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3003698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岳阳县一中、汨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时量:90分钟 分值:100分一、单选题1.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道家无为而无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据此可知,与其他思想流派相比,儒家思想A. 有较强秩序和责任感B. 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C. 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D. 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儒家“儒家有为而无求” 可知,儒家讲究从社会实际出发,以入世的态度解决社会现实问题,这体现了他们较强的秩序和责任感,故选A。由材料“墨家信

2、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可知,儒家和墨家的主张是相反的,这不是互补关系的体现,排除B;材料侧重不同学派的对比,并不涉及对天人关系的研究,排除C;材料并未提及儒学以人为本的思想主张,无法体现民本思想,排除D。2.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但据司马迁记载,孔子对古代文献进行过大量的编辑和整理工作,如删诗书、订礼乐、著易传、作春秋等,并用它们作为传授自己思想的载体。据此可知,孔子A. 努力维护社会人伦秩序B. 为儒学思想寻找历史依据C. 推动平民教育的迅速发展D. 以传承中华文明为己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孔子对古代文献进行过大量的编辑和整理工作并用

3、它们作为传授自己思想的载体”可知体现的是孔子为儒学思想寻找历史依据,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到人伦秩序,故A排除。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主张,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推动了平民教育的发展,与材料内容无关,故C选项排除。以传承中华文明为己任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故D选项排除。3.下表为左传在不同时期对同一问题论述。这些论述所体现的相同思想是记述出处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左传哀公元前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左传庄公二十三年夫民,神之民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左传桓公六年A. 以民为本B. 重民轻神C. 天人感应D. 民贵君轻【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

4、息结合所学可知,第一则论述认为,国家兴盛时,看待百姓如同受伤的人,这是它的福德,国家灭亡时,把百姓当作粪土和草芥,这是它的祸殃。第二则论述认为,一个国家如果能倾听百姓们的心声,就会兴旺;一个国家如果只听从“神”的声音,就一定走向灭亡。第三则论述认为,百姓,是神的主人,因此古代圣王先富养与团结百姓然后才致力于侍奉神灵。分析选项内容可知,这些论述都体现了对“民”的重视,它们相同思想是以民为本,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B选项错误,第一则论述没有体现重民轻神的思想;C选项错误,“天人感应”是指人与自然万物同类相通,相互感应,这些论述并未体现;D选项错误,这些论述都没有体现民贵君轻的思想。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5、。4.春秋战国时期,在儒家学派的大力提倡下,孝成为完整的、有关处理亲子关系准则的学说。秦律对不孝罪的惩罚明显重于普通犯罪,如殴打祖父母、曾祖父母者,处以黥城旦舂的刑罚,对被控以不孝罪者,最重可判处死刑。这表明A. 秦朝继承发展了儒家提倡的孝道观B. 秦朝用严厉的法律手段来维护孝道C. 秦朝时孝成为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D. 秦朝统治者事实上不排斥儒家学说【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秦律对不孝罪的惩罚明显重于普通犯罪对被控以不孝罪者,最重可判处死刑”可知,秦朝法律对于孝道的重视,这反映出秦朝用严厉的法律手段来维护孝道,故B正确;秦朝是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的,故A、D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

6、料没有涉及到人们的日常规范,故C项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秦律对不孝罪的惩罚明显重于普通犯罪对被控以不孝罪者,最重可判处死刑”,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5.公权说:“董子虽以言灾异下吏,然观汉书天文、五师两志所述,足知天人相与已成为西京之显学,而仲舒乃其重要之大师。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他认为该学说A. 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B. 迎合君主谋职权位的需要C. 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D. 鼓吹革命推动反专制斗争【答案】A【解析】【详解】“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表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是为了限制君

7、权防止暴政,故A项正确;材料的内容表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是为了限制君权,不是迎合君主谋取权位的需要,故B项错误;“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表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材料没有提及遭到封建士大夫的批判,故C项错误;材料的内容表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是为了限制君权,不是为了鼓吹革命推动反专制斗争,故D项错误。6.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诠释论语。这种变化反映出A. 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B. 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社会主流思想C. 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实现融合D. 儒家思想已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答案】A【解

8、析】【详解】依据材料“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诠释论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地位受到了冲击,但到了宋朝兴起了儒学复兴运动,儒学地位复苏,因此宋代出现以儒家著作诠释论语的现象。故答案为A项。B项汉武帝时期,儒家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实现融合,排除;D项儒家思想在不断的发展完善,并不是走向封闭和停滞,排除。7.宋以后的儒学已具有哲学思辨的意味,其中包含深刻的认识论思想。北宋文学家苏轼在论画时说:“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知画者有不知。

9、”对应苏东坡论画思想的认识论A. 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B. 格物致知C. 致良知D. 知行合一【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可知强调的是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来发现存在于事物之中的理,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宇宙万物本原是理,而是强调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方法论是格物致知,而不是致良知,排除C项。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认识论,与材料强调格物致知的方法论不符,排除D项。8.王守仁将陆九渊“本心”的概念发展为“良知”。在王守仁的弟子王钱进一步阐发“良知”的基础上,李蛰又将“良知”的概念发展为“童心”。这表明,陆王心学A. 衍生出思想解放倾向B. 传承了士林

10、实学风气C. 颠覆了儒家思想核心D. 开创了三教合流局面【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李贽是明清之际思想家,其思想有别于程朱理学,批判理学,具有启蒙性。根据材料,李贽童心说源自陆王心学,由此可知陆王心学衍生出思想解放倾向,选项A正确;陆王心学强调内在反省,具有主观唯心主义特征,而实学风气更倾向于程朱理学,选项B排除;陆王心学及其演变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而非颠覆,选项C排除;三教合流局面出现于唐朝,陆王心学出现于宋明,选项D排除。9.15世纪末,金属活字印刷术传遍整个欧洲。路德准确地捕捉到新技术带来的传播方式革命,用一场“革命”换来了另一场“革命”的胜利。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印刷

11、术促进新教思想传播B. 印刷革命是宗教改革必要条件C. 德国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D. 科技进步与思想解放相互促进【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中的一场“革命”是指金属活字印刷术带来欧洲的传播方式革命,另一场“革命”则是指路德通过利用这项新技术来传播和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最终导致了欧洲的宗教改革,而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思想利用印刷术传播更快,故选A;由于腐朽的天主教会已经成了阻碍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障碍,所以才有了宗教改革,而没有印刷术革命同样必然会发生宗教改革,故排除B;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故C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题干仅提到了技术进步对思想解放的作用,并没有提到思想解放对技术进步的

12、作用,故D的说法错误,所以排除。10.诗经由王室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诗歌及经收集、筛选的民歌构成,由周天子颁诸各国,成为通用统一的标准诗乐,从此通过各种方式流传蔓延。诗经的流传A. 以书面记载为主要方式B. 有利于构建文化的认同C. 维持了天下共主的地位D. 推动了平民教育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成为通用统一的标准诗乐,从此通过各种方式流传蔓延”可知,诗经在各诸侯国广泛传播,这种现象有利于增强各诸侯国的文化认同,故答案为B项。诗经的传播主要通过传唱形式,排除A项;诗经的传播有助于加强文化认同,但无法看出是否能维持天下共主,排除C项;诗经的传播与普及平民教育无关,

13、排除D项。11.“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所谓文人画或谓以文人作画,知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文人画A. 在理学影响下兴起B. 注重追求逼真摹写C. 画家文化素养多元D. 满足市民文化需求【答案】C【解析】【详解】文人画反映的是士大夫阶层的文化需求,追求抒情写意,融诗、书、画、印于一体,具有艺术性、文学性、哲学性,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故答案为C项。文人画在唐朝时期产生,排除A项;B项不符合文人画的特点,排除;文人画主要是满足知识分子的文化需求,排除D项。12.清政府对商业戏园的管制极为严格,北京内城严禁出现商业戏园,八旗

14、和高级官员禁止入园看戏。但朝廷禁令却无法阻挡戏曲演出的巨大魅力,戏园不断潜入以满人为主的内城,更有八旗达官显贵入外城看戏。这种变化反映了A. 大众娱乐化解民族矛盾B. 早期启蒙思想推动文化繁荣C. 市民文化冲击社会秩序D. 文化专制政策淡出历史舞台【答案】C【解析】【详解】清代严格限制商业戏园,说明忌惮商业文艺影响其统治,达官贵人“城外看戏”说明艺术魅力巨大。材料无关矛盾缓和,A项错,戏剧不等于启蒙思想,当时文化专制仍旧盛行,BD两项有违史实,只有C项符合题意。【点睛】利用明清时代特征,分析社会生活变化与中国社会转型之间的关系。13.赫拉克利特呼吁“人民应当为城邦的法律而斗争”;柏拉图认为“没

15、有法律,人们将无法区别于野蛮人”;亚里士多德声称“法律是理智的体现,可以免除一切情欲的影响”古希腊三位哲学家的言论说明A. 任何人没有资格凌驾于法律之上B. 古希腊的人文精神具有法治传统C. 世人必须严守法律方能摆脱野蛮D. 法律是遏制人性本恶的重要手段【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古代希腊哲学家们均认为法律对城邦管理、社会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古希腊的人文精神中法制意识浓厚,故B项正确。A项,题干信息未涉及法律的至高无上,排除。C项,是对题干的片面阐述,排除。D项,题干未涉及法律对人性的约束作用,排除。14.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A.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B. 是人类自我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