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综合检测新人教选修314

上传人:沙*** 文档编号:132720695 上传时间:2020-05-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综合检测新人教选修314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综合检测新人教选修31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综合检测新人教选修314(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综合检测新人教选修314单元综合检测(九)(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19世纪末,列强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着深重的民族危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19世纪中期相比侵华的主要角色发生重大变化B资本输出取代商品输出C19世纪末中国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D参加侵华的国家空前增多解析:选B。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19世纪后半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列强侵华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但这一时期商品输出仍然是列强对外侵略的重要方式,B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为本题正确选项。2资产阶级维新派人士指出“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

2、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入纳王命”其主张实际上要求建立()A总统共和政体B君主专制政体C议会共和政体 D君主立宪政体解析:选D。由题干中“三权分立”“皇上则为元首”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故D项正确。3康有为在变法运动之前,做了很多理论准备。他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两部书。但是,那些正宗的儒家学者却把它们视为异端学说。这反映了()A当时新旧思想的冲突B康有为托古改制的思想特点C维新变法的艰难曲折D维新变法以儒家思想为指导解析:选A。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和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受到了正宗儒家学者的批判,这反映

3、了当时新旧思想的冲突,因此A选项正确。4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迅速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其关键是()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顺应历史潮流B维新派争取了光绪皇帝和袁世凯的支持C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D维新派得到了爱国志士和知识分子的拥护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清末的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迅速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主要在于民族危机的加深促使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紧密结合起来,得到了社会上层精英知识分子和主张变革的统治者的支持和响应,故选C项。5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批准开设经济特科,以外交为六科之,“凡考求各国政治条约公法、律例章程诸学隶之

4、”。同时诏令改八股为策论;清末新政期间,西学正式纳入科举考试范围。这表明()A传播西学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B清政府开始关注国际法方面的问题C中西文化冲撞下传统价值体系被打破D清政府的人才选拔制度发生根本变革解析:选C。从材料信息来看,清政府开始招录了解外国法律和政治制度的人才为官,选官考试注重考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说明在中西文化的冲撞下传统价值体系被打破,故选C项。6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打击了封建守旧势力的措施是()A精简机构、裁汰冗员B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 C派遣留学生D提倡私人开办工厂解析:选A。“精简机构、裁汰冗员”使一部分旧官僚失去了“铁饭碗”,因而直接打击了封建守旧势力,故选A项

5、。7有学者指出:“戊戌政变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新学家们带来的最深远的“解放作用”是()A唤醒民众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B传播西方政治学说的启蒙意义C指导维新变法的实践经验D启示知识分子继承改良道路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维新派宣传的资产阶级思想引起了思想文化界的极大反响,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更多有识之士开始思索救国救民之路,维新派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具有启蒙意义;主张君主立宪,提高了民众的参政热情。故答案为B项。8美国史学家费正清说:“1898年事变的主要意义在于,

6、这是激进派自上而下进行变革的一场实验,它仿照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模式,但以失败而告终。由此看来按部就班进行改革则成功之日遥遥无期,相比之下,倒是剧烈的革命也许更有成功的可能。”作者旨在说明()A维新变法对改变近代中国作用有限B改革失败之根源在于照搬日本模式C自上而下的变革不适合中国国情D革命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选择解析:选D。材料中“按部就班进行改革则成功之日遥遥无期,相比之下,倒是剧烈的革命也许更有成功的可能”说明革命成为大势所趋,即革命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选择。故答案为D项。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康有为所秉持的进取的维新思想是将自由、平

7、等、民主等价值理念镶嵌在他所构建的今文经学体系中,虽显得杂糅、生硬,但也体现了康有为试图以今文经学为契机来实现儒学现代化转换的努力。同时期严复等人的维新思想也与康有为极其类似。因此,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缩影。摘编自徐兴燕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两面性”以康有为为视角材料二在短短的103天里,光绪皇帝颁布了110多道变法诏令。这些诏令,只有原则要求,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譬如废八股,使成千上万的读书人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断送了前程,他们中有些人声言要打死康有为;再如裁并衙门,没有任何善后措施,使一部分官员和他们的家属在一夜之间便无以为生。面对并不激烈反对变法、提议要让变法更切合实际、

8、周善可行的李鸿章等朝臣,康有为竟提议“杀二三品以上阻挠新法的大臣一二人,则新法行矣”。结果变法除得到少数开明人士的支持外,一直未获得广泛的社会效应。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通史教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思潮呈现“两面性”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派的战略失误,并指出其对后世改革者带来的启示。(8分)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一“将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理念镶嵌在他所构建的今文经学体系中”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儒学影响、西学东渐、变法需要、资产阶级软弱性等方面分析。(2)失误,根据材料二“只有原则要求,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变法除得到少数开明人

9、士的支持外,一直未获得广泛的社会效应”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冒进求成、缺乏社会基础等方面概括。启示,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基础、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改革与稳定的关系等方面分析。答案:(1)传统儒学的影响;西学东渐的推动;推进变法的需要;资产阶级软弱性。(2)失误:冒进求成;树敌太多。启示:改革要有坚实的社会基础;改革应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妥善处理改革与稳定的关系。10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戊戌期间,上海除以往的申报字林西报等报刊外,还创办了时务报指南报富强报农学报等报刊,杭州、无锡等地也有类似传播媒介(江浙)士绅们的维新宣传则较注意向低层社会伸展。1898年5

10、月11日无锡出版的无锡白话报,就是明证。摘编自胡成戊戌变法是一个多重系列的历史发展材料二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湖南时务学堂等)和开设西学的书院(如西湖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那样的民主革命风云人物。梁启超“笔端常带感情”他把俚语、韵语、外国语熔为一炉,不受古来章法的限制,常能动人心弦。黄遵宪的诗则以反映时事、反映社会而明显地区别于传统的旧诗。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江浙地区维新变法的特点。(4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戊戌变法后文化领域出现的新变化。(6分)(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报刊、新式学堂在变法中所起的作用。(5分)解

11、析:(1)据材料一“上海除以往的申报字林西报等报刊外,还创办了时务报指南报富强报农学报等报刊士绅们的维新宣传则较注意向低层社会伸展”分析。(2)据材料二信息从新式学堂培养的目标和文风文体上概括。(3)结合材料信息,从传播新知识、开启民智等角度概括。答案:(1)特点:报刊成为维新思想传播的主要媒介;注意对底层社会民众的动员。(2)变化:开设新式学堂,培养民主革命健将;知识分子文风文体更加大众化、通俗化。(3)作用:促进新知识传播;促进思想启蒙,利于开启民智。11近代各国的教育改革,是世界现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863年6月18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国务会议提交的

12、大学章程,取消了教育部督学对大学的种种干预,恢复了 1835年被尼古拉一世取消的大学自治。1864 年6月14日,颁布了关于初等国民学校条例,其中规定允许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小学。1864年11月19日,颁布了中学章程。根据这个章程,中学分为古典中学和实用中学(重点学习数学与自然科学)两类。刘祖熙改革与革命材料二今此次设立学堂之意,乃欲培植非常之才,以备他日特达之用。其言中学者,荟萃经子史之精要,及与时务相关者编成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其言西学者,译西人学堂所用之书,加以润色,既勒为定本。除学堂学生每人给一份外,仍请旨颁行各省学堂,悉遵教授,庶可以一趋向而广民智。1898年5月22日康有为、梁

13、启超代总理衙门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1)据材料一,概括亚历山大二世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5分)(2)据材料二,概括康、梁主张开办京师大学堂的教学目的及教学内容的特点。(6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看法。(4分)解析:(1)据材料一“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国务会议提交的大学章程,取消了教育部督学对大学的种种干预,恢复了1835年被尼古拉一世取消的大学自治”得出扩大大学的自主权,据材料一“1864年6月14日,颁布了关于初等国民学校条例,其中规定允许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小学”得出鼓励社会和私人办学,据材料一“1864年11月19日,颁布了中学章程。根据这个章程,中学分为古典中学和实用中学(

14、重点学习数学与自然科学)两类”得出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2)第一小问教学目的,据材料二“今此次设立学堂之意,乃欲培植非常之才,以备他日特达之用。悉遵教授,庶可以一趋向而广民智”得出培养人才,开启民智;第二小问特点,据材料二“其言中学者,荟萃经子史之精要,及与时务相关者编成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其言西学者,译西人学堂所用之书,加以润色,既勒为定本”得出中学与西学相结合。(3)从鼓励社会与私人办学得出多渠道办学,从教学内容要中学与西学相结合得出教育要与时俱进,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得出教学要立足培养有用人才。答案:(1)内容:扩大大学的自主权;鼓励社会与私人办学;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2)目的:培养

15、人才;开启民智。特点:中学与西学相结合。(3)看法:多渠道办学;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教学立足培养有用人才。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这百天之内,康有为及其同志推行了不少的新政。其中最要紧的有二件事。第一,以后政府的考试不用八股文,都用政治、经济的策论。换句话说,以后读书人要做官不能靠虚文,必须靠实学。第二,调整行政机构。康有为裁汰了许多无用的衙门和官职同时他添了一个农工商总局他们(指读书人)费了多少的心血,想从之乎也者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康有为洋奴汉奸。至于被裁的官员更不要说,无不切齿痛恨。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杨锐者,张之洞入室弟子,岁馈千金,养之京师,而一切托之者也。杨锐与刘光第之入军机,亦张之洞托陈宝箴荐之者也张之洞本为新党,自恐不免,乃请杀谭、杨等六人,以求避党祸,其忍于杀帝党久矣。摘编自康有为驳后党逆贼张之洞、于荫霖诬捏伪示(1)根据材料一,概括百日维新的政治措施,并指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