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专题课件(苏教版)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32731972 上传时间:2020-05-19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4.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城专题课件(苏教版)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长城专题课件(苏教版)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长城专题课件(苏教版)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长城专题课件(苏教版)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长城专题课件(苏教版)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城专题课件(苏教版)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城专题课件(苏教版)PPT课件(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长城专题 概况 长城 TheGreatWall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 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 它与天安门 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 因长度逾万里 故又称作 万里长城 据记载 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 占全国人口的1 20 当时没有任何机械 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 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 峭壁深壑 春秋战国时期 诸侯各国为了防御别国入侵 修筑烽火台 用城墙连接起来 形成最早的长城 以后历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 长城东起山海关 西至嘉峪关 长城的总长度为8851 8千米 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 6千米 壕堑和天然险长度为2592 2千米 设计者太伟大了 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2、 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 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 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 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 确实令人鼓舞 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 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 美国前总统里根 教学目标 1 了解长城的悠久历史 了解长城的构造 了解长城的军事价值 了解有关长城的文学作品 了解长城的现状 关心长城的未来 2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 处理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初步了解 长城文化 的内涵及其价值 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激发学生探究中华民族文化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

3、情 欣赏长城图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话说长城 展示各组的成果 了解有关长城的知识 增进对长城的了解 话说长城 分组介绍有关长城的资料 历史组建筑组军事组文学组导游组保护组 历史组 长城的修建绵延持续了两千多年的时间 人们提到万里长城的时候 往往会把它同秦始皇联系起来 秦始皇修万里长城 已成了人所熟知的事 但是远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 长城就早已开始修筑了 根据历史记载 有二十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 其中秦 汉 明三个朝代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一万里 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的长度加起来 大约有十万里以上 建筑组 长城分城墙 墙台 敌台 烽火台 城 堡 堠 关 塞 隘 口 城墙 墙台 敌台

4、烽火台 城 堡 堠 军事组 一 防御扰掠 保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定 二 开发屯田 保护屯田和保护边远地区生产的发展 三 保护通讯和商旅往还 在战争中长城能发挥什么作用呢 关于长城的知识1 成语 万里长城 原指我国古代修筑的长城 后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或军队 也比喻难以逾越的障碍或界限 烽火连天兵临城下众志成城固若金汤万里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2 谚语 歇后语 1 不到九门口 枉来长城走 2 秦始皇修长城 功过后人评 3 不到长城非好汉 3 楹联 1 玉门关联 无边晴雪天山出 不断风云地极来 2 嘉峪关联 二崤虎口夸天险 九折羊肠确地难 4 诗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毛泽东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

5、当年秦始皇 文学组 相传明正德年间 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 精通九九算法 所有建筑 只要经他计算 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 监督修关的监事官不信 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 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 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 监事官依言发砖 并说 如果多出一块或者少一块 都要砍掉你的头 罚众工匠劳役三年 嘉峪关竣工后 只剩下一块砖 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 监事官发觉后大喜 正想借此克扣易开占和众工匠的工钱 哪知易开占不慌不忙的说 那块砖是神仙所放 是定城砖 如果搬动 城楼便会塌掉 监事官一听 不敢再追究 从此 这块砖就一直放在原地 谁也不敢搬动 现在 此砖仍保留在嘉峪关城楼之上 导游组 写一段

6、导游词向游客介绍伟大的长城 保护组 万里长城现不足5000里万里长城第一台沙化严重万里长城告急对长城造成破坏的情况分析 怎么办 参考答案 改善土质 碱性的浸透 造成靠近地面部分的城墙出现逐层剥落的现象 设立专项保护长城的法律 提高人们保护民族图腾的意识 合理即可 长城的保护措施 1 对于保存相对完好的长城墙体与附属建筑进行重点保护 2 对于长城遗址进行全面保护 3 对于长城遗址进行适当还原 4 阻止一切对长城的人为破坏 5 防止部分具有毁灭性的自然现象对长城造成的破坏 6 提高公众对长城的保护意识 思考 长城的精神文化价值 听唱歌曲 抒发爱国之情 万里长城永不倒 长城长 万里长城永不倒 昏睡百

7、年 国人渐已醒 睁开眼吧 小心看吧 哪个愿臣虏自认 因为畏缩与忍让人家骄气日盛 开口叫吧 高声叫吧这里是全国皆兵 历来强盗要侵入最终必送命 万里长城永不到千里黄河水滔滔 江山秀丽叠彩锋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 冲开血路 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 岂让国土再遭践踏个个负起使命 这睡狮已渐已醒 都说长城两边是故乡你知道长城有多长 它一头挑起大漠边关的冷月它一头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都说长城内外百花香你知道几经风雪霜 凝聚了千万英雄志士的血肉博出万里山河一轮红太阳太阳照长城长长城他雄风万古扬太阳照长城长长城他雄风万古扬你要问长城在哪里就看那一身身一身身绿军装 都说长城内外百花香你知道几经风雪霜 凝聚了千万英雄志

8、士的血肉博出万里山河一轮红太阳太阳照长城长长城他雄风万古扬太阳照长城长长城他雄风万古扬你要问长城在哪里就在咱老百姓的心坎上心坎上 长城长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自读选文 对比阅读 引起思辨 探究长城现代价值与长城精神 阅读参考资料 对文章内容能作深层次理解 会比较作者观点的异同 完成文后的 讨论探究 题 1 长城万里行 的作者刘雨田为什么说长城是 活生生的教科书 一辈子都学不完用不尽 因为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肉的结晶和智慧的结晶 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有着巨大的认识价值和思想价值 作者经过长城万里行 亲身体会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十分恶劣的条件下修造长城的艰苦卓越的奋斗精神和高度的智慧 从而对中华民

9、族的勇敢 智慧和力量有更深的认识 作者经过长城万里行 还收集了大量的文史资料和人文资料 增加了自己的文化底蕴 总之 长城这部教科书教人怎样做人 怎样丰富自己的知识底蕴 2 翦伯赞在 赵长城 节选 中说赵武灵王是无愧于英雄的称号的 他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认为建筑万里长城的功绩究竟归谁 秦始皇从统一后的中国的人力物力造长城 却引起民怨沸腾 赵武灵王以一个小国的力量完成巨大的国防工程而没挨骂 建筑万里长城的功绩归人民群众 3 万里长城断想 一文中 吴祖光对秦始皇持什么态度 他列举了秦始皇的哪些暴政 你对秦始皇持什么态度 为什么 答案 作者对秦始皇持批判态度 冀求长生不老 万世一系 东填大海 西建阿房

10、南修五岭 北筑长城 秦始皇有功也有过 秦始皇统一中国 有历史功绩 修建长城 也确实起到保护人民免受匈奴侵扰的作用 但他的筑长城的主观意图是保住自己的基业 而且他大兴土木 修造长城 阿旁宫等等 严刑苛法 租役繁重 使广大人民痛苦不堪 这种暴政是应该否认的 4 吴祖光认为长城里面有人 有着令人永远难忘的人的活动 她使你深思 给你启发 请说说长城能给人们哪些启发 你能说多少就说多少 答案 例如 长城是千百万劳动人民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造成的 奇迹是人民创造的 又如可以使人想到秦始皇的暴政不得人心 再如人民有建造长城的伟大力量 也有推翻暴政的巨大力量 等等 5 万里长城断想 的作者吴祖光认为 今天 万里长

11、城已经没有什么实用价值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用自己的语言简要阐述一下 答案 不同意 文中的实用价值只是指战争中的防御功能 今天还有旅游价值 认识价值 教育价值 历史研究价值 建筑技术研究价值 文化价值等 长城文化内涵丰富深刻 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是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6 有人说 长城是封建统治的象征 是闭关自守的象征 你的看法如何 答案 不同意这种观点 长城固然是封建时代的产物 但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建筑的 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智慧和惊人毅力的结晶 当然当时主要是为了国防的需要 但在和平年代 它也是中华民族与外族人民进行经济 文化交流的必经

12、之路 古代有 丝绸之路 之称就是明证 说 长城是封建统治的象征 是闭关自守的象征 带有很大片面性 是一种民族虚无主义的观点 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7 有人认为 在古代 花费这么多时间 人力物力造长城 只是为了防御来犯之敌 是不值得的 还不如多造些进攻性武器 你同意这一看法吗 同意 进攻性武器 在秦朝是指骑射 在明朝是指骑射和各种火器 包括大炮和战船 假如这样做了 我国的历史将重写 不仅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无法打到中原 而且我国版图将扩展数倍 不同意 判断事物的价值 要看是否对人民有利 长城居高临下 据险构筑 易守难攻 确实起到了对人民保护的作用 使人民免受匈奴的侵扰 它的军事功能是防御性的 与进攻性的同样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