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环境类制度修订参考(内控指引)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279357 上传时间:2017-10-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部环境类制度修订参考(内控指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内部环境类制度修订参考(内控指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内部环境类制度修订参考(内控指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内部环境类制度修订参考(内控指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内部环境类制度修订参考(内控指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部环境类制度修订参考(内控指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部环境类制度修订参考(内控指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组织架构类别 主要风险 主要风险的具体表现 主要控制措施 内控制度评估治理结构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1、股东大会是否规范而有效地召开,股东是否可以通过股东大会行使自己的权利;2、企业与控股股东是否在资产、财务、人员方面实现相互独立,企业与控制股东的关联交易是否贯彻平等、公开、资源的原则;3、对与控股股东相关的信息是否根据规定及时完整地披露;4、企业是否对中小股东权益采取了必要的保护措施;5、董事会是否独立于经理层和大股东,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中是否有适当数量的独立董事存在且能发挥作用;6、董事对自身的权利和责任是否有明确

2、的认知,并有足够的能力履职;7、董事会是否能保证企业建立并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审批企业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并定期检查、评价其执行情况,明确设立企业可接受的风险承受度,并督促经理层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价;8、监事会的构成是否能够保证其独立性,监事能力是否与相关领域相匹配;9、监事会是否能够规范而有效地运行,监督董事会、经理层正确履职并纠正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10、 对经理层的权力是否存在必要的监督和约束机制。设计1、按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按照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相互独立、权责分明、相互制衡的原则,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

3、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等。2、独立董事制度、建立董事会专业委员会每个委员会中独立董事应占对数并担任负责人,审计委员会至少有一名为会计专业人士。3、设立董事会秘书。4、关注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和履职情况,前者如行为能力、道德诚信、经营管理素质、任职程序等,后者如合规、业绩履行忠实、勤勉义务等;5、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运行效果。组织架构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1、是否考虑经营业务的性质,按照适当集中或分散的管理方式设置;2、企业是否对内部组织机构设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组织的运行流程等有明确的书

4、面说明和规定,是否存在关键职能缺位或职能交叉的现象;3、是否支持发展战略的实施,并根据环境变化及时作出调整;4、设计和运行是否适应信息沟通的要求;5、关键岗位员工是否对自身权责有明确的认识,有足够的胜任能力去履行权责,是否建立关键岗位员工轮换制度和强制休假制度;6、对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的权限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对授权情况是否设计1、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2、对职能机构的职责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确定岗位名称、职责和工作要求,并体现不相

5、容职务相互分离的控制要有正式的记录;7、是否对岗位职责进行了恰当的描述和说明,是否存在不相容职务未分离的情况;8、是否对权限的设置和履行情况进行了审核和监督,对越权或权限缺位的行为是否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理。求。3、制定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岗位说明书等制度和文件,建立权限指引和授权机制。4、“三重一大”事项须根据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联签制度。5、内部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包括对内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对实现发展目标的一致性,对内部风的协调性以及对权责分配的对等性等方面;6、运行的高效性,包括职责分工的效率,权利制衡的效率和信息沟通的效率等。7、建立科学的母子公司组织架构体系,在业务、资产

6、、人员、财务及机构等方面相互独立。治理结构:1、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运行效果:董事会:是否按时定期或不定期召集股东大会并向股东大会报告;是否严格认真地执行了股东大会的所有决议;是否科学有效地制定公司经营计划是否高质量地制定投资方案,财务预算方案和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以及发行公司债券的方案,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方案;是否根据公司内外部环境确定适应发展的内部组织结构;是否合理聘任或解聘经理及其他高级人员,并公证地确定其报酬事项;是否科学地制定并完善公司基本管理制度;所议事项是否都做成会议记录并由参加会议的董事签字;对所议事项的表决是否符合国

7、家相关法律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其他公司章程规定董事会负责事宜的运行情况。2、 监事会3、 经理层2、发展战略类别 主要风险 主要控制措施 内控制度评估发展战略1、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或发展战略实施不到位,可能导致企业盲目发展,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丧失发展机遇和动力;2、发展战略过于激进,脱离企业实际能力或偏离主业,可能导致企业过度扩张,甚至经营失败;3、发展战略因主观原因频繁变动,可能导致资源浪费,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设计1、在董事会下设战略委员会或指定相关机构负责战略管理工作,履行相应职责;2、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政策、行业及竞争对手状况、经营环境、自身优势与劣势(企业资源、企业能力、核心竞

8、争力)等影响因素,在充分调查研究、科学分析预测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发展目标(关注:突出主业;不能过于激进,盲目追逐市场热点,脱离企业实际;不能过于保守,丧失发展机遇和动力);3、根据发展目标制定战略规划,明确发展的阶段性和发展程度,确定每个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工作任务和实施路径;4、董事会应严格审议战略委员会提交的发展战略方案,报经股东大会批准。关注发展战略的全局性、长期性和可行性(如:是否符合国家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是否符合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方向;是否突出主业,有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客观全面地对未来商业机会和风险进行了分析预测;是否有相应的人力、财务、

9、信息等资源保障等)5、根据发展战略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编制全面预算,将年度目标分解、落实,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纳入绩效考评体系,确保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6、通过组织结构调整、人员安排、管理变革等保证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7、通过内部各层会议将发展战略及其分解落实情况传递到内部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8、战略委员会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情况的监控和评估(制度),定期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对于偏离的情况,及时报告;9、由于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行业竞争状况等因素,需对发展战略作出优化和调整的, 应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调整。3、人力资源类别 主要风险 具体风险 主要控制措施 内控制度评估人力资源1、人力资源缺乏或

10、过剩、结构不合理、开发机制不健全,可能导致企业发展战略难以实现(侧重决策层及执行层的高管);2、人力资源激励约束制度不合理、关键岗位人员管理不完善,可能导致人才流失、经营效率低下或关键技术、商业秘密泄露(侧重于专业技术人员);3、 人力资源退出机制不当,可能导致法律诉讼或企业声誉受损。1.1 制订的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发展目标和能力框架是否符合企业发展战略;1.2 对人力资源现状的统计是否真实客观,对未来需求的预测是否科学合理;1.3 年度人力资源需求计划是否与生产经营实际相匹配,并根据经营情况及时调整;1.4 是否依据能力框架要求,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和工作要求等;1.5 员工对自身

11、的权利和责任是否有明确的认知,并有足够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履职;1.6 员工的引进计划是否有审核程序,引进流程是否规范;1.7 选聘人员后,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用工关系;1.8选聘人员是否遵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选聘条件是否有歧视性条款,是否实行岗位回避制度等;1.9 是否建立试用期和岗前培训制度,并对正是上岗有明确的制度要求;1.10 是否建立员工培训长效机制,营造关心员工发展的文化氛围。2.1 是否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激励约束机制,并以业绩考核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职级调整和解除劳动合同等的重要依据;2.2 业绩考核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合理,与员工的贡献相协调,并体现效率优

12、先,兼顾设计根据发展战略,结合人力资源现状和未来需求预测,建立人力资源发展目标,制订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和能力框架体系,优化人力资源整体布局,明确人力资源引进、开发、使用、培养、考核、激励、退出等管理要求,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体为:1、根据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制订年度人力资源需求计划,完善人力资源引进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按照计划、制度和程序组织人力资源引进工作(高管人员引进:准入制度、任用制度;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一般员工的引进:)。2、根据人力资源能力框架要求,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和工作要求,遵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

13、岗等多种方式选聘优秀人才。切实做到因事设岗、以岗选人。3、确定选聘人员后,应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用工关系。对于掌握或涉及商业秘密的工作岗位,应签订保密协议,明确保密义务。4、建立员工试用期和岗前培训制度。5、建立员工培训长效机制,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工作。6、建立人力资源的激励约束机制,设置科学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对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进行严格考核与评价,作为员工薪酬、职级调整和员工退出等的重要依据,确保员工队伍处于持续优化状态。7、制订与业绩考核挂钩的薪酬制度,切实做到薪酬安排与员工贡献相协调,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8、制度各级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员工定期轮岗制度,明确岗位范围、轮岗周期

14、、轮岗方式等。9、建立员工退出(辞职、解除劳动合同、退休、离岗等)机制,明确退公平的原则;2.3 制订的薪酬标准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核算是否准确,是否按国家有关规定缴纳三险一金;2.4是否制定了各级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员工定期轮岗制度,形成相关岗位员工的持续有序流动;2.5 是否与掌握商业秘密的员工签订岗位保密协议,明确保密义务。3.1 建立的员工退出机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并符合企业实际;3.2 是否能及时发现不能胜任岗位的员工,及时安排培训、转岗或解除劳动关系;3.3 员工是否了解企业的员工退出机制,明确退出的条件、程序及自身的权利和义务;3.4 是否建立关键岗位人员离职前的工作交

15、接和离任审计制度;3.5是否提供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工作环境、安全设备、健康检查、休假制度,是否及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等。出的条件和程序,确保员工退出机制得到有效实施。关键岗位员工离职前,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工作交接或离任审计。10、定期对人力资源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主要缺陷和不足,完善人力资源政策。4、社会责任类别 主要风险 具体风险 主要控制措施 内控制度评估社会责任1、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可能导致企业发生安全事故;2、促进就业和员工权益保护不够,可能导致员工积极性受挫,影响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1.1 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的风险。安全生产制度流于形式,

16、安全生产机构形同虚设,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1.2 安全投入不足,企业员工缺乏安全意识,缺乏安全事故发生应急预案。2.1 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形成事实上的就业歧视,招致投诉的风险;2.2 招聘失败的风险;2.3 人才过剩的风险。2.4 侵犯员工民主权利、人身权利及薪酬管理风险。设计1.1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立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1.2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实行特殊岗位资格认证制度,建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警和报告机制。2.1 提供公平就业的机会,加强对应聘人员的审查;2.2 建立完善科学的员工培训和晋升机制;2.3 建立科学合理的员工薪酬增长机制;2.4 切实维护员工的身心健康。社会责任还包括:产品(服务)质量、保护环境与资源节约、产学研用相结合、支持慈善事业。5、企业文化类别 主要风险 主要控制措施 内控制度评估企业文化1、缺乏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可能导致员工丧失对企业的信心和认同感没企业缺乏凝聚力和竞争力;2、缺乏开拓创新,团队协作和风险意识,可能导致企业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影响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