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参考答案A卷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276545 上传时间:2017-10-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参考答案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4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参考答案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4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参考答案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参考答案A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参考答案A卷(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 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参考答案(A)1 D( 范围扩大)2 C( 时间错位,且“提升武器威力”理解不当)3 B(“比例超过 20%”是先进战机的所占比例)4 B(挠,在此是攻取之意。 )5 D(王朴依附于杨邠并不能表明“明敏多智” ;是世宗所为。 )6 A(理解不当。不是“后汉兴盛不会长久 ”,是后汉刚建立不久。 )7世宗平素就了解王朴的为人,等见到王朴的议论高明,更加感到惊奇(更加认为他奇特) ,召引他来商议天下大事,没有不合意的(没有不合他的意的) 。 (“雅、知、及、引、合”各 1 分,共 5 分。 )王朴性格刚强果断,又被世宗信任,凡是(大凡)他所做的,当

2、时没有敢反对(责难)的人,然而人们也不能超过他。 (“见、凡、难、莫、加”各 1 分,共 5 分。 )【参考译文】王朴,字文伯,是东平县人。年轻时考中进士,做了校书郎,依附后汉国的枢密使杨邠。杨邠与王章、史弘肇等有隔阂,王朴见后汉国建立不久,隐帝任用小人,杨邠又与将相关系恶劣,王朴预感到杨邠必然要作乱,就离开杨邠向东回归故乡。后来李业等人教唆隐帝诛杀权臣,杨邠与王章、史弘肇都被杀掉,三家的宾客也多因连累被杀,而王朴因为早已离开独自幸免。世宗即帝位,调任王朴为比部郎中,王朴献平边策写到:攻取的战略,应该从容易取胜的地方开始。如今只有吴国容易夺取,它东边到海,南边到江,可以攻占的地方足有二千里。不

3、用大举进攻,只用少数军队进攻他们即可。对方胆小软弱,知道我军攻入其地,必然派出大军来应战,多次大规模发兵就会使百姓贫困、国库枯竭。如此,用的兵力少而收获大。攻占了吴,那么岷、蜀就可以写封信去招降。吴蜀平定后,幽州就会望风而降。只有并州是决心死守之敌,可以最后攻取。现在我们军队精干,粮械充足,群臣知法,将士效忠,等到丰收之后,可以平定边地。这时,世宗刚即位,决心出征讨伐,情绪高涨有统一天下的志向。多次拜访大臣求问治理天下的道理,那时的文士都不主张世宗急于用武,认为平定战乱,应把采取措施加强礼乐教化放在最先。只有翰林学士陶谷、御史中丞杨昭俭与王朴都讲用兵之策,王朴认为江淮是可以先攻取的。世宗平素就

4、了解王朴的为人,等见到王朴的议论高明,更加感到惊奇,召他来商议天下大事,没有不合意的。王朴为人聪明敏锐,多才多智,不仅对当时的政治甚至对阴阳律历之法也都很精通。显德二年,下诏让王朴校订历法,他就把近年来预示上天符命的平庸没有依据的内容都去掉,设立通、经、统三法,制定钦天历 。显德六年,世宗又下诏让王朴考订雅乐,王朴就依照汉代京房所定标准制造了测定声调高低、使发音准确无误的乐器。用九尺的弦十三根,依据管的长短分寸来设置琴柱,用七声作音阶,奏出的音乐非常和谐。王朴性格刚强果断,又被世宗信任,凡是他所做的,当时没有敢反对的人,然而人们也没有比他更强的地方。世宗进兵淮南,王朴留守京城,扩建新城,修建道

5、路,规模壮阔雄伟,现在京城的规制,大多是他规划的。他上书讲的用兵策略,并不只是一时之策。至于谈到对各国先后消灭的次序讲到的“淮南可以最先攻取,并州是必定死守的敌寇,最后灭亡” ,都像王朴所预言的。显德六年春,世宗派王朴巡视汴口,发生疾病,倒在座上,抬回来就死了,享年五十四岁。8前四句为侧面描写。通过清幽宁静的秋夜景色,烘托了琴声的美妙。 (3 分) (如果答最后两句,通过琴声产生的效果来描写音乐,也可得分) 五六句为正面描写。运用比喻手法写“琴声” ,写琴声如满林传遍的飒飒秋声,又如涧水发出琮琮作响的轻鸣,给人如临其境的感觉。 (3 分) (意思对即可。共 6 分。 )9诗人听到琴声后,产生了

6、不要迟疑犹豫,赶快归隐江湖的感慨。 (3 分)因为琴声把诗人带到一个远离尘嚣、林静水清的境界,所以使人产生了隐逸之意。 (2 分) (意思对即可。共 5 分。 )10 (1)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2)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3)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11 (1)答 B 给 3 分,答 A 给 2 分,答 E 给 1 分。 (C 项,叶春山在大宅中所见的壶是另外一把;D 项,是否家境艰难,文中没有交待,且叶春山当年并没有欠下两千光洋;E 项,主旨概括不准确, “知已难求” ,并不是小说所表达的主要意思。 )(2)精于茶道,是能诗好文的儒商。善良好客,是谦和有礼的“雅士”

7、。重情重义,是慷慨仗义的“义友” 。 (每点 2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3)表现了幸叔儒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家中急需用钱,而当铺掌柜不识货,这段心理描写把这种窘迫表现得更充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因为心火太盛,所以他才渴望喝茶,才会有讨茶之举,引出与叶春山相遇的情节。与后文的心情渐好相呼应,可以更好表现了幸叔儒得遇知己的心理变化过程,也有利于小说主旨的表达。 (每点 2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4)观点一:二人的对话很精彩。 (2 分)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修养。两个人都是好茶好文的雅士,用语雅而不俗,正合两人身份。对话描写有效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从讨茶、论茶,到论诗、让壶,通过二

8、人的对话过渡,顺畅自然。很好地表现了二人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有助于表现小说的主旨。二人论茶、说壶、谈诗非常投机,这是他们成为知己的根本原因,为下文表现他们深厚的情义做了铺垫。 (每点 2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观点二:二人的对话有些造作。 (2 分)不符合生活常理。人物语言文白夹杂,生活中人们是不可能这样说话和交流的。不符合人物身份。尤其是叶春山,他虽然是好茶能诗的雅士,但毕竟是一个商人,不可能用这种语言来待客。不自然,是作者刻意设计。作者为了突出他们的文雅,而在语言上特意如此设计,人为痕迹太重,读来并不顺畅。 (每点 2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12 (1)答 D 给 3 分

9、;答 C 给 2 分;答 E 给 1 分。 (A 项, 关于美国兵是先在柯灵和唐弢创办的周报上发表而后来集成册子的;B 项,他在巴金先生的帮助下,得到了在重庆的第一笔稿费;E 项,是不是 “决定全部卖掉”存疑,文中没有明确说法。 )(2)坚持理想,执着。作品即使得罪人,他也不改。不向苦难屈服。文革中被下放到工厂劳动,却毫无畏缩卑屈的样子。有生命力和战斗力。晚年爱打“笔仗” ,并且火力十足,直到去世那年仍不断有新作发表。 (每点 2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3)说真话。在作品中坚持自己的看法。深刻反思自己。他对自己在文革时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坦露真性情。晚年爱打“笔仗” ,火力十足

10、。 (每点 2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4)他有传统知识分子的风流:他才华出众。中学生时期便发表了习作,一生著述颇丰。他风雅潇洒。爱好广泛,涉猎广博,富有生活情趣。他多情重义。爱美丽女性,对妻子充满深情。 (每点 2 分,答出两点即可得 4 分。意思对即可。 )他还有民国知识分子的风流:他坚持独立思考。写作坚持自己的观点,勇于自我解剖。他有求真精神。继承了巴金讲真话的传统。他有无所畏惧的勇气。从容洒脱地面对苦难。 (每点 2 分,答出两点即可得 4 分。意思对即可。 )13C (A不咸不淡:平平淡淡;普普通通。指冷言嘲笑。此处是第一义。B因人成事: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C 胸无城府

11、:指为人胸怀坦荡,不用心机。不是指开诚坦荡。D莫此为甚:没有什么能超过这个的了。多指不良倾向或形势严重。 )14B (A 成分残缺, “针对”缺少其宾语。C介词使用错误, “为”应改为“在” 。D搭配不当, “顺应”不能对应 “需要” 。 )15D16漫画有上、下两幅。上幅是一位领导坐在前面讲话,说 “公鸡能下蛋” ,后面有三个人坐着听。下幅是领导坐着,后面三个人站着,张大嘴喊“我们亲眼见” 。 (3 分)讽刺了社会上一些人不讲原则地迎合领导(他人)错误意见的现象。 (2 分)17答案示例:这是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和鼓励,相信大家一定会不负期望,更上层楼。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我们一定会更加努力,发奋学习。 (每小题 3 分,共6 分。意思对即可。 )18立意:这则材料主要谈目的、方向、欲望对人生的影响。参考立意:(1)拒绝诱惑;(2)有正确目的,才能成功;(3)欲望使人迷失正确方向;(4)没有正确方向就没有成功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