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必修三复习提纲.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2964807 上传时间:2020-05-22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39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整理)必修三复习提纲.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20年整理)必修三复习提纲.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20年整理)必修三复习提纲.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20年整理)必修三复习提纲.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20年整理)必修三复习提纲.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整理)必修三复习提纲.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整理)必修三复习提纲.pptx(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海无涯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一章重难点第一章课文目录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 知识疏理 一 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 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地理学最常用的基本概念之一 特征 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有虚有实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 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 特色和功能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边界 异同 特色 联系 二 区域空间结构1 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概形 念 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成 是区域自然 人文因素长期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 影响

2、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 社会经济活动 人口状况 城市化水平 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2 乡村地域和城市地域 3 地域空间分布形式 三 区域产业结构1 产业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学海无涯概念 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 经济发展水平 资源配置状况 劳动力素质等 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 农业 种植业 林业 牧业 渔业 第二产业 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 除第一 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产业结构的差异表现 产值比重 就业比重 内部构成等 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 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 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第二产业

3、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反之 可根据产业比重判断区域状况 第一产业比重大 城市化水平低 经济发展水平低 第二产业比重大 工业化程度高 第三产业比重大 经济发展水平高 四 区域发展阶段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及区域发展的趋势常用指标常用指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国民收入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区域类型 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或高收入地区 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综合性指标人文发展指数 HDI 通过预期寿命 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总体发展趋势平衡 不平衡 平衡 低水平 资源浪费 生态破坏 环境恶化 恶性循环 学海无涯高水平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 可持续发展

4、 五 区域发展差异一 东 中 西差异 一 东 中 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划分依据 自然条件 经济基础 发展水平 对外开放程度我国三大经济地带 二 东 中 西部发展差异1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学海无涯 2 产业结构差异产业结构的差异是导致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 工业结构 南轻北重 东轻西重 3 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4 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 主要原因是 区域开放程度 学海无涯 小结 我国东 中 西部地带的差异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速度 产业结构 工业化和城市化 对外开放等许多方面 这些差异是一系

5、列自然 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南方与北方通常是针对东部地区而言 以 秦岭 淮河一线作为分界线 学海无涯 西部大开发 学海无涯六 区域经济联系区域经济合作的概念和形成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 是在区域规划指导下的区域分工与协作 也是一定生产领域的长期协作活动 区域经济合作一般在国家的主导下进行 或者是通过地方政府 经济组织 行业协会的协商联系而形成的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 区域经济一体化特征 1 内向的保护性 在区域经济集团内部 各成员国之间实行关税互惠 取消贸易壁垒 加强技术合作 实现经济互补合作 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2 外向的竞争性 某

6、区域经济集团以整体优势与其他经济集团相抗衡 提高本地区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和政治地位 类型 特惠关税区 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 经济同盟等世界主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一 东 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对口帮扶成效明显西部地区投资加大科技 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实现了合作双方的相互发展二 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 中国资源丰富 种类齐全 但空间分布不均 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 能源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是缩小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 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 南水北调规划出 四横三纵 的总体布局 东 中 西三条调水路线长江 黄河 淮河和海河四大流域意义 可实

7、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学海无涯 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 淮河 黄河 海河四大流域连接起来 形成了 四横三纵 的总体格局 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二 西气东输主体工程 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的天然气输送至上海穿越戈壁 沙漠 黄土高原等地形复杂的区域 三次跨越黄河 一次跨越长江我国距离最长 口径最大 站场最多 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管道工程 三 西电东送含义 开发青海 贵州 云南 广西 四川 内蒙古 山西 陕西等西部省 区 的电力资源 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 上海 江苏 浙江和北京 天津等地区 原因 资源分布的不平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意义 会促进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 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

8、济优势 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给我国沿海较发达地区提供大量电力 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四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量大 周期长 对调出 调入区的地理环境有明显影响 以煤炭为例 调出区 煤炭资源减少 地面发生沉降 产业层次偏低 学海无涯调入区 大气污染 废渣处理三 产业转移 一 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原材料价格 工资与地价 公用事业费用等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异 导致产业转移 能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 也会带来生态环境问题 二 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大陆经济的发展 投资环境的改善机电 IT 化工等行业加速产业化步伐 劳动密集型产业 高技术产业 创造就业机会 三 广东边远地区的

9、产业集群效应发达地区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 就会产生人口稠密 交通拥挤 资本过剩 污染严重 自然资源不足等问题 使生产成本上升 经济效益逐渐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 发达地区便将资本 技术 劳动力等向区域内相对落后的地区扩散 在边远地区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以逐渐缩小地区差别 从而在区域内部达到平衡 四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产业发展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 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过程 不同的发展阶段 产业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有所不同 产业转移同样会给转出区和转入区的地理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 一方面 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环境 另一方面 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和扩散 要点提炼 区域的主要特征 区域的概

10、念 a 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它具有一定的面积 形式 范围或界线 其内部的特定性质或功能相对一致而有别于外部邻区 区域的基本特征 b 基本特征 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区域内部表现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 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 特色和功能 4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学海无涯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是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区域的空间结构 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及类型 a 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一般 区域空间结构由点 线 面和网络四种形式组成 类型 乡村地域 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和城镇地域 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原因 c

11、区域空间结构是区域自然 人文因素长期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 社会经济活动 人口状况 城市化水平 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这些因素的变化就会引起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区域是汇集农业 工业 交通运输等产业 点 线 面相结合的自然 社会综合体 这些产业和事物的变化也是引起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重要原因 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a 区域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 经济发展水平 资源配置状况 劳动力素质等 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a 第一产业是广义上的农业 包括农 林 牧 渔业 第二产业指工业 采矿业 制造业

12、 电力 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包括除第一 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 a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国民收入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的区域经济特征 b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不高 以传统农业为主 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 区域空间结构简单 区内经济差异小 中心城市缺乏 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少 分布稀疏 对外开放程度不高 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 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 工业化的阶段工业化的阶段的区域经济特征 b 工业化 城

13、市化加速发展 第二 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 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区域内部集聚作用大为加强 相继出现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 区域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中心城市对于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为加强 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 区域对外开放程度提高 区域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的区域经济特征 b 工业化 城市化水平已较高 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 第二 三产业比重较大 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基础设施齐全 交通和通讯基本形成网络 区域内部

14、的发展差异缩小 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增强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东 中 西差异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a 范围 东部 辽冀京津苏沪浙闽粤桂 中部 内蒙古黑吉晋豫皖鄂湘赣 西部 陕甘宁青新云贵川藏渝 我国东 中 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及图示 c 学海无涯 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 b 从时间上看 开放起步于1980年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 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 以后开放步伐不断加大 1992年基本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 从空间上看 开放首先从沿海开始 从沿海的点 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 到沿海的片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地带 山东半岛 辽东半岛等 再向中西部推进 但目前中西部的开放城镇

15、仍是点状分布 长江沿海开放城市 边境开放城市 省会开放城市 在开放程度上不及东部沿海地区 8 南方和北方 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划分 a 通常情况下 我国的北方和南方是针对东部季风区而言的 其分界线是秦岭 淮河一线 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区域差异 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 b 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 学海无涯 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 9 西部大开发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意义 b 范围 包括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广西 内蒙古等12个省 市和自治区 其国土面积685万平方千米 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1 4 2002年末有人口约3 67亿 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8 6 湖南湘西 湖北恩施 吉林延边三

16、个自治州 比照国家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 意义 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有利于东 西部人民走向共同富裕 有利于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有利于调整我国经济结构 为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和资金 技术 人才转移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有效地扩大内需 增强国民经济增长的需求拉动 有利于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 改变生态环境 为全国特别是东部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屏障 10 东 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我国东 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与意义 b 成效与意义 对口帮扶成效明显 合作项目不断增多 对西部地区投资力度加大 科技 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实现了合作双方的 双赢 实现了合作双方的共同发展 11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经济合作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b 我国资源丰富 种类齐全 但空间分布不均 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 能源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是缩小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 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的具体方案及图示 c 南水北调工程 从长江引水向北 途经鄂 豫 冀 苏 鲁 津 京7个省市 供水至华北 西北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