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32714832 上传时间:2020-05-19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第二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二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第二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第二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2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2 1要素禀赋理论2 2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2 3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2 4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2 1要素禀赋理论 2 1 1要素丰裕度和要素密集度2 1 2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2 1 3要素禀赋理论的现代分析 要素禀赋理论产生的背景 在古典贸易理论中 比较优势的产生是由于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但没有解释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 另外 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也只能解释部分贸易现象 有些贸易现象 如加拿大向美国出口林木产品 不是加拿大的林木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美国同行 而是加拿大人均森林面积占有量高于美国 在本例中要考虑除劳动要素外 资源要素的重要性要素

2、禀赋理论与古典贸易理论的主要区别一是要素禀赋理论在进行供给面分析时 除劳动之外 引入了另外一个生产要素 资本 因此 生产要素包括两个 二是关于要素禀赋差异的产生原因 也易于解释 直观地看 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诸多因素 都可以成为各国要素禀赋差异的来源 要素禀赋论是当代著名的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国际贸易理论 通常被称为赫克歇尔 俄林模型 简称赫 俄模型或H O模型 赫克歇尔于1919 年提出了要素禀赋论的基本论点 发表的文章是 外贸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观点如下 国际贸易的发生是因为比较成本差异的存在 但比较成本差异的存在需要两个前提 1 两国存在不同的生产要素拥有量和分布量

3、2 两国生产不同商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比例不一样 俄林在1933年出版的 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 一书中继承并发展了赫克歇尔的论点 俄林生于瑞典 25岁获得博士学位 26岁竞聘成为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经济教授 1977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俄林不仅是一位经济学家 还是瑞典著名的政治活动家 当选过自由青年协会的主席 议会议员 自由党的主席 贸易部部长 自由党主席连任了23年之久 遗憾的是没能当选首相 2 1 1生产要素的密集度和丰裕度 1 要素丰裕度 要素禀赋 指在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 某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大于他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 因而使其要素相对价格低于他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 要素丰裕度的测度 以实

4、物单位测度 即各国拥有的资本 劳动比率 人均资本 可表示为 TK TL 以要素的相对价格来测度可表示为 r w或w r 要素禀赋图示 图中的Ea和Eb斜率分别表示两国禀赋 既拥有资本和劳动量的比率 Ea斜率大一些表示该国拥有相对较多的资本存量和较少的劳动力 可以从其在横纵轴的截距看出 2 要素密集度 factorintensity 系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如果X商品的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x Kx Lx 大于Y商品的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y Ky Ly 即kx ky 则称X是资本密集型 capital in

5、tensive 产品 Y是劳动密集型 labor intensive 产品 要素密集度的进一步说明 1 如果X Y两部门采用的都是固定要素比例的生产技术 对应于H O理论的最早形式 直接比较X Y两部门的资本 劳动比率就可确定要素密度的差异 2 在生产要素可替代的情况下 比较两个部门的要素密度 必须在一个共同的标准下进行 这个标准就是共同的要素价格 如果在任何相同的要素价格下 X生产所使用的资本 劳动比率均大于Y生产所使用的资本 劳动比率 则称X是资本密集型的 Y是劳动密集型的 要素密集度图示 温习 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 等产量曲线特点 大小斜率是否相交 等成本曲线C rK wL 2 1 2

6、要素禀赋理论的内容 1 要素禀赋理论的假设前提 2 2 2模式 两个国家 两种商品 两种生产要素 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 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相同 在两个国家中 商品市场 要素市场属于完全竞争市场 要素在一国内可以完全自由流动 但在国际间则不能自由流动 两个国家中商品X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商品Y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两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点 即单位生产成本不随产量的增减而变化 两国的需求偏好相同 即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相同 没有运输成本 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其它壁垒 A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 B国是劳动丰裕的国家 1 赫克歇尔 俄林理论研究和预测了贸易模

7、式 赫 俄理论认为 一国应当出口那些在生产中密集地使用了这个国家最丰富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而进口那些在生产中密集地使用了这个国家供应最短缺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2 如果两个国家生产要素存量 如劳动与资本 的比例不同 即使两国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完全一样 也会产生生产成本的差异 从而使两国发生贸易关系 3 国际贸易可以消除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价格差异 从而使两国生产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4 罗伯津斯基定理 2 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结论与推理 商品价格商品成本要素价格技术要素的派生需求要素供给商品的最终需求需求偏好收入分配 要素禀赋理论的推理过程 推理过程表述 在两国生产技术条件相同的条件下 国家之间要素禀赋的差

8、异 最终会影响到两国X和Y两种商品的生产能力 从而引起供给能力的差别 这一过程可由以下分析说明 1 各国生产同种产品时 其价格的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供给方面产生的直接原因 2 这种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差异是由生产成本的差异造成的 3 各国生产同种产品成本的不同 是由生产要素的价格不同所造成的 4 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异是由他们要素丰裕度的不同所造成的 5 各国生产要素的不同丰裕度和各种产品所需要的要素比例的不同 使各国在生产相同产品时 分别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或纯价格优势 图形推理 由上图可以很清楚地看出 在生产技术相同的条件下 A B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差异完全是由两国要素禀赋差异造成的

9、 生产可能性边界反映了一国的供给能力 A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对偏向于X商品 这意味着在相同的商品相对价格下 A国在X商品上 相对供给能力高于B国 而B国则在Y商品上 相对供给能力高于A国 温习 社会无差异曲线 特点 1 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商品数量组合 2 靠近原点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总效用越小 3 同一平面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4 斜率为负 代表消费者要维持总效用水平不变 减少一种商品消费的同时必须增加他所消费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5 形状凸向原点 3 1 3要素禀赋理论的现代分析 Y分工前Y分工后PA B A E E APABPBOXOX 分析 1分工前在封闭条件下 一国要素禀赋

10、差异造成供给差异 而供给方面的差异将造成两国相对价格差 这有进而形成了两国贸易的基础 因此 在需求条件完全相同条件下 两国商品贸易完全是由要素禀赋差异引起的 在图中 A A 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由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相切决定 在封闭条件下 A国的均衡点为Ea A 国的均衡为Ea 因为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 所以图中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形状相同 通过Ea点的相对价格线pA为A国的均衡价格 通过Ea 点的相对价格线pA 为A 国的均衡价格 不难发现 pA pA 这表示A国在X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而A 国则在Y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即资本丰富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而劳动丰

11、富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2分工后 1 开放以后 A国将输出X商品到B国 因为在B国市场X的相对价格高于在A国市场 同理 商品Y将由B国输向A国 2 国际均衡价格由A B两国的相互需求共同决定 H O定理 根据比较优势原则 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 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这一重要结论便是所谓的H O定理 不同国家的显示比较优势 2 2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2 2 1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主要内容2 2 2相对要素价格和绝对要素价格均等 2 2 1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主要内容 由于出口商品的国际价格高于国内价格 随着出口商品生产的扩大 将增加对其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

12、本国丰裕的要素 的需求 使该要素的报酬提高 同样地 随着进口商品生产的萎缩 将减少对其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 本国稀缺的要素 的需求 使该要素的报酬降低 这一结论又被称为 斯托尔珀 萨缪尔森定理 1948年 1949年 萨缪尔森进一步发展了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自由贸易不仅使两国的商品价格相等 而且使两国相同的生产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和绝对收入 即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该定理又称赫克歇尔 俄林 萨缪尔森定理 H O Stheorem 2 2 2相对要素价格和绝对要素价格均等 绝对要素价格均等是指自由贸易会使贸易双方相同类型的劳动的实际工资相等 并使两国同类资本的实际利率相等 主要工业国制造业小时工

13、资 占美国的百分比 2 3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 2 3 1罗伯津斯基定理2 3 2要素积累与贸易条件2 3 3要素积累与比较优势 2 3 1罗伯津斯基定理 背景 赫 俄理论模型中假定一国的要素总量不变 现在放松这条假定 考虑要素总量变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罗伯津斯基定理 RybczynskiTheorem 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 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 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1 用公式说明 假设 资本供给增加了 K 在商品相对价格保持不变的前提下 为了使新增加的资本 K 能全部被利用 以保证充分就业 则需资本密集型部门 X 来吸收新增的资本 但要保证X部门将新增的资

14、本全部吸收 还需要一定的劳动来与其搭配 所以Y部门不得不缩小生产规模 以便释放出一定的劳动 Ly 但Y部门在释放出劳动的同时 还会释放出一定的资本 Ky 这部分资本也需X部门来吸收 最后达到如下状态 结果X部门的生产扩大 而Y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如果是劳动总量增加 资本总量不变 则同样的道理 Y部门的生产将扩大 X部门的生产将下降 2 用图示说明 2 3 2要素积累与贸易条件 罗伯津斯基定理的一个应用是说明要素积累对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影响效果 1 封闭条件下 要素禀赋增加之后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两个端点所分别对应的X Y的最大产出 都会增加 因此 整条边界线将向外移动 但生产边界外移的方向性则取决于

15、要素禀赋变化的类型 在图中 对应于一个不变的相对价格P 资本增加前 相对价格线P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切于Q点 资本增加后 相对价格线P与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切于Q 点 根据罗伯津斯基定理 新的生产均衡点Q 应位于原来的生产均衡点Q的右下方 这里 通过Q与Q 两点的直线R称为罗伯津斯基线 Rybczynskiline 由于相对价格P可任意取值 因而 对应于任意一相同的商品相对价格 资本增加后 资本密集型产品 X 的产出增加 而劳动密集型产品 Y 的产出则减少 这意味着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移相对偏向于X坐标轴 图中在横坐标上X产出增加的比例要大于纵坐标上Y产出增加的比例 由于在任意一相同的商品相对价格

16、下 资本增加后 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供给相对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供给要提高 在需求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这意味着资本增加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要下降 同理 如果劳动增加 资本不变 那么要素禀赋变化后 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要下降 2 在开放条件下 如果一国某一要素增加 对方国家一切保持不变 那么要素增加后 在国际市场上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相对价格要下降 1 若该商品是要素增加国家的出口商品 则该国的贸易条件恶化 相应地 对方国家贸易条件则改善 2 若该商品是要素增加国家的进口商品 则该国贸易条件改善 而对方国家贸易条件则恶化 进一步经济增长对增长国的福利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影响效果 一方面 经济增长意味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国民福利的改善 另一方面 经济增长又可能恶化本国的贸易条件 对本国福利产生不利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 经济增长的净福利效应取决于上述两种影响效应的对比 2 3 3要素积累与比较优势 在长期条件下 要素积累或经济增长可能会改变一国的比较利益型态 即以前具有比较利益的产品 现在由于经济增长可能变为比较劣势 反之 以前处于比较劣势的物品 现在也可能变为具有比较利益 2 4里昂惕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