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1612-2018 园林苗圃规划设计技术规范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132769629 上传时间:2020-05-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1∕T 1612-2018 园林苗圃规划设计技术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DB41∕T 1612-2018 园林苗圃规划设计技术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DB41∕T 1612-2018 园林苗圃规划设计技术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DB41∕T 1612-2018 园林苗圃规划设计技术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DB41∕T 1612-2018 园林苗圃规划设计技术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DB41∕T 1612-2018 园林苗圃规划设计技术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1∕T 1612-2018 园林苗圃规划设计技术规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 65.020.40B 61 DB41河 南 省 地 方 标 准DB 41/T 16122018园林苗圃规划设计技术规范201 06-19 发布 2018 - 09 - 19 实施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DB41/T 16122018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农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栗燕、郑先波、刘艺平、逯久幸、贺丹、张曼、韩中海。本标准参加起草人:杨国强、王中超、张永帅、刘烨君 常毅洪、王锐。IDB41/T 16122018园林苗圃规划设计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园林苗圃的术语和

2、定义、圃地选址、圃地调查与资料收集、圃地规划设计、图纸绘制、规划设计说明书编制等技术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扩)建园林苗圃工程的规划设计。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 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20203 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SL 18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CJJ/T 67 风景园林制图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园林苗圃繁殖和培育园林绿化所需苗木的基地。依用地面积分为大型苗圃(面积20hm2)、中

3、型苗圃(面积3 hm220 hm2)、小型苗圃(面积3 hm2)。4 圃地选址4.1 基本条件选择交通方便、供电保障、水源充足、远离污染源的地块。4.2 自然条件4.2.1 土壤宜选土 深厚、团粒结构良好的壤质土(沙壤土、轻壤土、中壤土),土层厚度50 cm,含盐量0.2%,有机质含量2.5%,pH值6.08.5。4.2.2 气象条件苗圃地应避开地势低洼、风口、霜灾、雹灾等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地段。4.2.3 地形、地势与坡向1DB41/T 16122018应选择地势平坦,坡度3,排水良好的地方。多雨地区,坡度可增大至5。 丘陵区可在缓坡地选址,坡度5;坡向宜选择背风向阳的东南坡中下部。4.2.4

4、 水源与地下水位地下水位深度2 m,水质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4.2.5 病虫害情况圃地应避开根结线虫病等重大病虫害疫区,或经土壤消毒后仍无法根治病虫的地区。5 圃地调查与资料收集5.1 踏勘设计人员会同施工和经营管理人员对圃地进行实地勘 ,了解圃地的现状、历史、地形地势、土壤、植被、水源、交通、病虫害以及周边环境等。5.2 圃地现状图标绘在现场踏勘的基础上,按照比例尺1:5001:2 000、等高距0.2 m0.5 m的要求,将圃地权界内的河、井、道路、房屋、线杆等地物绘入地形图。5.3 土壤调查在圃地范围内选定典型区域,挖取土壤剖面 观察记载并取样分析,了解土层厚度、土壤结构、土壤质

5、地、地下水位、pH值、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含盐量等,并在平面图中标出。5.4 病虫害调查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调查圃地及周围植物病虫害种类及感染情况,并标注在地形图上。5.5 劳动力及技术人员调查收集当地劳动力来源、村民种植习惯、传统技艺及技术人员情况等。5.6 资料收集5.6.1 圃地经营现状圃地现状用地性质、植被种类、乡土树种及周边环境情况等。5.6.2 气象资料包括无霜期、全年及各月平均气温、绝对最高和最低气温、5 积温、表土层及50 cm土层最高和最低温度 冻土层深度、年均降水量及各月分布情况、最大一次降水量及降水历时数、空气湿度、主风向、冰雹灾害发生时间及频率等。6 圃地规划设计6.1

6、 生产用地规划设计2DB41/T 161220186.1.1 生产用地面积要求生产用地是园林苗圃的主要部分,面积应为苗圃总面积的80%以上。6.1.2 播种繁殖区选择土壤肥沃、疏松透气、灌溉方便、地势较高且平坦,坡度2的地块,坡地应选择自然条件最好的坡向。6.1.3 营养繁殖区宜选择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块,主要开展扦插、嫁接繁殖。压(埋)条和分株繁殖系数较低,育苗数量少,可利用零星分散的地块。6.1.4 引种驯化区(试验区)有条件的苗圃可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选择有一定 气候条件的地块设置。6.1.5 采穗圃可结合防护林带和沟、路、渠的建设利用圃地内的零星地块设置。6.1.6 设施育苗区选择水电方

7、便的地块,设置塑料大棚、日光温室、荫棚等。6.1.7 容器育苗区应选择主干道和管理区附近,有充足的水源和电力供应,便于灌溉和育苗机械化、自动化操作的地段。6.1.8 苗木移植区选择地面平整、土壤条件中等的地块,依照苗木的不同习性进行合理安排,成片种植。需带土球移植的苗木应避开沙性土质地段。移植区培育大苗应选择起运方便的地块。6.2 辅助用地规划设计6.2.1 辅助用地面积要求辅助用地面积应控制在苗圃总面积的20%以下。6.2.2 道路系统干道:根据圃地的地形地貌设置,连接管理区与出入口,满足运输车辆、耕作机具的通行要求。宽度4 m左右,标高高于圃地20 cm。生产路:连通各生产用地的道路,宽度1.5 m3 m。环道:应设在苗圃四周防护林带内侧,供机动车辆回转通行使用,宽度4 m6 m。6.2. 灌溉系统可因地制宜,选择喷灌、滴管、渠灌等方式,具体设计应符合GB/T 20203和SL 18的要求。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绿化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