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6-2017学年春季学期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及反思.doc

上传人:xinsh****encai 文档编号:132692831 上传时间:2020-05-19 格式:DOC 页数:149 大小:9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2016-2017学年春季学期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及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9页
最新2016-2017学年春季学期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及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9页
最新2016-2017学年春季学期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及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9页
最新2016-2017学年春季学期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及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9页
最新2016-2017学年春季学期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及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2016-2017学年春季学期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及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2016-2017学年春季学期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及反思.doc(1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备课时间:_年_月_日 上课时间:第_周 星期_第_节课 题: 1.草原课 时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的民族情深,激起学生了解西部,热爱西部之情。3、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4、背诵1、 2 自然段。教学重点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激发学生的热爱西部之情和珍爱蒙汉

2、的民族感情。教 学 过 程二度设计 一 、谈话引入 ,创设情境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运用情景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大草原中,使他们对草原有个初步的认识,知道草原是辽阔美丽的,而且具有民族特色,这种初步的认知可以使很多的同学产生对草原的向往,也有利于进入文章的情景之中。3 、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

3、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 板书课题:草原。)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预测:(1)草原的景色如何?(2)草原的人们怎么样?(3)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有何感受?二 初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1 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很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好奇,一起来到草原。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草原的什么?2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3 学生自学课文生字,新词。4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1)读生字和词语。A认读几个容易读错的字和纠正几个易写错字:蒙的读音是“ mng ”,“好客”中的“好”读作.“ho ”,“同行”中的“行”读作“xng” ,“似乎”

4、中的“似”读作“s”“毯”的最后一笔为点,“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少一点。B理解以下几个词语: 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新,一碧千里,翠色欲滴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是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害。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向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二 再读课文,理清行文线索。1 认真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草原这篇文章的。读书时,一定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2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样安排这篇文章的行文线索的。3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及时引导

5、,概括内容如下:这篇文章作者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首先描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使作者感到一种境界的美。( 板书:风景之美 )接着又展示了一幅人们欢迎远方客人的隆重场面,最后把酒话别,直至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三、 精读细品,品味草原之美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独特的,你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草原之美的?划出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词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读几遍。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并批注。3、汇报交流。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然。A能不能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B“茫茫”是什么意

6、思?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向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A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B“翠”是什么颜色?那为什么不说绿色要说“翠色”呢?区别在哪里?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3)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吟一首奇丽的小诗。A是什么使人惊叹?是什么使人舒服?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B“奇丽”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来吟诵一首奇丽的小诗,你会吟

7、诵什么呢?(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A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B你认为有那些草原的乐趣?四、课件演示,再现草原之美1、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感受到的草原之美,那么真实的草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看一看吗?(播放草原的有关录像资料)2、谈一谈,看完录像的感受。3 指名再来读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结合文中的语句,想象画面的内容。4试着把这一自然段背诵下来。五、升华情感,滞留问题。1同学们都谈出了真实的感受,老师也看出,你们对草原充满无比热爱之情,那么这篇课文,作者是怎样用生动的笔触表达情感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2找一些描写草原美景的文章,课

8、后和同学们读一读。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 ,进入美丽的草原。 1、学生正确朗读。2、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3、初入草原,我们有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受,那就是草原的风景之美,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来写了草原的美景的?二 、由景及人, 感受草原的另一番景象。我们已经感受了草原的美景,其实最让人感动的不仅是草原的景美,这里的人们还非常的热情,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草原,感受那里的另一番景象 。自学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自己读后的感受。汇报:这两自然段,主要写了草原人民热情迎接:学生汇报,教师点拨1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很洒脱,只要方向不

9、错,怎么走都可以。2 像一阵风吹来似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服,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3 寂静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也不知是谁的手,总是热乎的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在握手,笑了再笑等等。 板书 襟飘带舞 策马疾驰 握手不放 笑了再笑4 同学们 这种热情,真是让人感动不已, 你体会到了吗?那么你能够带着蒙古人民的热情来读一读吗?5指导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三 、情感升华 体会蒙汉情深 1、 多么美丽的草原之景!多热情的草原人民呀!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他们把酒话别的激动场面。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0、点拨:(1)主客见面时热烈欢腾的场面。引导想象: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会说什么,做什么?(2)主人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招待宾客。客人会怎样感谢?(3)干部和老翁这些有身份的人给客人敬酒。说说你的祝酒辞。(4)鄂温克姑娘给客人唱歌,小伙子表演赛马摔跤等。用自己的话去赞美他们。(5)投影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又读出了什么?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场面。要求读出自己的体验和个性的理解。师生评议朗读。四 品味全篇 总结写法 1 直抒胸臆:2 精描细写:3写实质朴 不加雕琢:五 回顾情境 置留作业如果你就是随从老舍先生一同进入蒙古草原的其中一位,那么,

11、步入此情此景的你,当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呢?拿出你心中的彩笔,尽情释放,写出你的感受,好吗?请课后认真完成。 学生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 ,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一说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风俗等等。学生自学课文内容,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和同座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归纳出草原的“可爱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借助感性的画面内容 直观场境 把学生带入情景之中 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复习有关词语:教师出示:地毯 渲染 勾勒 低吟 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摔跤、偏西、天涯。通过回顾,重温辽阔草原美丽风景,激发学习兴趣。 抓住这句话感受草原的宽

12、广和草原行车的洒脱。身着盛装是蒙古人民的一种热情的待客方式,他们策马疾驰而来,充分看出他们的热情。声音的嘈杂,草原的热闹,手与手的握住不放,都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的热情。作业布置1.完成同步。2.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板书设计 草原 初到草原草原的景色动人 受到欢迎由寂静变热闹 热情相见气氛热烈 盛情款待食品丰富,有歌有舞 愉快联欢载歌载舞,不忍离别教学反思 1、课前要求同学们通过上网或查阅有关书籍,了解草原的有关资料,如内蒙古的位置、范围以及当地人民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等。教师也要收集相关的图片,制成课件,给学生一些感性的东西。读一些描写草原的诗词、文章也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2、这篇文章的语言

13、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这种语 言及句式的写法,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感情朗读的指导,并结合同学们心目中的草原概况。 边读边想象文中的草原画面。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并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3、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并进行学习,在学习的基础上,利用本文的写法进行练笔,以达到学,并学以至用,收到学用兼得的效果。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备课时间:_年_月_日 上课时间:第_周 星期_ 第_节课 题: 2.丝绸之路课 时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

14、部的灿烂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3、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教学难点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教 学 过 程二度设计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1 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并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2 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预测:1什么是丝绸之路?2那是一条怎样的路?3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