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 第一讲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3020648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PDF 页数:53 大小:5.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原理 第一讲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城市规划原理 第一讲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城市规划原理 第一讲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城市规划原理 第一讲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城市规划原理 第一讲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原理 第一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 第一讲(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规划城市规划 1 认识城市认识城市 2 规划城市规划城市 3 建设管理城市建设管理城市 城市的定义 城乡 差别 城市与城市 化 各种层次的规划内 容及方法 规划的实施 保护 政策法规的制定 执行 课程 构成 认识研究对象认识研究对象学习规划方法学习规划方法明确实施措施明确实施措施 课程 目的 1 培养全面正确的城市环境观 扩展学科视野 认识城市及其演进规律 构件城市整体视野的分析框架 培养全面正确的城市环境观 扩展学科视野 认识城市及其演进规律 构件城市整体视野的分析框架 2 课外 阅读 第一讲 城市与城镇化第一讲 城市与城镇化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 城镇

2、化城镇化 一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一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1 居民点的形成居民点的形成 2 城市的产生城市的产生 3 城市的定义城市的定义 6 一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一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1 1 居民点的形成居民点的形成 自然采集 穴居 树居 无固定居民点 产生工具 稳定劳动集体 原始群落 生产力提高 农业 畜牧业 固定居民点 生产力劳动分工居住形态生产力劳动分工居住形态 一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一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早期居民点特征早期居民点特征 靠近河流 水源 农业灌溉与生活需求 向阳河岸台地 避免洪水 潮汐淹没 外围壕沟 栅栏 防止野兽 敌人侵袭 简单功能分区 居住 墓地 窑地 半 坡 遗 半 坡 遗

3、 址址 一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一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2 2 城市的产生城市的产生 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 分工 商业 手工业从 农业中分离出来 原始聚居的居民点形成 以农业为主的乡村和以 手工业 商业为主的城 市 问题 什么是城市 11 一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一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3 3 城市的定义 城 城市的定义 城 城 廓也 都邑之地 筑此以资保障也 市 市 日中为市 致天下之民 聚天下之货 交易而退 各得其所 城市 防御 交易 城市 防御 交易 城 防御构筑物 市 交易场所 城 防御构筑物 市 交易场所 1 1 人口学人口学 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 非农业人口集聚人口集聚形成的 较大居民点 4

4、4 经济学经济学 城市是一个坐落在有限空间地 区内的各种经济市场各种经济市场 住房 劳动力 土地 运输等等 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络系统 网络系统 城市的定义 2 2 地理学地理学 是指地处交通方便环境的覆盖 有一定面积的房屋的密集结合 体 房屋的密集结合 体 3 3 社会学社会学 城市被定义为具有某些 特征的 在地理上有界 的具有特有生活方式特有生活方式的 社会组织形式 以人为主体 以空间和环境利用为基础 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 以人 类社会进步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 集约经济 集约科学文化的空间地 域系统 是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的环境 以人为主体 以空间和环境利用为基础 以聚集经济效益

5、为特点 以人 类社会进步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 集约经济 集约科学文化的空间地 域系统 是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的环境 城市的定义 人的发展环境生存 城市既是一种景观 一片经济空间 一种人口密度 也是我们工作 生活 劳动的中心 更代表一种文化 一种价值观 一种特殊的灵魂 本质 本质 二 城市的发展二 城市的发展 1 古代城市的发展古代城市的发展 2 近代城市的发展近代城市的发展 3 二战后城市的发展二战后城市的发展 二 城市的发展二 城市的发展 1 1 古代城市发展古代城市发展 防御角度防御角度 政治角度 经济角度 时期 原始聚落早期 作用 防御野兽袭击 方式 栅栏 二 城市的发展二

6、城市的发展 1 1 古代城市发展古代城市发展 防御角度防御角度 政治角度 经济角度 时期 罗马时期 春秋战国 作用 战争频繁 筑城抵御战争侵略 方式 城墙 城壕 护城河 二 城市的发展二 城市的发展 1 1 古代城市发展古代城市发展 防御角度防御角度 政治角度 经济角度 时期 罗马时期 春秋战国 作用 战争频繁 筑城抵御战争侵略 方式 城墙 城壕 护城河 二 城市的发展二 城市的发展 1 1 古代城市发展古代城市发展 防御角度防御角度 政治角度 经济角度 时期 中世纪 隋唐时期 作用 抵御外敌 新武器 方式 加高加厚的城墙 箭楼 二 城市的发展二 城市的发展 1 1 古代城市发展古代城市发展

7、防御角度防御角度 政治角度 经济角度 时期 中世纪 隋唐时期 作用 抵御外敌 新武器 方式 加高加厚的城墙 箭楼 二 城市的发展二 城市的发展 1 1 古代城市发展古代城市发展 防御角度 政治角度 经济角度经济角度 商品交易数量增加 交易场所 市 的扩大化 城市整体的发展变化 早期 交换只存在奴隶主之间 不对外开放的交易场所 中期 经济发展各阶层共同使用 集中设置 东市 西市 后期 北宋后经济进一步发展 开放的商业街 二 城市的发展二 城市的发展 1 1 古代城市发展古代城市发展 防御角度 政治角度 经济角度经济角度 二 城市的发展二 城市的发展 1 1 古代城市发展古代城市发展 防御角度 政

8、治角度 经济角度经济角度 里坊制 街巷制里坊制 街巷制 二 城市的发展二 城市的发展 1 1 古代城市发展古代城市发展 防御角度 政治角度政治角度 经济角度 中国 郡县制 郡守和县令都是有皇帝直接任免 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有利 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 礼制思想 中央集权 等级森严 围合 对称 轴线 等级礼制思想 中央集权 等级森严 围合 对称 轴线 等级 二 城市的发展二 城市的发展 1 1 古代城市发展古代城市发展 防御角度 政治角度政治角度 经济角度 二 城市的发展二 城市的发展 1 1 古代城市发展古代城市发展 防御角度 政治角度政治角度 经济角度 西方 封建领主制 西方实行封

9、建领主制 封建领主不仅是其土地的所有者 而且还享有相应 的行政司法权利 这与中国的地主的性质完全不同 地主只是土地的所有 者 或是一个依托土地的经济体 并不享有司法行政权 中国 郡县制 郡守和县令都是有皇帝直接任免 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有利 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 二 城市的发展二 城市的发展 1 1 古代城市发展古代城市发展 防御角度 政治角度政治角度 经济角度 二 城市的发展二 城市的发展 1 1 古代城市发展古代城市发展 防御角度 政治角度政治角度 经济角度 中国古代城市规模 长安城内百业兴旺 最多时人口超过100万 比同时期的拜占庭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大7倍 古罗马城是她的五分

10、之一 中国 中央集权 政治统治中心 宫殿 官府 欧洲 封建城邦 神权统治 教堂 二 城市的发展二 城市的发展 2 2 近代城市发展近代城市发展 背景 背景 工业的发展 人口的聚集 二 城市的发展二 城市的发展 2 2 近代城市发展近代城市发展 城市布局的变化城市布局的变化 二 城市的发展二 城市的发展 2 2 近代城市发展近代城市发展 环境的变化环境的变化 居住条件恶化 卫生条件差 环境污染 交通问题 二 城市的发展二 城市的发展 2 2 近代城市发展近代城市发展 科技的变化科技的变化 规模效益 生活水平的提升 新问题的出现 二 城市的发展二 城市的发展 传统住宅 考虑采光 人口增加 高层考虑

11、通风 2 2 近代城市发展近代城市发展 科技的变化科技的变化 规模效益 生活水平的提升 新问题的出现 二 城市的发展二 城市的发展 3 3 二战后的城市发展二战后的城市发展 战后重建 新的规划思路战后重建 新的规划思路 城市集中发展 分散发展的实践 英国新城运动城市集中发展 分散发展的实践 英国新城运动 城市复兴 创意文化 旅游休闲城市复兴 创意文化 旅游休闲 二 城市的发展二 城市的发展 3 3 二战后的城市发展二战后的城市发展 全球一体化全球一体化 对文化的重视对文化的重视 对生态的重视对生态的重视 对可持续的重视对可持续的重视 二 城市的发展二 城市的发展 3 3 二战后的城市发展二战后

12、的城市发展 三 城镇化三 城镇化 1 含义及特征含义及特征 2 城镇化的历史过程城镇化的历史过程 3 中国的城镇化中国的城镇化 我们进城去 我们进城去 三 城镇化三 城镇化 1 1 含义及特征含义及特征 农业人口 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 非农业人口 农村地区 城市地区农村地区 城市地区 农业活动 非农业活动农业活动 非农业活动 人口城市化人口城市化 地域城市化 生产活动城市化 地域城市化 生产活动城市化 三 城镇化三 城镇化 1 1 含义及特征含义及特征 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 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 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人口职业的转变 人口职业的转变 产业结构的转变

13、产业结构的转变 土地及空间转变 土地及空间转变 生活方式的转变 生活方式的转变 三 城镇化三 城镇化 1 1 含义及特征含义及特征 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 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 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人口职业的转变人口职业的转变 产业结构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 土地及空间转变 土地及空间转变 生活方式的转变 生活方式的转变 三 城镇化三 城镇化 1 1 含义及特征含义及特征 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 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 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人口职业的转变人口职业的转变 产业结构的转变 产业结构的转变 土地及空间转变土地及空间转变 生活方式

14、的转变 生活方式的转变 三 城镇化三 城镇化 1 1 含义及特征含义及特征 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 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 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人口职业的转变人口职业的转变 产业结构的转变 产业结构的转变 土地及空间转变 土地及空间转变 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活方式的转变 三 城镇化三 城镇化 我国城市化水平的统计标准 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 城镇非农业人口 总人口城镇非农业人口 总人口 2 2 世界城镇化的历史过程世界城镇化的历史过程 一 二 三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阶段 城市化水平 90 70 90 70 3030 三 城镇化三 城镇化

15、2 2 城镇化的历史过程城镇化的历史过程 初级阶段 30 以下 缓慢上升的过程 中期阶段 30 至70 加速阶段 中国 后期阶段 70 至90 三 城镇化三 城镇化 3 3 中国的城镇化中国的城镇化 1949 1957年 是城市 化起步发展时期 1958 1965年 是城市 化的不稳定发展时期 1966 1978年 是城市 化停滞发展时期 1978至今 是城市化的 稳定快速发展时期 三 城镇化三 城镇化 3 3 中国的城镇化中国的城镇化 国家整体实力增强 国民收入水平提升 新科技带来的便利 生活效率显著提升 城镇化城镇化 2 2 城镇化的历史过程城镇化的历史过程 思考 思考 当前中国加快城市化

16、进程利大于弊 当前中国加快城市化进程利大于弊 当前中国加快城市化进程弊大于利 当前中国加快城市化进程弊大于利 小结 小结 城市的产生 城市的产生 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原 始聚居的居民点形成以农业为主的乡村和以手工业 商业为主的城市 城市的本质 城市的本质 以人为主体 以空间和环境利用为基础 以聚集经济效益为 特点 以人类社会进步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 集约经济 集约科学文化 的空间地域系统 城镇化 城镇化 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城镇化的发展规律 城镇化的发展规律 初级阶段 30 以下 缓慢上升的过程 中期阶段 30 至70 加速阶段 中国 后期阶段 70 至90 趋于平滑 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