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神经的兴奋与传导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32715216 上传时间:2020-05-19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6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神经的兴奋与传导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二章 神经的兴奋与传导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二章 神经的兴奋与传导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二章 神经的兴奋与传导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二章 神经的兴奋与传导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神经的兴奋与传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神经的兴奋与传导(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神经的兴奋与传导2 1兴奋性和兴奋 irritability 活的机体 组织与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性能 动植物普遍所具有的 兴奋性 excitability 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 可兴奋细胞 指感受器细胞 神经组织 肌肉细胞和腺细胞 兴奋 可兴奋组织对刺激作出的反应 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兴奋性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或动作电位 兴奋 胞体 轴丘2 神经元树突 dendrite 接受神经冲动传向胞体 neuron 突起轴突 axon 神经纤维 2 2神经元的结构和分类 运动神经元结构 1 神经 许多神经纤维 轴突 包围在结缔组织中组成 图2 1 3 神经纤维 有

2、髓纤维 myelinatedfibers 髓鞘 myelin 图2 2 郎飞氏结 NodeofRenvier 图 许旺氏细胞 SchwanCell 无髓纤维 unmyelinatedfibers 图2 4 三种神经元模式图 图 神经元的主要类型 图 神经胶质细胞 2 3刺激的要素 刺激 stimulus 引起细胞兴奋的内外环境因素的变化 一 刺激的要素如下 1 刺激的强度 阈强度 thresholdintensity 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刺激强度 阈刺激 达到这一临界强度的刺激 阈上刺激 阈下刺激 顶强度 maximalintensity 刺激强度增加到一定水平后 继续增加肌肉收缩不会再增加 2

3、 时间 全或无 原理 allornone allornothing 某些生理现象不发生则无 一旦发生即为最大反应 反应的大小与引起这个反应的刺激的大小无关 动作电位 单细胞或单神经纤维 骨骼肌单纤维的收缩 心脏的收缩 钠离子通道的开放 基强度 阈强度不再随着刺激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即最小阈强度 二 强度 时间曲线 strength durationcurve 基强度 阈强度不再随着刺激时间的增加而减小 最短时间 小于此时间 不论强度多大 都不能引起兴奋 曲线上每一点表示阈刺激 阈值曲线 类似于双曲线 又不同于双曲线 二 阈上刺激引起组织一次兴奋后 组织兴奋性的变化过程 图2 7 一 兴奋性的衡量指

4、标阈强度 与兴奋性成反比时值 两倍基强度的刺激引起兴奋所需的最短时间利用时 用基强度的刺激引起兴奋所需的最短时间 2 4兴奋性的指标与兴奋性的变化 绝对不应期 absoluterefractoryperiod 兴奋性为零2 相对不应期 relativerefractoryperiod 引起兴奋的刺激强度 阈强度3 超常期 supernormalperiod 引起兴奋的刺激强度 阈强度4 低常期 subnormalperiod 兴奋性又低于正常水平 图 阈下刺激的总和 时间总和 空间总和 组织一次兴奋后 兴奋性的变化 具有重要机能意义 2 6神经干的损伤电位和动作电位 1 损伤电位 injury

5、potential 存在于损伤部位与完整部位之间的电位差 图2 11 2 静息电位 restingpotential 细胞未受刺激时 即细胞处于 静息 状态下细胞膜两侧存在的电位差 内负外正 即极化状态 polarization 图2 20 一 损伤电位和静息电位 二 动作电位 细胞内记录 1 动作电位 actionpotential 指可兴奋细胞在受到刺激而发生兴奋时所产生的外负内正的扩布性电位变化 一些术语 极化 polarization 1 去极化 除极化 depolarization 去极相2 反极化 reversalpolarization 3 复极化 repolarization

6、复极相4 超射 overshoot 5 峰电位 spikepotential 6 后电位 after potential 负后电位 正后电位7 超极化 hyperpolarizaton 2 动作电位主要特点 1 全或无 性质 如果刺激未达到阈值 则不引起动作电位 而动作电位一经引起 其幅度便具有最大值 图2 14 2 非衰减性传导 3 动作电位的主要生理功能 1 作为快速 长距离传导的电信号 2 调控神经递质的释放 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2 7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和传导特点 1 传导速度1 测量2 传导速度与神经纤维直径的关系 图2 21 哺乳动物神经干内有A B C三类纤维 A类纤维 有髓鞘

7、的躯体传入和传出纤维 直径1 22 m 传导速度5 120m s 图2 22 B类纤维 有髓鞘的内脏神经节前纤维 直径 3 m 传导速度3 15m s C类纤维 无髓鞘传入纤维和无髓鞘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直径0 3 1 3 m 传导速度0 6 2 3m s 2 神经冲动传导的特点 1 生理完整性2 双向传导3 非衰减性4 绝缘性5 相对不疲劳性 2 8静息电位的离子基础 膜内钾离子向膜外扩散到维持膜内外电化学动态平衡的水平是形成静息电位的离子基础 所以静息电位主要决定于钾离子的平衡电位 1 Nernst方程 表2 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 半透膜 电化学平衡状态 K 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

8、侧移动趋势 形成的电位差抵制这种趋势 两者达到动态平衡 K 平衡电位其大小可用Nernst方程计算 R 气体常数 T 绝对温度F 法拉第常数 为形成平衡电位而移动的K 仅需占极少部分 图 2 Goldman方程 如果细胞膜对某一种离子是不能通透的 则这种离子的电化学梯度对膜电位不起作用 通透性大的离子对膜电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大 只有微小通透性的离子对膜电位的作用很小 膜在安静时 PNa约为PK的1 100 1 50 细胞内高K 浓度和静息状态时膜主要对K 通透 是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二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图2 42 1 某种刺激使细胞膜产生较缓慢的去极化 从a b 2 当膜电位

9、达到阈电位 膜上的部分钠通道开放 允许Na 顺着浓度梯度流进细胞 3 Na 流入细胞引起膜进一步去极化 从而引起新的钠通道开放 进一步加快Na 内流 形成Hodgkin循环 产生膜的再生性去极化 这个过程产生动作电位的上升相 从b d 4 当膜电位上升趋近于ENa时 内流的Na 在膜内形成的正电位足以阻止Na 的净内流 从而达到动作电位的顶点d 5 开放的钠通道失活 关闭 而此时延迟性钾通道开放 K 在强大的电动势 Vm Ek 作用下迅速外流 使膜复极化 回到静息水平 从d e 后电位 图 正后电位 是由于钠钾泵 图 作用的结果 此时因膜内Na 蓄积过多而使钠钾泵的活动过度增强 使泵出的Na

10、量有可能明显超过泵入的K 量 使膜内负电荷相对增多 膜两侧电位向超极化的方向变化 负后电位 在复极化时迅速外流的K 蓄积在膜外侧附近 因而暂时阻碍了K 外流的结果 1 膜片箝 patchclamp 图2 36Neher和Sakmann 2 钠钾通道 钾通道 a 延迟开放的钾通道 由去极化激活 图2 40 b 负责静息电位的钾离子漏泄的钾通道 图2 41 三 离子通道 钠通道 图2 38 电压依从性通道 被河豚毒素 TTX 阻断 图2 35 四乙基铵 tetra ethyl ammonium TEA 选择性阻断钾通道 普鲁卡因可以降低钠通道 钾通道激活 3 离子通道的特性 离子特异性 a 钾通道

11、对钾和钠的选择性之比为100 1 b 钠通道对各种离子的选择性顺序 Li Na NH4 Ca2 K Rb Cs 1 1 1 0 1 4 1 10 1 12 1 40 1 61 电压依赖性 voltage dependent 图 在神经纤维或一般肌细胞的膜 决定其中钠通道和钾通道功能状态的条件因素是膜两侧的电位差 阈电位 通道的激活 失活和关闭 动作电位上升相后钠通道失活 高钾电导持续几毫秒 a 在绝对不应期 不可能激活足够数目的钠通道以产生能超过K 外流的内向电流 b 在相对不应期 较强的去极化可激活足够数目的钠通道产生动作电位 但是超射小于正常值 图 离子通道开放符合 全或无 原则 对特定药

12、理学试剂的易感性TTX TEA 普鲁卡因 四 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的能量供应 五 兴奋时离子浓度的变化 1 计算Q CV对于大多数神经细胞的膜电容为1 F cm2 长度1cm 直径1mm的神经纤维从 70mV去极化到40mV 2 直接测量 放射性同位素 一次动作电位所引起的离子浓度变化为4 10 8mol L 钠相当于1 80万 钾相当于1 1000万 六 钠钾泵的主动转运 钠钾泵是膜上一种具有ATP酶活性的蛋白质 需要钠 钾 镁三种离子的激活 而K 只有在膜的外侧有激活作用 Na 只在膜的内侧有激活作用 钠钾泵对膜内Na 浓度的增加十分敏感 每次兴奋后 都有一定程度的钠钾泵活动的增加 二硝基苯

13、酚 氰化钠可使钠钾泵中毒失去作用 2 10神经冲动在轴突上的传导 二 局部电流传导 图17 三 动作电位在有髓鞘神经纤维上的跳跃传导 saltatoryconduction 局部电流可由一个郎飞氏结跳跃到邻近的下一个郎飞氏结 图 所谓动作电位的传导 实际是已兴奋的膜部分通过局部电流刺激了未兴奋的膜部分 使之出现动作电位 图 一 轴突上电信号的被动传播 兴奋性的恢复 绝对不应期 兴奋性为零 约占0 3ms 相对不应期 引起兴奋的刺激强度 阈强度 约3ms超常期 引起兴奋的刺激强度 阈强度 约12ms低常期 兴奋性又低于正常水平 约70ms 刺激 膜去极化 膜对Na 通透性增加 膜内正电位阻止Na 内流Na 内流 Hodgkin循环 钾离子外流 恢复期钠泵活动 恢复静息电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