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日]岸见一郎-思维导图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007647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449.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被讨厌的勇气-[日]岸见一郎-思维导图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被讨厌的勇气-[日]岸见一郎-思维导图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被讨厌的勇气-[日]岸见一郎-思维导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被讨厌的勇气-[日]岸见一郎-思维导图(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被讨厌的勇气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再怎么 找原因 也没法改变一个人 阿德勒心理学考虑的不是过去的原因 而是现在的目的 如果我们一直依赖原因论 就会永远止步不前 以精神创作说为代表的弗洛伊德式的原因论就是变相的决定论 是虚无主义的入口 心理创伤并不存在 阿德勒心理学明确否定心理创伤 弗洛伊德的心理创伤学说倒是有趣 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 心理创伤 而痛苦 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面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 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 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我们按照目的采取行动 大家都是在为某种目的而活着 愤怒都是捏造出来的 想通过大发雷霆来震慑犯错的服务员 使他认真听你的话 作为相应手段

2、你捏造了愤怒的感情 其实愤怒只是可放可心的一种手段eg发脾气时孩子的校长打来电话 你脾气正常 打完接着发脾气 你想 变成别人 吗 改变的第一步就是理解 答案不应该是从别人那得到 而应该是自己亲自找出来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 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你的不幸 皆是自己 选择 的 现在的你之所以不幸 正是因为你自己亲手选择了不幸 而不是因为生来就不幸 你在人生某个阶段选择了不幸 这不是因为你生在不幸的环境 也不是陷入不幸的境地 而是你认为 不幸 对你自身有好处 人们常常下定决心 不改变 是你自己主动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假期生活方式不是先天被给予的 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那就可以由自己进行重新

3、选择 问题不在于过去而在于现在 接下来的行为就是你自己的责任 无论是继续选择同样的生活方式 还是重新选择新的 那都在于你自己 不改变的原因 即使有各种不满 但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加轻松 更能安心 要想改变生活方式需要很大的勇气 面对变化产生的不安 与不变带来的不满 你一定是选择了后者 阿德勒心理学就是勇气心理学 前述内容小结 世界很简单 之所以看上去复杂是因为 我 的主观作用 人生本来并不复杂 是 我 把人生弄得复杂化了 故很难获得幸福 应该立足于目的论 而不是弗洛伊德的原因论 不可以从过去中找原因 要否定精神创作 人不是受过去原因支配的存在 人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采取行动的 目的论的一大前提就

4、是 人是可以改变的 而人们时常在选择着自己的生活方式 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不断下定 不要改变 的决心 你的人生取决于 当下 改变生活方式 要有摈弃现在生活方式的决心 活在 如果怎样怎样 之类的假设之中 就根本无法改变 eg 梦想成为小说家 却总写不出作品 他说因为工作太忙 所以才写不来作品 也从未参加过比赛 其实 他是想通过不比赛来保留一种 如果做的话我也可以 的可能性 即不愿出去被人评价 更不愿面对因作品拙劣而落选的现实 阿德勒的目的论是说 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 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 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刻的自己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为什么讨厌自己 为什么讨厌自己 为

5、什么只盯着缺点不肯去喜欢自己呢 那是因为你太害怕被他人 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 你认为与其陷入窘境不如一开始就不与任何人有关联 也就是说 你的目的是避免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受伤 阿德勒曾说 要想消除烦恼 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 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自卑感来自主观的臆造 困扰我们的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 而是主观性的解释eg 155的身高是优势还是劣势 我们无法改变客观事实 但呆以任意改变主观解释 自卑情结只是一种借口 自卑与自卑情结 自卑感也可以成为促成努力和进步的契机 自卑情结是指把自己的自卑感当作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eg我因为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 外部因果律 将原本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事情解释

6、成似乎有重大因果关系一样 eg我因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 其实不是不能成功 而是不想成功 害怕向前迈进或者不想真正地努力 不愿为了改变自已而牺牲目前的乐趣 越自负的人越自卑 没有人能长期忍受自卑感 拥有自卑感即感觉目前的我有所欠缺的状态 两种方向 有勇气的人 通过努力和成长去弥补欠缺部分eg刻苦学习 勤奋练习 努力工作 自卑情结的人 只要没有A 我也会是有能力 有价值的人 eg 如果有高学历自己也很成功 之类的话来暗示自己的能力 优越情结的人 苦于自卑 又没有勇气改变 又没法忍受自卑情结 没法接受无能的自己 表现得好像自己很优秀 继而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之中 eg权势张扬 通过此种方式显示自己是

7、一种特别的存在 eg虚报履历 过度追逐名牌 eg沉迷于过去的荣光整天谈曾经的辉煌 eg夸耀不幸 夸耀自己成长中各种不幸的人 借助不幸显示自己特别 以自己的不幸为武器来支配对方 原本并不优秀 并不特别 而通过把我和权势相结合 似乎显得我很优秀 即虚假优越感 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 而是来自与理想自己的比较 不与任何人竞争 只要自己不断前进即可 在意你长相的 只有你自己 如果在人际关系中存在 竞争 那人就不可能摆脱人际关系的烦恼 也就不可能摆脱不幸 人际关系中的 权力斗争 与复仇 私愤和公愤不同 个人的愤怒很快就会冷却 而公愤则会长时间地持续 因私愤而流露的发怒只不

8、过是为了让别人屈服的工具 权力之争 如果遭人当面辱骂 我就会考虑一下那个人隐藏的目的 不仅仅是直接性的当面辱骂 当被对方言行激怒时 也要认清对方是在挑起权力之争 看清斗争 受到争权挑衅时绝不可上当 不要发怒 没有必要依赖发怒这一交流工具 eg小孩恶作剧捉弄大人 目的是为了吸引大人注意力 往往在大人发火前停止恶作剧 如果不停止 那其目的就是斗争了 eg谈论政治争论起来 各不相让 上升到人格攻击 这是想要责难挑衅你 通过权力之争来达到让不顺眼的你屈服 如果回击并让对方彻底退出 败下来的对方很快进入复仇阶段 复仇阶段 尽管暂时败下阵 但对方会在别的地方以别的形式策划 等待着报复 eg小孩逃学 割腕

9、因为这样会让家长烦恼 承认错误 不代表你失败了 原本主张的对错与胜负毫无关系如果认为自己正确 那么无论对方持什么意见都应该无所谓 人际关系中 一旦确信我是正确的 那就已经步入权力之争我是正确的 对方是错误的 所以我必须获胜 因为不想失败 所以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 其实 承认错误 赔礼道歉 退出权力之争 这些都不是失败 人生三大课题 交友课题 工作课题 爱的课题 阿德勒心理学提出目标 人的行为方面和心理方面的目标 自立 与社会和谐相片 支撑这些目标有两点 我有能力 的意识 人人都是我的伙伴 的意识 人成长过程中产生的人际关系 工作课题 门槛最低 有着成果这一简单的共通目标 即使有些不投缘也必须合作

10、 下班或转行后又可变回他人关系 交友课题 脱离工作 更广泛意义上的朋友关系 没有工作关系的强制力 更难以开始和发展 爱的课题 最难的课题 阿德勒 如果想要和谐的生活在一起 就必须把对方当成平等的人 当人能够感觉到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束时 才能体会到爱 也即没有自卑感必不必炫耀优越性 能保持平静而自然的状态 束缚是想支配对方的表现 基于不信任 与不信任自己的人同处 不可能保持自然状态 人生谎言 教我们学会逃避 在爱的课题中 恋爱或夫妻关系过了某个时期后 吃饭的方式让你不满意 在房间里散漫姿态令你生厌 这是因为已经下决心要找机会 结束这种关系 继而搜集结束关系的材料 对方其实没有任何改变 只是自

11、己的目的变了 缺乏勇气 害怕与人打交道 不想在人际关系中受伤 所以就想回避人生课题 正因此才摆出各种借口 企图设立种种借口来回避人生课题的情况叫作人生谎言 阿德勒心理学是 勇气的心理学 阿德勒心理学是勇气心理学 同时也是使用的心理学 阿德勒心理学不是改变他人的心理学 而是自我改变的心理学 阿德勒心理学不是拥有的心理学 而是使用的心理学 不在于被给予了什么 而在于如何去使用被给予的东西 弗洛伊德式的原因论是拥有的心理学 继而就会转入决定论 阿德勒心理学是使用的心理学 起决定作用的是你自己 第三夜 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 阿德勒心理学否定寻求别人的认可 要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12、 我们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 没必要去满足别人的期待 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当别人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想法时 也不可以发怒 想取得别人的认可的时候 几乎所有人都会采取满足别人期待这一手段 其实都是受了 如果做了恰当的事就能得到表扬 这种赏罚教育的影响 如果工作的主要目标成了满足别人的期待 那工作就会变得相当痛苦 因为这样就会一味在意别人的视线 害怕别人的评价 无法做真正的自己 把自己和别人的 人生课题 分开来 必须从 这是谁的课程 这一观点出发 把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分离开来 分清谁的课题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由谁来承担 一切人际关系矛盾的起因 把别人的课题当成自己的课题 对别

13、人的课题妄加干涉 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干涉 不要干涉别人的课题 能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可以把马带到水边 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eg孩子想学习时父母要随时准备给予帮助 孩子没求助时不可干涉 eg即使是自己的孩子 也不是为了满足父母 面子虚荣与支配欲 的期待而活 eg心理咨询辅导 被辅导者下什么决心 是否选择改变 这都是被辅导人的课题 辅导顾问不能干涉 明确这不是自己的课题 然后 丢开别人的课题 放下别人的课题 烦恼轻轻飞走 课题分离 在意你的脸的只有你自己 看到你的脸的别人怎么想 那是别人的课题 你无法左右 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 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砍断 格尔迪奥斯绳结 回报思想 他人为自己 如果对

14、方做了什么 即使那不是自己所期望的 自己必必须给予报答 这其实并非不辜负好意 而仅仅是受回报思想的束缚 自己为他人 因为我为你做了这些 所以你应该给予相应回报 我们既不可以寻求回报 也不可以受其束缚 摆脱回报思想的束缚无论对方做什么 决定自己应该如何做的都应该是自己 课题分离不是人际关系的最终目标 而是入口 对认可的追求 扼杀了自由 选择了不自由生活方式的大人看着自由活在当下的年轻人就会批判其享乐主义 这其实是为了让自己接受不自由生活而捏造出的人生谎言 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如果不付出以上这些代价那就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不能获得自由 日 岸见一郎 古贺史健 自

15、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 不害怕被别人讨厌 不追求被他人认可 如果不付出以上这些代价 那就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 也就不能获得自由 人际关系 王牌 握在你自己手里 人际关系之卡 事例 只要按照原因论认为 因为被打所以才与父亲不和 那么现在的我就只能束手无策了 但是 如果认为 因为不想与父亲和好所以才搬出被打的记忆 那关系修复之卡就握在自己手中 只要改变 目的 事情就能解决 事例的解决 当我下定修复关系的决心时 父亲怎么看我 对我主动靠近他持什么态度等 都与我毫无关系了 即使对方根本不想修复关系也无所谓 问题是我有没有下定决心 人际关系之卡总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自已掌握 人们往往认为现

16、价个人的关系 其实首先是自己 如果有认可欲求 那人际关系之卡掌握在他人手中 第四夜 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个体心理学和整体论 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 人际关系的终点就是共同体感觉 把他人看作伙伴并能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 就叫共同体感觉 社会的最小单位是 我和你 只要有两个人存在 就会产生社会 产生共同体 把对自己的执著 以自我为中心 变成对他人的关心 拼命寻求认可 反而是以自我为中心 不能进行 课题 分离 一味拘泥于认可欲求的人也是极其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一味在意 他人怎么看 的生活方式 正是只关心 我 的自我中心式的生活方式 你不是世界的中心 只是世界地图的中心 问题 只关心自己的人往往认为 自己位于世界中心 他人只是为我服务的人 大家都应该为我服务 应该俦考虑我的心情 他们超越了人生的主人公 越位到世界的主人公 与他人接触时 总会想 这个人给了我什么 期待不会都被满足 别人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 原因 你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公 同时也是共同体的一员 是整体的一部分 你不是世界的中心 你是共同体的一部分 而不是中心 解决 不是考虑这个人会给我什么 而是思考一下我能给这个人什么 这就是对共同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