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706001 上传时间:2020-05-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 授课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 学时与学分:总学时数为36,2.5学分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医学基础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中发病机制与规律。其主要从机体器官、组织以及细胞的相关功能、代谢等角度阐明疾病的发生本质,为临床疾病的预防、诊治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和依据,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重要的桥梁性学科之一;并且还与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病理解剖学、生物学、药理学等基础学科的关系密切,也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性综合学科。 教学大纲所列理论课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并参照王建枝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8版病理生理学制定

2、,大纲所列内容不全部在课堂上讲授,可以通过包括自学、网络等多种方式学习。教学内容的要求分三级,第一级为掌握内容,要求学生牢记并能口述表达,同时还能应用相关理论解释有关病理生理学现象以及应用于后续课程的学习;第三级为了解内容,学生对此内容应有初步印象并有一定的认识;第二级为熟悉内容,介于掌握与了解内容之间。 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 0.5学时 熟悉:病理生理学概念、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病理生理学的主要内容、基本病理过程概念。 了解: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病理生理学发展简史。 疾病概论 0.5学时 掌握:疾病概念;明确凡是疾病都具有病因,自稳调节紊乱是疾病发病的基础,疾病过程中引

3、起机体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改变,临床上表现为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异常,疾病是一个连续过程。康复的概念、死亡的概念、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 熟悉:健康和病理状态的概念;病因的概念、种类和疾病发生的条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举例说明疾病的损伤和抗损伤、举例说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因果交替变化、恶性循环的概念、举例说明局部和整体相互关系、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和举例说明以下机制:神经机制,体液机制,组织细胞机制,分子机制。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5学时 掌握:低钠血症的概念、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的基本特征及体内改变,为什么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早期就可以出现循环障碍。高钠血症的概念、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的基本特征及

4、体内改变(包括口渴、脱水热、昏迷和晚期循环障碍)。水肿的定义,水肿的发病机制,包括: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的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淋巴回流受阻和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的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小管重吸收增加。低钾血症的概念,低钾血症对机体的影响,特别是对骨骼肌、平滑肌、心肌的影响以及高钾血症的概念。 熟悉:体液和电解质的概念,体液容量、组成、渗透压稳定性的重要性,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的原因和机制,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的原因和机制及水肿的表现特征。低钾血症的原因和机制。经胃肠道失钾是小儿失钾的最重要原因;而经肾失钾是成人失钾的最重要原因;高钾血症的原因和机制,特别是

5、肾排钾的减少;高钾血症对机体的影响,特别是对心肌、骨骼肌的影响。 了解: 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等容量性低钠血症、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水中毒的概念、原因及对机体的主要影响;等容量性高钠血症及水肿对机体的影响。正常钾代谢;钾代谢紊乱的防治。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3学时 掌握: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pH值、二氧化碳分压、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缓冲碱、碱剩余和阴离子间隙的正常值及意义。4个酸碱平衡紊乱类型(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的特征、酸碱平衡主要指标改变、机体的代偿调节及对机体的影响。 熟悉 4个酸碱平衡紊乱类型(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

6、毒、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和机制,以及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以及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的概念及特点。 了解:酸与碱的概念、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的防治原则。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以及三重性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及特点。 缺氧 2学时 掌握:缺氧的概念,常用的血氧指标正常值及其意义。4个缺氧类型的定义及各类型的血氧特点,紫绀及肠源性紫绀的概念及原因。 熟悉:各缺氧类型的病因,缺氧对呼吸中枢及呼吸系统的影响、呼吸运动变化的生理意义,缺氧时心血管系统的主要改变及其机理,缺氧时肺血管收缩的机制

7、及其病理生理学意义,慢性缺氧时红细胞增多的机制及其对机体的利和弊,缺氧耐受性的概念,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了解:高原性缺氧的概念,缺氧时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表现及其机制,缺氧时组织细胞功能、代谢的改变以及提高机体缺氧耐受性的方法及其实际临床应用,氧疗的方法及其适应症,氧中毒的概念及分型。 发热 2学时 掌握:发热的概念及其机理,内生致热源的概念。 熟悉:常见的发热激活物,内毒素的主要成分、来源及作用,内生致热源的种类、特性及其在发热中的作用机制,发热时体温调节的机制和机体生理功能的改变。 了解:过热的概念及其原因,体温调节的方式及发热各时相的表现,了解发热时糖、脂肪、蛋白质及水盐代谢的改

8、变和发热的一般处理原则及措施。 应激 2学时 掌握:应激的概念;全身适应综合症的概念、分期及各期的表现及机制;应激时两个神经内分泌系统: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的主要反应及其对机体的利弊;热休克蛋白及急性期反应蛋白的概念;应激性溃疡的概念及发生机制。 熟悉:常见的应激原;熟悉应激时其他激素的变化及其作用;热休克蛋白及急性期反应蛋白的种类、来源及功能。 了解:应激时各系统的变化及机制,应激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关系。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3学时 掌握: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机制,包括: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血细胞

9、大量破坏与血小板激活、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功能代谢变化,包括:出血、器官功能障碍、休克、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导致出血、休克的发病机制。 熟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原因,影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发展的因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血液凝固的调控失调、肝功能严重障碍、血液高凝状态及微循环障碍。 了解: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休克 3学时 掌握:休克的概念、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微循环、“自身输血”、“自身输液”等概念;休克各个时期的微循环改变、组织灌流特点及微循环障碍的机制;休克各个时期的微循环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休克与DIC之间互为因果的

10、机制;休克肺的概念、病理和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和休克抢救时扩充血容量的输液原则。 熟悉:休克发生的常见病因及分类;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概念及其与休克的关系;休克肾的概念和休克致急性肾前性及肾性肾功能衰竭的机理。 了解:各型休克的特点,休克发生的其它神经、体液因素,休克时细胞代谢障碍及细胞损伤与凋亡的机制,休克时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原则。 心功能不全 3学时 掌握:心力衰竭的概念;心力衰竭的原因:原发性心肌舒缩障碍及心脏负荷过重;心肌收缩性减弱的基本机制:收缩相关蛋白质的破坏、心肌能量代谢紊乱、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心肌肥大的不平衡生长;心脏代偿反应:心率增快、心脏扩张、心肌肥大;心外代偿:血容量增加

11、、血流重新分布、红细胞增多、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肺循环充血的主要表现及发生机制,体循环淤血的主要表现。 熟悉:心力衰竭诱因;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原因;心输出量不足的主要表现。 了解:心力衰竭的分类;正常心肌舒缩的分子基础;心肌收缩性减弱;心脏各部舒缩活动的不协调性;神经-体液的代偿反应及防治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肺功能不全 3学时 掌握:呼吸衰竭的概念、原因和发病机制。肺通气功能障碍的类型与原因:(1)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概念及原因;(2)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概念及主要原因气道阻塞。弥散障碍的概念、原因及发病机制。呼吸系统的变化及其机制。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对心血管的作用和肺原性心脏病

12、的发病机制,肺性脑病的概念及发病机制。ARDS的概念。 熟悉: 肺通气不足、弥散障碍及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时的血气变化;ARDS的病理变化; ARDS时肺呼吸功能变化。 了解:正常情况下的肺泡通气与血流的比例。部分肺泡通气不足(静脉血掺杂)和部分肺泡血流不足(死腔样通气)的原因和发病机制;呼吸衰竭时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肾功能变化及胃肠道的变化;防治呼吸衰竭的基本措施;ARDS的原因、机制及防治原则。 肝功能不全 3学时 掌握:肝性脑病的概念,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1)氨中毒学说 血氨水平升高的原因 氨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即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2)假性神经递质学说的概念、来源;(3

13、)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哪类氨基酸失衡及氨基酸失衡怎样导致肝性脑病。 熟悉:肝性脑病的临床分期、GABA学说、当前对肝性脑病的观点和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 肾功能不全 6学时 掌握: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概念,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1)发病经过包括那些时期,少尿、多尿的含义;(2)少尿的发病机制 肾缺血:肾灌注压下降、肾血管收缩、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肾小管阻塞的损伤作用 肾小管原尿反流;(3)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期最严重的并发症。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1)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代偿机制;(2)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的机制:健存肾单位日益减少 矫枉失衡 肾小球过度滤过 肾小管-肾间质损害。 熟悉: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与类型,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期机体代谢紊乱,肾组织细胞损伤及其机制:(1)受损细胞(2)细胞损伤的机制;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特点。引起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慢性肾功能不全泌尿功能障碍的变化,慢性肾功能不全体液内环境的改变和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及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 了解:防治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基本技能 实验课已并入实验生理科学。请参照相关的实验生理科学教学大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