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件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87421516 上传时间:2024-09-05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PPT课件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PPT课件耻耻 chch矣矣yy岂岂qq识识 zhzh耻 ch矣y岂q识 zh耻耻诲诲谓谓诵诵岂岂恒恒窥窥皆皆缺缺写一写写一写耻诲谓诵岂恒窥皆缺写一写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论语一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一 论语论语儒家经典之一,儒家经典之一,由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成,主要,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言行,较为集中地反

2、映了孔子的,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与思想。与大学中庸孟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子合称“四书四书”。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向地位、学问不如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自己的人请教。聪敏。聪敏。喜好。喜好。以以为耻。为耻。朗读课文,疏通文义。朗读课文,疏通文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句意:聪明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地位、句意:聪明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聪敏。喜好。以为耻。朗读课 句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句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同同“智智”,智慧。,智慧。 句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 句意:默默地记住,反复地体会句意:默默地记住,反复地体会所学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知满足,所学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知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记住。记住。满足。满足。教诲。教诲。 句意:默默地记住,反复地体会所学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再读课文,深入探究。再读课文,深入探究。1.1.理一理: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理一理: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 么内容?么内容?2.2.说一说:你能分别

4、用三个四字说一说:你能分别用三个四字 词语概括这三句话的内容吗?词语概括这三句话的内容吗?3.3.议一议: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议一议: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道理?道理?再读课文,深入探究。1.理一理: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 ( (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 )敏而好学,不耻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问。( ( )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对待知识的态度对待知识的态度 学习态度学习态度理一理: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理一理: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 () )(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说一说:你能分别用三个四字词语概说一说:你能分别用三个四字词语概括括这这三句话的内容吗?三句话的内容吗?勤奋好学勤奋好学谦虚诚实谦虚诚实持之以恒持之以恒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议一议: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道理?议一议: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道理?l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l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l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

6、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要不耻下问,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变学习要不耻下问,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变更多的更多的“未知未知”为为“已知已知”。议一议: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道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习你还知道哪些论语中论述读书、学习的你还知道哪些论语中论述读书、学习的名句?并说一说它们揭示的道理。名句?并说一说它们揭示的道理。(1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要持之以恒。学习要持之以恒。(2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要养成良好的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融汇新旧知识,获得新的感悟。学习习惯,融汇新旧知识,获得新的感悟。(3 3)三人行,必有

7、我师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虚心向他人学习。要虚心向他人学习。你还知道哪些论语中论述读书、学习的名句?并说一说它们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岂不到乎? 宋宋 朱熹朱熹二二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 朱熹朱熹 (1130120011301200),字元),字元晦,号晦庵,世称朱文公。晦,

8、号晦庵,世称朱文公。宋朝宋朝著名的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教育家、诗人。朱熹著述甚多,。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通书解说有四书章句集注通书解说周易读本等。周易读本等。 朱熹 (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世称朱曾经。曾经。朗读课文,疏通文义。朗读课文,疏通文义。 句意:我曾经说过句意: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眼到、口到。说。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曾经。朗读课文,疏通文义。 句意: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心不

9、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只漫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随意。随意。 句意: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句意: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和眼睛不集中,就只能随随看仔细,既然思想和眼睛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能长久。漫浪漫浪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随意。 句意: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口岂不到乎?要紧、重要。要紧、重要。 句意: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句意:三到之中,心到最重

10、要。思想既然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想既然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会不到位呢?难道、怎么。难道、怎么。急急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要紧、重要。 再读课文,深入探究。再读课文,深入探究。心到最急。心到最急。 . .朱熹认为读书有哪朱熹认为读书有哪“三到三到”?其中?其中哪一到是最重要的?哪一到是最重要的?心到心到、眼到眼到、口到口到。再读课文,深入探究。心到最急。 .朱熹认为读书有哪“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心不在心不在此,则此,

11、则眼不看仔细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心眼既不专一,却只只漫漫浪诵读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最急最急” 2.2.朱熹是怎样论证朱熹是怎样论证“心到心到”在读书中的重要性的在读书中的重要性的?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假设假设因果推断因果推断反面反面反问反问心不到心不到记不能久记不能久眼不到眼不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

12、之观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清 曾国藩曾国藩三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 曾国藩曾国藩 (1811187218111872),初),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文正,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曾国藩一生著述颇多,人物之一。曾国藩一生著述颇多,但以但以家书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有大。有曾文正公全集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传于世。 曾国藩 (

13、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 句意: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句意: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第三要有恒。朗读课文,疏通文义。朗读课文,疏通文义。泛指知识阶层。泛指知识阶层。恒心。恒心。 恒恒 句意: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无识者也;下等,劣等。下等

14、,劣等。 句意:有志气就决不甘心居下游;句意:有志气就决不甘心居下游;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因为一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因为一点儿心得就自满自足,就像河伯观海、点儿心得就自满自足,就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表现;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表现;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不可。 句意:有恒心句意:有恒心的人就绝没有办不的人就绝没有办不成的事。这三个方成的事。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面缺一不可。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句意:有恒心的再读课文,深入探究。再读课文,

15、深入探究。 1.1.曾国藩提出读书人读书要具备哪些曾国藩提出读书人读书要具备哪些条件?条件?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志,第二,第二要有要有识识,第三要有,第三要有恒恒。志气志气见识见识恒心恒心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曾国藩提出读书人读书要具备哪 2.“ 2.“志志”“”“识识”“”“恒恒”分别对士人有分别对士人有哪些重要性?哪些重要性?有志则有志则不甘心居下游不甘心居下游。志志恒恒有恒者则无不成之事。有恒者则无不成之事。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有识则知学问无尽。识识 2.“志”“识”“恒”分别对士人有哪些重要性?有志则3.3.曾国藩引用两则寓言的作用是什么?曾国藩引用两则寓言的

16、作用是什么?河伯观海河伯观海(盲目自大)(盲目自大)(目光短浅)(目光短浅)井蛙窥天井蛙窥天阐述士人要有见识的道理。阐述士人要有见识的道理。3.曾国藩引用两则寓言的作用是什么?河伯观海(目光短浅)井蛙比较阅读比较阅读一一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春秋春秋朱熹朱熹重点句子重点句子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态度宋代宋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倦。作者(出处)作者(出处) 朝代朝代读书态度读书态度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识,第

17、三要有恒。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三到之中,心到最急。二二读书方法读书方法清代清代曾国藩曾国藩三三论语论语比较阅读一主要内容春秋朱熹重点句子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宋代 本文节选的是古人本文节选的是古人关于读书的言论,告诉关于读书的言论,告诉了我们一些行之有效的了我们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相信会对我读书方法,相信会对我们有所启发。们有所启发。 本文节选的是古人关于读书的言论,告诉了我们一些行之有古人关于读书的名句古人关于读书的名句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战国战国孟子孟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唐杜甫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北宋苏轼北宋苏轼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南宋朱熹南宋朱熹古人关于读书的名句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感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