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2014-2016年学前教育行业现状.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647134 上传时间:2020-05-1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4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育】2014-2016年学前教育行业现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幼儿教育】2014-2016年学前教育行业现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幼儿教育】2014-2016年学前教育行业现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幼儿教育】2014-2016年学前教育行业现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幼儿教育】2014-2016年学前教育行业现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教育】2014-2016年学前教育行业现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育】2014-2016年学前教育行业现状.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教育行业现状学前教育行业现状中国大学生就业 王嘉备 人才的竞争已经体现在众多的方面,而国际人才竞争已经瞄准摇篮中的孩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布鲁姆追踪1523 名婴幼儿成长达2 0 年得出国际公认的结论:如果以17岁智力成熟作为100% 的话,50% 的智力是在4岁以前获得的。这个观念得到了国际教育界的一致支持,我国近年来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这个形势为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幼儿教育发展背景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13 亿人口中有3.67亿儿童。 2003 年4 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

2、见指明了2003 至2007 年,我国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学前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基础、关键的一环,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也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发展幼儿教育事业是关系到人口素质的提高和民族未来兴衰的大问题。而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相对数量的幼儿教师队伍是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儿童产业很诱人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计划生育政策在中国的实行,中国传统家庭结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孩子成为家庭中最受关注的成员之一。几乎每个家庭都

3、在不断增加儿童食品、教育、音像、玩具、服装等方面费用支出,在2004年之前,儿童消费已经占到家庭总支出的30% 左右。早在20世纪20年代,也就是中国幼教机构刚诞生20 多年的时候,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幼儿教育,他指出中国的幼儿园害了三种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我国第一位学前教育博士后、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的张博认为,当前的中国幼儿教育仍然存在着这三种病。 一、外国病:在中国幼儿教育的实践上,外国的东西最容易受到欢迎,尤其是那些能具体操作的东西,比如蒙氏教育、奥尔夫音乐等等。而一些基于本土文化的研究成果则遭遇到冷落,更谈不上大力推广了。 二、花钱病:在城市,一个孩子上幼儿园所需

4、要的月费用,相当于家长月工资的1/3或更多。幼儿园教育阶段的费用是整个基础教育阶段乃至普通高中教育阶段费用最高的,不知道要超过小学多少倍。除了上幼儿园的费用外,孩子的家庭其他开销也非常可观。 三、富贵病:今天的孩子被视为掌上明珠,不仅幼儿教育得了“富贵病”,孩子也得了“富贵病”高级童车、高级玩具、高级服饰必不可少。除了高消费外,孩子越来越懂得享受,变得养尊处优起来。 新中国成立以来,把创办高、中等幼儿师范教育放在重要位置。1953年,在南京师大、北京师大、西南师大、西北师大和吉林师大相继设立了学前教育系或专业,承担了为全国幼儿师范学校培养教师和培训高级幼教管理人员的任务。目前,全国已有数十所高

5、等师范学校设置了学前专业。北京师大和南京师大设立了硕士、博士点。 据统计,我国学校教育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为97.58%。他们作为幼教领域的高学历者,主要到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学前教育行政工作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工作。 我眼里的当今学前教育 分析当今幼儿园犯有什么样的“大病”和开好治疗“大病”的药方,其实就是现今幼儿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以下就是我的一些想法,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一下吧。我们幼儿园地处城乡结合地段,有着城乡幼儿园特有的地域属性。 首先,投入高,回报缓慢。农村幼儿园接收的多数是留守儿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一无所知,以为孩子在幼儿园就是吃吃睡睡,在哪里上学都是

6、一样。幼儿园之间的竞争打的也是价格战,为了生存只有省,省工资、省伙食、省教具、省校车.。这就导致了幼儿园硬件跟不上去,一年这个样子,十年也是这个样子。幼儿园之间的竞争形成恶性循环,人员配备不到位,管理松散,失去了幼儿园教育的最初目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 其次,教师流动性很大。对于幼儿教师这个行业很多人的理解仅为“保姆”,上班时间长,待遇低,导致很多幼师到最后转行,优秀的幼教老师很难在这个行业坚持到最后。在这个行业工作的老师,很多都意识不到自己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认为自己做的是个没有钱途的事情,散漫、随意、不求上进、对自己的职业缺乏热情、对孩子缺乏爱、责任心不强,使得这个行业一直进步不大。 再

7、者,幼儿园教育重教轻保。当今中国的幼儿园大部分把识字和算术作为办园特色,开设舞蹈美术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而忽略体格锻炼,不重视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家长也把认识多少个子、会几十以内的加减法作为评判一个幼儿园好坏的标准。让那些重视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幼儿园没有市场,为了迎合家长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初衷,而选择落入俗流。 最后,家园教育达不到统一。隔代教育重视的是孩子的身体,而忽略的孩子的心理。在爷爷奶奶的眼里,只要孙子别冻着了饿着了就可以了。所以就有了有的孩子是被精心教育大了,而有的孩子只是被养大了。很多孩子在幼儿园都是自己穿衣吃饭洗手,而回了家全都“不会了”。老师布置回去的任务根本没有人

8、和孩子一起完成,孩子学习的兴趣也就淡了。有的家长甚至认为他付了学费,教育好孩子就成了老师一定要完成的任务。试问,家园无法做到一致,孩子能教育好吗? 综上所述,我觉得对于幼教这个行业,首先要有政府的鼎力支持,很多政策也应该向幼教偏斜,鼓励私营业主开办高层次的幼儿园。对同层次的幼儿园统一收费,加强黑幼儿园的打击力度,鼓励良性竞争,杜绝恶性竞争。对优秀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国考来考取公办教师,杜绝人才流失。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让人们意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大力宣传学前教育的目标,做到家喻户晓,严禁把识字算术作为考评老师考评孩子考评幼儿园的标准。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在打工集中的区域开办幼儿园,鼓励父母把

9、孩子带在身边教育。幼儿园教育活动严格按照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让孩子体格健壮、心理健康、快乐积极向上地成长。课程设计与安排尊重孩子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启发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让孩子真正融入课堂,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乡村宝宝教育课程简要介绍一、乡村宝宝教育课程的提出: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源泉。我们幼儿园正处于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的农村,孩子们对贴近自己生活的农业生产与农事活动很感兴趣,而教师却只局限于课本知识,不能很好地联系农村实际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素材开展活动。因此,如何因地制宜,发挥农村特色,充分利用农村自然环境的优势,引导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便成了我们

10、关注的焦点。本课题是我们在原有实用性发展课程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拓展、深化,我们的的研究主要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学习的氛围,促进幼儿与环境的作用。利用农村的教育资源,让幼儿更多的参与农民的农事活动,与农作物零距离接触,培养他们运用基本的科学方法探究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一种科学的技能与实事求是的精神。二、乡村宝宝教育课程目标的确立1、以学习生存,学习学习,学习创新为总目标,充分利用周围的事物,现象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如好玩的树叶,就可以将幼儿带到树丛中,问他们树叶可以怎么玩,然后带着问题就去探究,通过创设和提供各种适宜幼儿生理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

11、康,自主发展。2、接触社会,了解家乡的农业特色。愿意尝试各种农用器具的使用,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探究问题,培养幼儿亲农爱农,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三、研究乡村宝宝教育课程的目标的意义:1、主要观点:我们幼儿园地处资源广阔的农村,这里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变化,农作物有的结果,有的开花给孩子以活的教材。我们幼儿园里的孩子对农村的农业生产与农事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我们让孩子们用泥土做游戏、制作活动;探索、感知泥土的特点,了解泥土对人类作用;由此我们还延伸了主题活动神奇的种子,我们充分考虑孩子们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幼儿在观察、操作、愉快中学习,充分体验种子的神奇,随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及日积月累的生活经验,他

12、们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农业生产的技能,如挖坑、点豆豆等,我们认为,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就要充分利用与发挥,鼓励他们在活动中观察、操作、实践,掌握一些科学技能。2、创新之处:(1)、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农业生产与从事农业活动,从儿童的立场出发,进行了本土文化和绿色生态资源的研究。(2)、学会关爱农民,关爱身边人,培养他们亲农爱农的情感。我们在园内开辟了种植园,让幼儿亲自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在秋天的农庄一课,教师利用一些废旧物品,让幼儿动手动脑,制作物品把秋天农忙时候的场景展现出来,不仅能让幼儿更好的了解农忙的景象,更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作力。3形成宝玉教育课程我们进一步贯彻

13、落实规程精神,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优势,寻求一条适合农村幼教发展的新路子,开创农村幼儿教育的新天地。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构建适合我园实际的有使用价值的园本课程。虞永平:“小学化”现象透视作者:虞永平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 点击: 30 时间:2012-4-22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由来已久。最初的幼儿教育,尤其是发端期的幼儿教育多多少少具有小学化特点。陈鹤琴等人就曾经对这一现象提出过尖锐的批评,可以说陈鹤琴的单元课程、张雪门的行为课程就是在对具有浓重的小学化、成人化教育的批判和反思中发展起来的。1954年,教育部、出版总署颁发的关于出版中学、小学、师范学校、幼儿园课本、

14、教材、教学参考书和工农兵妇女课本、教材的规定就指出当时有些“幼儿园读本”中的认字教育违背了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中关于“幼儿园不进行识字教育的规定”。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明当时有些出版物有“小学化”倾向。不过,对幼儿园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教育过程中的“小学化”现象。在过于强调知识获得和技能训练的背景下,“小学化”现象很容易发生。“文革”结束后的1979年,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全国托幼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会议纪要明确指出:要防止和克服婴幼儿教育小学化和成人化。这是政府文件较早明确提出的要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的要求。1988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教委等8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幼儿教育工作的意见也明

15、确提出,要克服无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小学化”倾向。可以说,在改革开放初期,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消除“小学化”现象。当初“小学化”的表现是显性的,就是教师太注重教学,忽视了游戏和其他活动,教师的教学太像小学,教师说得多,甚至以教师说为主,幼儿没有参与的机会,缺乏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基本上被成人所控制。1989年,国家教委关于实施(幼儿园管理条例)和的意见指出:“实施条例和规程是推动和深化幼儿教育改革的过程。当前幼儿园保育、教育和管理工作较普遍存在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现象。”因此,幼儿教育改革和消除“小学化”现象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消除“小学化”现象一直是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一、“小学化”问题再度受到关注 三十年来,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当前在某些地区“小学化”现象还很严重。很多有识之士都在大声疾呼要消除幼儿园教育中的“小学化”现象。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