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常见病预防主题班会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2918917 上传时间:2020-05-21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冬季常见病预防主题班会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秋冬季常见病预防主题班会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秋冬季常见病预防主题班会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秋冬季常见病预防主题班会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秋冬季常见病预防主题班会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秋冬季常见病预防主题班会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冬季常见病预防主题班会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秋冬季常见病预防知识 呼吸道传染病 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高发季节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腮腺炎 流脑 水痘等 一旦有传染病的传入 即可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 造成疫情扩散 一 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急性流感患者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 病初2 3天传染性最强 病后7日后仍有传染性 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短 一般1 2日 短者数小时 最长3 4日 发病步骤 全身症状较重 而呼吸道的症状往往较轻 预防 1 患者隔离和治疗一星期 2 患者用过的食具和衣物等煮消毒或阳光暴晒2小时 患者的房间可用紫外线照射或食醋熏蒸

2、 进行空气消毒 预防 3 流感流行期暂停集会和集体活动 不到病人家或宿舍串门 4 流行期间可以用抗病毒药物作预防 5 流感灭治疫苗或病毒疫苗注射 在半年到一年左右有预防同型流感作用 二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人是腮腺炎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 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病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源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年中发生 腮腺炎在冬春季节发病较多 但全年即可发生感染流行 腮腺炎是由患者和健康携带者的唾液中分离出病毒 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 在短期内接触到易感着的口腔亦可引起感染 本病潜伏期4 21天 平均18天 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粘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 患者受感染后

3、大多无前驱症状 部分患者可有倦怠 畏寒 食欲不振 低热 头痛等症状 其后则出现一侧腺肿大或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而变形 局部疼痛 开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 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 常可波及邻近的颌下腺 台下腺和颈部淋巴结 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 以后可逐日减退 全部病程约7 12日 可并发睾丸炎 卵巢炎 脑膜炎等 预防 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 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 三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冬春季好发 病人为主要传染源 通过飞沫经空气及病人用具传播 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 潜伏期1 2周 发病初期伴发热 头痛 食欲不振 全身不适等症状 1 2周后躯干皮肤出现斑疹 数小时后转化成丘

4、疹 疱疹晶亮伴瘙痒 抓破后能留下斑痕 皮疹分批出现 大小不一 故同一部位皮疹可同时存在斑疹 丘疹 疱疹和结痂疹 预防 及时隔离患者至结痂脱落 其他 鼻炎 患者会出现鼻塞 流清水涕 鼻痒 喉部不适 咳嗽等症状 其中急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 血管运动性鼻炎受天气影响较大 哮喘 寒冷季节容易受凉而导致呼吸道感染 天气突然变化 可激发支气管哮喘发作 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 气促 胸闷 咳嗽等症状 支气管炎 当气温骤降 呼吸道小血管痉挛缺血 防御功能下降等可致病 慢性咳嗽 咳痰或伴有喘息 部分病人可发展成阻塞性肺气肿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总体原则应为以下几点 1 加强身体锻炼 增强体质

5、 提高身体免疫力 2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 教室活动室注意经常开窗通风 保持空气流通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总体原则应为以下几点 4 学校开展晨检制度 以便及早发现病人 及早采取措施 5 适当的采取预防性服药措施 6 尽量不到卫生条件差 没有消毒设施的小餐馆用餐 7 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接种 2020 5 21 22 可编辑 肠道疾病 夏秋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有霍乱 伤寒 痢疾 甲肝 戊肝 细菌性食物中毒 感染性腹泻等 这些疾病发病急 传播快 传染性强 危害性大 及易引起暴发性流行 一 细菌性痢疾 简称菌痢 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 发热 腹痛

6、腹泻 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 预防措施 1 加强对饮水 食品和粪便的管理 2 灭蝇灭蛹 改善环境卫生 3 注意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洗手 4 流行期间 可口服大蒜 马齿苋 地锦等 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二 秋季腹泻 主要是因为乱吃东西兼受凉的缘故 而且秋季病菌繁殖快 食物易腐败 是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 预防措施 1 不能乱吃及暴饮暴食 应以温 软 淡 素 鲜为宜 2 防止腹部受凉 适时增加衣服 夜间睡觉时要盖好被褥 以防止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 3 加强运动锻炼 4 注意饮食调养 秋冻 不是人人都适合 春捂秋冻 是民间的一条保健谚语 从气候学的观点来分析有一定科学道理 但人们对 秋冻 的理解 不应仅限于 不忙

7、添衣 上 还要加强耐寒锻炼 经常用冷水洗脸洗鼻 另外 秋冻 不是人人都适合 要有个 度 这些部位不宜 冻 1 腹部 患有胃肠疾病的人 要特别注意上腹部保暖 以防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 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 秋冬季节最好不穿露肚皮的衣服 2 腿脚 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 所以人们常说 脚冷 则冷全身 全身若冷 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 3 头部 秋冬季节不宜晨起洗头 容易受风寒 4 膝关节 在阴冷 潮湿的天气着裙装 腿部会因风寒的袭击而出现发凉麻木 酸痛不适等症状 尤其是膝关节处 久而久之 会引起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5 脖子 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 导致颈部血管收缩 不利于脑部供血 6 双肩

8、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相对比较脆弱 尤其是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 秋季降温后是肩周炎的高发季节 要注意双肩的保暖 这些人不宜 冻 1 血管疾病患者 天气寒冷可以导致血管痉挛 最终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及心绞痛 2 脑血管疾病患者 当气温 气流等气象变化剧烈时 可引起血压升高 心 脑负荷加重 脑部缺血缺氧 尤其是老年人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差 很容易发生中风 3 消化道溃疡病患者 秋季至次年早春 都是溃疡病的高发季节 七步洗手法 第一步 洗手掌流水湿润双手 涂抹洗手液 或肥皂 掌心相对 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 洗背侧指缝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 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 洗掌侧指缝掌心相对 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9、 第四步 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 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 洗指背弯曲各手指关节 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 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 洗指尖弯曲各手指关节 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 双手交换进行 第七步 洗手腕 手臂揉搓手腕 手臂 双手交换进行 七步洗手法 第一步 洗手掌流水湿润双手 涂抹洗手液 或肥皂 掌心相对 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 洗背侧指缝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 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 洗掌侧指缝掌心相对 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 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 双手交换进行 1 教室必须要每天通风 保持空气流动 定时打开门窗自然通风 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

10、生物的数量 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调节居室微小气候 是最简单 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 最近可能是由于气温下降的原因 我们发现有一些班级开窗通风做的不是很好 希望教室的窗户只要天气条件允许 上课时尽可能打开 无论天气怎么样 下课时都应该打开所有的门窗 建议各班指派专人负责教室的开窗通风 最佳通风时间为上午9点至10点 下午3点至4点 2 接种疫苗 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 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 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如果同学们家庭条件允许 不防建议你到就近的接种单位接种相关的疫苗 3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是预防秋季传染病的关键 要保持学习

11、生活场所的卫生 不要堆放垃圾 饭前便后 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 打喷嚏 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 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仍 勤换 勤洗 勤晒衣服 被褥 不随地吐痰 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4 加强锻炼 增强免疫力 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多到郊外 户外呼吸新鲜空气 每天锻炼能使身体气血畅通 筋骨舒展 体质增强 在锻炼的时候 必须注意气候变化 要避开晨雾风沙 要合理安排运动量 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 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5 生活有规律 睡眠休息要好 生活有规律 保持充分的睡眠 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 要合理安排好作息 每天的睡眠时间不应少于8个小时 做到生活有规律 劳逸结合 无论

12、学习或其他活动使身体劳累过度 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 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6 衣 食细节要注意 秋季气候多变 早晚温差较大 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 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 同学们必须根据天气变化 适时增减衣服 合理安排好饮食 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 太过则助火气 也不宜过食油腻 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如不吸烟 不喝酒 要多饮水 摄入足够的维生素 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 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 如瘦肉 禽蛋 大枣 蜂蜜和新鲜蔬菜 水果等 7 切莫讳疾忌医 由于秋季呼吸道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 易被忽视 因此身体有不适应及时告诉父母亲带你看医生 特别是有发热 皮疹症状 应尽早明确诊断 及时进行治疗 如有传染病的情况 应立刻隔离 绝对不可到带病坚持上课 采取隔离措施 以免范围扩大 2020 5 21 43 可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