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免疫学检查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2790585 上传时间:2020-05-20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免疫学检查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常见免疫学检查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常见免疫学检查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常见免疫学检查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常见免疫学检查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免疫学检查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免疫学检查课件ppt(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血清免疫球蛋白 immunglobulin Ig 测定血清补体测定细胞免疫检测感染免疫检测自身免疫检查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 血清免疫球蛋白分类 Ig通常是指具有抗体活性和 或 抗体样结构的球蛋白 应用免疫电泳与超速离心分析可将Ig分5类 IgG IgA IgM IgD IgE IgG 含量最多或最主要的Ig 75 唯一能够通过胎盘的Ig 主要由脾脏和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合成与分泌 IgA 约占10 SIgA在局部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主要由肠系淋巴组织中的浆细胞产生 血清免疫球蛋白 IgM 分子量最大 由5个IgM单体通过J链连接 是最早出现的Ig

2、是抗原刺激后最早出现的抗体 其杀菌 溶菌 溶血 促吞噬以及凝集作用比IgG高500 1000倍 测定方法 单向免疫扩散法 RID 或免疫比浊法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参考值 参考值 IgG 7 6 16 6g L RID法 IgA 710 3350mg LIgM 0 48 2 12g L 临床意义免疫球蛋白增高多克隆增高 常见于各种慢性感染 慢性肝病 肝硬化 淋巴瘤和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SLE 类风湿关节炎等 单克隆增高 主要见于免疫增殖性疾病 如多发性骨隋瘤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免疫球蛋白降低 常见于各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联合免疫缺陷病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 血清IgD

3、测定免疫扩散法 0 62mg L已发现有些抗核抗体 抗基底膜抗体 抗甲状腺抗体和抗 O 抗体等均属IgD 但活性甚低 血清IgE 主要由鼻咽部 支气管 胃肠道等粘膜固有层的浆细胞分泌 为亲细胞抗体 能与肥大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膜上的FceR结合 产生I型变态反应 ELASA 0 1 0 9mg L临床意义 1 I型变态反应2 IgE型骨髓瘤 寄生虫感染等3 慢性肝炎 SLE 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是一种单克隆B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时产生的IgG分子或片段 一般不具有抗体活性 参考值 蛋白电泳法 免疫电泳法 阴性意义 1 多发性骨髓瘤 MM 占35 65 其中IgG型占60 左右 IgA型占20 左右 轻

4、链型占15 左右 IgD IgE型罕见 2 巨球蛋白血症 3 重链病 HCDs 4 半分子病 5 恶性淋巴瘤 6 良性M蛋白血症 血清M蛋白测定 Mprotein monoclonalimmunoglobulins 血清补体测定 补体是具有酶活性的一种不耐热球蛋白 分3组 9种补体成分 C1 C9 B D P H I因子 补体调节蛋白 如C1抑制物 C4结合蛋白 促衰变因子等 总补体溶血活性 CH50 测定参考值试管法 50000 100000U L意义 增高见于急性炎症 急性组织损伤 恶性肿瘤及妊娠 降低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慢性肝病 肝硬化 AIDS 严

5、重烧伤等 血清补体测定 血清C3 主要由巨噬细胞和肝脏合成 在经典激活途径与旁路激活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值 免疫比浊法0 85 1 70g L增高作为急性时相蛋白 在急性炎症 传染病早期 急性组织损伤 恶性肿瘤 抑制物排斥反应时增高 降低补体合成能力降低 合成原料不足 消耗或丢失太多 先天性补体缺乏 血清补体测定 血清C4测定 由肝脏 吞噬细胞合成 参与补体的经典激活途径 参考值 单向免疫扩散法 0 197 0 109 L 临床意义基本与C3相似 降低还见于多发性骨髓瘤 IgA肾病 遗传性C4缺乏症等 血清补体测定 补体C1q测定参考值 0 179 0 04g L临床意义 与C3相似 降低

6、还见于活动性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重度营养不良 肾病综合征 重度联合免疫缺陷病等 B因子测定 C3激活剂前体 细胞免疫检查 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 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 E玫瑰花形成试验 免疫荧光法 IFA 荧光激活细胞分类法 FACS 免疫金银法以及免疫酶染色法等 E玫瑰花形成试验SRBC CD2参考值Et64 4 6 7 免疫荧光法 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 意义可用于T淋巴细胞计数 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类以及判断T淋巴细胞的活化程度 CD3分子表达于所有成熟T淋巴细胞的表面 是总T淋巴细胞的重要标志 CD3 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 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重症肌无力以及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 CD3

7、 主要见于免疫缺陷病 如AIDS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综合征以及联合免疫缺陷病等 亦可见于恶性肿瘤 SLE 免疫抑制剂治疗等 T细胞分化抗原测定 白细胞分化抗原 clusterdifferentiation CD CD3代表总T淋巴细胞 CD4是辅助 诱导T细胞的标志 CD8是抑制 杀伤性T细胞的标志 应用单抗和荧光标记二抗反应在荧光显微镜下或流式细胞仪中计数CD的百分率 参考值 免疫荧光法 IFA CD3为63 1 10 8 CD4为42 8 9 5 CD819 6 5 9 CD4 CD8为 2 2 0 7 1 流式细胞术 CD361 85 CD428 58 CD819 48 CD4 CD80

8、 9 2 0 1 T细胞分化抗原测定 临床意义CD3CD4 T细胞下降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 如AIDS MCV 严重创伤 全身麻醉 大手术 应用免疫抑制剂等 升高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 CD8 T细胞下降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 Sjogren综合征 重症肌无力 DM II型 以及膜型肾小球肾炎等 升高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期 MCV以及慢性乙肝 CD4 CD8 比值下降 常见于AIDS 瘤型麻风病 恶性肿瘤进行期和复发时 也见于部分感染性疾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MCV 血吸虫病等 增高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 SLE Sjogren综合征 重症肌无力 膜型肾小球肾炎以及器官移植后

9、排斥反应等 淋巴细胞功能检测 T细胞转化试验形态学法 T细胞转化率60 1 7 6 3H TdR掺入法 培养淋巴细胞用液体闪乐烁仪测量 记录每分钟脉冲数 cpm SI 刺激指数 PHA刺激管cpm均值 对照管cpm均值SI 2为有意义 2为淋巴细胞转化率降低 T细胞转化试验 临床意义判断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水平 降低常见于细胞免疫缺陷或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 如恶性肿瘤 淋巴瘤 重症结核 肝硬化等 增高常见于Down综合征 估计疾病的疗效与预后 B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 表面抗原 CD19 CD20 CD21 CD22和CD40等表面受体 B细胞抗原受体 BCR 细胞因子受体 CKR 补体受体 CR

10、与Fc受体等 B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 BCR SmIg 是B细胞的特征性表面标志 将荧光标记的抗不同类型Ig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检测 可将B细胞分为SmIgG SmIgM SmIgA SmIgD SmIgE B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 参考值 免疫荧光法 羊抗人 以携带该标志的细胞百分数表示 SmIg 细胞总数 均值21 16 28 SmIgG 细胞 均值7 1 4 13 SmIgM 细胞 均值8 9 7 13 SmIgA 细胞 均值2 2 1 4 SmIgD 细胞 均值6 2 5 8 SmIgE 细胞 均值0 9 0 1 5 B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 临床意义SmIg 细胞增高 常与B细胞恶性增殖有

11、关 主要见于慢淋 毛细胞白血病以及巨球蛋白血症等 SmIg 细胞减低 主要与体液免疫缺陷有关 常见于性联丙种球蛋白缺乏症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等 B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 B细胞分化抗原CD19 CD20 CD21 CD22测定参考值 FACS CD19 细胞11 74 3 73 临床意义CD19为全部B细胞共有的表面标志 增高见于B细胞系统的恶性种瘤 减低见于体液免疫缺陷病 NK细胞活性测定 NK细胞能直接杀伤效应细胞 具有抗肿瘤 抗感染和和免疫调节等功能 亦参与移植物排斥反应 自身免疫病和超敏反应的发生 LDH释放法参考值细胞毒指数 27 5 52 5 51Cr释放法参考值NK细胞活性 自然

12、杀伤率 47 6 76 8 NK细胞活性测定 临床意义活性升高常见于病毒感染的早期 Down综合征 接受器官移植 骨髓移植的患者等及免疫增强剂治疗患者 活性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AIDS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等 肿瘤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价免疫调节功能NK细胞可释放INF INF 和GM CSF等细胞因子 病毒性肝炎的实验诊断我国属病毒性肝炎高发区 全国有肝炎病人2700万人 每年新发病例900万人 HBsAg携带者达一亿二千万人 慢性肝炎中有50 70 有活性性病毒复制 30 发展为肝硬化 5 10 发展为肝癌 故我国又是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高发国家 慢性HBV携带者患肝癌危险性较非携带

13、者高100倍 HBV的形态结构形态 球形颗粒 直径约42nm外膜 厚约7nm HBsAg 脂类内核 核衣壳 直径27nm HBcAg DNAP 病毒DNA 少量来源于宿主的磷酸激酶 HBV在血清中的存在形式完整的病毒颗粒 Dane颗粒 如前述 能复制 有传染性 乙肝表面抗原颗粒 为22nm的小球型颗粒 由HBsAg和脂类组成 不含DNA 不能复制 不具有传染性 数量最多 管型颗粒 长30 40nm的 由HBsAg和脂类组成 不含DNA 不能复制 不具有传染性 血清中数量最少 HBV的基因结构HBV基因组由一个双链缺口环型DNA组成 约有3 200个核苷酸 含有4个开放读码框 ORF 分别为OR

14、FS PreS ORFC ORFP 和ORFX 分别编码外膜蛋白 根据起始位点不同分别为HBsAg 前S1 前S2 核壳蛋白 HBcAg HBeAg DNA聚合酶和X蛋白 X抗原 HBxAg 基因型1979年第一个HBVDNA全序列1988年日本学者将HBV分为A B C D四个基因型 OkamotoH etal JGenVirol 1988 69 2575 1992年增加E F两型 NorderH etal Virol 1992 73 3141 临床意义不同的基因型可能致病性不同 我国以B C型为主 台湾发现 50岁以上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患者C型较多 而50岁以下的肝细胞癌患者B型较多 K

15、aoJH etal Gastroenterology 2000 118 554 目前实验室常用的至少有四对抗原抗体系统 HBsAg和抗 HBsHBcAg和抗 HBcHBeAg和抗 HBePre S2和抗Pre S2 HBsAg阳性的意义 1 HBV感染的潜伏期 2 乙型肝炎急性期 3 慢性或迁延性乙型肝炎活动期 4 肝炎后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 5 无症状HBsAg长期携带者 6 HbsAg阴性不能完全排除慢性乙型肝炎 注意 一 血清分离不佳或用肝素抗凝血常导致HBsAg假阳性 二 HBsAg假阴性常见的原因为 5 的急性感染者肝炎症状出现后仍阴性 极少数的慢性感染者也为HBsAg阴性 这种情况需

16、要检测抗HBc IgM及HBVDNA S基因突变导致HBsAg的氨基酸结构改变 由于多数商用试剂盒检测系统采用的为多克隆抗体检测HBsAg的a决定簇 这一区域的点突变即可导致临界测定值或阴性结果 由于慢性病毒携带者 低水平HBsAg携带者 或HBV感染潜伏期 HBsAg浓度低于检测水平的下限 血清抗 HBs检测的意义 1 在乙型肝炎感染率调查时 HBsAg 抗 HBs和抗 HBc均为感染率的指标 在这三项指标中 只要其中一项阳性 表示受过HBV感染 2 抗 HBs是对HBV免疫的指标 抗 HBs阳性率和滴度表示人群的免疫状况 3 乙型肝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在HBV感染后3个月 血清中出现抗 HBs 采集双份血清 急性期和恢复期 同时检测 抗 HBs阳转 或恢复期与急性期比较 抗体滴度有4倍或4倍以上增长 表示这次感染为HBV感染 4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考察 在疫苗免疫前后 采集血清检测抗 HBs 如抗 HBs阳转或抗体滴度明显提高 表示疫苗免疫效果良好 否则免疫效果不佳 5 对乙型肝炎预后的判断 抗 HBs的出现表示疾病处于恢复期 预后较佳 同时可检出抗HBs及HBsAg见于以下几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