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说课稿教学幻灯片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3029199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36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册说课稿教学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说课稿教学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说课稿教学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说课稿教学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说课稿教学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册说课稿教学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册说课稿教学幻灯片(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历史上册说课稿鸦片战争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鸦片战争,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角度来简要阐述我对这节课内容的理解和处理。一、【教材分析】1.本课的地位: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因而了解并掌握本课,有助于把握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特征的认识,了解中国屈辱史的开端。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鸦片输入的危害以及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基本史实。2、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

2、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辨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揭露资产阶级的无耻和伪善,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2、继承和发扬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3、让学生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使学生明确“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让学生认识鸦片作为毒品对吸食者的伤害,从而自觉地远离毒品,珍爱生命。以上目标与

3、教学程序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实现。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及其意义。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源。 3、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难点:如何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教学方法】1.教法设计: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高效率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在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深入挖掘教材,分层施教,科学运用多媒体,采用创设情景法、讲述法、图示法等教学法,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同时带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思考,质疑解惑,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2.学法指导:根据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

4、的实际情况,我让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自主阅读、讨论探究和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从材料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深化对教材的整体认识,把握中国禁烟运动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内在联系和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并提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学而思,思而疑,疑后悟”的目的。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于本课是中国近代史起始课,所以讲课之前应向学生交代清楚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发展线索,是学生有一个初步印象。利用多媒体播放虎门销烟、林则徐视频片段,设问引入新课。(在本环节的教学中,利用课件展示,直观生动,有强烈的吸引力。既能积极营造情境氛围,鼓励学生从历

5、史中寻踪觅影,又可以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结合历史史实一步一步展开探究,从而很自然地导入本课。)2、 重点与难点的突破首先精心设计一系列导读提纲,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并课件演示。导读提纲:1、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鸦片?2、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3、林则徐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虎门销烟有什么意义?4、这场战争的经过、结局如何?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造成了哪些危害?6、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问题的设置,遵循由浅入深、由难而易、层层铺垫、步步推进的原则,既考虑内容的逻辑顺序,又顾及了学生的认知水平,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其次,

6、对以下几个问题重点释疑:(课件演示相关图片,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合作探究)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源? 利用课件演示鸦片战争前中国和世界形势对比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比较战前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崛起和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情况,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使学生认识到商品-鸦片-炮舰是英国侵略中国的三部曲,认识到导致中国失败的根源是中国落后的制度,最后归纳的出:落后就要挨打。这样设计,脉络清晰,学生通过阅读及思考,培养归纳问题的能力。2、中国禁烟运动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内在联系。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难点既要师生互动,又要生生互动,师生围绕难点问题共同探讨,互相启发。最后教师明确“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

7、续”,从而指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急需开辟海外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原料,英国早已把矛头对准积贫积弱的中国,即使没有禁烟运动,英国依然会侵略中国,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当然,虎门销烟严重伤害了英国的利益,促发了鸦片战争的爆发。这样设计,锤炼学生语言、文字组织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欲望。3、如何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本课的又一难点。我主要采取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首先组织学生阅读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看割让香港岛示意图,引导学生将条约的主要内容归纳为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四个要点,再与学生交流、分析,得出中

8、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论。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南京条约的签订,仅仅是开始而已,不要因此造成认识上的错误。4、板书设计 主要呈现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讲述和讨论同步操作的方法,加深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件呈现)5、应用迁移,巩固提高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梯度性较强的习题,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情况,又重视能力拓展。(课件呈现)6、概括总结、构建知识网络主要让学生根据课件及板书提示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构建本课知识网络,突出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和系统性,揭示规律,掌握分析问题的技能和方法。(课件呈现)烽烟再起说课稿:一、

9、【教材分析】1.本课的地位:本课的内容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二课烽烟再起。八年级上册的内容属于中国近代史部分,众所周知,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近代的探索史。在这期间西方列强曾向我国发动过五次大规模的入侵。而本课所讲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这五次入侵中的一部分。因此,本课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了解西方列强在中国贪婪、残暴和清政府软弱无能的统治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进行民族自救运动的重要依据。2.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了解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以及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2) 过程与方法目标:1、

10、通过分析英法发动战争的根源和借口,是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基本技能和方法。2、 在教师德引导下,通过历史情境在现、课堂讨论、自制历史地图等形式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3) 情感教育目标:1. 通过史料得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和为民族的振兴而发奋图强的学习精神。2. 通过观看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片段对学生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以上目标与教学程序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实现。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列强的侵略行径可以说是“洗劫空前”、“割地最多”,侵略罪行另人发指,所以列强在华罪行是本课的重点。

11、难点:1、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说明第二次是第一次的继续和扩大。2、 近代社会的中国由于国家性质发生了变化,时代赋予这一时期的农民斗争新的特点即反封建的同时又反帝,这是以往农民运动所不具备的特点所以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是本课的难点。二、【教学方法】1.教法设计: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高效率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在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深入挖掘教材,分层施教,科学运用多媒体,采用历史情境在现、课堂讨论、自制历史地图等教学法,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同时带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思考,质疑解惑,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2.学法指导:根据初中学生

12、活泼、好动、思维敏捷的实际情况,我让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自主阅读、讨论探究和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从材料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深化对教材的整体认识,并提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学而思,思而疑,疑后悟”的目的。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采用的是问题导入法,学生通过对上一节课的学习,思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什么?学生得出是“侵略”,即西方列强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要求不断的对其他国家进行侵略。这样可以很自然的得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在南京条约中取得的利益,想要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他们提出“修约”

13、的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之后,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由于这次鸦片战争的性质和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一样的,所以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通过问题法来导入本课,即可以突出重点,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可以使学生联系前面所学过的内容,使课文上下文的内容得以衔接,又为下面侵略者的侵华罪行埋下伏笔。2、重点与难点的突破 列强的侵华罪行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对待其中的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被焚以前的圆明园边听我讲解圆明园的内部结构以及圆明园内富丽堂皇的摆设,让这精湛的艺术宝库在学生的脑海中占据先入为主的位置。这种教学方法远比我直接靠口授来解说圆明园要形象、直观的多,达到的教学效果也要好

14、的多。 接着放一段火烧圆明园的录象,让学生通过视觉目睹侵略者的野蛮、贪婪与罪恶;通过听觉,即雨果的一段对英法这次罪行的谴责来加深学生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政府软弱无力统治的不满。看完之后,让学生讨论“看完火烧圆明园的感想?”学生在看、听的基础上在进行动脑,这培养了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又能让学生明白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为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再设问“如果你是当时清政府的统治者,面队西方侵略者的大敌压境,你会采取什么方式来保卫国家的财产?”在思考和回答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学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他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接下来对“沙俄侵占我国大片

15、领土”的教学我是利用幻灯展示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示意图,让学生对照书上的表格分别在图中找出被占领的土地,说出这些领土是通过什么条约在什么时候被占领的、面积有多大,从而达到“以表代图”、“以图代表”的目的,进行历史与地理学科的渗透。通过这个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侵略者的强盗面目。另外,引导学生阅读瑷珲条约的签定背景,要学生得出“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激发学生为了让我们今天的国家在世界上有立足之地而努力奋斗。根据英法和沙俄的罪行,让学生分析英法在中国“洗劫空前”、沙俄能“割地最多”的主观原因?通过分析得出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了这一切,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出人民的愤怒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出现。再设问太平天国抗击的首指目标是什么?通过解答这个问题,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即不废除腐朽的根源,今天赶走了“法兰西”、“英吉利”,明天还有新的“法兰西”和“英吉利”接踵而至。接下来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观看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录象,通过天平军与外国侵略者和清政府英勇作战的史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即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4、板书设计 主要呈现本节课的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