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金山区毛坦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3019975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7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六安市金山区毛坦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安徽省六安市金山区毛坦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安徽省六安市金山区毛坦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安徽省六安市金山区毛坦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安徽省六安市金山区毛坦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六安市金山区毛坦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六安市金山区毛坦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六安市金山区毛坦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中耕松土有助于植物根系对矿质离子的吸收B. 一定条件下乳酸菌细胞呼吸产生的H可来自水和有机物C. 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了保证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D. 同一细胞中可同时存在催化丙酮酸生成乳酸或酒精的酶【答案】A【解析】【分析】乳酸菌只能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无氧呼吸过程中只消耗有机物,没有水的消耗。人体细胞获得氧气不是通过皮肤直接从空气中获得的,而是通过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从肺部运输而来。【详解】植物的根系吸收矿质离子为主动运输方式,中耕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

2、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为根系吸收矿质离子提供能量, A正确;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水,即乳酸菌细胞呼吸产生的H只能来自有机物,B错误;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了防止伤口处厌氧菌生存和繁殖, C错误;同一细胞中不可能同时存在催化丙酮酸生产乳酸或酒精的酶,D错误;故选A。2.下图是某生物细胞中物质代谢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过程中有少量的ADP转化为ATPB. 过程中可能会同时产生酒精C. 过程中一定不会产生ATPD. 过程发生的场所可能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以为分界线,往右代表呼吸作用,可代表无氧呼吸整个过程或者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

3、代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往左代表光合作用过程。【详解】A、过程中多糖水解为葡萄糖为放能反应,有少量的ADP转化为ATP,A正确;B、过程可表示为无氧呼吸,可能会同时产生酒精,B正确;C、过程可代表无氧呼吸、或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会产生ATP,C错误; D、可代表肝糖原水解,过程可表示无氧呼吸,故发生的场所可能相同,均为细胞质基质,D正确。故选C。3.如图甲、乙分别为 A、B两个同学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得到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两同学提取色素使用的试剂可能为无水乙醇B. 与图甲相比,出现图乙所示色素带的原因是SiO2加入过少C. 色素在滤纸条上分离的原因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

4、的溶解度不同D. a、b分别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答案】B【解析】【分析】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乙醇等提取色素。2、分离色素原理:各种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的,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的,扩散速度慢。3、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4、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详解】因为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5、A正确;实验中加入SiO2有助于充分研磨,使色素充分释放,加入CaCO3可防止研磨中叶绿素被破坏,与图甲相比,图乙色素带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色素带偏窄,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色素带宽度基本没有发生变化,故出现图乙所示色素带的原因可能是CaCO3加入过少,B错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的,扩散速度慢,从而使色素在滤纸条上得到分离,C正确;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扩散速度最快,其次是叶黄素,因此a、b分别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D正确;故选B。4.如图是将植物栽培在密闭玻璃温室中,用红外线测量仪测得室内的CO2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植物在6:

6、00前和18:00后只进行呼吸作用B. f-h段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C.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是g和iD. 若该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则是因为叶肉细胞的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图中曲线表示密闭玻璃温室中测定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二氧化碳含量呈上升趋势;白天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当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时,二氧化碳含量仍然呈上升趋势;当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时,二氧化碳浓度呈下降趋势,对应图中fh段,不包括f、h两点;f、h两点二氧化碳浓度达到平衡,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详解】6:00前和18:00后,植物也进行光合作用,不

7、过是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A错误;由图可知,fh段温室中CO2浓度下降,说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其中fg段CO2浓度下降的最多,故光合作用最强, B正确;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是f点和h点,C错误;该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因为一天后温室中CO2浓度升高了,说明这一天中有机物的分解多于有机物的合成,所以该植物不能正常生长不是因为叶肉细胞的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而是整个植株的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 D错误;故选B。【点睛】光合作用固定CO2,呼吸作用释放CO2,密闭容器中CO2浓度升高,说明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CO2浓度降低,说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当密闭容器内CO2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时,说

8、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5.如图表示某细胞所经历的部分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过程导致乙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大于甲细胞B. 过程中会出现染色体暂时加倍并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C. 过程的实质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明显变化D. 丁细胞内合成的分泌蛋白需要借助细胞膜上的载体才能分泌到细胞外【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过程表示细胞生长,过程为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为细胞分化。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化,使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详解】过程细胞生长,导致乙细胞的体积增大,则乙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小于甲细胞,A错误;过程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细胞内会出现染色体暂时加倍并均分到两个子

9、细胞中的情况,B正确;过程属于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C错误;分泌蛋白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此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D错误;故选B。6.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染色体与中心体的复制都发生在间期B. 前期和中期的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两个DNA分子C. 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单体数目加倍D. 末期细胞从中部凹陷、缢裂,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过程: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10、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染色体与中心体的复制都发生在间期,A正确;因为分裂间期染色体完成了复制,所以前期和中期的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2个DNA分子,B正确;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但DNA数目并没有变化 ,C错误;在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从中部凹陷、縊裂,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

11、同时掌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7.图1是一个细胞周期内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变化曲线图,图2是根据细胞核DNA含量不同,将大量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分为三组,统计每组的细胞数而绘制的柱形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1中ef段的染色体数是cd段的一半B. 图2丙组细胞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C. 图2中乙组细胞所处时期相当于图1中的ab段D. 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图2的甲组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1:图1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变化, bc段形成的原因DNA的复制,ac段处于有丝分裂间期;cd段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

12、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分析图2:甲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2C,包括间期DNA复制前和末期的细胞;乙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2C4C,均为间期细胞;丙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4C,包括间期DNA复制后、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详解】图1中cd段包括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ef段包括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cd段2倍,A错误;图2丙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4C,包括间期DNA复制后、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其中只有后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图2中甲组细胞所处时期相当于图1中的ab段,乙组细胞所处时期相当于图1中的bc段,C错误;观察有

13、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中期,为图2的丙组部分细胞,D错误;故选B。【点睛】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在间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后期,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好的时期是中期。8.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的JamesP.Allison以及日本的 TasuKuHonjo,以表彰他们在肿瘤免疫疗法中的卓越贡献,两名科学家的研究“松开”了人体的抗癌“刹车”,让免疫系统能全力对抗癌细胞,让癌症的治愈成为可能。下列叙述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形态、结构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B. 人体内的癌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时会发生DNA复制C. 癌变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容易在体内扩

14、散转移D. 环境存在的致癌因子会诱导原癌基因突变为抑癌基因【答案】D【解析】【分析】癌细胞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容易扩散和转移、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的特点。【详解】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形态、结构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如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变成癌细胞后就由正常的扁平梭形变成了球形,A正确;细胞分裂间期会发生DNA的复制,癌细胞处于分裂间期一样要进行DNA复制,B正确;由于癌变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扩散和转移,C正确;环境中存在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

15、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D错误;故选D。9.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红色、白色两种,一株红花植株自交的子代中红花:白花=2 : 1。为解释 这种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该种植物的花色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红花是显性性状B. 不同基因型的雌配子或雄配子的数量相等且生活力相同C. 不同基因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并能完成受精作用D. 不同基因型的受精卵的生活力相同并都能发育成新个体【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干“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红色、白色两种,一株红花植株自交的子代中红花:白花=2 : 1”是3:1的变形,由此可知该花色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详解】A、据分析可知该种植物的花色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亲本均为红花,子代有白花出现,故红花是显性性状,A正确;B、不同基因型的雌配子或雄配子的数量相等且生活力相同,B正确;C、不同基因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并能完成受精作用,C正确;D、具有显性纯合基因型的受精卵致死,其它基因型的受精卵生活力相同并都能发育成新个体,D错误。故选D。10.孟德尔采用假说一演绎法发现了遗传定律,下列科学研究实验没有采用假说一演绎法的是A. 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 DNA半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