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A-2020-1-014 智能人体温度检测与识别系统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编制说明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32789687 上传时间:2020-05-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ESA-2020-1-014 智能人体温度检测与识别系统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编制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CESA-2020-1-014 智能人体温度检测与识别系统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编制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CESA-2020-1-014 智能人体温度检测与识别系统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编制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CESA-2020-1-014 智能人体温度检测与识别系统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编制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CESA-2020-1-014 智能人体温度检测与识别系统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编制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ESA-2020-1-014 智能人体温度检测与识别系统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编制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ESA-2020-1-014 智能人体温度检测与识别系统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编制说明(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团体标准智能人体温度检测与识别系统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编制说明智能人体温度检测与识别系统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标准工作组2020 年 05 月一、工作概况(一)产品和行业发展情况智能人体温度检测与识别系统是红外热成像人体测温技术与新一代人工智 能技术融合发展的产物。其主要特点是能够利用人脸检测技术识别人体额头区域, 从而实现温度采集区域的精准确定,提高温度检测精度和速度。同时,根据具体 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可以提供是否佩戴口罩检测功能、人脸识别功能、人员轨 迹分析功能等扩展功能。智能人体温度检测与识别系统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新冠疫情爆发的背景下,得到需求

2、牵引而迅速蓬勃发展。目前,已经有包括传统红外人体测温产品厂商、安防厂商和 AI 视觉厂商在内的多家厂商研发了多种形态的同类产品,并已在多个场景落地应用。各厂商的产品既有技术路线的共性特征,又在功能、性能指标上存在差异, 造成不同厂家的产品难以横向比较,用户在选择该类产品缺乏参照标准。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人体温度检测系统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基础,并有相应标准规范,如: GB/T 19146-2010 红外人体表面温度快速筛检仪 GB/T 19665-2005 电子红外热成像人体表面测温仪通用规范 GB/T 21416-2008 医用体温计 JJF 1107-2003 测量人体温度的红外温度计校准规范

3、近年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兴起,我国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发展走在世 界前列。我国在智能人体温度检测与识别系统的发展与应用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融合,智能人体温度检测与识别系统技术发展与需求激 励双重拉动下的新生事物,尚缺乏统一的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6(三)任务来源2020年3月26日,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下达2020年第一季度第二批团体标准,拟研制智能人体温度检测与识别系统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相关标准。本标准为自主制定标准,计划编号为 CESA-2020-1-014,归口单位为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和云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组织编制

4、。(四)主要工作过程2020月2日7日,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的组织下召开需求研讨会,确定研制并制定框架。2020月2日10日,起草组召开第一次正式研讨会,确定标准框架和各部分内容。2020月2日13日,起草组召开第二次标准研讨会,对标准草案进行编写讨论。2020年3月13日,立项评审会,标准立项评审。2020年3月26日,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下达2020年第一季度第二批团体标准,拟研制基于视频图像的人员追踪系统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相关标准。2020年4月17日,第三次标准编制讨论会,起草组对标准草案的修改进行讨论。二、标准的制定原则1、编制原则智能人体温度检测与识别系统技术要求和

5、测试评价方法标准的编制原则如下:1) 社会效益原则:标准编制过程充分调研了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功能性能指标,并将部分厂家纳入编制组。确定功能性能指标过程中本着供给侧和需求侧总体平衡,综合权衡了性能与成本,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2) 标准协调原则:考虑到已经存在测温产品的标准、人脸识别的行业标准以及可能发布的行人再识别的标准,为了标准之间协调一致。在本标准的编制过程中谨慎设定了系统边界,并在规范中保持了与其他标准的协调性。3) 可扩展原则:面对疫情管控,精准测温仅仅满足了基本需求,实现基于大数据的人员追踪则可以满足疫情管控的高级需求,基于此,对系统的接口提出了具体要求。三、主要技术内容说明(一)标准主

6、要内容和适用范围主要内容:智能人体温度检测与识别系统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缩略语、基本构成、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规定了智能人体温度检测与识别系统的基本构成、功能和性能要求、测试评价方法与判据以及系统建设要求。适用范围:适用于医院、社区、学校等各行业利用智能人体温度检测与识别系统实现红外成像面部温区精准识别、红外图像测温、发热人员区分等的规划、设计、实施(现)和检验(检测)。(二)参考文献和资料无(三)要求智能人体温度检测与识别系统是由视频图像采集、目标检测、视频图像内容分析以及相应的显示、存储、报警单元构成。视频图像采集单元包括红外

7、热成像模块与可见光成像模块,用于从视频图像中获取人体红外热成像、人脸和人体等图像,通过目标检测处理,进行视频图像内容分析,包括温度分析和人员分析。而身份识别功能可在系统内实现,也可以通过接口在系统外部实现。系统提供信息显示和存储功能,并能根据用户设定的温度阈值报警。系统能以接口方式与第三方系统实现数据交互,以实现人员轨迹分析等扩展功能。(四)指标制定说明该标准围绕体温异常报警功能、视频图像采集功能、目标检测功能、视频图像内容分析功能、图像和体温显示功能、数据分析功能、数据存储和查询功能、接口功能、参数配置功能和离线运行功能提出指标要求。人体温度检测精度指标为核心指标,规定为0.4。四、预期达到

8、的社会效益、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等情况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人体温度检测系统越来越多 的采用了AI技术,减少测温误报率。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系统能自动识别人 员是否佩戴口罩,自动检测人员体温,并进行人脸识别,对于发热或未佩戴口罩 的情况会发出告警提示。各厂家推出的智能人体测温系统存在着技术路线差异化, 功能与性能指标不一等情况,更难免部分低劣产品出现。这既损害了用户的经济 利益,更成为疫情管控中的隐患。在监管和实施过程中,缺乏智能人体温检测技 术与系统相关的标准规范。该标准可用于指导红外成像面部温区精准识别、红外 图像测温、发热人员区分、接触人员排查等,实现体温异常人员的有效

9、排查。对融合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红外人体测温系统提出功能、性能规范,对红 外人体测温行业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规范了系统与外部系统的接口要求,可通 过功能扩展实现人员身份识别和人员轨迹追踪,可对公共安全行业起到支撑作用; 面向未来的应用扩展正向激励了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实用价值,是对“新基建”的 需求侧支撑。五、在标准体系中的位置,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 及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性该标准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标准体系中属于“软件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和环境数据表示”-“计算机图像处理”标准,体系编号为 2.3.2。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标准在研制过程中曾对人体温度检测精度指

10、标产生意见分歧,分歧点在于应将该指标设定为0.3还是0.5。两种精度指标的产品均已投入市场,并各有优劣。高精度产品通常需要黑体配合,且成本较高,低精度产品具有价格优势, 但检测效果略有不足。研究组经过充分讨论,并参考了GB/T 19146-2010 红外人体表面温度快速筛查仪中有关要求,最终确定为0.4。七、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本标准规范了智能人体温度检测与识别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可用于产品研制厂家作为研发和测试依据。同时,可用于使用者作为评判产品可用性与合格性的参考依据。八、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标准的实施可形成产业共认的标准规范,推动智能人体温度检测与识别系统领域相关产品的规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标准密级为“公开”,目的是最大效能地在团体内、外推广应用。九、废止或代替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无。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无。智能人体温度检测与识别系统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团体标准编制工作组2020 年 05 月 08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