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3028986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注意:1.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把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卷上规定的位置。一选择题(下面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1.汉武帝时期,政府设立了乐府机构,并加强了对民间信息的采集。故十五从军征病妇行等反映民间疾苦的乐府作品得以上达天听。这表明乐府诗A. 对缓和社会矛盾具有一定意义B. 助推了汉赋的兴起与发展C. 成为官府体察民情的主要渠道D. 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答案】A【解析】乐府诗关注民间的疾苦,体现出政府对于民众的关怀,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和,故A正确;汉赋属于贵族文学,乐府诗属于民间

2、文学,故B错误;C中主要渠道说法错误;D中人文主义色彩不符合题意。2.“神农无制令而民从”这句话出自淮南子,该书系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作,目的是反对汉武帝推行的政治变革。从治国思想看,与这句话的主旨最为接近的是A. 法家B. 儒家C. 道家D 墨家【答案】B【解析】“神农无制令而民从”主张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3.董学特性新论一书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A. 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B. 应彻底

3、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C. 儒家学说只适用于封建王朝的上升时期D. 全面继承董仲舒的新儒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等信息可知,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虽然是为统治者服务的,但适应了西汉中期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值得肯定,故A项正确。B项中“彻底否定”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推断过于武断,汉武帝之后儒学能够占据统治思想,主要是其体系不断更新,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排除。材料强调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没有体现全面继承董仲舒

4、的新儒学,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4.西方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指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在这里,柯林伍德强调的是A. 历史学离不开人的主观判断B. 一切历史都可以思想史来阐述C. 思想史决定了整个历史的发展D. 思想史是人类历史最主要的构成因素【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的信息说明作者强调历史研究和个人的主观臆断相关联。故本题选择A项。考点:史学理论史学研究史学研究方法5. 论语颜渊第十二之第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

5、民无信不立。”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什么?A. 兵广粮足B. 诚信第一C. 重视百姓,民以食为天D. 仁义为重【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治国理念。材料意思为: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故孔子最看重的是“民信”,即统治者要以信待民,百姓才能信任统治者。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详解】6. 有学者指出:“智者并不

6、是为智慧而教授智慧的思辨家其目的是培养能够在政治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人。”下列思想家的主张与该观点相悖的是( )A. 孔子B. 墨子C. 韩非D. 庄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在政治方面主张“无为”,与材料中“在政治活动中获得胜利”直接相悖。故D项符合题意。孔子主张“”仁、礼”,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主张“法治”,ABC三位思想家的思想均不符合题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诸子百家思想7.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和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体现了怎样的思想A. “君权神授”思想B. “大一统”思想C.

7、反专制思想D. 理学思想【答案】B【解析】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体现出“大一统”的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的需要,故B正确;“君权神授”思想是符合君主专制的需要,故A错误;材料是加强专制,故C错误;理学是宋代出现,故D错误。点睛:汉武帝时代,董仲舒吸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改造儒学,儒家思想适应了政治统一和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儒学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8.“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是A. 春秋时期道家思想

8、B. 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C. 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D. 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和所学知识可以推断此言论属于“天人感应学说”,此学说体系是西汉儒学董仲舒提出成为后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基础,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点睛:对材料“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9.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发展体现为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由“民本”发展为“君本”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

9、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汉代儒学。汉代儒学提出了“大一统”和“天人感应”的主张,主要是迎合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不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所以说法错误;先秦儒学主张德政、仁政,但也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统治,所以不是对先秦儒学的发展。汉代儒学迎合了统治者的需求,从“民本”发展到“君本”,承认现存统治秩序,所以符合题意。故排除A、B、D项。故选C。【点睛】先秦儒学主张德政和仁政,提出了早期的民本思想。董仲舒吸收借鉴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对儒学进行了改造,迎合了封建君主专制的需要,由民本转向君本。10.宋代理学家指出,孔子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困厄万

10、端;颜渊一箪食、一瓢饮,穷居陋巷,但他们化解了身处逆境引起外感之忧,便自得其乐。这反映出宋代理学家A. 强调对物理的探究B. 忽视道德教化的作用C. 重视人的内在完美D. 反对人对物欲的追求【答案】C【解析】“孔子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困厄万端;颜渊一箪食、一瓢饮,穷居陋巷”是两个人外在的困顿,但是两个人“化解了身处逆境引起的外感之忧,便自得其乐”,这是对其内心能在困境中“自得其乐”的一种肯定,故宋代理学家是重视人的内在美,故选C;AD在题干中没有体现,B不符合理学家的思想主张,故排除。11.“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此诗阐释的观点应属于()A. 朱熹B

11、. 陆九渊C. 王守仁D. 李贽【答案】C【解析】【详解】“致良知”是王守仁思想的核心。材料“个个人心”“良知”反映了关注内心、“致良知”等理念,可判知是王守仁的观点,故C项符合题意;朱熹主张“格物致知”,与心学不同,故A项不符合题意;陆九渊主张“心即理也”“发明本心”,与材料“良知”不符,故B项不符合题意;李贽倡导“天理”与“人欲”不可对立,故D项不符合题意。12. 学者认为:“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朱熹的孔子是指A. 知行

12、合一B. 天人感应C. 先气后理的思想D. 存天理,灭人欲【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朱熹的孔子”即朱熹对儒学的发展,也就是朱熹为服务于阶级、时代需要而提倡的思想学说,D项符合题目要求;A项是王阳明的观点;B项是董仲舒的思想;C项是以张载(“北宋五子”之一)为代表的理学中“气学”一派(唯物思想)的思想。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13.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说:“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这表明他A. 推崇儒家仁义学说B. 抨击清代考据学派C. 批判理学空

13、谈误国D. 首倡经世致用思想【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实学”“儒家之清议”“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等可知萧公权是批评理学、心学空谈误国,而不是推崇儒家仁义学说,考据学派与题干关系不大,经世致用思想是顾炎武提出的,C正确,A、B、D项错误。14.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下列哪项属于其反思后的主张A. “天人感应”B. “工、商皆民生之本”C. “存天理,灭人欲”D.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人感应”为汉代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故A项错误;

14、“工、商皆民生之本”为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故B项正确;“存天理,灭人欲”为宋明时期理学家的主张,故C项错误;“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为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主张,故D项错误。故此题选B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15. 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宫闱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这段论述说明了A. 唐朝诗人热衷于描写宫廷秘史B. 唐朝诗歌空前繁荣C. 开明的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D. 诗人受人尊重的原因【答案】C

15、【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开明的文化政策。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由于唐朝时期开明的文化政策才是唐诗的内容广泛,才使唐诗得到发展,而宋朝时却非如此,即这段论述说明了开明的文化政策是有利于文化的发展,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是不符合唐诗的实际的,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错在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开明的文化政策【名师点睛】回答本题时要具有高度的发散思维能力,全面准确的把握材料内容,然后再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整理。本题对学生的能力考查层次较高,突破了以往试题的考查方式,这就要求我们考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要思维活跃,灵活而机动的利用知识。16. 2009年7月30日至10月7日,北京中华世纪艺术馆举办了“秦汉-罗马文明展”,右图是展品“东汉书信纸”。它原衬于铜镜之下,故呈圆形。纸以麻为主要原料,并通过施胶等加工技术,改善了纸面的白度和平滑度,使得纸张厚薄均匀。以上介绍和以下图片说明东汉时A. 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