 研究对象 金标准 当前公认的最可靠和准确的方法 研究方法 包括病例和非病例应全面 鉴别诊断 研究方法 设计思路 2 病例 非病例 阳性 阴性 阳性 阴性 a c b d 表2诊断试验分析表格基本形式 资料分析 研究方法 灵敏度 a a c 100

11、漏诊率 1 灵敏度特异度 d b d 100 误诊率 1 特异度符合率 粗一致性 a d n 100 正确指数 约登指数 灵敏度 特异度 1阳性预测值 a a b 100 分析指标 研究方法 二 病例对照研究 casecontrolstudy 先果后因的观察 研究方法 特性观察性分析性回顾性 目的检验因果假设筛选危险因素 发病时序 工作时序 研究方法 现在 过去 目标人群 设计思路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资料分析 1 分析表格 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基本表格 注意观察这两个表格的差别 研究方法 资料分析步骤整理四格表 2检验 检验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暴露率有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计算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强度OR及其可信区间 研究方法 2 分析内容 有无联系 显著性检验 联系大小 联系范围 OR59 可信区间 研究方法 四格表的x2检验x2 3 84 P 0 05有统计学意义 暴露与疾病有关联 OR 1 无关联OR 1 危险因素OR 1 保护因素 区间包含1 无关联区间不含1 有关联 例题 研究方法 计算结果 3 84 p 0 05 OR 2 20 OR95 C I 1 25 3 86 研究方法 结论 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死有关联 有口服避孕药史的人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是无口服避孕药史的2 2倍 区间不包含1 1 危险因素 有什么问题 没有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