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与入学准备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32640126 上传时间:2020-05-18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小衔接与入学准备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幼小衔接与入学准备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幼小衔接与入学准备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幼小衔接与入学准备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幼小衔接与入学准备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小衔接与入学准备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小衔接与入学准备ppt课件(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幼小衔接与入学准备 一 对幼小衔接的理解 一 幼小衔接的认识误区大多数家长认为 所谓幼小衔接 就是让孩子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就好了 幼小衔接是一短期过程 这是一大误区 幼小衔接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 家长不仅应关注现在 更应关注孩子今后成长中的各种需求 目前 对于幼小衔接问题 存在的认识误区 1 片面衔接 幼儿教育 小学化 在体 智 德 美四育中 重视 智 的衔接 忽视体 德 美的衔接 特别是忽视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 在智育中 重视知识 特别是数学 语文知识的衔接 忽视学习兴趣 学习能力 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 许多幼儿园和小学学前班甚至提前使用小学的教材 照小学的样子排出课程表 形成

2、幼儿教育的 小学化 幼儿教育 小学化 非但不能提高儿童入学的适应能力 而且还造成了种种弊端 儿童刚入学时 确实感到轻松 自以为老师教的知识自己都学过了 已经会了 就不认真听课 从而养成不专心的不良习惯 当进入新的学习知识阶段时 储备 用完 以往的知识优势不在了 又缺乏积极思考问题 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心理和能力 也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 这时就会出现适应困难 学习 没后劲 等问题 同时 由于幼儿教师没有经过小学教育的专门训练 对小学教学要求不甚了解 所教知识和技能有时不够规范 使儿童养成不正确的习惯 如书写汉字的笔顺错误 读拼音不能 直呼 等 致使儿童刚入学就面临首先纠正错误的问题 阻碍了儿童应有

3、的发展 2 形式上的衔接 双方多是在外部的环境和条件的改变 如桌椅摆放形式 课时数量 课节时间 午睡时间 游戏时间的增减 上下功夫 而这些改变的真正目的 如培养儿童的适应力 意志力 自制力 注意的持久性 学习的主动性 积极性等 往往被忽略 小学和幼儿教师的相互交流也多吸取对方在教学方法 课堂组织形式方面的特点 而在教育观念 师生关系等方面很少沟通 一些一直在幼儿园受表扬 鼓励和在商量的氛围中长大的儿童猛然听到小学教师的指令 批评就接受不了 甚至因此而厌学 3 突击衔接 一些幼儿园在儿童将要入学的前半年才做衔接工作 带幼儿去参观小学 请小学生回园介绍等 这些做法是必要的 但远远不够 很多在儿童3

4、 4岁刚入园时就应加以培养的自理能力 交往能力 规则意识 完成简单任务的能力和正确的姿势 良好的习惯等都在最后时期进行强化训练 忽视了日积月累 急于求成 致使儿童在生理 心理各方面压力骤然加大 难以适应 不但教育效果不佳 而且还使儿童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习产生畏惧和为难情绪 4 单向衔接 在不少地区 幼儿园积极地开展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 主动向小学靠拢 在教育要求 教育内容 教学方法等方面尽量接近小学 但小学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特点 不能主动与幼儿园对接 形成衔接上的一边倒 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从离开幼儿园 到走进学校做一年级的小学生 虽然只有两个月时间的差别 但是 却从心理和生理上有着本质的不同 幼

5、小衔接 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 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 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幼小衔接的主要目的在于 一是通过衔接工作 老师家长可以加深对孩子的了解 对小学教育做出更为正确的评价 二是让幼儿非常自然 顺利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二 我国目前幼小衔接 入学准备教育与国外的对比 1 由于儿童在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时 面临着一系列的任务和角色的转换 儿童要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接受学校教育就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否则这方面的差异将导致其学业上的落后 以及其他的学校适应后果不良 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研究已成为当前国外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其研究内容包括 了解儿童学校适应后果的早期预测因素 建立学前儿童入学

6、准备状态的测评体系 及早发现入学准备状态不足儿童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对不同干预途径的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等 国外对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也发现 儿童的入学准备状态存在文化之间的差异 比如 华裔美国儿童比欧裔美国儿童表现出更高的自制和入学准备测验得分 华裔美国母亲比欧裔美国母亲更重视 努力 等因素对未来学业的影响 中国学龄前儿童能更好地预期自己将需要掌握哪些学业技能 美国儿童则更多地关心生活环境的变化 中国母亲认为数学技能的重要性高于阅读技能 而美国母亲则相反 三 通过幼儿老师来了解我们目前幼小衔接 入学准备所包含的结构 内容 由于教师是影响儿童向学校过度的重要方面 所以作为教师 认为哪些方面是影响幼

7、儿园学生适应小学生活的重要因素 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的这些观念对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儿童在学校的成功都会有深远的影响 幼儿园教师对入学准备的观念被许多因素塑造 包括我们自身作为学生 老师的经历 学校的结构 学校教育情况 学校对儿童的期待 儿童的背景 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态度等 问题与调研 幼儿教师对入学准备的理解 我们也做过一个调查 研究 研究的对方幼儿园大班的教师 平均年龄为30岁 学历以大专和本科为主 主要采取访谈和问卷的形式 幼儿问题 1 您认为有多少孩子入学后可能出现学习方面的问题 例如学习吃力 成绩落后等 主要表现在哪些类型的问题 2 您认为有多少孩子入学后可能出现其他方面的问题 学习以外的

8、例如难以管教 同学关系 个性问题等 主要表现为哪些类型的问题 入学能力 3 作为幼儿园毕业班的教师 您认为儿童在入小学前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 4 作为幼儿园毕业班的教师 您认为儿童的哪些缺点会对他们入小学后的发展构成最大的威胁 评价标准的差异 在询问教师幼儿问题时 教师更多的是从幼儿自身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角度来思考和搜集信息的 然而当从入学能力角度来询问时 教师更多的是从小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和搜集信息 因而 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标准从幼儿园转换到了小学 我们认为 这正是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相脱节的地方 也就是说 由于幼儿园教师的日常生活的思维角度是幼儿问题的角度 因而 在表达能力 独立性 抗挫折能力

9、 学习技能 身体健康生活习惯 文明礼貌 学习兴趣 自控能力方面 教师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而这些能力相对于小学来说却是重要的 这就造成了幼儿园教师实际工作中对这些方面的教育不够 使得学生可能在这些方面的入学准备不足 中外幼小衔接比较 与国外的有关研究对比 我们发现 除在服从 同伴关系 独立性 学习态度 学习技能等方面 我国教师与国外教师都较为重视之外 我国教师所注重的入学准备项目与国外教师有很大的不同 我国教师所注重的自理能力 注意力 基础知识 自控能力 在国外的研究中较少出现 而国外研究中所注重的问题解决能力 自信 人际交往 学习兴趣 对新事物的探索的兴趣等在我国也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分析其原

10、因 我们认为我国儿童在自理能力方面的确存在问题 这也是近年来人们关注较多的问题 自理能力差可能与我国的独生子女制度有关 家长的娇惯是其主要成因 这在访谈中教师也多次提到 儿童的自控能力也和家长的娇惯是高度相关的 就注意力和基础知识来说 这里体现的应该主要是中外教育目标 教育观念的不同 我国教师对基础知识的教授非常重视 更注重课堂教学 因此学生课堂上的表现便成为老师关注的重点 注意力作为课堂上表现的重要指标 就成了老师重视的方面 而从国外教师所注重的问题解决能力 自信 对他人敏感 学习兴趣 对新事物的探索兴趣等 国外教师重视的是儿童自身的兴趣 儿童的情感发展 以及儿童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可以

11、看出 相对于国外教师 我国教师所注重的入学准备项目更狭窄 片面 不利于儿童的全面的素质的培养 鉴于教师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 有必要就此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5 结论 我国幼儿教师对儿童入学准备方面的认识本身存在矛盾之处 由于这些观念会体现在教师的实际教学之中 这些矛盾之处可能成为造成儿童以后的入学准备不足的原因 我国幼儿教师对儿童入学准备的观念的重视 多集中于课堂 知识 服从等方面 而忽视儿童自身的特点 如 爱好 兴趣等 以及儿童长期发展所需的必备素质 如 自信 人际交往 学习潜能等 这样的观念结构势必造成对儿童有关方面能力的片面培养 不利于儿童的长期全面发展 因此 应该积极地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

12、 改善儿童的入学准备状态 以及对以后长期发展的准备状态 多元智能与幼小衔接 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从离开幼儿园 到走进学校做一年级的小学生 虽然只有两个月时间的差别 但是 却从心理和生理上有着本质的不同 幼小衔接 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 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 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多元智能对幼小衔接教育的意义 幼小衔接的主要目的在于 一是通过衔接工作 老师家长可以加深对孩子的了解 对小学教育做出更为正确的评价 二是让幼儿非常自然 顺利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多元智能化的幼儿素质的全面评价 在幼小衔接阶段 如何评价学生 建立适合他的培养方案是幼小衔接关键的第一步 也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所在 而如何科学评

13、价幼儿 多元智能是目前最前沿 最科学 最实用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多元智能简介 1983年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 多元智能 理论 1993年 多元智能在美国流行 逐渐成为欧美国家的主流教育理念 1993年 多元智能被引进中国 2009年 多元智能成为中国幼儿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 多元智能结构 语言智能逻辑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 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自然智能运动智能 多元智能测验与案例 姓名 杨思思 性别 女 年龄 6岁 测试编号 052000001 测试日期 2005年11月15日 武汉小学一年级学生 多元智能测验与案例 优势智能 空间智能一般智能 逻辑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自然智能人际智能

14、内省智能弱势智能 运动智能 杨思思作品 多元智能测验与案例 未来人生规划 杨思思的第一优势智能是空间智能 第二优势智能是语言智能 培养她的这两项智能 挖掘她在空间和语言上的巨大潜力 杨思思未来的职业取向应该是画家 编辑 作家 记者等 多元智能测验演示 光盘界面动漫模式准确率信度效度结果报告 幼小衔接课程 一 心理状态的准备 入学愿望学习兴趣 一 让孩子了解小学 喜欢小学 1 参观观摩 激发入学的愿望 大班的孩子即将进入小学学习 为了激发孩子入小学的愿望 让孩子顺利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 减小心理压力 降低精神负担 幼儿园的老师应该带孩子了解了小学的学习 生活环境 如参观小学的校园 参加少先队活动

15、 观看升旗仪式 看小学生上课 看小学生做作业 和小学生交谈 与小学生联欢 通过活动 让幼儿较好 较全面地了解了小学 了解了小学生学习等情况 使幼儿在思想上 情感上作好了入学准备 激发了他们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2 模仿 学习 萌发当小学生的积极情感 为了让孩子对小学生活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从而萌发当小学生的积极情感 在组织参观 观摩的同时 可以通过让孩子戴红领巾 背书包 坐小学生的课桌椅 请小学老师为孩子们上课等实践活动 帮助孩子真正理解了入学求知的目的 形成了正确的入学态度和情感 二 学习兴趣 从幼儿到小学生 儿童身心发展是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的 把握好了连续性 衔接过程就不会重复停滞 衔接过了

16、头 则会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从幼儿心理来看 当幼儿不能理解过深 过难的小学学习内容和任务时 他们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而学习不好 又会被人认为 不聪明 进而丧失自信心 从幼儿的长期发展来看 目前还不能证明早期教育引进小学教学内容保证儿童在学校长期获得成功 相反 由于在幼儿园中已经学过了 到小学又接受重复刺激 孩子的学习兴趣会下降 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对于一些能力较强的孩子 炒冷饭 很难使其全神贯注地再学一遍 极易导致其上课分心 走神 做小动作 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教育在课程设计上要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 做到与小学所传授的知识前后既没有间隙 又没有重叠 再者 在具体工作中 要从习惯培养入手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 从激发兴趣入手 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之顺利完成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角色转换 并为今后一生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 社会素质的准备 行为规则意识任务意识人际交往能力 1 行为规范 俗话说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幼小衔接阶段注重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 充分利用和创设环境 利用各种活动的情节让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 如 通过游戏活动模仿小学生课间生活 如设置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