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301511 上传时间:2017-10-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什么是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的形成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的结果.。 逆反心理指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情绪色彩和内在的意识,具有对立性质或者否定性质的心理倾向。众所周知,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中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充满危机的时期。由于个体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内在需要与其实际能力、社会水平及个人政治经济地位等方面存在矛盾,这一时期的个体往往要经历较为激烈的内心冲突和外部冲突的磨练,情感两极化明显,也易出现挫折感、悲观等心理不平衡现象,因此这一时期常称为“暴风骤雨时期

2、”、 “危机时期”。然而这种心理冲突和心理危机是青少年时期必然要经过的,成为青少年的某种心理发展阶段特征,逆反心理现象尤为突出。这也是家长、学校领导和班主任最头痛的问题。 二 、逆反心理的表现 (1)对正面关心置若罔闻。 由于青少年自身独立意识的增强,不喜欢父母过多的照顾管理或干预,凡事都要自己独立去实践,特别讨厌大人对他的再三嘱咐和重复要求。到了初二年级,这个时期的孩子更认为自己已经可以完全独立,不再是孩子了。觉得自己不再是幼稚的小学生了,已经可以脱离父母自己独立做任何事情。因此,更加反感父母的唠叨。如天气转凉,母亲生怕孩子感冒,千叮泞万嘱咐要多穿衣服,但孩子对家长的叮嘱并不放在心上,照样我

3、行我素,甚至有时还要与家长顶嘴,认为家长的关心是多余的,自己的事情自己知道。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认为自己己经长大,自己能够解决,不大愿意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决定,希望父母把自己当大人看待,要求以大人的身份出现,对于父母的话不再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而是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进行反驳。 在教育过程中,有许多的老师感慨,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难教了”、 “越来越难管了”。的确,在老师眼里调皮捣蛋、喜欢闹的学生,不是今天犯个错,就是明天犯个错。老师对他进行批评教育,有的是表面顺从,实际上一跨出办公室的门就忘,照犯不误;有的则很干脆地直接和老师顶嘴,甚至破口大骂,全然不顾后果。 (

4、2)对榜样及先进人物的无端否定。 在教育过程中,许多教育者和家长都希望通过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来教育感染青少年, 唤起他们的热情,以期达到激励后进的目的。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一些先进人物被说成是沽名钓誉的“投机家” 或“ 傻子”,无端怀疑这些先进人物的动机,进而否定他们的先进事迹。对于身边的榜样,则冠以“ 拍马屁”给予排斥和嘲笑。 (3)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 在一些青少年当中,打架斗殴被看作是有胆量 ;与老师、领导公开对抗被视为有本事 ;哥们义气等不良的行为倾向却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同。而对于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爱护公物、遵守校规校纪的青少年则被肆意讽刺、挖苦,造成在集体氛围里好人好事无人夸,

5、 不良倾向有市场,正不压邪的局面; (4)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的消极抵抗。 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冷淡 ,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大而空、形式化 ,不符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应付、抵制、消极对抗的态度。 三、逆反心理的成因 1、初中生自身心理发展特点 (1)初中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不是很高。 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已开始占主导地位,但属于“ 经验型”的,辩证思维还没有得到迅速发展; 虽然已能够独立、批判地思考问题,喜欢独立寻找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不迷信权威,喜欢怀疑和争论,对权威的见解不轻信盲从 ,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但是思维品质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加上社会阅

6、历较浅 ,辩证思维水平有限,因此看问题比较片面、偏激,遇事爱钻牛角尖,不能全面、客观、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常常明知自己的论据不足, 但为了维护自尊,往往固执己见,坚持错误思想,把教育者的教诲、劝说、批评、告诫看成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出现了在口头上加以回驳 ,在行动上加以对抗的逆反心理。初中生情绪体验强烈 ,且情绪变化大,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自我控制能力较弱, 行动草率。一旦遇到升学压力、学习困难、人际交往受挫、家庭变故等消极刺激,很容易产生不满、厌烦等不良情绪和对抗行为。 (2)初中生好奇心强烈, 喜欢探索、接受新事物、新知识。 一般,人们往往有这样一种心理 :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

7、想得到;越是不能碰的东西,就越是想碰。即所谓的“禁果逆反” 。成人越是禁止少年做某事, 结果适得其反,少年做某事的愿望越强烈。某些影视作品、文学作品被列为少年禁看,少年越是想方设法去看。好奇心驱使他们甘冒受惩罚的风险去偷吃“禁果” 。在需要的不同层次中, 少年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已十分强烈,而这些需要的发展与满足 ,常常会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与阻碍 ,从而产生挫折感。而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又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 结果,由挫折所产生的消极情绪不断蔓延,逆反心理便随之产生。 成人感的出现是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随着生理的迅速发育, 初中生开始意识到自己已

8、不再是小孩了,希望得到成人的理解和尊重 ,得到社会认可 ,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要求成人平等以待,遇事民主协商,充分信任他们, 自己的事自己做主。这是初中生个性发展的转折点,是审视成人、考察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但在多数情况下, 成人和社会忽视了初中生的这种心理需要,在独立意识、独立人格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自尊心受到挫折的情况下,初中生会产生自卑、焦虑、敌对的情绪 ,心理上疏远成人、拒绝成人 ,心灵的大门紧闭,反抗行为或我行我素的行为日益增加。 2.家庭的影响 当代初中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的学业期望值、升学期望值普遍都很高, 大大超出了他们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造成他们很大的心理压力

9、, 经过再三努力、拼搏也无济于事,还是达不到家长的要求,便心生怨恨、抵触情绪,破罐子破摔,索性与家长的教育要求背道而驰。 初中生与家长之间的代沟也是导致其逆反心理、逆反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社会原因。不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常常无视子女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从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出发,强迫子女朝着自己理想的方向发展。如填报升学志愿和分文理班时不和子女商量,擅自做主。而处于自我意识觉醒阶段的初中生,有着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 希望得到成人的尊重,事事想独立自主,自己的事自己做主。因此 ,对于家长的粗暴干涉十分反感、恼怒 ,产生逆反心理和行为。 3.学校的影响 当代少年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

10、向等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愿意接受提供思考、提供选择的非程式化、非单一结论的观点,追求享受与奋斗并举的生活。他们的价值取向是重物质、重利益、重现实。对物质生活热烈追求和向往,在精神生活中崇尚现实的快乐原则, 对个人、对社会十分注重效益的兑现。他们强调自我的存在,追求个性自由, 渴望自由、独立、民主。而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空泛、教条,缺少新鲜感、时代感。教育方式单一呆板, 常常是空洞的说教,缺少生动性、灵活性和启发性。由此 ,现有的程式化的思想品德教育方式已难以适应学生出现的新特点,容易引发学生反感, 不愿意听教师的道德讲解 ,拒绝接受道德教育。 此外,老师对学生态度冷淡或缺乏热情, 造成师生关

11、系紧张;对学生的合理要求和正当行为进行干涉,过多指责或惩罚学生 ,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育要求过于频繁而又不严格执行,教师的言行不一等等 ,均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 ,引发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 4.同伴的影响 同伴指同龄或相近年龄组成的群体。同伴在初中生个性社会化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初中生与同伴交往的频率已高于与父母交往的频率。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谈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发泄对成人的不满,心理上相互慰藉,发现并实现自我价值,同伴之间容易相互认同。同伴文化已成为初中生判断是非曲直和行事的参照标准,少年同伴群体中积极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倾向与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目的大体一致,置身其中

12、的个体的心理就较为正常、合理;而少年同伴群体中不良的价值观和行为倾向则对置身其中的一些少年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在少年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英雄观、出风头、唱反调等倾向,就影响了一些少年, 使其形成了逆反心理。一旦成人采取干涉、压制的行为,就会加剧其反抗情绪和反抗行为。 5.社会文化的影响 当代少年生长在市场经济时期,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和某些不健康的文化生活, 如以权谋私、贪污腐化、行贿受贿、执法犯法等现象,令初中生深恶痛绝, 但又深感无能为力。如果这些消极情绪得不到及时疏导,就会诱发初中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四、面对孩子逆反心理家长的应对策略 家长作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对其儿女叛逆心理主要可以从理解

13、、沟通、活动三方面来减少负效应的不良影响,帮助孩子度过青春叛逆期,引导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1、理解, 青少年心理自然发展阶段的理解,这个时期其不稳定的情绪, 不驯的态度,都是有其原由的,家长应该保持耐心、平常心对待青少年的逆反,不要恼怒他们冲动的态度和行为。同时, 理解并不能只是嘴上和态度上的理解,为了形成事实上的理解,家长还必须了解子女当前具体的情况,这就需要与教师及其他家长保持联系 ,对于任何可能引发青少年不良逆反心理的因素 ,要在前期就做好预防。否则一旦影响造成,再怎么说理解,就变成了纵容。 2、沟通 建立于亲子之间平等地位的沟通非常必要。我们都知道人与人沟通不良容易导致矛盾的产生

14、,亲子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 ,也容易造成双方的不满。家长应该主动地与子女进行交流 ,对于青少年的关注不应当只局限于学业,如果认为青少年不愿意与自己沟通, 那么应该采用现身说法的方式,将自己的观点表述 ,任由青少年的疑问或者反对 ,两者甚至可以进行一定的辩论,这都会促进双方的了解。针对逆反心理比较严重的青少年, 家长们言语也许根本不会听,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适当的寻求心理辅导的帮助 ,可以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 ,进行沟通交流。3、活动, 必要的家庭活动是促进家庭成员之间感情的良好方法,不论是什么样的家庭, 除一般的日常接触外,父母应有目的地和孩子开展活动 ,如安排家务劳动 ,重大决策征求或采纳孩子的合理建议,选择好书好节目和孩子一起看 ,亲子共同出游培养生活情趣 ,丰富精神生活等等。使孩子时时意识到自己是家庭一员,乐意与父母沟通, 从而避免消极的青春期逆反心理和行为给亲子关系带来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家长或老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也即是要做到使教育与学生的心理相匹配。这就要求我们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情况下,对症下药,采取多种方法,转变学生的不良心理,使学生的不良心理得到控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实践证明, 在青春期常见的逆反心理经过合理的调适、疏导,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转化,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形成键康心理、健全人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