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学期美术教案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32956456 上传时间:2020-05-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学期美术教案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学期美术教案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学期美术教案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学期美术教案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学期美术教案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学期美术教案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学期美术教案精编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美 术 教 案 上学期 年级:五年级课 题第一课 肖像艺术授课时间知识与技能1、认识不同风格的肖像作品,了解优秀的肖像作品要具备形神兼备的特点,摘掉肖像作品的评述方法。2、了解作品内涵,学会用文字对作品进行评述。德 育 点通过欣赏作品,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艺术中的真善美,形成良好的审美价值观。 教学重点学习肖像作品的欣赏方法。教学难点认知理解作品内涵。教学方法启发法 演示法 观察法 情景创设法课前准备美术书 教材课件 电脑 教 学 内 容二次备课一、 激情引趣、导入新课1、 从欣赏绘画作品局部入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肖像艺术。(课件展示)2、 课件展示四幅肖像艺

2、术全貌,揭示答案。二、 学习新知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作品,探究作品艺术的内涵。根据你观察到四幅作品内容,判断作品中人物的年龄、生活年代、生活状态是怎样的,他们的性格是怎样的,猜想一下他们的人生经历。分析归纳欣赏方法。请学生看教材2页,学习欣赏肖像艺术的方法。教师出示欣赏卡,以张卿子像为例,讲解欣赏卡的填写方法。1、 作品题目、作者姓名。2、 作品表现形式和创作年代。3、 人物外貌神态和特征。4、 对作品的理解和体会。三、 学生分组深入教材中的美术作品,每组一幅。四、 组织学生小组汇报欣赏结果。五、 知识拓展:教师补充艺术作品的时代背景及作品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通过对眼神的分析感悟肖像艺术。板 书教

3、 学 反 思第一课 肖像艺术作品名:作者名:表达情景背后故事:学生能够独立学习和分组学习并认真欣赏搜集资料。美 术 教 案 上学期 年级:五年级课 题第二课 画人像授课时间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对特征的社会属性有一定的了解。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德 育 点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教学重点人物的脸型和表情教学难点人物肖像画的表现教学方法启发法 演示法 观察法 情景创设法课前准备具有各种特征的人物肖像画和摄影作品以及有关人物肖像描写的其他材料教 学 内 容

4、二次备课一、游戏导入(教师事先把学生准备的自己的照片收集放在一个小箱子里)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猜猜“他”是谁学生每人从箱子里拿一张照片,猜猜照片中的人物是谁?同学们,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没有猜出照片中的人物是谁,这主要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刚进初中,有些同学不熟悉)那我们这节课就来互相认识一下。(板书:画人像)二、描述特征说说“他”的特征看自己手中照片的人物,说说“他”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仔细观察,“他”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式等)说说“我”的特征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5、三、说说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1、蒙娜丽萨2、凡高自画像3、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画4、现代版的蒙娜丽萨5、探索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又与什么有关呢?感知人体比例、结构探索:头部比例三停五眼A、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内成员之间互相“测量”“三停五眼”,并记下大体的结果。B、请学生说一说刚才测量的结果。C、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总结。感知人体比例、结构(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简介)A、人体比例立七、坐五、蹲三半B、人体结构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脸,感觉一下自己的肌肉和骨骼出示人体肌肉和骨骼图总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人物的脸型与表情,下节美术课我们来尝试一下为自己或同学画一

6、张肖像。在画肖像之前,我们还要去感受一下画家们是如何捕捉和表现人物特征的。板 书教 学 反 思板书设计:画头像蒙娜丽萨、罗中立父亲脸型(如国字脸、瓜子脸等)表情:哭、笑、怒、乐、惊人体比例、结构:三停五眼;立七、坐五、蹲三半美 术 教 案 上学期 年级:五年级课 题第三课 认识抽象画授课时间知识与技能1、知道抽象绘画的基本概念,认识不同风格的代表画家,简单了解抽象画产生的相关历史背景。2、学会从点、线、面、色彩等方面多角度欣赏与理解抽象画作品。德 育 点激发学生尊重、热爱多元文化艺术的情感。教学重点提高美术素养和审美情趣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美术术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教学方法启发法 演示法

7、观察法 情景创设法课前准备美术书、电脑、课件教 学 内 容二次备课一、 质疑导入:1、 你对抽象画有什么印象和感受?2、 你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二、 学习新知:出示课件以秋为主题的两幅作品:秋之韵律金秋同时播放音乐秋意浓。请学生分别说一说,你在两幅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对比两幅作品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明确概念,了解背景。1、感受冷抽象。欣赏、分析画家蒙德里安的作品有红、黄、蓝、黑色块的构图提问:在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用了哪些色彩?给你什么感受?2、探索活动。教师应用课件改变作品的构图和色彩。对比分析冷、热抽象风格的作品。三、 巩固评述。1、 请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抽象画的理解和感受。2、

8、对比思考:抽象画和写实绘画相比,有什么不同的美感?3、 教师总结提升.学生在欣赏中感知到抽象艺术的特点板 书教 学 反 思第三课 认识抽象画抽象画是经过画家探索、创新和精心设计而创作的,并不是随意的涂抹乱画。美 术 教 案 上学期 年级:五年级课 题第四课 学画抽象画授课时间知识与技能1、了解美国抽象画家皮洛克,欣赏其艺术作品。2、理解抽象画艺术作品的内涵。3、尝试运用各种表现方法创作抽象画作品德 育 点培养学生包容、理解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艺术,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教学重点能用点、线、色彩组织画面教学难点能够创作一幅有关形式美感的抽象画教学方法启发法 演示法 观察法 情景创设法课前准备

9、课件、电脑、教材、资料教 学 内 容二次备课一、游戏导入:1、游戏抽象。在纸盒中放置一张A4大小的纸,请学生随意将颜色泼、滴、洒、甩在纸面上。2、理解抽象。教师:被泼、滴、洒、甩出来的色彩有了自己的性格,这时,这些颜色带给你什么感觉。3、我与抽象。为什么有的同学拿着盒子晃动或转动呢?教师小结。二学习新知学学波洛克1、对比与改变你的作品与画家的作品相比少了什么?画家的作品比你的多了什么?画家的线条和色彩有什么特点?布局上又有什么特点?怎样才能让色彩有层次?2、给色彩加点料。请学生观察抽象画局部,看看这些色彩中有什么。请你也试试看,加入其他材料的颜色给你什么感觉?三、学生创作。实践提示:创作一幅点

10、、线、面有对比、有变化的抽象画。四、展示评价。板 书教 学 反 思第四课 学画抽象画实践提示:创作一幅点、线、面有对比、有变化的抽象画。美 术 教 案 上学期 年级:五年级课 题第五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授课时间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能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提高透视绘画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2、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德 育 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教学难点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教学方法启发法 演示法 观察法 情景创设法课前准备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教 学 内

11、容二次备课一、导入1、观察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疏密、树木的大小等。师:你能用间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2、讨论二、新授(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板书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透视是绘画中的术语,可以分为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线投影的科学,按天点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和成交透视和斜透视。空气透视研究和表示空间距离。(2)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由近到远除大小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疏密、色彩)三、指导学生作画1、先找到消失点2、画几条典型的透视线3、按近疏远密的、近出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

12、线、斜线。4、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的表现出来。5、在绘画上色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近处的色彩颜色亮一点、鲜艳一点,远处的颜色灰暗一些。6、作业展评。板 书教 学 反 思第五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宽远窄美 术 教 案 上学期 年级:五年级课 题第六课 美术中的比例授课时间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初步认识、了解比例知识,知道黄金比例,能够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的比例。2、通过学习,学生会测量出黄金分割点,并运用比例知识对简单的物品进行分析,从而学习运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德 育 点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美术与科学的联系。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认识黄金比例,能在生活中发

13、现比例子的美,会用比例知识分析、欣赏物品。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知识分析作品,创作具有比例美感的花瓶。教学方法启发法 演示法 观察法 情景创设法课前准备教学课件、有关图片教 学 内 容二次备课(一)引入教学新知 1、教师书写课题并学生齐读课题 2、教师问:同学们,什么是比例知识? 小结:在数学中,比例是一个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量占总体数量的比重,用于反映总体的构成或者结构。 教师用两幅画来引入“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教师问:这两幅画,哪一幅正确呢? 结论:第一幅正确,因为它遵循了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树与高山之间的比例。 在平时画画中,我们是否也遵循了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我发现有的同学在画人物的时候,把人的头画的特别大,身体却特别小,这样对吗? (二)进一步了解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1、欣赏名画溪山行旅图 过渡句:在美术中运用比例知识,其实在我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