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9月协作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3003587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9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9月协作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9月协作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9月协作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9月协作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9月协作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9月协作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9月协作考试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9月协作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2019年9月25日上午10:30-12:00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梁启超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中指出:“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下列与“思想自由之明效”一致的是百家争鸣促进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百家争鸣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的解放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百家争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的影响,可以从政

2、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百家争鸣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而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在西汉,故错误。其它选项说法都正确,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2.有人做过统计,论语一书中,“仁”字的出现概率很高,达109次之多,这一现象说明A.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B. “仁”的思想在春秋时已经成为主流C. 孔子一贯很重视“仁慈”D. “仁政”为春秋多数统治者所接受【答案】A【解析】“论语一书中,仁字的出现概率很高”和孔子的核心思想“仁”密切相关,故选A;BD两项中“已经成为主流”和“为春秋多数统治者所接受”有违史实,排除;论语中的

3、“仁”和“仁慈”是有区别的,排除C项。3.“天子亲耕”缘于周礼,明朝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先农坛,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清朝从顺治帝开始,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这反映出清朝A. 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B. 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C. 满洲贵族迅速成为农耕者D. 刻意笼络反清政治势力【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天子亲耕”体现了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其缘于周礼,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清朝统治者重视“天子亲耕”活动,反映出其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只是清朝继承了前朝重视农耕活动的传统,并非是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

4、C选项错误,这体现的是清朝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满洲贵族并未成为自食其力的农耕者;D选项错误,重视农业与笼络反清势力无关。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4.下图是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吉祥物图案,它们传递出丰富的和谐主题。下列思想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A. “仁者爱人”B. 人之性恶C. 人性本善D. 以人为本【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本题主要考查提现和谐的主题。ABC均能有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D项与主旨无关,故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详解】5.2018年7月14日,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了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性。作为大教育家

5、,孔子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做法是A. 因材施教B. 有教无类C. 温故而知新D. 当仁不让于师【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均衡教育”意在教育的公平,孔子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体现了教育公平,故选B;因材施教是教学方法,温故而知新是学习方法,不符合题意,排除AC;“当仁不让于师”即遇到可以实践仁道的机会,对老师也不必谦让,与教育公平无关,排除D。6.2010年8月5日,国际舆情调查机构“环球舆情调查中心”公布“中国国际地位公众认知调查研究报告”显示,近六成的接受调查者认为,汉语和孔子最能代表中国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国际名片”。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

6、是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 以德治民,反对苛政C. 维护周礼,贵贱有序D. 有教无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维护周礼,贵贱有序”是孔子思想中保守的部分,不是孔子思想精华,符合题意,故选C;A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B有利于统治者施行仁政,D有利于教育公平,ABD均是孔子的思想精华,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联系所学孔子的思想分析解答。7.到山东旅游,导游会带我们去亚圣庙,“亚圣”的政治主张是A. “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 “仁爱待民,以德服人”C. “天道自然,无为而沽”D.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

7、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圣”指的是孟子,而孟子主张“仁爱待民,以德服人”,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是墨子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是老子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是韩非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8. “和”是儒家在探究“天下”、“人人”、“人我”关系中总结出来的处世智慧。其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仁者,爱人贵贱有序,长幼有礼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维护的是等级制度,属于教育理念,故排除。都是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选B。考点:儒家思想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

8、准确把握儒家思想的内容。孔子主张仁和礼,强调要关心和爱护他人,主张社会和谐。此外,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西汉时期确立统治地位,唐宋三教合一后发展成宋明理学,明清成为了官方哲学并出现了批判思想。此外,儒家思想在每一个阶段的影响也需要掌握。9.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下列各项,是属于老子思想的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老子主张道是世界的本源,因此项正确;老子主张建立小国寡民的政治体制,是一种倒退,因此正确;老子主张辩证法

9、思想,认为事物两个方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正确;故D项正确。项主张变法革新,是法家思想,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BC三项10.有一年,位于辽东的高祖庙和长陵高园殿发生火灾,董仲舒起草了一篇灾异之记奏稿,在奏稿中指责在辽东立高庙不合礼制,发生火灾是上天的警示。皇帝应该整顿吏治,杀一批不法皇亲和大臣以谢天。这主要体现了他的哪一主张()A. 春秋大一统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天人感应D. 君为臣纲【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火灾是上天的警示”“皇帝应该整顿吏治,杀一批不法皇亲和大臣以谢天”等信息可知是天人感应学说,C项正确。春秋大一统是指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大统一,与题干天人感应不符,排除A。罢黜

10、百家,独尊儒术是指控制、约束其它学派的发展,不让它们与儒学共同发展,与题干天人感应不符,排除B。D项是三纲五常思想,与题干天人感应不符,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点睛:理解题干关键信息“火灾是上天的警示”“皇帝应该整顿吏治,杀一批不法皇亲和大臣以谢天”等是解题的关键。11.洛阳太学自西汉至北朝历经数百年,是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第一所国立中央大学。当时在读的太学生不可能接触到的学术思想是东汉洛阳太学讲学画砖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 人之初,性本善C. 三纲五常思想D.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答案】D【解析】【详解】“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为心学主张,兴于南宋,与题干中“西汉至北朝”不符,符合

11、题意,故选D;A是春秋时孔子的思想,B是战国时孟子的思想,C是西汉时董仲舒的思想,ABC都是太学生可能接触到的学术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12.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A. 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 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 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D. 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内容可知,刘得仁和李洞虽贵为皇亲国戚或宗室子弟,但他们都未在科举考试中占据优势,一样会面临屡试不中,由此可说明科举考试体现了一定公平公正的原则,故选D项;诗赋是唐朝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

12、之一,故排除A项;刘得仁和李洞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说明并没有阻断贵族入仕,且科举只是入仕的途径之一。排除B。材料未涉及贵族特权,事实上唐代宗室可以通过科举以外的其他途径入仕,仍然享有一定特权,排除C项。13.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合的是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宋明理学思想的主旨包括忠孝节义的内容,张飞和孔明的都体现了忠

13、的内涵,所以正确;项曹操“宁愿我对不起天下人,别教天下人负我”、“贤臣择主而事”不符合儒家忠君爱国的思想主张,排除,故选B,排除ACD。14. 下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画面中,释氏坐干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体现了古代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B. 此三人不是同一时代,不可能同时出现C. 儒、释、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D. 主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教合一”,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B项的表述与题目

14、中的信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正在辩经论道”不符,故排除;D项的表述与自汉武帝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以来,儒学一直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史实不符,故排除;题目中的信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儒、道、佛“三教合一”,故排除C项,选择A项。15.“双凤亭”(如下图)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口城北43公里处黄陂县鲁台镇鲁台山上,是为纪念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而建。因为二程聪颖过人,道德文章名满天下,合称“双凤”,所以此亭命名为“双凤亭”。以下观点中属于程颢、程颐的是()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C. “心即理也”“心外无物”D.

15、 “万物皆只一个天理”【答案】D【解析】“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属于程颢、程颐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心即理也”“心外无物”是陆王心学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6.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答案】A【解析】商汤认为野外捕鸟之人设的四面密实的网会将鸟兽杀绝,所以采取了“去其三面”的做法,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仁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