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3027990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46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丹东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辽宁省丹东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辽宁省丹东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辽宁省丹东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辽宁省丹东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丹东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丹东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丹东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 病毒无细胞结构,但遗传物质和细胞生物一样都是DNAB. 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位于拟核中C. 病毒的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D. 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培养T2噬菌体可以将其标记【答案】C【解析】【分析】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详解】A、病毒有DNA和RNA两种病毒,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A错误;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具有拟核,B错误;C、病毒的蛋白质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C正确;D、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不

2、能在培养基上生长增殖,D错误;故选C。【点睛】解题关键是识记病毒的结构特点: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必须依赖寄主细胞完成增殖。2.下列关于酵母菌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 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中的基因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 核糖体和拟核都不含磷脂,但都含蛋白质C. 异养生物,无叶绿体,所以细胞中不能合成有机物D. 线粒体缺陷型酵母菌也能进行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答案】D【解析】【分析】酵母菌细胞是真核细胞,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详解】A、酵母菌能进行有丝分裂,但细胞质中的基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A错误;B、酵

3、母菌是真核细胞具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拟核,B错误;C、酵母菌是异养生物,无叶绿体,但细胞中能合成有机物,如在核糖体中合成蛋白质,C错误;D、线粒体缺陷型酵母菌进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可以由无氧呼吸供能,D正确;故选D。【点睛】解题关键是识记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和复杂的细胞器,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3.“颜色反应”是鉴定特定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为检测待测样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可以使用斐林试剂检测B. 用苏丹和苏丹检测组织切片内的脂肪时,染色时间长短不同C. 若待测样液中不含蛋白质,则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样液颜色不变D.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所含物质种类不同,

4、使用方法也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染液(或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5)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详解】斐林试剂只能检测出待测样液中是否含有还原糖,但不能检测出特定的还原糖,A错误;苏丹和苏丹都能用于检测组织切片内的脂肪,但苏丹的染色时间是3min,苏丹的染色时间是1m

5、in,B正确;双缩脲试剂中的B液是蓝色的,即使待测样液中不含蛋白质,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样液颜色也会发生改变,C错误;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所含物质种类相同,但是物质的浓度不完全相同,使用方法也不同,D错误。4.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RNA分子彻底水解的产物包括6种有机物B. 脂肪水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C. 糖原、淀粉和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相同D. Mg2+是色素的必要成分,Fe3+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答案】C【解析】【分析】RNA分子彻底水解产物有5种有机物,脂肪水解的终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Mg2+是组成叶绿素的必要成分。【详解】A、RNA分子彻底水解产物是磷酸、核糖、

6、4种含氮碱基六种化合物,磷酸不是有机物,A错误;B、脂肪氧化分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B错误;C、糖原、淀粉和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C正确;D、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Fe2+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D错误;故选C。【点睛】知识易错点:水解产物不等于氧化分解产物:水解产物是组成该物质的基本单位,氧化分解产物是该物质经细胞代谢产生的物质。5.下列关于细胞内含氮元素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膜、核糖体、染色质都有含氮化合物B. 细胞内的含氮化合物都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 具有催化作用的酶都是含氮化合物D. 遗传信息表达过程的模板都是含氮化合物【答案】B【解析】细胞膜中磷脂属

7、于含N化合物,核糖体中DNA和RNA都属于含N化合物,染色体中蛋白质和DNA都属于含N化合物,A正确;细胞内酶、多种激素等含氮化合物都不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错误;从目前发现的酶的本质看,具有催化作用的酶不是蛋白质,就是RNA,它们都是含氮化合物,C正确;遗传信息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的模板是DNA的一条链,翻译的模板是mRNA,它们都是含氮化合物,D正确。6.细胞的物质运输功能与其膜结构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肝细胞中内质网合成的磷脂可转移至细胞核B. 吞噬细胞中高尔基体加工的蛋白质可转移至溶酶体C. 物质进出细胞可以只消耗ATP不需要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D. 核孔是细胞核内外物

8、质运输的通道,处于分裂期的细胞的核孔数量较多【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物质以胞吞和胞吐形式进出细胞时不需要载体但消耗能量。【详解】A、肝细胞中内质网合成的磷脂可转移至细胞核,构成核膜,A正确;B、溶酶体中具有多种水解酶,故吞噬细胞中高尔基体加工的蛋白质可转移至溶酶体,B正确;C、物质以胞吞、胞吐形式进出细胞,只消耗ATP不需要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C正确;D、核孔是细胞核内外物质运输的通道,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核膜有消失和再现的过程,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物质运输功能与其膜结构的关系,解题关键是识记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7.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叙

9、述,正确的是A. 在植物根尖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能发生DNA复制B. 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C. 线粒体内膜和外膜组成成分的差异主要是磷脂的种类和数量不同D. 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根尖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不含叶绿体,生物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有关,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详解】A、植物根尖细胞中没有叶绿体,A错误;B、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B错误;C、线粒体内膜和外膜组成成分的差异主要是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C错误;D、核孔

10、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D正确;故选D。【点睛】知识易错点: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但核孔仍然有选择性,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可通过核孔,但DNA不能通过。8.下列有关“基本骨架”或“骨架”的叙述,正确的是A. DNA分子中的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B. 由于活细胞中碳原子含量最多,所以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C.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骨架D. 真核细胞中由纤维素组成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和分化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活细胞中水含

11、量最多,氧原子含量最多;细胞骨架是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络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和分化有关。【详解】A.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A错误;B、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但活细胞中氧原子含量最多,B错误;C、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骨架,C正确;D、细胞骨架是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络结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D错误;故选C。【点睛】知识易错点:DNA和RNA中的五碳糖分别是脱氧核糖和核糖;碳是基本元素,活细胞中含量最多元素是氧,碳占细胞干重的比例最高。9.科学家将番茄和水稻幼苗分别放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

12、后,培养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番茄吸收水的相对速度快于Mg2B. 水稻运输SiO44的载体数多于Mg2C. 番茄吸收Mg2需要细胞提供能量D. 水稻和番茄对离子的吸收具选择性【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番茄对Mg2+的吸收量大于对SiO44的吸收量,水稻对Mg2+的吸收量小于对SiO44的吸收量。【详解】A、番茄培养液中Mg2+浓度低于起始浓度,说明番茄吸收水的相对速度慢于Mg2,A错误;B、水稻吸收SiO44量多于Mg2,说明水稻运输SiO44的载体数多于Mg2,B正确;C、番茄吸收Mg2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细胞提供能量,C正确;D、水稻吸收的Si

13、O44-多,对Mg2+吸收量少,而番茄吸收Mg2+较多,对SiO44-吸收量少,这体现了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D正确;故选A。【点睛】知识易混点:植物细胞在同一时间吸收离子和吸收水的量不同,说明吸收水和吸收离子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不同植物细胞对同一无机盐离子、同一植物对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均有差异,说明植物细胞膜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10.下列关于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的说法,错误的是A.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B. 将植物细胞置于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更明显C. 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D. 用一

14、定浓度的KNO3溶液处理成熟的植物细胞可能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答案】B【解析】【分析】1、质壁分离发生的条件:(1)细胞保持活性;(2)成熟的植物细胞,即具有大液泡和细胞壁;(3)细胞液浓度要小于外界溶液浓度。2、用洋葱鳞茎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看到的现象是:液泡体积变小,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细胞液颜色加深。【详解】A、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A正确;B、将植物细胞置于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但细胞因外界溶液浓度过高而死亡,不发现质壁分离复原,B错误;C、植物细

15、胞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C正确;D、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处理成熟的植物细胞,细胞先发现质壁分离,后因K+和NO3-进入细胞使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因吸水而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D正确;故选B。【点睛】知识易错点:水、钾离子、硝酸根离子、都可以透过细胞膜,开始的一段时间,溶液浓度较高(即KNO3浓度高),所以细胞整体表现为失水,出现质壁分离现象;一段时间后,由于钾离子、硝酸根离子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造成细胞液渗透压上升,所以细胞又吸水,出现自动复原的现象。11.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属于吸能反应,与ATP的水解反应相关联B. 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含量多,所以ATP的含量也多C. 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D. ATP可以水解为一个核糖核苷酸和两个磷酸【答案】B【解析】【分析】吸能反应与ATP的水解相联系,放能反应与ATP合成有关。ATP是用来提供细胞能量的,随时在分解和合成,是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之中,细胞中不存储ATP。【详解】A、细胞内的蛋白质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