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题01《桃花源记》(实战训练)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2802295 上传时间:2020-05-2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73.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题01《桃花源记》(实战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20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题01《桃花源记》(实战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20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题01《桃花源记》(实战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20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题01《桃花源记》(实战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20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题01《桃花源记》(实战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题01《桃花源记》(实战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题01《桃花源记》(实战训练)(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桃花源记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一、(2019年重庆市B卷中考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9.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阡陌交通( )便要还家( )便扶向路( )处处志之( )10.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的故事。B. 陶渊

3、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此寄托他的美好理想,又表现他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C. “不足为外人道也”,短短几个字,却能表现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D. 本文以“忘路之远近”开篇,到“遂迷,不复得路”结尾,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12. 文中描绘了陶渊明心中理想的生活图景,春秋时期的老子也有类似的描述,试结合链接材料,指出它们的相似点。【链接材料】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八十章注:至治之极:国家治理得好极了。甘:美味,以为甜美。【答案】9. (1). 交错相通 (2). 同“邀”,邀请 (3). 沿着、顺着(4). 做标记10

4、. (1)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2)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11. C12. 相似点是:都是当时不可实现的虚幻想象;都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生活状态。【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注意:交通,交错相通。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动词,做标记。【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

5、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鲜美:鲜艳美丽。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乃:竟,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11题详解】C项理解错误。“不足为外人道也”,可知这里的人不想出去,不想被外界的人打扰。【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由内容“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可知

6、两文描绘的都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民风淳朴的社会。都是当时不可实现的虚幻想象。【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

7、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 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

8、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链接材料】国家治理得好极了,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快乐。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9、二、(2019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18分)【曱】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乙】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10、,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共

11、4分,每小题1分)(1)选贤与能( ) (2)不独子其子( )(3)屋舍俨然( ) (4)寻病终( )13.翻译下面的句子。(共4分,每小题2分)(1)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2)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4. 【甲】文构想的大同社会理想包含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3分)15.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3分) 16. 【乙】文的“世外桃源”与【甲】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处?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4分) 【答案】12(1)同“举”,选拔 (2)以为子 (3)整齐的样子 (4)随即,不久13(1)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

12、,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2)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14.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意思相近即可,答对一点1分)15.桃源外的世界依旧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意思相近即可)16.两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对理想(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1分)【乙】文“世外桃源” 的境界是根据【甲】文“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或:“世外桃源”是对“大同”社会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1分)【甲】文侧重于议论(1分)【乙】文侧重于记叙(或描写)(1分)【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

13、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1)“与”(j)是通假字,“与”同“举”,选拔;(2) “子”是意动用法,解释为“以为子”;(3)“俨然”指“整齐的样子”;(4)“寻”是古今异义词,古义为“随即,不久”。【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时遵循“信、达、雅”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可具体运用“留、补、删、换、调”五种方法;同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第(1)句“货恶其弃于地也”中的“货”是名词活用作状语,理解为“对于货物”,“恶”是“憎恶”的意思;第(2)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中的“乃”意思是“竟然”,“

14、无论”是古今异义词,理解为“不用说,更不必说”。【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文中“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讲的是大同社会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男有分,女有归”讲的是大同社会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讲的是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所以大同社会包含了上述三方面的内容。【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阅读文章可知,桃源人的生活安定、和平、幸福,所以当听渔人讲述了外面世界的情况之后,桃源人既为桃源外的世界依旧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也为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而叹惋。【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阅读分析的能力。第1小问:大道之行也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先总体阐释了大同社会的特征,后面再进行具体阐述;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就是对大同社会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所以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