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人教版)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2700908 上传时间:2020-05-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人教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平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人教版)A陡坡(du) 溃败(ku)寒噤(jn) 提防(t) B和谐(xi) 仄(z)歪箱箧(qi) 震悚(sng) C间歇(jin) 迫击炮(p) 琉璃(li) 瞥见(pi) D粗拙(zhu) 尴尬(g) 黏(zhn)性 骷髅(lu) 2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在下面画一横线,然后改正。(2分) 锐不可挡张皇失措荡然无存微不足道大厅广众同舟共济因地治宜长途拔涉 改正:_2根据后面提示,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地填写词语。(2分)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失业在家 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的笑。神色、态度不自然 他死时

2、,前来()的人非常多,有不少还是从外地特地赶来的。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了一会。犹豫不决 3如果把下面语句看作一幅照片,请你用一个双音节词语为其题个名。(2分)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选词填空(每词只能用一次)(2分) 舒服兴奋高兴轻松 造屋的那些日子,父亲很()。 父亲的个子高,他觉得坐在台阶上很()。 她穿

3、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地说道: (父亲)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似的。 5写出下面句子所表达的感情。(2分)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 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6、仿照下面两句话,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 让我们来做花的事业吧,把花香传给别人; 让我们来做叶的事业吧,把花顶过自己的身躯; , 7、根据下面划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句子(2分)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

4、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可以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6分) 8、 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一次以“好店名”为主题的调查研究活动。下面是你和班上同学搜集来的一些较有代表性的“好店名”及其简要说明: “载人舟”鞋店名。把鞋子比喻为载人之舟。 “玉壶缘”茶叶店名。“玉壶”出自名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光合作用书房”书店名。把读书、吸收知识的活动比喻为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家和”家具店名。令人联想到家和万事兴,联想到“家”最重要的是亲情。 “稻香村”饭店名。借用辛弃疾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 “百草”中药店名。让人联想到神农尝百草,联想到该店的中草药

5、种类繁多。 (1)你认为好店名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什么?请以上述“好店名”为例加以说明。(4分) (2)班上王虹同学的舅舅待人热情,理发技术不错,他在小巷深处开了一家个体小理发店,店名叫“环球高等发院”。大家都觉得这个店名不好,想帮他换个好店名。请你也帮忙拟出一个合适的店名来。(2分)三、阅读与欣赏(一) 阅读儿子的鱼完成题目(14分) 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我的注意。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地钓鱼。父亲抓住、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欢呼雀跃的大鱼。儿子大概14岁左右,穿着高筒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逃脱了。突然,男孩的鱼竿猛地一沉,差一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

6、了,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 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我吃惊得合不拢嘴。“他钓到了一只王鲑,个头不小。”伙伴保罗悄声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的挣扎,使孩子渐渐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我知道,一旦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A)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鱼线都在最后关头猛地向下游蹿去,鲑鱼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区靠拢。15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我也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

7、抓紧鱼竿。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高筒防水靴的边缘,王鲑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鱼竿不停地左右扭动。突然,孩子不见了! 一秒钟后,孩子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鱼竿不放。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保罗抓住鱼网向那孩子走去。 (B)“不要!”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 保罗点点头,站在河岸上,手里拿着鱼网。 不远的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淹没在水中。这时候鲑鱼突然改变方向,径直蹿入那片灌木丛里。我们都听到鱼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往前一扑,紧跟着鲑鱼钻进了稠密的灌木丛。 我们三个大人都呆住了。(C)

8、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河水的怒吼中。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鲑鱼被逮住了。他把枯树枝拨向一边,男孩抱着来之不易的鲑鱼从树丛里倒着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 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栗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只大约14公斤重的王鲑。他走几步停一下,掌握平衡后再往回走几步。就这样走走停停,孩子终于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 (D)男孩的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保罗随身带着便携秤,出于好奇,他问孩子的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鲑鱼到底有多重。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儿子

9、吧,这是他的鱼!” 9整体感悟: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手法,叙述了“儿子”捕鱼的故事,细读全文,在下面的方框里把“儿子”捕鱼的过程补充完整。(2分) 10品析语言:在“儿子”与鲑鱼搏斗的过程中,文章对父亲进行了多次精彩描写,请从文章、四处中任选两处,并结合语境作点赏析。(4分) 我来赏析( )处: 我来赏析( )处: 11、问题探究:(4分) 小说以“儿子的鱼”为标题有什么含义?(2分) 我的理解: 你认为小说中的儿子是怎样的一位男孩?(2分) 我的分析: 12、生活体验:生活中,你捕到过自己的“鱼”吗?请写出你“捕鱼”的经历和感受。 (4分) 我的经历: 我的感受: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

10、 17题。(16分) 父亲的信 胡智慧 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慧:你已经离家归队多日,也没有写信说你平安到达,你妈非常担心。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父。” 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 到远离家乡的辽北当兵,有了写家书的必要。但现在老了点,当军官了,潜意识中总认为与做农民的父亲无话可说,而所谓家书其实只是例行公事地报平安而已。父亲却认真得很,不但对我每次报平安的信仔细答复,隔一段时间,还会主动给我写信。父亲的信很短,一般不超过一页纸,有时只有三五句话,无非是告诉我家中一切都好,要学会照顾自己等等。 父亲的信是很随意和马虎的,有时写信的纸好像是随手捡来的,正面还有无关的字迹,反面才载

11、有几句嘱托。而且家中好像也没有一支真正能用的笔了,父亲能找到什么样的就用什么样的,所以给我的信中常常有各色笔迹。我曾提醒父亲不要用红色笔写信,但父亲“顽固”依旧。战友们读到家书的时候,往往都是激动异常,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我读父亲的信却很少有这种感觉。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似乎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我总是平静地读父亲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语句,然后收起来,留意一下这是父亲的第几封信。 探家的时候,我开玩笑般对母亲提起父亲的信,想让母亲告诉父亲,如果没事就不必经常写信了。在我看来,父亲那些没有多少意义的信是不值那几角邮费的。而母亲的回答却出乎我的预料:

12、“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样。”像把我丢了一样?我不禁一怔,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在心中升起。 偶然翻看父亲专用的那个抽屉,意外地发现一沓信封,每个信封都贴好了邮票,而且都写上了我的名字。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此时此刻,我不由泪流满面:我已是高空中的风筝,或许永远没有回归的那一天;而父亲却在用信拉起一根长长的线,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处飞翔啊! 到部队后, (50字)(选自时文阅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版) 13“到部队后”,“我”会怎样做?请发挥想象,用一两句叙述性语言补写在上面的方格中。(不得超过50字)(4分) 14本文第3节写父亲来信“认真得很”,而第4节却说父亲的信“很随意和马虎”,这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2分) 答:_ _ 15第4节划线句子中的“像”字与下文哪句话相照应?请用波浪线在文中划出。(2分) 16本文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但是很感人。写出你最受感动的一处,并简要说明理由。(2分) 答:_ _ 17本文与朱自清写的背影从内容、语言到写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请填写下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