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一章第1节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讲义38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32627165 上传时间:2020-05-1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一章第1节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讲义38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0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一章第1节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讲义38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0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一章第1节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讲义38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0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一章第1节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讲义38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0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一章第1节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讲义38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一章第1节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讲义3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一章第1节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讲义38(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新课程标准核心知识提炼1.经历质点模型的建构过程,了解质点的含义。知道将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能将特定实际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质点。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思维方式,认识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2.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通过实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能用公式、图像等方法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科学思维中的抽象方法和物理问题研究中的极限方法。3.定性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运动。通过实验认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结合物理学史的相关内容,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质点(物理模型)位移速度(极限思想)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运

2、动图像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第1节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一、质点、参考系1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2)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注1(3)实质: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参考系(1)定义: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2)参考系的选取注2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应认为是静止的,通常选地面为参考系。对于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运动结果一般不同。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二、位移、速度1位移和路程(1)二者的定义位移表示质点的

3、位置变动,它是由质点初位置指向质点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2)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区别位移是矢量,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路程是标量,没有方向联系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其他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2速度和速率(1)平均速度:物体发生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是矢量,其方向就是对应位移的方向。(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注3(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三、加速度注4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式:a,单位为m/s2。3方向:加速度为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注解释疑】注1 不以“大

4、小”论质点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注2 不能选自身为参考系。注3 在实际问题中,只要时间足够短,平均速度可认为等于瞬时速度,如光电门问题。注4 速度变化快慢、速度变化率、加速度三者含义相同,速度变化快,也就是速度变化率大,加速度大。深化理解1质点的辨识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关键不在物体本身,而是要看研究的问题,同一个物体在不同情况下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则不能。2“速度”的理解“速度”一词在不同情境下可能表示瞬时速度、平均速度、速率、平均速率,解决具体问题时需要加以区分。3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所以平均速率不是

5、平均速度的大小。4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v的方向相同,由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决定(Fma)。基础自测一、判断题(1)只有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才能看成质点。()(2)平动的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而转动的物体不能看成质点。()(3)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一般遵循描述运动方便的原则。()(4)当一个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返回原抛出点时,位移的大小等于上升高度的两倍。()(5)加速度为正值,表示速度的大小一定越来越大。()二、选择题(部分习题选自教材,或为教材习题的改编。教材习题最经典,每练一次都有新发现。)1下列关于物理学的基本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为参考系B小明早上6

6、点30分出门去上学,“6点30分”是时间间隔C地球有时可以看成质点,有时不能看成质点D国际马拉松比赛的总长42.195公里指的是位移解析:选C一切物体都能被选为参考系,A错误。“6点30分”是时刻,B错误。研究地球自转时,地球不能看成质点,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可以看成质点,C正确。42.195公里指的是路程,D错误。2粤教版必修1 P16 T1改编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的单位读作“米每秒的平方”B物体有加速度说明物体速度在增大C加速度越大说明物体速度变化越大D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解析:选D加速度的单位读作“米每二次方秒”,故A错误;物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反向

7、时,物体速度在减小,故B错误;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大说明速度变化快,故C错误,D正确。3.如图所示,在某次越野自行车训练中,某选手用地图计算出出发地A和目的地B的直线距离为12 km,实际从A运动到B用时30 min,实际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比直线距离多了8 km,当他经过某路标C时,车上速度计指示的示数为50 km/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整个过程中自行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4 km/hB整个过程中自行车的平均速率为40 km/hC经过路标C时自行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50 km/hD经过路标C时自行车的速度方向为由A指向B解析:选D从A到B,自行车的位移为12 km,路程

8、为20 km,用时0.5 h,由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定义可得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4 km/h,平均速率为40 km/h,故A、B正确;速度计显示的是瞬时速度大小,故C正确;经过路标C时自行车的速度方向沿实际运动路线的切线指向运动方向,故D错误。本节内容为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因为简单,高考一般不单独命题。但这些概念是高中物理知识的基础,不可掉以轻心,复习时应注重对概念的理解。考点一对质点和参考系的理解基础自修类题点全练1对质点的理解2017年8月27日,第十三届全运会在天津开幕,下列几种比赛项目中的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A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跳跃的姿势时B研究男子千米比赛中运动员的位置

9、时C研究投篮过程中篮球能否进入篮筐时D100米终点裁判在分析运动员冲线过程时解析:选B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跳跃的姿势,不能将运动员视为质点,故A错误;研究男子千米比赛中运动员的位置时,可以不考虑其体积,能看成质点,故B正确;研究投篮过程中篮球能否进入篮筐时,篮球的大小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C错误;100米终点裁判在分析运动员冲线过程时,可以是身体的不同位置接触终点线,此时不能看成质点,故D错误。2对参考系的理解钓鱼岛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其附近海域是渔民祖祖辈辈传统的谋生渔场。如图,中国海监46船(甲)和中国海监49船(乙),在钓鱼岛领海内开展例行维权巡航。甲、乙两船并排行驶,甲船上的

10、船员看见钓鱼岛向东移动,乙船内的船员发现甲船没有动。如果以钓鱼岛为参照物,上述事实说明()A甲船向西运动,乙船不动B乙船向西运动,甲船不动C甲船向西运动,乙船向东运动D甲、乙两船以相等的速度都向西运动解析:选D甲船上的船员看见钓鱼岛向东移动,以钓鱼岛为参照物,甲船向西运动,乙船内的船员发现甲船没有动。甲、乙两船的速度大小、行驶的方向应该是一样的,即甲、乙两船以相等的速度都向西运动。故D正确。3对质点、参考系的综合考查(多选)我国第四颗月球探测器“嫦娥四号”于北京时间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成功发射。与“嫦娥三号”在月球西经19.51度、北纬44.12度的虹湾以东区域着陆不同,“嫦娥四号”

11、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嫦娥四号”绕月球做椭圆运动,是以地球为参考系来描述的B在观测“嫦娥四号”绕月球运行周期时可将其看成质点C2018年12月8日是时间,2时23分是时刻D西经19.51度、北纬44.12度表示位置解析:选BD“嫦娥四号”绕月球做椭圆运动是以月球中心为参考系来描述的,故A错;观测其绕月球飞行周期可将其看成质点,故B对;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整体表示时刻,故C错;西经19.51度、北纬44.12度表示位置,故D对。 名师微点1对质点的两点说明(1)质点不同于几何“点”,质点有质量,而几何中的“点”仅仅表示空间中的某一位置。(2)物

12、体能否被看成质点是由要研究的问题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的大小和形状来判断。2判断质点问题的两个关键(1)明确题目中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2)分析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能否忽略不计。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不论体积大小均可将其视为质点。3对参考系的三点提醒(1)由于运动描述的相对性,凡是提到物体的运动,都应该明确它是相对哪个参考系而言的,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一般选大地作为参考系。(2)在同一个问题中,若要研究多个物体的运动或同一物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则必须选取同一个参考系。(3)对于复杂运动的物体,应选取能最简单描述物体运动情况的物体为参考系。

13、考点二位移和路程基础自修类题点全练1对位移和路程的理解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B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C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D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可能等于其路程解析:选B物体运动了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出发点,位移为零,选项A错误;物体不运动,则它的路程一定为零,反之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为零,则它一定静止,选项B正确;物体只有做单向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选项C、D错误。2位移和路程的计算如图所示,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的圆弧由A到C,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

14、()A.R,A指向C;RB.R,A指向C;RC.R,A指向C;RD.R,C指向A;R解析:选C如图,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的圆弧由A运动到C,路程sR2RR,位移由A指向C,xR,故选项C正确。3利用位置坐标确定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多选)小明在玩“跳跳鼠”手机游戏时,让跳跳鼠在手机屏幕上由点(0,0)出发,沿直线运动到点(3,1),吃到一次食物。然后又由点(3,1)沿直线运动到点(1,4),接着又由点(1,4)沿直线运动到点(5,5),最后又由点(5,5)沿直线运动到点(2,2),各吃到一次食物。平面坐标系横、纵坐标轴的单位长度为1 cm,则()A跳跳鼠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B跳跳鼠不会两次通过同一点

15、C整个过程中跳跳鼠的位移大小为2 cmD整个过程中跳跳鼠的位移与由点(5,5)运动到点(2,2)的位移方向相反解析:选CD在坐标系中画出跳跳鼠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可见其运动轨迹不是一条直线,图线的交点表示跳跳鼠两次通过同一点,A、B均错误;整个过程中跳跳鼠的位移为从点(0,0)到点(2,2)的有向线段,大小为2 cm,C正确;(0,0)、(2,2)、(5,5)三个坐标点在一条直线上,故可得出整个过程中跳跳鼠的位移与由点(5,5)到点(2,2)的位移方向相反,D正确。名师微点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和联系位移x路程s物理意义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决定因素由初、末位置决定由实际的运动路径决定运算规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