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一中、六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3020028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3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一中、六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徽省合肥市一中、六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徽省合肥市一中、六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徽省合肥市一中、六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徽省合肥市一中、六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市一中、六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市一中、六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合肥市一中、六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80分钟试卷 分值:100分)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其内容B. 隋唐时期C. 宋元时期D. 明清时期【答案】D【解析】们的主要衣料、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因此对应的时期是明清时期。故答案为D项。ABC三项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上述事件没有发生,不符合题意,排除。2.下列各项中,符合元代手工业发展状况的是A. 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B. 出现了各具特

2、色的五大名窑C. 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D.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占主导【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黄道婆发明脚踏三锭纺车,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使江苏的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故C项正确。东汉时期杜诗发明水排,是鼓风冶炼铁的工具,排除A。宋代是我国制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其中五大名窑闻名中外,排除B。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根据题意限定时间“元代”,结合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史实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3.“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这首诗描述的农

3、具是A. 耧车B. 翻车C. 曲辕犁D. 筒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唐代筒车,筒车是灌溉的工具,故D项正确。耧车是西汉赵过发明的播种工具,与材料的灌溉工具不符,排除A。翻车是曹魏时期马钧发明的灌溉工具,与材料强调筒车不符,排除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与材料不符,排除C。【点睛】解决本题分两步走:一是理解材料信息“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二是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各选项的史实,找到符合材料信息的选项即可。4.探究历史知识内在逻辑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思维技能。根据提示,下表中应填入A. 耕耙耱技术

4、的普及B. 垄作法的应用C.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D. 代田法的推广【答案】C【解析】【详解】根制瓦解”、“土地私有合法性得到承认耱是将土地表层碾磨成粉末;耕耙耱技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采用耕耙技术,与材料不符,排除A。垄作汉赵过总结西北地区的抗旱经验所推广的一种耕作方法,与材料不符,排除D。5.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4倍多,粮食上涨了5倍,英、法、德等国的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2至2.5倍。这一现象导致了D. 欧洲普遍陷入贫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西班牙在殖民地搜刮的财富主要用于奢侈享乐,材料与殖民大国无关确;封建主实力下降,故C项错误;在对外

5、殖民掠夺中,欧洲逐渐富裕起来,故D项错误。6.下图是1450-1820年世界白银流向变化示意图,结合数据分析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 工业革命使欧洲国际竞争力下降B. 中国是全球贸易的主要推动力量C.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相对进步性D. 全球性贸易交流规模进一步扩大【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1450-1820年世界白银流向变化示意图”可知,此时期白银的主要流向一是中国,另一个是欧洲;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主要事件有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二者都对世界市场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有利于全球性贸易交流规模进一步扩大,D正确;工业革命发生于欧洲,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欧洲国际竞争力加强,A错误;据材

6、料反映的是白银流向,不能说明中国是全球贸易的主要推动力量,B错误;据所学可知此时期中国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已落后于世界潮流,故C错误。7.梁启超指出:“哥伦布之后,有无数之哥伦布,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而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造成中西航海命运差异巨大的根源是A. 航海方式不同B. 政治体制不同C. 经济基础不同D. 对外政策不同【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方航海家远洋航行主要服务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中国当时是小农经济模式,远洋航行是宣传国威,是经济目的服务于政治目的,故C项正确;当时西班牙、葡萄牙和明朝都是封建王朝,故B项排除;航海方式和对外政策是造成

7、中西方航海差异的原因,但不是根源,故A、D项排除。8.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必须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下列企业由李鸿章创办并体现其“求富”思想的是A. 江南制造总局B. 湖北织布局C. 汉阳铁厂D. 轮船招商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李鸿章”“求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轮船招商局是李鸿章创办的民用工业,故本题答案选D项。江南制造总局是李鸿章在“自强”口号下创办的军用工业,排除A项;湖北织布局和汉阳铁厂是张之洞创办的,排除BC两项。9.据不完全统计,从1895年到1898年,新创办的商办厂矿企业有50余家,资本总额达1200万元。商办企业的投资额几乎相当于官办、官商合办企

8、业投资额的3倍。此时商办企业获得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B. 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C. 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影响D. 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时间“1895年到1898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答案为A项。B项19世纪60、70年代在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下,民族资本主义应运而生,时间不符,排除;C项“民国政府初期,排除。10.下表为(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年平均指数增长表),促成这一时期轻工业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933年1934年1935年1936年

9、增长指数100103.5105107.6A. 国内统一,局势安定B.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 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D. 列强忙于应付经济危机,无暇东顾【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1935年,在贵阳督剿红军的蒋介石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首次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这是促进表格中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年平均指数增长的主要因素,故B项正确。1933-1936年正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并不是国内统一,局势安定,A错误;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开始于晚清时期,B错误;列强忙于应付经济危机不是材料中的主要原因,D错误。11.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

10、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 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 苏联无端撤回专家【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图中B点到C点的时间是1957-1960年,呈现下降的趋势,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期新中国制定了经济建设的计划;B选项错误,自然灾害是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D选项错误,苏联无端撤策原因是A. 论十大关系发表B. 中共八大的成功召开C. 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D. “八字方针”的调整【答案】D【解析】【详解】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的制定,发生于1960年,到196

11、5年调整工作基本完成,而且从材料中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a到b段明显上升,主要是1960年实行“八字方针”的调整导致,D正确;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和中共八大的成功召开都是1956年,时间不符合,A和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是1958年,是导致a之前现象的主要原因,C错误。【点睛】图表题的解答应该充分注意图表的时间范围和数据变化规律,提取有效信息,然后按照题意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排除与图表不符的选项。由此启示我们,平时要养成图文并重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学会从图表中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13.某历史文献有如下记载:“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据说,当时名扬四海盛锡

12、福帽店日夜赶制帽子,仍然供不应求。”这种情形应该出现在A. 戊戌变法时期B. 中华民国成立初期C. 五四运动时期D.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据说,当时名扬四海的盛锡福帽店日夜赶制帽子,仍然供不应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述的是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强行剪辫。故答案为B项。A项戊戌变法时期未提出剪辫的主张,排除;C项五四运动时期,剪辫运动已经历近十年的时间,不符合材料“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排除;D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人们已经普遍剪辫,不符合“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排除。【

1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抽出应这种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是解决历史问题的主要手段。14.1888年,总长2000米的“紫光阁铁路”落成,但是慈溪太后害怕火车汽笛声破坏京城“气脉”,所以不用蒸汽机牵引,而是“每车以内监四人贯绳曳之”。这说明A. 封建思想束缚科技传播B. 等级制度阻碍近代社会发展C. 天朝上国思想根深蒂固D. 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不均衡【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慈禧太后害怕火车汽笛声破坏京城气脉,所以不用蒸汽机做牵引,而是每车以内监四人贯绳曳之”可以看出,慈禧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对先进技术的抵制,说明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必要环节。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强调的是“火车汽笛声”会“破坏京城气脉”,这是传统思想,但不是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清朝天朝上国思想,排除;D项,材料反映的是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火车在中国的运用、推广艰难,没有体现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不均衡,排除。【点睛】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是伴随着大炮和殖民主义侵略强行进入中国人的生活的,它破坏了中国长期安定、宁静的社会环境,也迫使中国人不得不放弃原有的生活方式去选择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